|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臺灣大學社會系提供完整、多元、跨域、創新的社會學教育,課程兼顧社會學傳統與新興主題,教學目標在培育具有社會學知識且能夠溝通領導、批判思考、主動學習、合作共榮的頂尖人才。在研究方面,本系教師關注多種貼近台臺灣及東亞社會發展的社會學課題,推動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以嚴謹的學術發現作為政策制訂與促進公共利益為努力的目標。 |
本系旨在培養學生具備社會學的洞察力,並具有前瞻、規劃以及政策性的思考之社會學優秀人才,課程設計兼具理論與實務。未來出路包括社會與犯罪防治等公職考試、公民與社會科教師、調查統計與大數據分析相關工作、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管理、媒體記者或傳播行銷工作、人力資源管理。本系老師具備多面向的專業與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懷與教學創新的能力,使得同學們在此學習,可以更貼近老師,並獲得更多的關心與照顧。 |
| 學科意涵 |
社會學是用科學方法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試圖找尋社會關係、人際互動,以及文化的模式。透過社會學的視角,我們在認識自身及他人的處境時,能在「比自己更大」的社會脈絡中來理解,進而找出更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 |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現象的學科。社會學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小至個人日常,大至全球化趨勢與發展。社會學經常使用質化和量化的研究方法進行調查,培養其觀察力、邏輯分析、批判與問題解決之能力,並以此做客觀的判斷來解釋社會現象或解決問題。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文本閱讀與課堂討論:本系課程需要閱讀大量書籍和文章,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使學生充分理解課程內容,並做批判性的思考。 未上傳圖片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組,由碩博士班研究生帶領,針對每週課程內容和閱讀教材,進行討論,使學生對於閱讀的文本、課程的內容,相關的概念和理論,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在頻繁的討論中培養批判思考、溝通和表達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研究報告:本系許多課程要求學生進行期中獲期末報告,學生以分組或獨立研究的方式,使用理論概念,使用多元的方法,去蒐集資料,分析與詮釋社會現象,增強學生進行社會考察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實作:學習活動與社會實務接軌,透過田野考察、方案設計、公民參與和深度報導等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公共溝通、解決問題和改造社會的實踐能力。 |
理性批判:社會學是一門具有深度的學科,對於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提出質疑,並從事批判性的思考。 版權:系辦自製
建構理論:要學習社會學的知識,建構社會學的知識體系,需透過大量地閱讀社會學的理論,學習社會學的方法與應用 版權:系辦
社會實踐:依據所習得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給予任務設計方案深入現實社會,提昇學生社會關懷與社會參與之能力。 版權:李瑋恩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閱讀深度新聞報導,或社會學導論相關書籍,參與社會議題的公民團體活動 |
對生活中每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經常抱持懷疑的態度,廣泛涉略有關社會議題之小說、電影、讀書會、活動、講座、工作坊、新聞事件等,經常與自己和他人對話,討論關心與分析事件背後的意義,以跳脫個人的思考框架,從社會現象背後的結構運作與現象的剖析,以認識自己及分析社會。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人類學所關心的文化與社群,經濟學所關心的市場結構與交易行為,政治學所關心的公共政策與國際關係,也是社會學研究的主題。社會學不會把文化、經濟與政治當作孤立的現象來研究,而是把它們看做整體系統中相互依賴的部份,分析它們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在一個互賴日深的全球化世界中,社會學寬廣的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更適切地瞭解快速變動的社會現象。 |
社會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社會制度、階級與流動、社會運作程序、社會系統、社會團體等社會現象進行實證調查和批判分析,並尋求建立普遍性原理,對結構性議題提出解決之道的科學。研究範圍可以小至個人,大到整個世界。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社會學學的,並不是「沒有用」的知識。本系向來以提供嚴格的理論和方法的訓練著稱,培養學生抽象思考、綜合觀念與研究分析的能力,無論繼續深造或就業都受益良多。除了專業知識之外,社會學也培養批判思考、溝通領等、人文關懷和跨文化比較的能力,使畢業生多元的職涯選擇,且都有優秀的表現。 |
其實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出路還有是有所差別,社會學系的出路較為寬廣,如公職,犯罪防治工作、數據分析師,非營利組織企劃人員,國會助理、媒體記者...等。如要報考社工師證照,則還需補修若干學分,並參與社工實習,這樣就可取得社工師的報考資格。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社會學學的,不是中小學「社會科」內容的綜合,是用科學方法系統性研究各種社會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是完全不同的知識領域,而不是一個重「理論」,一個重「實務」。社會學使用嚴謹的方法來研究社會,不是「不科學的」。 |
「社會學系的學生只會社會運動」是一般社會大眾對社會學系的誤解。社會學系主要在於培養學生洞悉社會現象的觀察力與分析能力,對於日常生活及未來就業有很大的幫助。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最好的方式就是請學生上本系的網站,了解本系的課程、師資、學長姊的出路等訊息。本系也極歡迎學生打電話前來詢問。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社會學甲這門課是介紹與討論社會學基本概念與理論的課程,選定的教材是以代表性的臺灣當代社會學者對於不同社會學主題的研究成果為主,藉此去了解社會學者是如何分析社會現象。上課所選讀的研究論文知識深度比起一般社會學教科書的內容要高,對於同學的要求不在於全部理解論文的理論或是研究方法,而是期望同學能夠掌握論文主要的論 未上傳圖片 科技與社會研究當科學家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與社會利益有衝突時,科學家該要堅持己見嗎?我們心中理想中的「好」科學家是真的是好嗎?如果從事「純科學」的研究人員,不知道所獲得的結果如何與社會連結,而社會人文領域背景的人們,不了解科學家所從事的活動內容,這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未上傳圖片 政治社會學本課程主要的目標,是要帶領學生探索國家社會關係,以及民主體制的政治過程,,並由此來反省、討論台灣當前所面對的政治問題。期待學生修完這門課之後,對於公民如何參與政策決定,以及如何實踐平等公民權利,有更大的知識想像,和更強的實踐能力。 未上傳圖片 跨國遷移與多元文化我們生活在一個跨國遷移日漸頻繁的世界,台灣的族群地景在九零年代後也因為勞動與婚姻移民數量的成長而有顯著的變化。本課程將運用社會學文獻以及紀錄片影像資料,配合訪談、田野、研究等實作,來了解與分析國內外的遷移現象與經驗,以促進學生對於移民人權與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實踐。 未上傳圖片 審議民主與公民參與審議民主不僅是當前民主理論一股重要的思潮,也在民主實踐場域逐漸蔚為嶄新的公民參與模式。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將結合審議民及社區參與的在地實踐,在帶領學生探索如何將審議民主的創新實踐,運用到社區參與。 |
社會變遷
1.了解台灣社會發展脈絡 圖解:老店參訪 版權:劉珈均
次級資料的分析與應用「次級資料的分析與應用」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同學們具備獨力完成研究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的能力,強調「實際的操作與實用性」。希冀讓修習過此門課的同學們能擁有正確的研究設計觀念,善用適合的分析工具,進而能夠透過資料的分析更深入地瞭解社會現象。 版權:系辦
社會行銷
「社會行銷」課程運用創意教學方式、提供符合產業、創業需求之課程內容與實作訓練,主要希望能達成之基本目標在於:協助學生學習行銷的觀念,使其應用行銷的理論、原則與技術,影響目標對象「自願」接受、拒絕、修正或放棄某項行為,進而達到促進個人、團體或社會整體之福祉。 版權:系辦
社會實踐方案本課程由系上老師們共同擔任導師,指導同學進行學術研究、方案實踐或是展演,以作為畢業的代表作。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從事質性或量性的論文寫作,或是以方案或展演的方式來呈現。 版權:系辦
性別與社會透過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的視角,本課程介紹性別研究論述、方法和實例,並討論性別及女性主義知識建構。主要的目的在提昇同學們的專業視野、思考及研究能力;檢視自我的性別經驗,分析社會建構性別議題的過程,關懷日常生活中性別議題,培養對性別的尊重與公正的態度 版權:梁莉芳提供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鄭文燦學歷:臺大社會系學士,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 現任桃園市長。就讀台大社會系期間,為學運領袖,野百合學運決策小組召集人。後來步入政壇,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行政院發言人、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常委、民進黨中執委、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桃園縣議員。2014年,當選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後的首任桃園市市長 。2018年,順利連任桃園市長。 未上傳圖片
蕭新煌臺大社會系學士,美紐約大學水牛城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蕭新煌長期在臺大社會系任教,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東南亞學會理事長、國策顧問、傑出人才基金會執行長、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 蕭新煌是臺灣社會學許多領域的開創者或先行者之一,像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社會運動、民間社會與民主,以及中產階級研究。他在戒嚴時期即積極參與民間社會組織,致力於推動活躍的公民社會。他也長期擔任政府部門的諮詢工作,在教學、研究和服務方面都有傑出貢獻。 未上傳圖片
何榮幸現任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及《報導者》總編輯,以及台大社會系兼任副教授。本系畢業後,投入新聞工作,累積近三十年的新聞工作經驗。曾任《自由時報》市政組組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政治組主任、副總編輯兼調查採訪室主任,還有《天下雜誌》總主筆及「獨立評論@天下」網站執行主編。 就讀臺大社會系及間及擔任校園刊物總編輯。在記者生涯中,曾投入媒體改革運動,推動「黨政軍退出三臺」。1995年,擔任臺灣新聞記者協會創會會長。何榮幸以調查採訪和深度報導見長,享有盛名,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報紙評論獎、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報導獎、金鼎獎雜誌專題獎、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新聞大獎。出版諸多著作。2015年創辦網路新媒體「報導者」,提供優質的深度調查報導。 |
版權:本人提供
施柏榮現職: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計畫專案經理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工學碩士 獲獎:林榮三文學獎 台大文學獎 花蓮文學獎 菊島文學獎等獎項 長年參與國發會、經濟部等部會多個科技研發與服務計畫,投入跨部會研發計畫之技術評選與提案。主要專業在於國家產業升級策略、智慧城市、物聯網(IoT)、邊霧運算(Edge Computing)、人工智慧(AI)等新興議題,具有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產業分析師認證、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管理師認證。多次獲邀前往台灣科技大廠、法人產業科技型研究討會,進行專題演講與內訓。
版權:本人提供
游騰林現職:國泰世華銀行 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 商業分析師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所 騰林透過提早設定升學目標並展開具體計畫,僅利用五年的時間即完成學碩士學位。 在社會學系/所的課程中,學習到許多社會分層、社會趨勢等專業知識,並搭配統計學、量化研究等課程培訓的分析技術。讓學生不只能夠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剖析問題,還具有將各種複雜的問題轉化為可操作化的統計指標,藉以讓學生能夠兼具大數據分析專案的理論與實務。 騰林曾任職於台灣之星、國泰世華銀行,在職期間曾獲卓越專案管理獎與科技應用創新
版權:本人提供
吳采璋現職: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分台 編導兼主持人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曾任: 正聲廣播電台高雄台記者兼主持人 復興電台主持人 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記者兼主持人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教 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擔任廣播電台主持人 擔任花蓮看守所讀書會長期志工 未上傳圖片
尤泓鈞現職: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班 110年特種考試司法官考試及格 110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律師考試及格 109年司法人員特種考試四等書記官及格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