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教育學群
數位學習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為培育學習科學領域之專業人才,並引領國內新型態學習研究與學習實務的發展,首創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來數位系啟動資訊科技與生活學習的碰撞,玩AR、VR、MR、桌遊、體感遊戲,做教學;設計光雕、互動藝術搭配慶典演出;寫程式開發系統、手機app,上架推廣做創業;連線雲端、探勘大數據,建立物聯模式找市場;還能用心理學算命,從大腦腦波透視內心。本系已培育多名公費師培生與教檢教甄表現優秀畢業生,更有學生錄取台積電,歡迎進入本系交流。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修習過本學程的學生,除了可以在學習科學相關領域繼續研究發展外,也具備統整教育、心理、商管、資訊、統計及其他領域發展良好基礎知能。本學程將是臺灣第一個提供學習科學專業的學士學位學程,畢業生不管是升學或就業都將具有深厚紮實的知識、技術和競爭優勢。 |
本系大學部課程包括兩大領域:數位學習系統與數位學習內容。數位學習系統包括資訊系統與網路科技;數位學習內容包括媒體設計與學習內容。包括五大部分:資訊科技、學習科技與管理、數量方法、數位內容、應用資訊系統,整合資訊科技與數位學習兩大領域之教學內容。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本學程提供學生符合未來新興科技所需之相關課程,例如「電子商務」、「大數據系統」、「人工智慧」、「教育機器人」、「遊戲式學習」等 未上傳圖片 可使用「未來教室」、「眼動實驗室」、「腦波實驗室」、「數位典藏與數位出版實驗室」、「資訊素養與數位學習實驗室」及「虛擬實境教室」等相關設施。 未上傳圖片 課程教學討論和報告等方式。 |
【主題探討】課程中透過主題試的探討,來分析數位學習系統之各項需求、功能性、介面設計等相關議題,經過多次討論與創意發想,並進一步完成問題的解決。
【邏輯運算思考】任務及問題拆解-將問題或任務拆解成多個步驟或部分。找出其中的規律-模擬問題的規律,並找出方法或模式做測試。歸納與抽象化-將各種方法收斂為最主要最有效的。設計-計出能夠解決類似問題並且能夠被重複執行的流程。
【實際操作】在課程中透過實際操作來強化各課程的實作經驗與問題解決。
【產品實做】從課堂的成果報告延伸至畢業專題成果,都是透過實際完成一個作品來累積團隊合作能力與實戰經驗。
【團隊合作】未來職場皆為團隊型的工作,因此於大學時期需大量鍛鍊團隊合作與溝通技巧等能力。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閱讀各個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在網路上,此外,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因為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培養自己的學習研究的精神。 |
1. 多多嘗試參與團體合作的報告或小型專案等需團隊溝通與能力分配相關課程,以培養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畢業需修畢128學分,除核心科目外,為發展學生的個人興趣與專長,本學程的課程採模組設計,分為共同基礎模組和專業模組(學習科技模組和資訊學模組)等模組課程,課程兼顧理論和實務,豐富多元的專業課程,符合學生未來職涯所需的知能。 |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與資訊相關科系不同點在於強調跨域整合之訓練,融合資訊、科學、傳播、設計、藝術、教育、認知等領域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具備規劃、統整、開發及維護各式應用性資訊系統、數位內容設計、與學術研究分析之能力;就業或升學均能發展。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修習過本學程的學生,除了可以在學習科學相關領域繼續研究發展外,也具備轉換至教育、心理、商管、資訊、統計及其他領域發展的良好基礎知能。本學程將是臺灣第一個提供學習科學專業的學士學位學程,畢業生不管是升學或就業都將具有深厚紮實的知識、技術和競爭優勢。 |
與傳播設計、媒體應用、廣告設計、動畫影視等系所不同,本系強調以資訊為工具、認知為基礎、教育為目的、藝術與內容設計為媒介的整合能力。因此,與傳統商設、傳媒、數媒有所區別;本系學生多能擔任程式設計工程師、研發工程師、系統開發與維護、媒體製作者、教育訓練者、學校教師等。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此學程雖和既有的心理、數位學習、圖書資訊、電腦科學、統計和資訊系統等領域有關,但實際上涵蓋的知識與方法已遠遠超越這些領域原有的範疇。本學程強調學習科技、資料科學與資訊學的匯流,著重學習科技、資料科學與資訊學的跨域研究,以了解、修改與創造可以支持並促進學習的知識、流程、系統和環境。修習過本學程的學生 |
本系強調科技與內容整合之應用開發;兼顧理論與實務,強調思考與動手做,以創新科技解決生活問題之探討與應用。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學位學程除了整合校內重要相關之資源,亦網羅了校內許多優秀的師資支援開授相關課程,並與資訊教育研究所和圖書資訊研究所成立「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進行有系統且跨領域整合,其中不乏得過國內諸多重要獎項之學者,如教育部國家講座、教育部學術獎、教育部師鐸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科技部吳大猷獎,師資陣容非常堅強。 |
世界之大,海闊天空。在生活中融入科技、用科技解決生活問題,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的學生能夠面對多變的社會與未來,在系上培養重要素養與能力,能藉著創新創意用科技掌握未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9Oeu1nFJX4&list=PL7gg9O_sH3LKpDClS7ELzmQKp5f5t88KU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程式設計本課程介紹 Python之基本概念、技能與實作,包含資料結構與語法、數與運算介紹、實作與資料分析等。 未上傳圖片 學習科學導論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當代學習科學取向與相關應用之趨勢。學習科學是一門跨領域整合的學科,源自於認知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語言學。目前,許多學習科學的研究也多加利用資訊科技,發展相關數位學習環境,探討不同學習情境下學習的機制,進而了解學習本質與提升學習成效的策略。本課程將依據當代學習科學取向 未上傳圖片 學習多媒體設計本課程目的是要透過引導及實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習得學習多媒體的原理與製作,本課程透過教學微電影的編輯與創作的技巧並且透過專案的執行,從中學習到學習多媒體的專案管理、問題解決、多媒體設計整合的能力。 |
畢業專題實作(一)(二)四年磨一劍,讓學生最有成就感的一門課。 未上傳圖片 創意思考與設計方法
「創意不是一種專屬於天才或發明家的能力,而是一種人人都有的潛能。」 未上傳圖片 電腦圖學
本課程以由上而下、以OpenGL程式為導向的策略教授電腦圖學。學生可以有效學習電腦圖學的基本概念與應用,以OpenGL配合C程式語言快速進行3D電腦圖學的製作,並可以Virtools工具,在短時間內製作互動式電腦遊戲。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王潔英 IJS Wang高中就對程式設計有濃厚興趣,雖然念普通高中,但自學程式設計,還曾經非資工系不念。但透過競賽和參加資訊社群活動,認知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天份,繼而挑選跨領域科系數位學習系。選對了領域,果然如魚得水,一展長才。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能幫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 目前擔任盈碩數位執行長 因數學不好(果然不適合念資工)延畢一個學期,但又因為大二參加創業競賽,得到企業總裁賞識,願意讓我一邊就業一邊補學分。畢業後又工作一年半,跟朋友一起創業作產品。雖然得到小額投資,但錢飛快燒完,又正逢結婚生子,於是結束產品公司,跟大學時期的學弟妹開始了新的接案公司,直到如今穩定成長。
陳正偉 Jengwei Chen還記得十多年前為了選填志願煩惱很久,因自己喜歡理科與創造些新奇東西,所以就想唸資訊或數位內容設計。很幸運地在求學的過程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從數位學習及資訊科技開始,在大學階段嘗試很多新鮮的事物,也多修了師培與數位設計,一下子累積了很多作品,因此順利地進到台灣科大設計系,影響了我接下來的工作人生。 目前在日本東京Indeed.com從事UX/UI設計,回想這一路的歷程,從學習、進公司、創業、到現在國外工作,其實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出來,才能跨入這個領域,對於這份工作覺得棒,完全是符合我當初的期待,未來還是想要不斷地做些創意事物。
黃志凱 Zip Huang國小與組裝電腦玩MUD、仙劍奇俠傳和金庸群俠傳等遊戲陪伴我長大。國高中時期雖然就讀普通高中,但是為了大學時要當好人,電腦硬體裝修的技能點也沒有少點,大學時在數位系奠定了程式語言和資料結構等基礎。大學畢業後,我推甄上成大工科所電腦網路組。此時我思考到,未來的就業是該繼續走資工與數位內容這條熟悉的路 還是在當時手機網路市場逐漸蓬勃的情況,發現和大學時所學的”電腦與網路”有些許的關聯性,也就毅然決然投入通訊這個片新的領域。 畢業後,曾任職啟碁科技、宏達電。 現任台灣科高工程師。
汪昌賢學習是永無止盡的,人生很長,一直都會在學習。我的高中成績非常不好,所以畢業後沒有應屆念大學,先到了鐵工廠當學徒等當兵,退伍後念重考班,定下心來關在房間念書,重考上數位學習科技系。我覺得別害怕失敗,去面對它然後決心重新站起來,認真念書並訂好下一人生階段的目標,很幸運地最終在臺大資工碩班畢業進入職場。 目前任職於華碩 學歷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對於進入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職場很重要。畢業後,求職壓力將迎面而來,但實際上每間公司也有招募新人的壓力,應仔細分析判斷好哪間公司較適合你,不需一收到錄取通知便任職。過去所學到的技術及知識,在職場上往往會經過一些轉化後實際用得上,永遠保持一顆持續學習的心。
蕭珮珊 Miffy Hsiao自小喜歡音樂及科學,高中時期積極參與科學競賽,同時參與合唱,管樂,國樂社,多次代表學校出賽。大學原就讀藝大音樂系,大二時因希望可將資訊與音樂結合,而選擇重考進入南大數位系,逐步累積科技知識。在數位系就讀期間,在陳宗禧教授的指導下獲得國科會大專學生專題研究計畫創作獎-樂曲調性與終止式自動化曲式分析系統 踏入職場後,先後在國家高速網路中心、旭聯科技、群暉科技任職,2016年進入亞太最大音樂串流平台 KKBOX 擔任技術專案經理,2018年調任至日本東京 KKBOX Japan 擔任技術產品經理。同時也是 ScrumAlliance 認證的 ScrumMaster,參與許多敏捷開發社群,在工作團隊中,擔任 Team Coach。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
|---|---|---|
多元能力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7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6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40%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