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原子科學院學士班
國立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所屬學群 工程學群 地球環境學群
工程科學學類
工程學群
機械工程學類
所在校區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學系特色

因應科技與社會多元化的趨勢,自98學年度成立雙專長之原科院學士班,結合本院內各系所在能源與環境領域的特色課程,以及本校各院系在其他領域之整體優勢,學生可依志趣,自由選擇本校任一學系如電機、材料、化工、經濟甚至音樂等為第二專長,提供先學習基礎課程再選擇專長領域的彈性。透過創新思維與多元環境,培養跨領域整合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博雅科技菁英。

清大動機系橫跨「機械」與「電機」兩個領域,是台灣第一個推動「機電整合」的系所,更透過課程與師資結構的調整,成為「光機電整合」的先鋒。2018年更進一步結合人工智慧與資訊科學,利用最佳化技術、機器學習、資料探勘與大數據分析,推動機械工業與製造生產系統之智慧化,邁向「AI光機電整合」。

學科意涵

跨領域雙專長院招生菁英班

只要是會動的機器,無論是手動的或電動的、燃燒汽油或瓦斯的、利用太陽或風力的,都屬本系的研究範疇。日常生活中除了發電機、汽車、渦輪引擎等大家已熟知的大型機械外,電腦、手機、晶片系統等尺寸小、精密度高的電子產品、奈微米元件、生物醫學用微小晶片系統等,也都是近年來本系重視的研究主題。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資料準備中

1.能培養能夠主動發掘問題,並解決問題之能力。
2.能利用所學知識,將理論於實際應用。
3.能在投入任何學習過程中能夠反思。
4.能融入團隊合作,發揮自我價值。
5.能提升自我英文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第一專長為原子科學院內專屬的能源與環境課程,其中能源課程以低碳綠色能源如核能、太陽能、氫能為核心,環境課程則注重化學基礎,並強調永續環境相關課題,如環境對人體的健康、奈米材料在環境上的應用、全球污染物分布;第二專長可依學生的性向與志趣或與第一專長之結合性,任選本校其他系所之核心課程,並有10個學院40個領域可供選擇。
下載詳細資料

本系研究範疇包括動力能源、電機控制、微機電與奈米科技、精密機械與智慧製造、生醫工程等。有別與一般機械系,本系致力於整合「機械」與「電機」,為台灣第一個推出機電整合課程的系所;並將結合人工智慧與資訊科學,推動機械工業與製造生產系統之智慧化,邁向AI光機電整合。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雙專長的課程確實比單一科系來的繁重,但同學們在大學四年可透過一二專的修讀,找出自身的優勢與興趣。在雙專長的訓練下,畢業時同學會選擇某一專長的研究所繼續就讀。本班學生第一專長能源第二專長材料,推甄上陽明交大學電子所;第一專長能源第二專長電機,輔系物理系,錄取清大核工所、通訊所、物理所,以及台大電信乙等
下載詳細資料

一般人容易誤以為機械系未來出路多為傳統產業,甚至需上機台做黑手。實際上本系畢業生廣泛從事於學術研究、政府或國營單位、3C科技產業、製造產業等,未來出路廣。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院學士班就是在學核能嗎?本班供完整的低碳能源課程,含太陽能、核能、氫能,核能僅是本低碳能源課程之一,相較外校的系所,本班有更完整的核能課程提供,可拓展同學在低能源領的學長光譜。

一般人容易對機械系的學習內容認為須做粗重工作、做黑手修理機器等刻板印象,甚至認為女生不適合念機械系,此為錯誤觀念。本系的研究領域涵蓋動力與能源系統、電機控制、精密機械技術、人工智慧、光機電系統技術、微機電系統與奈米科技、生物與醫學工程等。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詳見圖片

本系大一修習包括基礎必修科目(普物及實驗、普化及實驗、微積分、工程導論等)、程式設計、材料科學導論、工場實習。大二修習動機系專業科目,如工程數學、應用力學、熱流學、電路學、電子學等。大三可依興趣選擇於「能源」、「電控」、「奈微米」、「精密機械與智慧製造」四個專業學程中擇一修習。最後在專題研究這堂課,學生利用三年多來所學的知識技術,以團隊方式進行題目研究,動手解決務實的工程問題,參加公開專題成果展。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原子科學院學士班
國立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
    • 普通物理
    • 普通化學
    • 普通物理實驗
    • 普通化學實驗
    • 能源與環境概論
    • 程式語言
    • 普通化學二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
    • 材料科學導論一
    • 電子電路學/電子學一
    • 有機化學一
    • 分析化學一
  • 大三必修
    • 書報討論
    • 核工原理
    • 熱力學
    • 物理化學一
    • 生物化學一
  • 大四必修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太陽能電池原理
    • 燃料電池原理與應用
    • 環境化學
  • 不分年級必修
    • 物理五選二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一、二
    • 工程數學一、二
    • 應用力學一
    • 普通化學
    • 普通化學實驗
    • 程式設計
    • 工程導論
    • 工程圖學
    • 工場實習
    • 材料科學導論
  • 大二必修
    • 基礎熱流學一、二
    • 電路學
    • 電子學一
    • 電子電路實驗一
    • 材料力學
    • 機械製造
    • 應用力學二
  • 大三必修
    • 固體力學與奈米材料實驗
    • 機械設計
    • 專題研究一
  • 大四必修
    • 專題研究二
    • 熱流與動力系統實驗
專業選修課程
  • 能源工程類 低碳能源組
    • 流體力學一、熱傳學、輻射安全、核能安全、核能系統、輻射度量、輻射度量實驗、先進太陽能電池、太陽光電創意專題實作、電化學原理、應用光電子學、氫能科技導論、機器學習導論、熱流學實驗、腐蝕工程
  • 環境化學類 環境科學組
    • 有機化學二、物理化學二、儀器分析、生物化學二、環境分析化學、放射化學、生醫流行病與環境毒理學、空氣品質量測、觸媒產氫技術、廢棄物與處理、分子光譜學、環境奈米科學、生醫耦合化學、表面分析技術
  • 電控學程
    • 培育系統分析、設計、量測控制與系統整合的能力。課程應用包括馬達、機器人、自走車、半導體製造與自動化、聲學系統、機械視覺、訊號影像處理、光機電系統、生物醫學微系統、系統微型化可攜式與穿戴式應用。
  • 奈微米學程
    • 奈微米學程是理論性強,且應用廣泛的尖端科技學程。包含 微機電感測控制及驅動元件製程開發技術、微機電系統整合技術、射頻、光學、生物醫學、電腦與週邊微機電系統研究等領域。
  • 能源學程
    • 培養具備新興與傳統能源及動力系統科技所需基礎能力之科技人才。能源與動力系統包含 太陽能、燃料電池、風能、航太科技、磁浮系統、車輛動力系統、複循環動力系統、汽電共生等領域。
  • 精密機械與智慧製造學程
    • 強調以領域知識技術為主之學習及抽像理論與實務工程問題之連結,並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課程包含了精密機械技術、人工智慧、電腦輔助設計製造、光機電系統設計、工具機、超精密加工技術、奈米加工技術等領域。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原子科學院學士班
國立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資料準備中

  • 機電整合工程師

    研究有關電機與機械之能量轉換與訊號處理系統、原理,從事機械模組及電控系統模組之設計、整合與測試規劃,使其符合設計規範,進而達成整體最佳化之工作。


  • 自動控制工程師

    從事自動化系統的整合與設計,負責自動化設備、系統介面各類規範與相關文件的撰寫等工作。


  • 熱傳工程師

    負責設計規劃熱能利用、散熱系統及熱能傳送等相關應用產品,及熱能處理有關設備之製造、裝置、操作、維護及保養等作業。


  • 微機電工程師

    從事微機電元件或產品的研發、設計、測試、維護等工作。


  • 機構工程師

    負責設計模組、機構及製圖、製作軟版如TAB、COF、FPC、COB等,並協助模組製程設計、製作樣品測試並檢修等工作。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原子科學院學士班
國立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多元能力

資料準備中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Complete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Complete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Complete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Complete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Complete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Complete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Complete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Complete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Complete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Complete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Complete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Complete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Complete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Complete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Complete
5%

性格特質

資料準備中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Complete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Complete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Complete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Complete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Complete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Complete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Complete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Complete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Complete
1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