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逢甲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所屬學群 資訊學群 工程學群
電子工程學類
資訊學群 工程學群
電子工程學類
所在校區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學系特色

1.本系師資優良具豐富產業經驗。2.課程完整與產業技術發展接軌,本系主要培育半導體電子產業之「半導體/元件製程設計」以及「積體電路IC設計與系統」之專業教育主軸,本系通過IEET國際工程教育認證與國際接軌,提供獎學金及五年完成學/碩士學位機會,畢業生在科學園區就業與升學表現亮眼,3.本系資源與環境優良,具備多間專業實驗室,與產業及研究機構交流密切,畢業生有許多工作機會,歷年表現傑出深獲社會肯定。

本系創立於民國62年8月,目前每年招收大學部4班(分別來自高中及高職各2班) 和碩士班1班,配合國家科技發展政策及國內外高科技產業之需求,培育兼具專業技能、人文素養及工程倫理的人才。

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專精的實作能力、廣博的人文素養、務實的工程倫理、持續求知的創新觀念、開闊的國際視野。

學科意涵

本系培育優秀國家半導體電子高科技人才,在半導體與電子元件方面開設包括電子/電路學、固態電子學、半導體物理與元件、積體電路製程技術與元件電性量測技術等關鍵課程。在IC設計領域方面,開設積體電路晶片設計、電子電路/生醫電子系統與設計、AI應用與AIoT相關之電子產業課程,培育學生具備高科技專業技能。


下載詳細資料

因應系統整合之發展趨勢,電子系是硬體為主,軟體程式設計、演算法及網路通訊技術為輔的工程學群。本系是以系統導向課程規劃,包含了微電子、通訊及資訊三大專長學習領域。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修課紀錄】1.本系著重微電子科技知識探索、工程問題解決與創新科技等專業領域,擬招收具主動與積極學習等特質學生。2.請說明選修相關領域課程之修課動機、課後省思、跨域修課歷程或其他科技領域相關之修課成果紀錄,重質不重量。3.如有修課成績穩定度或進步趨勢表現(以圖表示)亦可提供。【課程學習成果】1.可提供修習數學、物理、自然科學或電腦資訊領域等相關課程書面報告或實作成果,若為團體成果需說明個人貢獻度,重質不重量。2.可提供相關課程優良作業或成果資料。【多元表現】1.可提供高中生涯之學經歷或習得技能之成果心得與啟發,或自主學習對本系領域科目之連結與未來學習規劃。2.可提供工程或科技領域、語言、電腦等之檢定、認證、專業競
下載詳細資料

在閱讀各個專業科目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在材料的製程與應用上。然後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且接近產業面,因為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做個材料科技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因為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電子系主要學習領域為高科技微電子之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產業,與本校電機系發展領域不同,電子系主要培育電子產業科技人才。大學部著重於微電子領域之半導體科技與元件開發以及積體電路設計與系統應用;研究所為進階微電子科技研發與專業學術研究。教育特色以培育高科技園區之半導體與積體電路設計與系統之專業人才。
下載詳細資料

電子系與資工系的差別簡單講就是電子系偏重在硬體,資工系偏重在軟體。然而,系統軟硬體整合才是最終的目標;除此之外,網路通訊技術在一個系統中更扮演了重要的腳色。本系以系統為導向含括了微電子、通訊及資訊三大專長學習領域,規劃了豐富的理論及實務課程。同學們可依自己的性向與興趣,客製化一份屬於自己的理想學習計畫。畢業後,可以所學投入高科技產業,亦可選擇進入研究所繼續深造。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半導體製程技術與元件開發工作並非一定要進無塵室工作,半導體製程設計需要電腦輔助軟體(CAD)進行新穎元件的模擬與設計,以及電性評估等工作,需要專業技能,不一定要進無塵室工作。另外元件電性量測專業技術工作一般為正常日班工作,不一定要進無塵室工作,同時不一定需要從事三班輪值工作。

念電子系可進入半導體產業,當工程師成為科技新貴,坐擁高薪。然而,自身仍需按部就班,不斷的努力精進、專研新知,提升自我價值,才有可能。電子產業是國家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因此電子系畢業生也是市場需求最多的;除了半導體產業,電腦資訊業、通訊業等也都需要電子人才。畢業後可從事研發、製造、銷售、教研等工作。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與本校電機系教育內容與未來就業有明顯差異,本系著重在微電子,半導體,積體電路(IC晶片)設計與電子系統等專業課程,未來就業直接與科學園區科技公司的工作內容強相關,減少學用落差。

常人誤以為電子系就只是在做硬體。雖然學習內容偏重在硬體電路方面;但系統軟硬體整合是目前發展的趨勢;因此,軟體程式設計、演算法及網路通訊技術亦為電子系的授課重點。本系的課程規劃是以系統導向,包含了微電子、通訊及資訊三大專長學習領域,同學們可依自己的性向與興趣,客製化一份屬於自己的理想學習計畫。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本系電子工程學系系網頁提供詳細內容資訊,包含師資, 課程配當, 學習領域與未來發展最新資訊等等,可加入本系臉書粉絲團或加入本系Line,可即時了解更多資訊,請您多仔細參閱。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網址如下=> https://fcuece.fcu.edu.tw ,若有問題歡迎來電洽詢。

本系研究展方向包括:
半導體: 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元件、半導體製程、積體電路設計、高頻電路設計與量測、生醫感測
信號處理: 通訊信號處理、影像處理、語音訊號處理及微波遙測
資訊工程: 嵌入式系統、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伺服器系統、應用程式設計、演算法
因此,本系微電子、通訊及資訊三大專長領域之課程亦依上述研究方向規畫之。

我的學系 逢甲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一)(二)
    • 計算機概論與實習(一)(二)
    • 邏輯電路設計與實習
    • 資電概論(含新鮮人專題)與倫理
    • 大學基礎英文(一)(二)
    • 線性代數
    • 普通物理電磁光與實驗
  • 大二必修
    • 電路學(一)(二)
    • 工程數學(一)(二)
    • 電子學與實驗(一)(二)(含深碗專題)
    • 電磁學(一)
    • 固態電子導論
    • 數位系統設計
    • 微處理機系統與實習
    • 信號與系統
    • 專業溝通英文(一)、(二)
  • 大三必修
    • 電子學與實驗(三)
    • 實用職場英文
    • 半導體物理
    • 專題研究(一)(畢業專題)
  • 大四必修
    • 專題研究(二)(畢業專題)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
    • 普通物理
    • 計算機概論
    • 數位邏輯設計及實驗
    • 普通物理及實驗
    • 程式設計及實習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
    • 電子學
    • 電路學
    • 信號與系統
  • 大三必修
    • 電磁學
    • 電子電路實驗
    • 實務專題
  • 大四必修
    • 書報討論
專業選修課程
  • 半導體與電子元件
    • 以半導體與電子元件科技產業為主,以及AI應用、AIoT及5G等相關電子元件發展之專業知識為主要方向,並強化半導體技術與積體電路應用及未來電子科技發展所需知識。相關課程包括固態電子學、半導體物理及元件、積體電路製程技術、半導體/電子材料及奈米元件介紹與應用。
  • 智慧晶片系統設計
    • 主要著重於積體電路設計及AIOT人工智慧,含括相關基礎知識與AI應用、AIoT及5G之電子電路設計,以及生醫電子應用等,以積體電路設計技術為主要內涵,相關計算機工程應用為輔助技術,訓練學生熟悉現今高科技積體電路的設計方法,並加強學生對計算機工具於積體電路設計的應用與認識。
  • 微電子領域
    • 數位積體電路設計概論、電子材料、電子電路設計模擬、固態電子概論、半導體元件、半導體製程、超大積體電路設計概論、類比電路設計、積體電路設計實驗、ASIC設計等等課程。
  • 通訊領域
    • 信號與系統、通訊原理、數位影像處理概論、數位信號處理概論、射頻電路設計、天線工程概論、電磁波、通訊系統實驗、射頻電路設計、微波工程概論等等課程。
  • 資訊領域
    • 物聯網整合應用、資料結構與實習、組合語言與實習、系統程式與實習、單晶片電腦系統應用與實習、微處理機、離散數學、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結構、人工智慧概論等等課程。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我的學系 逢甲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電子工程師

    從事電子電路的系統設計整合,並進行軟硬體的測試與修改,以及控管硬體設計進度等工作。


  • 電子產品系統工程師

    從事電子產品系統之研究設計及技術指導、裝設、驗證等工作。


  •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從事半導體製程實驗分析、測試等工作,以改善工廠製程穩定與效率,並且提升產品良率。


  • 電子工程師

    從事電子電路的系統設計整合,並進行軟硬體的測試與修改,以及控管硬體設計進度等工作。


  • 半導體工程師

    從事半導體工程之問題研究、設計及技術指導、測試、改良等工作。


  • PCB設計工程師

    從事印刷電路板線路佈局之設計發展、問題研究、技術指導等工作。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逢甲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多元能力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Complete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Complete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Complete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Complete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Complete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Complete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Complete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Complete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Complete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Complete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Complete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Complete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Complete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Complete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Complete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Complete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Complete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Complete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Complete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Complete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Complete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Complete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Complete
5%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Complete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Complete
2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Complete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Complete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Complete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Complete
10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