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建築設計學群
建築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空間設計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不分科的空間設計課程,主要針對部落社會領域,學習原住民生態智慧,加強原住民族社會經濟的知識內容,以符合各族部落傳承的基礎上來復振其法政建制,為原住民各族及部落建立其自主的社會設計,以原住民文化內容為主,運用現在媒體傳達工具及技能,以當代藝術創作、原住民文化創意視覺設計及不分科的空間設計為目的,彰顯現在原生視野與價值。 |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成立於1985年,爲全臺首創之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為臺灣室內設計產業培育人才無數。1993年,成立國內首創之室內設計研究所培養進階人才;1999年,再成立碩士在職專班,招收業界菁英回流學習,培養兼具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高階設計人才;2004年,設計學院成立設計學博士班,以跨領域設計學視角培養設計研究人才,至此,完整建置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學程。 |
| 學科意涵 |
以重視設計專業與原住民文化內容為基礎,透過原住民文化與社會設計、原生●媒體●藝術、共生環境、語境空間等課程,培育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與脈絡,且具備空間設計與數位技能之專業整合之人才。 |
本系以空間為設計對象,追求環境品質的真善美,因此學科內涵著重:「空間」的理解與感受,「美學」的品味與提升,「實踐」的技術與品管。強調人文、社會、建築等相關涵養,藉理論奠基礎,以實踐為目標。 |
| 學習方法 |
部落教學:以「部落教室」為原民文化教學場所,以「進駐部落」作為核心教學策略,走出教室,透過原住民文化研究之在地專家、耆老與學生之直接生活互動,並以「做中學」與「部落傳承」之非制式化教學方式,讓原住民學生重新體驗整合性的原民文化與生活環境;除了培育部落在地人才之外,同時改變現代原住民青年對自我的認知。 圖解:以活動舉辦之方式向部落學習與互動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生實作:培養原住民學生返鄉、重建部落為目標。無論欲從事空間設計或數位設計,皆須以厚實的文化基礎作為起點。以經驗學習做為教學方法,在信實基地,進行人與自然互動、部落結構與運作的教學,探討自然生態環境與原住民社會組織的連結。並與景觀學系共生生態學課程合作,進行生態體驗、觀察與盤點的教學活動。 圖解:在信實基地,進行人與自然互動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專業設計:學生認識部落價值信念與傳統智慧,配搭專業設計知能,訓練學生具備文創產業與生活創意整合知能、永續環境與生態旅遊整合知能,並在專業基礎上養成原住民族自治之參與能力。 圖解:訓練學生具備部落價值信念與傳統智慧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產業實習:為本校原住民學生量身打造,以輔導職涯發展、公民參與、國際及體驗學習為課程目標。藉由參訪方式進行之微型課程,一學期中集中二或三次的參訪為課程內榮,參訪對象由桃園市青年局規劃當中。 圖解:花蓮吉安參訪 認識野菜及原生植物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民文化通識課程」之教學,帶動原住民師生與漢文化師生之互動,強化對原民文化的尊重,並啟發學生對原民文化的學習 圖解:介紹絹印之使用方法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
創意思考(大一):創意思考是設計創作之核心能力。由大一至大四均需具備此能力,但大一尤其重要。因為是啟發、啟蒙階段,影響年輕人甚巨。 案例分析:分析名師名作、再將成果轉化/內化為作品創作來源。
邏輯推衍、歸納綜整:設計在於解決問題。然,解決問題前應有豐富的資料蒐集成果,方能對問題提出作適合之解答。因此邏輯推衍、評估分析、歸納綜整之學習是必須的!此部分常透過PBL(problem-base learning)學習法,藉室內設計課程達成訓練目的。 同儕合作學習(team work):面對複雜的空間與問題,多元觀點是重要的。經由同儕分組討論,可獲得更佳、更周全的解決方案,並藉此學會溝通(翻轉教室) 移地教學、參觀體驗:室內設計的學習,不能只在教室中,應能實地體驗以了解空間尺度、情境氛圍如何塑造?空間五感之效果如何?中原室設幾乎每門課程,均有移地教學,實地參訪體驗,縣內、國內、國際均有。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資料準備中 |
創意思考:顛覆既有想法,提出不同以往的觀點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校原住民專班以設計專業與原住民族文化知識整合為教育重點,除了深度瞭解部落原始人文生態傳承與運用之外,經過設計專業整合與重新創作,以協助發展生活機能基本需求,如生活工藝、休閒遊憩、教育傳承以及公共傳播已提升原民生活環境品質。藉此亦培養學生對部落生態環境與族群關係共存的關懷,如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注重產業襲重、人文歷史、生活傳承等價值引用創意性的環境設計達到生活、生產、生態等三生共存共重的目的。。 |
1. 與建築系之差異:室內空間以建築為載體,設計的部位與建築部分重疊,但室內設計在內容與細節的思考,更甚於建築設計。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誤解之處1:中原大學錄取門檻較高。說明:原專班以面試的方式錄取主動學習,且有責任心的學生。 |
請參閱附檔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設計不等同於繪畫、產品製作等,更不只是須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而是,必須有解決生活中多種問題的能力,藉由精準掌握對「形」的表達能力,並以不同的媒體進行溝通與創作,來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安全與幸福,才是設計的本質。 |
1. 手繪圖學教學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我們尋求對原住民文化知識與傳承有高度熱情,以及願意參與部落產業發展工作的原住民族年輕人,加入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的大部落,一起為自己的夢想與原住民族努力 |
為推動「健康」「永續」「樂齡」「樂活」的理念,本系以六大核心能力爲培養目標, |
|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策展理論與實務藝術設計展覽的策展是訊息的傳達、是引導視覺動線、思考行動,透過展示陳列技巧與方法,將作品、媒體、裝置與空間、受眾之間的互動關係全盤考慮之後所架構出的一種平衡,本課程規劃為三大主題「展陳現場」、「實務講堂」、「實境走訪」實際體驗一個成功的策展結果應具備的基本要素與應用能力。 圖解:從策展活動中學習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民族色彩學1.認識基本色彩學之原理、原則,開啟體驗、觀察與生活相關色彩的現象之能力。2.培養民族色彩的分析及研究能力,並藉由系統的方法,整理民族色彩系統,建立民族色彩美學。3.提昇色彩創意及搭配的能力,並能應用於生活 圖解:提昇色彩創意及搭配的能力,並能應用於生活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生態與文化
本課程以原住民專班教學宗旨,以培養原住民學生返鄉、重建部落為目標。無論將來在高年級欲從事空間設計或數位設計,皆須以厚實的文化基礎作為起點。故以體驗式學法,在信實基地,進行人與自然互動、部落結構與運作的教學。 圖解:人與自然互動、部落結構與運作的教學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基礎設計一、體驗來自大自然造形中的有機形式對於視覺設計的創意啟發性。二、培養基礎設計初學者一顆對大自然環境與生命形式的視覺美感之敏銳度。三、培養以大自然為師的寬闊胸襟與對基本設計素養之養成概念。四、樂活於生活週遭的一切,將生活美學呈顯在自我的生活品味中。五、讓設計初學者對於設計思維與造形原理基本概念 圖解:讓設計初學者對於設計思維與造形原理基本概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住民社會組織與法政了解原住民族社會組織的演變,以及當代國家治理政策下原住民族社會組織的概況,讓學生對於原住民族相關法政過程有一定程度之了解,如何在當代情境中持續治理政策改革促進原住民族社會的延續及發展,原住民族自治倡議的出現,其內涵及實踐所遭遇困難,並重新認識原住民族自身傳統治理之內涵與價值 圖解:原住民知識、有機農業與部落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
室內設計課程創意發想、概念落實、空間氛圍與形塑、材質色彩、家具軟裝等。 結構概論家具結構解析、空間結構初探。 圖解:細部設計展覽 版權:系所自有
家具實習木工坊實作,由設計到成品。 圖解:綠色設計創意營--環保家具製作+回收椅腳 版權:系所教師自有
典範學習國際名師,蒞校指導、全英語教學。 圖解:香港設計大師梁志天蒞校演講 版權:系所自有
室內設計概論室內設計基礎導論與重要觀念建構。 圖解:室內設計概論戶外教學 版權:系所老師自有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資料準備中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毛翠玲大學時期,深度研究部落孩童之學習方式、學習環境,落實於未來之教育工作 花蓮見晴國小擔任老師 未上傳圖片
潘怡君大學時期對於自己族群的傳統工藝織布相當感興趣,透過原生設計課程漸漸地找到如何準備企劃、如何落實織布教學等來延伸織布手藝。 原專班助理(從事原住民教學專案計畫、協助課程教學規劃、資源整合、協調各項相關業務與紀錄建立檔案) 未上傳圖片
魏巧柔對於偏鄉社區的弱勢兒童關懷,從事原住民族其全人教育、文化、關懷之拓展, 研究、探討原住民族之處境。 原住民全人關懷協會(偏鄉社區的弱勢兒童關懷,從事原住民族其全人教育、文化、關懷之拓展, 研究、探討原住民族之處境,學術思潮與社會文化、教育的互動; 並積極開辦原住民族全人關懷之相關業務, 期望協會能夠成為臺灣社會振興原住民族的良知與教育、文化建構、身心靈健康的力量。) 未上傳圖片
林冠誠大學時期就對建築設計相當感興趣,並在大學課程中的原生設計、語境空間、生態文化深度了解與學習部落社區營造,並在畢業設計中研究自家的海砂屋,從中了解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並落實。 高雄大學建築系碩士 未上傳圖片
虎柏蒝大學生涯中了解原住民族土地議題,於此同時,了解自身部落的土地議題。 國立政治大學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培養從台灣民族互動歷史、族群正義,以及深度的文化生態觀點來思考原住民族土地議題,於此同時,又以能夠掌握土地行政相關法制之能力為重要基礎。) |
版權:系所自有
袁宗南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第一屆畢業生 德國Siemens及PRC研究 美國芝加哥註冊國際照明設計師 中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 中原大學傑出校友 日本京都大學光電所客座教授 中原大學室設研究所助理教授 清華藝術學院名譽教授 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 獲台灣室內雜誌台灣100大設計師
版權:本人提供
林志明中原大學室設系80級畢業生 美國BPI碧譜照明設計有限公司總裁 中原大學傑出校友 2019 IES Illumination Award – Award of Distinction 2019 IES國際照明設計獎 — 傑出獎(最大獎項) 2019 IES Illumination Award – Award of Merit * 2) 2019 IES國際照明設計獎 — 優勝獎二座
版權:本人提供
胡肖玫中原大學室設系80級畢業生 元崇設計 合夥人 / 設計總監 蘇州誠品 敦南誠品書店 老爺集團酒店系列 台積電總部/竹科/中科/南科晶圓廠 廣達研發中心 富邦建設台北松菸文創辦公室 台灣奧美集團總部 三立電視總部 台新金控中心總部 獲2017年A Design室內空間與展示設計類金獎-蘇州誠品公共空間 獲2017年A Design室內空間與展示設計類金獎-蘇州誠品書店 獲2017年紅點設計空間傳達類紅點獎-蘇州誠品公共空間 獲2017年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獎-蘇州誠品公共空間 獲2016年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蘇州誠品公共空間
版權:系所自有
田榮瑜中原大學室設系83級畢業生 中原大學室設所86級畢業生 明室設計主持人 王品系列、莆田、美侖大飯店室內 版權:系所自有
張欽評中原大學室設系78級畢業生 匯僑設計總監 微風廣場、宜蘭晶英酒店 |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
|---|---|---|
多元能力 |
資料準備中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資料準備中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