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產品設計組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業設計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業設計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主要目標培養專精的生活產品設計師及培養具產品開發企劃能力的設計師。除培養學生產品設計的能力外,並加強學生產品製造及行銷方面的能力,建構設計製造與行銷一貫。產品設計與開發整合,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科系特色。並積極地與設計業界進行產學交流合作機會,藉以增進學生的實務經驗,進而提升其設計水準與態度。 |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創立於1984年,復於2019年新增設產品設計組;產設組秉持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治校理念,師法世界設計教育巨擘德國包浩斯(Bauhaus)百年創新職志,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並以師徒制、做中學、兼備設計人格養成,信守堅持辦好設計教育的創設初衷。 |
| 學科意涵 |
工業設計師已經成為繼理工科系的研發人才後,另一個年薪向上竄起的百萬「設計新貴」。然而今年表現不錯的傳統產業也都積極的在聘任工業設計師開發生活必需品等等。過去只有聽命研發和行銷人員的工業設計師,現在成了整個研發的創意發想源。 在台灣,現在也逐漸由工業設計做為研發與市場行銷前哨的角色。 |
產品設計旨在執行使用者導向(User-Centered)的工業產品設計,透過創新構想、電腦模擬建模、工業生產加工流程所產生的人工物皆屬於產品設計的範疇,目的是能為社會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品質。是一個涉及人文思考、設計創作、工程科學、美學及行銷管理等多元領域知識的應用學科。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產品設計:產品設計能力的培養,是由一系列的產品設計主軸課程來完成,大一訓練學生的立體基礎能力,大二是透過企畫和分析的方式,訓練學生對現有產品的再設計能力,大三則是安排廠商提供的建教專題,或鼓勵學生參加設計競賽,訓練學生具有實務和創新的設計能力,大四則是整合學生在前三年所學,訓練學生具有獨立完成設計 未上傳圖片 數位設計能力: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數位化能力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數位設計學習的軸線上,從2D到3D,從3D到CNC,讓學生能充分利用數位化優勢,應用在產品設計的各個階段。 未上傳圖片 設計基礎知識:本系不管是必修或選修課程,都具有培養學生設計觀念和知識的責任。透過不同年度間的課程,循序漸進的啟發學生,讓學生具有設計相關知識。 未上傳圖片 視覺設計能力:視覺平面訊息的傳達和不同媒材的掌握,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視覺設計亦規劃一條課程軸線,大一是學習平面構成和媒材運用,大二是學習圖文整合,大三是視覺傳達的實務練習,大四則是整合視覺設計的觀念和能力,應用於作品集和展示設計上。 未上傳圖片 工程技術能力:工業設計的目標是讓設計的產品能上生產線進行量產,有鑑於此,具備圖學、材料、加工和模具等相關技能和知識就顯的非常重要。 |
創意思考法
表現技法
設計方法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可以參與較多多參與誇領域的學習活動,透過各式的活動更深入去了解產品的特質及優缺點。 |
1.修課(自然科學領域、藝術領域)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主要目標在: |
產設組四年學程涵括「學理與實務交互驗證的核心課程群組」、「人文美藝與當代設計思潮」、「創新思考與方法學理」、「工學技術與科技新知」、「數位技法與視覺傳達表現」等專業面向共同組成,強調啟發式教學、完善同學適才、適性、適所、以人為本的創作發揮空間,也為未來選擇繼續深造或進入職場研發創新奠立基石。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學生未來可於大小型企業或設計公司從事工業設計師、產品經理、產品行銷企劃和機構模具工程師等相關工業設計產品開發的工作,甚至成立個人工作室。也因在大學期間經由研究設備完善整合,未來也可以進入國內外研究所順利繼續深造。 |
產品設計組出路除了本領域也含括平面設計範疇。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主要目標培養專精的生活產品設計師及培養具產品開發企劃能力的設計師。除培養學生產品設計的能力外,並加強學生產品製造及行銷方面的能力,建構設計製造與行銷一貫。產品設計與開發整合,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科系特色。並積極地與設計業界進行產學交流合作機會,藉以增進學生的實務經驗,進而提升其設計水準與態度。 |
人們有時會分不清產品設計和工業設計。現在的產品設計概念更為廣泛,包括:服務、軟體、實體產品設計,通常說的實體產品設計則特別著重技術和製造;工業設計則將藝術形式、實用性、工藝設計、人類工程學融為一體,更著重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用戶體驗。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主要目標培養專精的生活產品設計師及培養具產品開發企劃能力的設計師。除培養學生產品設計的能力外,並加強學生產品製造及行銷方面的能力,建構設計製造與行銷一貫。產品設計與開發整合,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科系特色。並積極地與設計業界進行產學交流合作機會,藉以增進學生的實務經驗,進而提升其設計水準與態度。 |
產品設計組課程學習領域上偏重立體的產品設計,也含括平面設計範疇。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產品設計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專題設計整合學生在前三年所學,訓練學生具有獨立完成產品設計的能力,並透過整合製造課程,學習將設計的產品變成大量生產的商品,並於新一代設計展中發表產品。 未上傳圖片 視覺傳達設計增進對視覺圖像分析與詮釋的能, 學習如何運用圖片與文字傳遞階層不同的訊息, 養成學生對環境觀察的敏感度, 思考設計該有的文化位置 未上傳圖片 設計心理學以認知心理的觀點,探討使用者的行為概念模式,進一步探討如何應用物品的預設用途、使用限制與配對的模式,增加產品的易識性、易理解性與易用性。 |
專題設計
1.以整學期執行一個專案的設定,詳細跑完完整設計流程,並呈現完整精緻成果。
表現技法
1.加強學生基本繪畫觀念與繪畫技巧並打好底子,讓學生能應用在不同表現上。
造形基礎本課程為修習產品設計學科之基礎課程,學理講授部分旨在使研習產品設計的學生,從手工藝時期的生活型態到近代量產為主的設計史巨觀角度,瞭解器物(產品)的基本構成原理,進一步理解器物的形態溯及材料、加工方法與社會美學等專項智能相互影響的演化過程。 交通工具油土造形設計
1.加強學生對於造型塑造的美感與能力。
電腦輔助產品設計
1. 了解尺寸與組裝組件概念,製圖與設計是零件組合管理的概念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產品設計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林家羽/廣達電腦筆記型電腦機構設計工程師在高中的時候其實最感興趣的是生物,當初填志願時也填了很多生科相關的科系,但是當時考慮到生科的出路即將飽和,多填了工設(跟自己特質比較相關的科系),因此走向工業設計這條路 大二因為想給自己多一點機會,考了學校的師培課程,也在畢業後實習、取得教師證;大四時希望能到不同的學校學習更多的知識及開闊眼界,考上成大工設研究所,透過研究還有與教授們的交流,加上教職的缺額較少,還是決定先去業界磨練。一方面覺得自己除了工設的相關知識技能外,也需要加強更基本的機構技能,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自己不要設限的去選擇職業,在投履歷的過程中除了工設相關職缺,也投遞了機構設計及室內設計的職缺。 未上傳圖片
涂家營/廣達電腦工業設計專員喜愛組裝鋼彈 亂做木工家具 建模當興趣 大學四年打滿系籃 拿過大設盃全國第三 成大碩二便應徵上廣達電腦 研發替代役 目前在廣達擔任工業設計師 主要工作為 3C產品設計 量產性協同設計 後端製成 表面處理等 在廣達三年半的時間代表公司參與籃球比賽 拿過全國企業盃第三名 華亞盃第三名 未上傳圖片
林家羽/廣達電腦筆記型電腦機構設計工程師在高中的時候其實最感興趣的是生物,當初填志願時也填了很多生科相關的科系,但是當時考慮到生科的出路即將飽和,多填了工設(跟自己特質比較相關的科系),因此走向工業設計這條路 大二因為想給自己多一點機會,考了學校的師培課程,也在畢業後實習、取得教師證;大四時希望能到不同的學校學習更多的知識及開闊眼界,考上成大工設研究所,透過研究還有與教授們的交流,加上教職的缺額較少,還是決定先去業界磨練。一方面覺得自己除了工設的相關知識技能外,也需要加強更基本的機構技能,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自己不要設限的去選擇職業,在投履歷的過程中除了工設相關職缺,也投遞了機構設計及室內設計的職缺。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產品設計組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