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文學創作組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主要教學目標在於培育兼具國學素養及現代化視野的優秀人才,在教學及課程設計方面分為經史、文、哲、語言學及教學應用五大學群,聘任各有專長並學術研究卓著的優秀學者專家成為學習者之領航員,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輔導同學適性發展,多元化學習,立有多項獎學金,並與多所知名校系所建立學術交換往來機制,以便同學除師培性質發展外,可以朝向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等場域就業及研究。 |
本系之前身為「語文教育學系」, 95年因師範學院升格為教育大學,轉型為「語文與創作學系」,設「語文師資組」與「文學創作組」各一班。本系旨在培育全方位的文學創作、國小語文教育專業人才,使其具備多元文化之豐富內涵,並在教學、創作上獲致全面發展。本系教師實務經驗豐富、背景多元,有文學創作、哲學思想、出版編輯、小學教育、華語教學等,為同學開拓視野。 |
| 學科意涵 |
國文系的核心領域是從「語文」開始,擴及「文化」與「文學」。語言系統是人認知能力核心環節,透過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透過語言傳承人們生活文化的細節與特色,而文學是透過語文傳達美感思維的綜合體。因此,經由語文系統使我們從承載歷史的文獻與千錘百鍊的文學作品中萃取真美善智慧之精華。 |
相較於「中文系」、「中國語文學系」、「華語文教學系」,本系則更為多元。開課內容包括傳統中文系的古典課程、現代文學的創作課程、小學教育學程、編輯採訪學程、華語文教學學程等。學生可以根據性向、發展願景,規劃個人的學習計劃。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重要學習方法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二如「有全有偏」的閱讀,要從歷史鳥瞰的視野才能宏觀全面,但也要有局部深耕的閱讀,使有美麗的火花;三如「有深有淺」的閱讀,是指在閱讀歷程中建構深淺不同層次的思辨模式。 未上傳圖片 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 未上傳圖片 二如「有全有偏」的閱讀,要從歷史鳥瞰的視野才能宏觀全面,但也要有局部深耕的閱讀,使有美麗的火花。 未上傳圖片 三如「有深有淺」的閱讀,是指在閱讀歷程中建構深淺不同層次的思辨模式。 |
主動探究:本系培育學生擁有語文或教育相關涵養,學生能針對文學或教育議題進行反思,養成學生夠深入思考問題,並能進一步對自己感興趣的議題進行主動探究之能力。 圖解:智慧翻轉語文之數位多媒體語文教學工作坊 版權:語創系
合作學習:在未來工作場中需要的是互助合作,在學期間,學生需有機會經由互動獲取知識、完成任務,且在過程中積極發展溝通、協調的能力。 圖解:同學課堂分組討論 版權:語創系
批判思考與分析:在資訊氾濫的今日,為解讀分辨訊息,了解人際互動的真意,分析批判與邏輯思考的能力必不可缺。學習中教師將引導學習者經由文本賞析判讀、語料分析、資料比對,抽絲剝繭探究真相,能夠針對相關議題提出創見或建議。 圖解:教師將引導學生分享意見 版權: 語創系
實務應用:本系兩組課程均能和產業連結,學生在本系就讀期間有機會進入出版業、補教業或教育領域中實習,讓學生能熟悉外來就業場域,並能學以致用,降低學用落差,將所學理論和實務結合,應用在實際就業場域中。另外,學生於本系接受語文表達與書寫等訓練,能將此能力應用到一般業界所需之基本文書處理上,具備就業基 圖解:產業實習講座 版權: 語創系
創新思考與創造力:本系課程透過訓練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對文章之批判賞析,讓學生能對議題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也鼓勵學生不侷限既有想法,主動提出不同角度之思考,使用創新創意思考能力開發教材或進行創作。 版權: 語創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 |
本系課程著重語文創作,建議欲修讀本科系同學能保持寫作之習慣,通過創作各類文體或撰寫小論文來展現自己在語文運用上所積累之能力,並嘗試投稿各類文學獎、刊物。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中文相關科系有中/國文系、臺文系和華文系。國文系以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並培養具備相關知識的學生為目的,課程涵括經學、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與國文教學等諸多面向。至於臺文系比較關注臺灣在地的語言特色、文學表現及多元文化等等;而華文系則旨在培育華語文的教學師資與研究人才,以及全方位華語能力的國際學生。 |
本系分為「文學創作」、「語文師資」兩組,相濟互成,是國內獨具特色的語文科系。就系所總體而言,有別於中文系或應用華語文學系,因為本系包含文學創作、培育國小及華語教學師資等兩大主軸,系所座標與指向明確。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所開課程,雖涵蓋面極廣,但基本上是以古典為核心,而拓延及現當代。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非常重要。時下對文言文多有誤解,實際上,現在我們慣常使用的白話文,早經與文言文相融為一,熟諳文言文,不僅可以在點讀古典作品時,足以優遊自得,更能對白話文的寫作,有實際的幫助。
|
文學創作組畢業生,除專攻文字工作,如作家、文案撰寫人外,尚有許多不同的生涯發展可能,如學術研究、出版編輯、華語教學、作文補教、新聞廣告或網路媒體相關從業人員;此外,亦可在四年就讀期間考取教育學程,從事小學教育。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本系課程內容包括: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語言學、思想哲學、經學等層面,不是只有單純的文學作品欣賞。 |
文學創作不僅只是以筆書懷,除了個人的創作之外,亦包含閱讀、教學、出版、編輯、採訪、傳播等不同面向,所涉獵範圍更廣及中西古今。故本系課程兼顧理論與應用、古典與新創、思辨與感悟、學術與創作,為文學創作設定出21世紀的新座標。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國文系的出路,決不僅止於當老師、任文書、做編輯等而已,晚近的文創業,更有廣闊的空間,足以讓深入自得的本系學生縱橫馳騁,而本系所開課程,絕對能夠讓學有所得的同學能發揮所長,貢獻於社會。 |
除了課程設置外,系上亦提供產業或國內外教育實習機會,可先行瞭解職場,也舉辦各項能力檢定,測驗學生國語文能力及板書能力,使學生能增加對文學的理解及教學上板書書寫能力;系上不定期舉辦各類講座及研習,邀請各界專家分享經驗,包括文學創作、出版社實務、教學研習、經典文學講座等。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文學創作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旅行文學藉由旅行專業人士旅行作家演講指導、實際踏查出遊、配合文本閱讀規劃主題行程,並指導學生獲教育部青發署「尋找感動地圖-青年壯遊臺灣」。 圖解:課程實際踏查出遊團體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未上傳圖片 樂府詩透過文本新詮的概念,讓同學馳騁創作,改寫古典文本為小說、新詩、劇本等等。
古典戲曲選綜合文學與舞台表演的課程知性與感性相融,從分析劇本與曲論,觀賞影片、實地唱曲甚至粉墨登場,並親赴劇場觀戲、寫劇評,全面領受古典戲曲之義涵,使整體教學生動而活潑,並為學生日後進修或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解:實際課程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文字學藉由歸納、分析大量字例的構造與部件,以了解漢語與漢字的互動關係。 圖解:實際課程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韓非子舉辦「墨家生活家」──以「愛」為核心,設計各種快閃行動、行動劇與街邊活動,透過臉書直播的方式去轉化墨子兼愛思想,也推動節能愛地球的意識。 圖解:韓非子桌遊暨學生實際操作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現代詩創作現代詩創作為文學創作組大一必修課程,上、下學期分別不同詩人開課。引導學生具備賞析現代詩之基本能力、認識現代詩創作的要領,進而試寫現代詩,建立基本的創作素養。
小說創作小說創作為文學創作組大二必修課程,上、下學期分別由不同小說家開課。課程以小說敘事美學為討論主題,從作品閱讀賞析、檢視近代小說發展,進而到實務創作之過程中,引導同學深入探索虛構與真實的互為表裏,進階提昇對小說敘述多樣性之理解,從中探究小說創作的各種形式與可能,建立對小說藝術更完整的認識,並針對同學作品
採訪與寫作採訪與寫作為編輯採訪學分學程中的選修課程。由業界禮聘教師開課,特別針對本系學生設計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除平面媒體外同時加上網路新聞寫作,以全面提升同學對新聞的深度認識,並強化思辨能力與寫作技巧。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文學創作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
圖解:公司機器人形象廣告拍攝 版權:曾倚華同學
曾倚華(睿智通機器人行銷,103級畢業)我一直都對語言與創作相當有興趣,小學時代便嘗試進行小說創作,高中幸運獲得商業出版的機會。除了中文創作之外,也對翻譯文學愛不釋手,從國小時代就喜歡看翻譯小說,上了大學之後終於開始往原文書發展,奮發自學英文。因為對於文學的熱愛,大學時選擇唸了語創系,碩士又為了英文出國唸了英語教學。 出國前就有幸得到第一份短篇翻譯工作,後與高寶書版合作翻譯長篇小說與非文學書籍。在國外唸書的兩年期間,翻譯也從沒停過。雖然畢業的科系是英語教育,我的興趣還是在創作與語言本身。因此回國後找的工作方向也從語言開始。有幸進入科技業的新創公司,後來又因語創背景轉入行銷部門。現在工作之餘,仍繼續進行接案翻譯。 圖解:許勝洲老師 版權:許勝洲老師
許勝洲(國小老師,104級畢業)高三細讀「古文四十」開啟自己與文學的連結;茫茫中文系海有幸進入語文與創作學系,開拓了文學的眼界;在閱讀與創作之間磨練,大量實作經驗讓我能明確掌握文字間幽微的變化。即便讀了文學創作組,對於教育工作仍懷抱濃厚興趣,在系上的華語文教學學程以及校內國民小學教育學程,都是開啟我達成夢想之路的一把鑰匙。 實習結束後即考取桃園教師甄試,進入青溪國小創造力資優班。初任教師需要勇往直前;也必須時時回首向來,如此才能快速釐清自己的足與不足。教學更需要獨到眼光,才能將教學材料處理得有聲有色,並再次創作表達出來。大家常說:語文接觸世界重要的工具,過去系上語文訓練磨出來的邏輯能力與表達能力都是我現在最強大的武器
版權:陳繁齊提供
陳繁齊(寫作,104級畢業)中和高中畢業,因高中加入吉他社,對於藝文與創作的領域抱有更大的好奇;同時專注於經營網誌,進而培養了寫作習慣。進了國北教語創後參與編輯與採訪學程,奠定對出版業與傳媒的基本認知,自己亦自學其他領域的入門學識,以及Adobe系列的操作。並因大學友人而接觸諸多文創活動,花了更多時間去觀展、實作。 2015年入伍前後寫作在網路上獲得肯定,服役一年間專心經營個人社群頁面,而在2016年11月退伍後順利由時報出版第一本詩集。隨後接洽到諸多合作,且戰且走地成為自由工作者。慶幸自己大學四年浸染在語創系中,對文字擁有一定的敏銳度,能夠順利達成各式案件中的條件。也因學過編採,免除諸多可能受挫的陷阱。
版權:陸怡臻提供
陸怡臻(作文教室創辦人,105級畢業)2016年6月大學畢業。高中時獲得時報文學獎以後更堅定喜歡文學和創作的決心,因此在學測以後推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幸運地獲得當屆榜首。大學時期持續創作並參加各類文學獎比賽和相關演講,並在大學畢業時決定繼續就讀研究所,增進對於文學創作的理論知識和創作厚度。 大一時成為知名補習班老師教學助理,並於2013年經營「縱橫國文教學中心」展開教學實務和行政管理經驗,而後成為知名國文教學工作室「翻滾海貍工作室」創始團隊成員之一,負責寫作教學區域的編纂與教學。2017年首先於台北大安區創立「遊牧作文教室」,2018年6 月遷移至桃園藝文特區正式開幕,實踐理想的閱讀寫作教育。
林纓(寫作出版 繪圖委託,106級畢業)2013年中山女高人文及社會科學資優班畢業,2017年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畢業,現就讀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班。 大學期間出版了三本書,並於國際繪圖平台接取歐美客群的繪圖委託。但實際體會後了解出版並非我創作的目標,因此終止其他出版計畫專心創作。理解了出版界的現況之後,體會到目前市面出版社難以讓作品的呈現達到我心目中的標準,期望文字出版能與音樂、繪畫、影視等多元市場作出更密切的連結,因而開展了自己的出版計畫。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文學創作組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4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