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組 |
國立清華大學 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地球環境學群
環境工程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醫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組之目標為培育環境工程專業人才,使學生面對環境永續發展時,具備解決問題之知識與能力。除了完整的基礎專業學理知識修課規劃,系上更提供資源安排專題實作課程,使學生有親自實作之訓練,整合課堂學理知識並培養創新設計、規劃與執行之專業工程師能力。此外每學期安排的工程參訪及企業實習,使學生能瞭解環境工程相關工作之實務需求。畢業後可報考環境工程技師。 下載詳細資料 |
「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以下簡稱醫環系) 生醫工程科學與環境科學是二十一世紀前瞻的科學領域,配合國家發展、社會需求、國際趨勢,未來將以原子、分子、及奈米技術為核心,配合健康與安全二大面向,發展醫學與環境的應用。 |
| 學科意涵 |
環境工程學是以化學、物理學及生物學為基礎,用以解決環境問題之應用學科,專業知識包含環境化學、給水工程、污水工程、空氣污染控制及固體廢棄物處理等課程。近年來以永續為基礎之經濟轉型已成為人類社會未來之清晰路徑,環境工程配合此目標也加入淨零碳排、環境永續等整合性知識,結合工程的方法達成人類活動與環境永續共存之目標。 下載詳細資料 |
生醫工程科學與環境分子科學,係建立在物理與化學的基礎之上,而應用於生物、醫學與環境之跨領域科學,不但需求性高、發展迅速、而且極具挑戰性。本系歷史悠,既保有傳統又開創前瞻,以強化跨領域的特色與領先地位。 |
| 學習方法 |
進入學系後之完整學習途徑為:(1)課堂講授學理知識及探討當今永續環境發展趨勢,(2)實驗室學習環境分析技術,(3)專題實作課程中整合基礎知識並加以應用,(4)工程參訪實際觀摩與學習重大及新穎工程建設與場域,(5)企業實習課程實地瞭解未來工作性質、能力需求及職涯發展,(6)參與學術交流與校外競賽。 圖解:環境污染物分析實驗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工程參訪-至重大及新穎工程建設地點與場域實際觀摩與學習 圖解:工程參訪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工程參訪-至重大及新穎工程建設地點與場域實際觀摩與學習 圖解:工程參訪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參與校外競賽 圖解:參與永續生活實驗競賽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專題實作課程中整合基礎知識並加以應用 圖解:專題實作課程成果發表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
理論與應用課程:本系兩大主軸方向生醫工程科學與環境分子科學,係建立在物理與化學的基礎之上,而應用於生物、醫學與環境之跨領域科學。課程包括:生物、物理、化學、工程數學、機率與統計、電子學、電磁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生醫材料、組織工程等。
進階學科:以生物、物理、化學為基礎,進階學科包括計算機概論、放射物理、近代物理、醫學儀器、生物訊號與系統、環境化學、環境工程、分子遺傳、細胞生物學、奈米生醫、材料工程、生物與材料實驗、生醫電子與儀器分析實驗、輻射生物學、環境分析化學。
研究專題與臨床: 有別於傳統的醫學工程,強調以工程應用為導向,利用化工、材料、機械、電機等技術,開發臨床醫學的應用,本系的生醫工程科學強調的是以基礎科學為導向,利用原子、分子、奈米等方法,實施臨床醫學的應用。並在高年級有搭配專題研究,精進對專業領域認識。
本系的生醫工程科學強調的是以基礎科學為導向,利用原子、分子、奈米等方法,實施臨床醫學的應用。並在高年級有搭配專題研究,精進對專業領域認識。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學習物理、化學或生物等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能深入理解其基礎原理,也能廣泛接觸目前此知識在環境領域的相關應用。可透過學校自然科學實驗課程或參與科展的過程,親自設計、操作、整理與分析結果並驗證理論,培養動手做及應用能力。此外環境工程領域人才需關注目前世界上環境永續重要議題與國際接軌。 |
由於醫環系前兩的年基礎學習方向較廣,需要盡快進入主動學習的習慣。建議高中生可以開始嘗試調整獨立自主的學習心態,建立自律的讀書與生活常規。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環境工程以化學、物理及生物為基礎,並在工程中應用以解決環境問題,達成永續環境的願景。 「工程」著重於解決問題,「科學」指的是瞭解事物問題來由,本系除需理解問題來由,還注重以工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為核心目標,與環境科學相關科系有所區隔。本系就讀學生透過適當之課程安排與規劃,可同時具備報考水利工程技師及環境工程技師,這是其他校系無法提供的特點。 |
厚實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基礎科學之能力具備跨領域應用科學整合所需之廣泛整合知識之能力啟發獨立思考與創新之能力薰陶領袖氣質、品格高尚健全之能力瞭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之能力開創國際視野之能力。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學生常誤解水環系環工組畢業後只能到環保署、環保局或污水廢棄物處理等相關單位服務。事實上,只要是與環境相關的問題,皆與本系相關,因此應用層面廣泛。除了學術界或研究機構以外,業界的發展出路甚廣,例如:半導體業、光電業、能源產業、永續管理、生醫製藥、環境檢驗、民生建築工業及土木工程業等。
|
本系廣泛的學習,於高年級將專精於特定領域,將學有專長,廣受電機、化工、化學、材料、生科相關科系喜愛。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環境工程常被誤解為清除垃圾,環境採樣與分析等一般例行性勞務工作,此為錯誤之刻板印象。本系注重於學生之專業訓練包含剖析複雜環境問題的關鍵成因、創新與彈性的設計處理系統方案,使學生有能力規劃搭配各工程技術為一程序組合,因地制宜的解決各類型環境問題,未來發展與環境永續、淨零碳排、循環經濟領域高度相關。 |
本系專精於理工相關知識,未來出路在於科技業等相關產業,就業容易。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舉凡與環境相關的問題,皆為本組學習之範疇,畢業後的就業層面極為廣泛,除了可報考國家考試進入公職領域如環保署、環保局、自來水公司,國內大型工程顧問公司之環境工程部門、環境工程顧問公司、也可進入高科技廠中擔任廠務工程師或環境工程師,另外目前新興的企業永續管理師,或有關碳盤查、減碳等相關工作,都與本系有高之度關聯性,未來工作性質穩定,人力需求高。 |
清華醫環相較於其他學校醫工,理工訓練更為扎實,搭配清華卓越研究資源,將成為一個未來人才。 |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組 |
國立清華大學 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環境化學瞭解化學在環境中扮演的角色及運作原理,課程中介紹環境所產生之各種化學變化及過程,包括水化學、酸鹼平衡化學、氧化還原反應及環境化學分析等。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污水工程本課程介紹污水處理系統的種類、污水中關鍵物質或參數的性質和濃度、污水收集系統設計,初級、一級、二級和高級廢水處理程序的說明及污泥處理程序。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環境生態學瞭解大自然運作的基本原理,體認生物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在工程運用或開發之前能有更周延的考量。 版權:淡江大學水環系 |
生醫光電基礎光電技術在生醫上的應用,如影像技術突破、光電檢測、生物訊號分析等。
分子影像藥物分子影像乃為新世紀重要的臨床檢測技術,從化學與物理的角度探討分子在臨床影像技術提升應用。
幹細胞與組織工程再生醫學重要之相關課程,從幹細胞發展到器官與組織等相關介紹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組 |
國立清華大學 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林文淵淡江大學水利系學士畢業、美國夏威夷州立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畢業。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鋼集團董事長、台灣苯乙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東森整合行銷(股)公司董事長。 未上傳圖片
李鐵民淡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學士畢業、泰國曼谷亞洲理工學院進修水資源研究所碩士畢業。 經濟部水利處北區水資源局局長、經濟部水利署顧問。 未上傳圖片
邵光華淡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學士畢業、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資訊科學碩士學位。 於2014年7月正式接任台灣微軟公司總經理,負責微軟公司在台灣市場之整體營運狀況。 未上傳圖片
李忠恕淡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學士、北京大學EMBA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畢業。 璞園建築團隊董事長李忠恕縱橫房產界數10年,從建築、代銷、物管,甚至跨足到籃球、餐飲,一條龍服務,在不景氣中更強調差異化,讓產品更具競爭力及價值,在低迷市況下,開闊無限藍海。 |
王中信大學部到博士班畢業生 高科技生技產業公司創辦人
蔡曉忠大學部畢業生 高科技檢測設備產業公司創辦人
蘇正寬大學部到博士班畢業生 大學教授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組 |
國立清華大學 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