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精密機械組 |
國立聯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機械工程學類 |
工程學群
機械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課程設計分為精密機械與光機電整合兩個專業領域,以培育產業智慧製造之關鍵科技人才為目標。 |
本系使命是培育「會實做、善設計、能共創」的機械工程人才。大一、大二學生主要修讀數學與基礎專業課程;大三學生除繼續學習專業知識外,須進行專題研究;大四學生則依興趣選讀進階專業課程或參與產業實習。畢業生出路有二:升學的同學不是進入頂大、中字輩或其他優秀國立大學,就是留在本系深造;就業的同學,多可找到待遇優厚且具發展潛力的工作。本系近期從「精密機械設計製造」、「微奈米技術」與「機電整合」等技術領域切入, |
| 學科意涵 |
機電系精密組主要是研究機械原理及精密機械設計與製造相關專業知識,藉由分析、設計、製造與實作的過程,訓練現代精密機械設計、製造之關鍵科技人才。除學理知識傳授,本系特別強調扎實的實驗,讓所學專業不會流於紙上談兵。網路流言稱有唸力學的科系沒前途,殊不知電子、電路、電磁都是力學。 |
機械是工業之母,所有科技與工業產業之發展都植根於機械工業能力之基礎上。本系以「理論與實務兼備、具備專業倫理、持續學習能力」為教育目標。在這個指導原則下培養出因應機械工程及相關產業發展所需之中堅人才。本系教學訓練除了落實機械固力、設計、製造、熱流、控制五個專業領域之基礎課程訓練外,並以設計製造為核心, |
| 學習方法 |
理論課程:工程數學、靜力學、動力學、熱力學、流體力學、程式語言、電路學、自動控制、有限元素法等學理知識。#專業必修課設置教學小組#必修課均配置實習課#強化學習成效
實習與實驗:以機械理論為基礎,透過教師示範與學生演練,輔助學生學習與理論相關的實務知識。#扎實實驗訓練+企業實習制度(一年制)#強化就業即戰力
專題製作:挑選機械工程實務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並運用所學的機械理論,嘗試解決工程實務問題。#畢業專題為機電系頂石課程#PBL學習法+企業出題#產學共同育才#強化就業即戰力#入學即就業 |
學習三部曲:依課前預習、課堂上掌握重點、課後複習。 歸納分析:透過觀察綜整而將結果歸納系統化,因此而對相關主題能融會貫通。
演繹推理:要能深入理解機械工程相關之原理,常需要利用演繹推理而求得深入理解。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專業科目主要為力學、電路學、電子學、自動控制等,專業科目在物理與數學的使用較多,建議高中階段可多涉獵物理與數學相關的學科,對將來選讀本系會很有幫助。 |
1.對於每一堂課,做到課前預習、課堂上掌握重點、課後複習。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機械系與機電系差異:機電系源自機械系,機電系課程上強調電子技術在儀器或製造設備上的應用,著眼於系統整合能力的培養。 |
與機械工程學系相關科系有土木系、材料工程學系、化學工程學系。一般而言機械工程學系之領域以各式機械設備、產品之設計、生產製造、控制為主。土木工程學系以建築、設施之結構設計、其施工方法及防災安全為對象。材料工程學系、化學工程學系則以各項原料、材料之生成理論及加工製造為主。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機械工程畢業生經常被誤解為只能從事傳統機械加工的黑手行業。隨著台灣機械產業逐步升級,機電工程學系的畢業生已經全部從事自動化機械、機電整合、智慧製造、精密機械等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
現今規模之機械製造廠,設備及環境均大幅提升,但一般民眾印象還停留在早期加工廠髒亂的概念,誤以為機械系畢業生只能在機械工廠工作。實際上,本系畢業生畢業後從事純機械加工領域工作的人數的比例不到10%,反而電子及新興產業就業的比例較高。就業機會從空中飛的飛機,地面跑的汽車,海中游的輪船到微奈米驅動器等。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認知以為機電工程學的是黑手的工作,其實機電工程課程內容包含基礎力學與數學、程式語言、人工智慧、影像處理、機器學習、智慧機器人、物聯網感測器線路設計、光機電系統整合等,除學理知識傳授,本系特別強調扎實的實驗,讓所學專業不會流於紙上談兵。網路流言稱有唸力學科系沒前途,殊不知電子、電路、電磁均為力學。
|
一般人對機械系的認知,就是學習一些模具工廠的車鉗銑鉋等傳統加工,或汽車保養修護等工作。實際上機械系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任何產品的形成,從初步設計到完成成品,均需要本系專業知識融入其中。本系關於傳統機械加工之工廠實習課程,僅在大一上學期每週實作3小時,課程內容佔畢業總學分數不到百分之一。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機械為工業之母,任何產品都需要機械製造來產生,包括所有3C、需要超高精密度的半導體製程,通通必須透過精密機械來達成。機電工程師可以改善產品設計與製造程序,提升產品生產高附加價值。 |
近幾年本系在日本國際微型機器人大賽大放異彩,獲獎無數。本系近三年輔導學生參加Solidworks電腦繪圖國際認證,認證通過率100%。本系積極輔導學生參加機械工程師機械專業人才認證考試,報名人數及通過率均是全國最優。此外,本系推行大四生產業實習,業界反應熱烈。參加產業實習學生可提早適應銜,薪資福利保障均比照正式員工。 |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精密機械組 |
國立聯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畢業專題本系以畢業專題為頂石課程,學生分組做專題研究,以機械實務問題為研究題目,在本系教授指導下完成專題研究。藉此課程檢視大學所學機械專業能力,以及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圖解:畢業專題成果展示 版權:淡江機械系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本課程旨在說明電腦輔助設計軟體在機械上所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並將指導學生學習使用工程軟體進行草圖繪製、幾何建模等電腦輔助設計中的重要技巧。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將可使學生瞭解現行工業用電腦輔助設計系統是如何進行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結合。 圖解:學生靈活應用電腦輔助工具 版權:淡江機械系 未上傳圖片 機構設計本課程以認識自動化機械之主要機構為學習目標,並以實用為主要考慮,期能增廣與加強光電科技與機密機械的應用知識能力。課程內容涵蓋連桿機構的尺寸合成,螺旋齒輪,傘行齒輪及渦桿齒輪的設計應用; 直流、伺服與步進馬達的認識與選用,機器手臂機構運動原理,液壓部件、迴路與控制,精密定位機構,工業應用機器等。 |
產業實習本系與20幾家的業界合作,學生可利用大四整年時間至業界實習,縮短學用落差,讓學生提早進入業界接軌,在實習期間可享有勞基法規定的薪資與勞健保,每學期可獲得6學分的主系選修,實習結束可繼續在該公司工作,免試用期且薪資提高。
電腦輔助設計利用電腦及其圖形設備幫助設計人員進行設計工作,為目前業界主流的產品設計與研發技術。透過此課程可訓練學生的電腦繪圖與產品設計能力,並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電腦輔助工程分析目標為訓練學生在產品開發階段,即可透過分析了解所開發產品的效能與耐用性。電腦輔助工程可有效降低產品開發所需時間,因此近十年來逐漸受到業界重視。本課程除了可提升學生的職場競爭力外,亦對有意攻讀研究所有時值得助益。
機器人學為因應智慧製造時代的到來,本系將著重於智慧製造技術的發展。智慧製造技術的發展需以賴大量的機器人或機械手臂進行自動化的生產並具有診斷製程之能力。為達此目標本系開設機器人學,以減少學用的落差。本課程旨在提供機器人學之專業知識,讓同學了解機器人的內涵,課程將以多軸機器人系統為主,讓學生了解系統架構與結構。
金屬罐設計與製作著重於工業4.0對機械製造發展技術的內涵進行介紹。在學生了解工業4.0發展現況後,課程將分別針對系統可靠度、精密度及減震改善方式進行介紹。在學生了解所須應用技術內涵後,課程將透過智慧製造實例,使學生了解智慧製造所需使用工具及技術應用方式。課程內容包含製程監控、故障診斷、物聯網應用及大數據應用。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精密機械組 |
國立聯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沈孟豪淡江大學機械系第七屆系友,美國密西根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博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與航太工程學系教授、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ASME Fellow)。 因緣際會之下進入NASA擔任研究助理,將所學應用在航太工程中。
吳榮彬淡江大學機械系第七屆系友 恆曜集團董事長 創立精密機械生產公司,是台灣機械產業升級的代表。恆曜集團生產之螺絲通過Audi公司認證,是目前全球唯一家取得Audi公司認證的供應商。
黃敏森淡江大學機械系第九屆系友 台灣莫仕亞洲區資深營運總監。 莫仕公司(Molex)為全球最大畜產公司美國科氏集團(Koch)旗下的電子公司,其事業版圖涵蓋5G、汽車、電動車、自動駕駛車、無人機、生醫、智慧家庭、3C等產業,黃敏森系友負責掌理海峽兩岸超過個5事業群(BU)業務。
李 傑美國辛辛那堤大學講座教授 美國白宮專家顧問 工業大數據全球知名專家 鴻海集團顧問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智能維護系統(IMS)產學合作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工業人工智慧。
簡川勝淡江大學 機械系第19屆系友 中央大學 機械研究所、政治大學 企業家班 宜鼎國際董事長 安提國際 董事長 巽晨國際 董事 安捷科股份 董事 維新應用 董事 茂達電子 獨立董事 新北市電腦公會 常務理事 宜鼎這幾年的主力產品是工控相關儲存裝置,但看到工業相關應用領域持續擴大,由原本的工業電腦(IPC)延伸到工控,再由工控到垂直市場應用,包括了醫療、自動化、安防、遊戲電競、安全監控、網路設備等。由IPC進入到垂直市場宜鼎產品線都有布局。 |
劉興榮民國63年光華高工機工科畢業,就讀高工期間,有好學精神,即對機械科基本銼刀、車床及銑床技術駕輕就熟,民國63年考上聯合工專(本校 前身)機械科,經過2年聯合磨鍊,在校期間各方面表現傑出,尤其對機器的設計與製造特感興趣,開啟創業之路。 民國68年設立吉輔企業有限公司,生產脫蠟精密鑄造設備,產品行銷國內外,民國95年取得工研院三項刀具技術成果的移轉,生產工具機的刀具庫,經由不斷改良與創新,吉輔企業高階客製化刀具庫市場占有率在台灣80%,亞洲(含大陸地區)95%及歐美地區80%。
王聰智民國78年大甲高工機工科畢業,當初選擇機工科是興趣,民國78年考上聯合工專(本校前身)機械科,在就學期間對繪圖、設計及製造課程特別有興趣,奠定日後職業規劃。 畢業後至吉輔企業有限公司工作,因工作認真且負責任,受到劉董事長器重,因而接收脫蠟精密鑄造設備開發,民國87年設立勇陸企業有限公司,經由不斷改良與創新,脫蠟精密鑄造設備往智能模組化創新,產品行銷國內外。
曾賢長民國71考上聯合工專(本校前身)就讀,就讀期間對圖學、機動學與機械設計很有興趣,畢業後覺得在校所學不夠,報名參加職訓中心所辦機械設計繪圖班,奠定日後創業基礎。 民國81年設立長瑜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為縫紉機的設計與製造,經由不斷改良與創新,在縫紉機界創業有成,於產品研發設計上有優異之表現,曾榮獲中華民國國家設計獎、第十一屆國家發明獎個人組金牌獎以及第十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精密機械組 |
國立聯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3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