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所在校區 |
城中校區 台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56號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以培養學生創作及研究中國文學作品為主,古典與現代兼顧,閱讀與習作並重,理論與實務同步。 |
本系主要教學目標在於培育兼具國學素養及現代化視野的優秀人才,在教學及課程設計方面分為經史、文、哲、語言學及教學應用五大學群,聘任各有專長並學術研究卓著的優秀學者專家成為學習者之領航員,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輔導同學適性發展,多元化學習,立有多項獎學金,並與多所知名校系所建立學術交換往來機制,以便同學除師培性質發展外,可以朝向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等場域就業及研究。 |
學科意涵 |
中國文學系,主要以培養學生閱讀、欣賞、創作中國文學的能力,及研究中國文學作品與理論為主,教學範疇完整,包涵傳統國學、現代文學、實用中文三大學群。 |
國文系的核心領域是從「語文」開始,擴及「文化」與「文學」。語言系統是人認知能力核心環節,透過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透過語言傳承人們生活文化的細節與特色,而文學是透過語文傳達美感思維的綜合體。因此,經由語文系統使我們從承載歷史的文獻與千錘百鍊的文學作品中萃取真美善智慧之精華。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整體課程架構包括「傳統國學」、「現代文學」、「應用實務」三大學群,落實學生基礎國學的專業知識,並強調「古典與現代兼顧、閱讀與習作並重、理論與實務同步」。 未上傳圖片 由文學的定義、起源、特質、價值等課題的探討,並由實際作品的閱讀、討論,深入了解文學的真正意涵,進而能夠鑑賞詮釋文學作品。 未上傳圖片 中國歷代的各種學術思潮,解說各代哲學思想的產生、發展、和流變,使學生能宏觀認識中國哲學思想發展的脈絡,並微觀了解中國著名思想家其精闢的思想論點,品味各思想家其精彩紛呈的人生智慧,藉此思維的激盪,以增益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開啟自我人生的生活智慧。 未上傳圖片 中國文史古籍資料,兼涉四部,門類繁多,包羅廣泛,以最經濟之時間,擷取資料,深入甄辨及閱讀運用,掌握要點,以期獲得論文研究所需之材料,實有賴正確嚴謹之治學方法。本課程之教學目標,旨在指引有志研治國學之同學,如何於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正確使用研究方法,並進而引導同學獲得正確之治學途徑。 |
未上傳圖片 重要學習方法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二如「有全有偏」的閱讀,要從歷史鳥瞰的視野才能宏觀全面,但也要有局部深耕的閱讀,使有美麗的火花;三如「有深有淺」的閱讀,是指在閱讀歷程中建構深淺不同層次的思辨模式。 未上傳圖片 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 未上傳圖片 二如「有全有偏」的閱讀,要從歷史鳥瞰的視野才能宏觀全面,但也要有局部深耕的閱讀,使有美麗的火花。 未上傳圖片 三如「有深有淺」的閱讀,是指在閱讀歷程中建構深淺不同層次的思辨模式。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資料準備中 |
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以培養學生創作及研究中國文學作品為主。標榜「術德兼修」、「文質並重」,故以「品德第一、讀書優先、情意優雅」為目標。 |
中文相關科系有中/國文系、臺文系和華文系。國文系以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並培養具備相關知識的學生為目的,課程涵括經學、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與國文教學等諸多面向。至於臺文系比較關注臺灣在地的語言特色、文學表現及多元文化等等;而華文系則旨在培育華語文的教學師資與研究人才,以及全方位華語能力的國際學生。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中文系學生畢業在各行各業中均卓然有成,其中多數投身教育界,以文化傳承為職志;亦有獻身學術,致力於研究;或從事文藝創作、報刊雜誌編輯;甚至跨行資訊傳播、中醫藥理、商業實務等,皆貢獻卓著,甚受肯定。 |
本系所開課程,雖涵蓋面極廣,但基本上是以古典為核心,而拓延及現當代。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非常重要。時下對文言文多有誤解,實際上,現在我們慣常使用的白話文,早經與文言文相融為一,熟諳文言文,不僅可以在點讀古典作品時,足以優遊自得,更能對白話文的寫作,有實際的幫助。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中文系課程落實學生基礎國學的專業知識,並強調「古典與現代兼顧、閱讀與習作並重、理論與實務同步」。強化學用合一,在「閱讀與習作並重」的方針下,本系尤重習作,在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各種體裁的習作課之外,每年尚舉辦古典詩、詞、曲、文四項競試、雙溪現代文學獎以及書法比賽,涵養古典,掌握現代。 |
1.本系課程內容包括: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語言學、思想哲學、經學等層面,不是只有單純的文學作品欣賞。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國文系的出路,決不僅止於當老師、任文書、做編輯等而已,晚近的文創業,更有廣闊的空間,足以讓深入自得的本系學生縱橫馳騁,而本系所開課程,絕對能夠讓學有所得的同學能發揮所長,貢獻於社會。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文學與電影
認識文學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的基本特質,培養欣賞能力。 未上傳圖片 曲選及習作本課程講授曲學理論和曲作分析。教學目標在為中文系學生建立欣賞元明清三代散曲、劇曲名作之完整觀念,希望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評論散曲、劇曲的能力。習作部分散曲以小令為主;劇曲則期望學生以古典文學為沃壤,涵養、發揮創意,轉化為現代戲劇舞台劇本創作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中國思想史
本課程將藉由介紹中國歷代的各種學術思潮,解說各代哲學思想的產生、發展、和流變,使學生能宏觀認識中國哲學思想發展的脈絡,並微觀了解中國著名思想家其精闢的思想論點,品味各思想家其精彩紛呈的人生智慧,藉此思維的激盪,以增益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開啟自我人生的生活智慧。 |
![]() 旅行文學藉由旅行專業人士旅行作家演講指導、實際踏查出遊、配合文本閱讀規劃主題行程,並指導學生獲教育部青發署「尋找感動地圖-青年壯遊臺灣」。 圖解:課程實際踏查出遊團體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未上傳圖片 樂府詩透過文本新詮的概念,讓同學馳騁創作,改寫古典文本為小說、新詩、劇本等等。 ![]() 古典戲曲選綜合文學與舞台表演的課程知性與感性相融,從分析劇本與曲論,觀賞影片、實地唱曲甚至粉墨登場,並親赴劇場觀戲、寫劇評,全面領受古典戲曲之義涵,使整體教學生動而活潑,並為學生日後進修或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解:實際課程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文字學藉由歸納、分析大量字例的構造與部件,以了解漢語與漢字的互動關係。 圖解:實際課程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韓非子舉辦「墨家生活家」──以「愛」為核心,設計各種快閃行動、行動劇與街邊活動,透過臉書直播的方式去轉化墨子兼愛思想,也推動節能愛地球的意識。 圖解:韓非子桌遊暨學生實際操作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資料準備中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陳建嘉高中畢業後,家人鼓勵進入政戰學校就讀,但他發現自己難以承受軍校的訓練因而轉學,進入東吳大學中文系就讀。入學後,他活躍於學校社團,一年級下學期即成為文藝研究社社長,並主辦轟動全校的「五月天阿信-校園演講」、第27屆「雙溪文學獎」,在中文系學生會亦擔任活動部部長一職,協助舉辦中文之夜及戲劇營等活動。 大學時期以高點閱率的網路影評竄紅,曾受東風衛視之邀擔任2008金馬獎最年輕影評人,並跨足音樂界擔任台北之音樂評。他希望人生能有不同體驗,畢業後參與「大學生了沒」、「挑戰101」、「全能估價王」、「娛樂百分百」等綜藝節目。對他而言,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電影,他是個愛聽故事的人,希望能帶領讀者被這些故事所感動。 未上傳圖片
王浩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北京大學博士,歷任《中華日報》、TVBS、東森新聞記者,後轉戰政治界,擔任台北市議員與台北市社會局局長。 身為媒體界「教父」的王浩學長,投身媒體領域數十載,創立TVBS 及東森電視台,之後轉往政壇發展,曾任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目前擔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及第8-11屆台北市議員。 未上傳圖片
張曼娟自小聰明,五歲半便就讀小學,天生愛説故事給大家聽。小時説童話,長大了就説世間事。喜歡閱讀,最愛看瓊瑤作品。畢業於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五專部報業行政科、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曾任教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亦是電視節目與飛碟電台、幸福號列車廣播節目主持人。日前當選2017 金石堂年度風雲人物,目前為臺灣、美國、香港以及東南亞各華人地區最具知名度與最受歡迎的華文暢銷女作家。 ![]()
陳慧玲看似微不足道卻極其受用。第一,要遇到自己的恩師;第二,要擁有一個和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益友;第三,要有一群可以一起做瘋狂而健康的事的朋友;第四,要學會一個人旅行,學會和自己獨處,學會愛自己。 資深電視製作人,成立群之噰傳播,在業界深耕多年,屢獲電視金鐘獎肯定,有「影后推手」之稱,締造出多位金鐘影后影帝。2017年以電影「阿莉芙」入圍金馬獎最佳編劇獎,該片更獲選東京影展新導演競賽片。代表作品有「四重奏」「草山春暉」「芳草碧連天」、「雨後驕陽」及「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等作品。 |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多元能力 |
資料準備中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資料準備中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