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家庭生活與教育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兒童家庭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法政學群
犯罪防治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組為全國唯一具家庭相關專業之大碩博學制,關注社會變遷與家庭發展、探究家庭生活經營,並運用教育等多元策略,提升個人與家庭生活品質。課程包括:生命全程的個人及家庭發展、家人關係、社會環境與家庭動力,與家庭生活和資源管理等主軸,培養各級學校教師、政府及民間團體家庭教育專業人才,及家庭生活相關產業人才。 |
本系(所)發展之初即定位在科際整合之取向,融合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刑事法學、諮商與社會工作及精神醫學等學科,側重青少年犯罪防治的教學與研究。並與實務單位多所聯繫合作,落實「理論為本、實務為體、生活為用」的發展方向,為國家社會培養一流的犯罪防治專業人才,促進社會祥和與安定。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本組以”家庭科學”領域出發,以系統的視角探究家人關係的發展,關注社會發展下,多樣的家庭型態以及不同生命週期中家庭成員的正向關係之動態發展;同時,採建設性觀點、預防為導向,以家庭科學的理論及方法進行研究,並轉化為實踐及應用策略,以達成提升家庭福祉及永續發展的終極目標。 |
本系定位在科際整合之取向,融合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刑事法學、諮商與社會工作及精神醫學等學科,側重青少年犯罪防治的教學與研究。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1)家庭生活議題的調查與評析(如觀察、訪談、問卷調查、資料分析等方法)。 未上傳圖片 (2)家庭生活教育的實作(如設計教學或方案),並至機構實習,進行推廣及職涯探索。 未上傳圖片 (3)成果展演(如專題報告、影音拍攝、數位媒材等多元形式呈現)。 |
![]() 理論課程:犯罪學、犯罪心理學、少年犯罪、心理諮商、社會工作、刑事法學、犯罪預防、矯正教育、警政科學與精神醫學等多元層面,並結合實務人員的演講,讓同學了解實務界目前的具體做法及因應對策。 ![]() 大學部課程之規劃,除正規課程外,並結合課外教學(如參觀警察局、監獄、法院或少年矯正學校等)與實習,以求課程更為創新及活潑,切合犯罪防治實務工作之需求。 未上傳圖片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討論社會及行為科學中從實徵研究所涉及之方法學的主要概念、思想及方法,讓修課學生一方面能獨立執行實徵研究,另一方面亦能具有分析與批判他人研究之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對個人及家庭發展議題有興趣,關心家庭如何影響個人、家人關係(親子、代間、婚姻與親密關係)經營、家庭資源管理與配置、工作與家庭平衡、學校與家庭協力、社會變遷(人口結構改變、數位科技發展)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因此,學習不要限於學校課程,建議多觀察個人與家庭成員或同儕人際關係、多注意與家庭生活相關的媒體報導與新興產業發展、多參與社會中與家庭相關之議題的團體活動或倡議,同時,練習以正向、建設性的觀點進行反思,運用教育策略預防與因應家庭相關問題,有效整合各項資源,並促進個人與家庭福祉的可能作法。 |
資料準備中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全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Department of Child and Family Science),本系核心包含個體發展、幼兒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家庭生活的各面向。 |
本系屬科際整合之科系,相較社會工作學系而言增加法學術養;相較法律學系增加社會學及心理學術養;相較心理學系增加法學及輔導諮商術養。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培育目標為:「具備家庭生活教育之教學、研究、推廣與管理知能的人才」。因此,培育「家政教師」是為本組目標之一,但學生的生涯發展並非僅限於擔任教職。學生的生涯發展亦包括: 家庭教育專業人員、家庭生活教育相關產業工作人員等。 |
以為畢業可以擔任刑事鑑識警察。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組的課程中雖包含飲食與衣著管理的專業知識,但這些課程不等於操作課程。高中生對本組容易產生誤解處在於「將本系家庭組的學習簡化為烹飪與動手做手工藝」。 |
學生容易誤以為可修習刑事鑑識、心理側寫等刑事實務技術,本系主要學習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刑事法學、諮商與社會工作及精神醫學等學科理論為主。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組不僅適合對家政或家庭生活教育專業感興趣或有志從事教育相關工作的同學,也非常適合對於助人相關工作感興趣但仍在探索的同學;家庭是每個人生存適應的重要資源,學習如何經營家庭生活,不論是在心理或實質層面,都能有效提升個人與家庭的生活福祉。 |
1.經國家考試及格,可擔任監獄官、觀護人、調查員及警察、警官、法律廉政、家事調查官等刑事司法相關單位專業工作人員。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家庭生活與教育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消費者行為與教育本課程以培養具有世界觀的消費公民加以建構,採用「知己知彼」的發展脈絡進行課程安排,從消費者行為特性作一探討、論述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並以實地小型消費者的研究與設計消費者教育方案作一綜合性的學習展現,培養基礎消費者教育課程之設計能力,兼具理論與實務應用之特色。 未上傳圖片 家庭生活教育方案設計本課程旨在分析家庭生活教育方案設計之基本理念,探討家庭生活教育方案之設計模式,進一步發展家庭生活教育方案。透過實作練習,瞭解家庭生活教育方案之實務工作,探索相關之生涯發展,並培養與家庭相關專業領域協同整合之能力。 未上傳圖片 家庭生活教育職場實習本課程旨在提供學生瞭解家庭/家政相關專業單位的運作機制,透過機構實習,一方面讓學生將在校學習之知能運用於實習上,另一方面也提供學生職涯探索之機會。課程內容包含暑期實習(240小時)、實習後分享與評量。 |
未上傳圖片 犯罪學學習犯罪意涵、犯罪之研究方法及各項犯罪類型與成因理論。 未上傳圖片 犯罪心理學使學生瞭解犯罪心理學的原理與內容、並投入討論各種犯罪類型與人格心理的綜合探討。 未上傳圖片 矯正諮商藉由助人歷程與技巧之訓練及各家諮商理論與技術之運用,深入探討主流的罪犯個別諮商與團體諮商,最後並探討諮商與處遇方案規劃。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家庭生活與教育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資料準備中 |
系友生涯 |
![]()
汪麗琴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學士 未來式/好樣集團創辦人,帶領團隊以「未來式」於兩岸擴展生活美學,2018年成立「未来市」亞洲區生活美學設計平台於台北華山開幕,2019年5月「未来市」於南京展店,並於希望以各式展覽空間/複合式空間講述其中的溫度,為亞洲開拓更有質感的生活未來式! ![]()
黃月純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學士,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博士 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
朱逸華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學士 美國匹茲堡州立大學碩士 現任成淵高中校長 成淵高中秘書 內湖國中、天母國中教師 教務主任、教務處組長、學務處組長、輔導室組長、導師、專任教師 教師會會長、合作社理事主席 ![]()
張則凡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 畢業後進入親子天下工作,曾任親子天下雜誌與社群編輯。目前在親子天下影音新媒體中心,負責親子天下線上學校、小行星樂樂TV、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YT頻道之運營。 未上傳圖片
陳建儒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士 陳老師是國內首位男性家政教師,服務於豐原高中,於高中之家政教學開展創意之教學策略,備受學生喜愛。 |
![]() 圖解:系友范姿樺 版權:系友范姿樺提供
范姿樺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學士 於本系所在學期間,考上四等書記官。現於新北地檢服務。 ![]() 圖解:系友陳宜君 版權:系友陳宜君提供
陳宜君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 於本系所在學期間,考上高等社會工作師。現於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性侵害防治組擔任社會工作員。 ![]() 圖解:系友陳又慈 版權:系友陳又慈提供
陳又慈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學士 於本系畢業後,應屆考上三等社會行政。現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新竹榮民服務處擔任社工員。 未上傳圖片 圖解:系友楊秀卿 版權:系友楊秀卿提供
楊秀卿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學士 於本系畢業後,應屆考上三等觀護人。現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擔任少年調查保護官。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家庭生活與教育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資料準備中 |
性格特質 |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
資料準備中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