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與山海為鄰,學習環境極佳,設有學士班與碩博士班,學制完整,也積極遴聘優秀教師,師資堅強,教學與研究風氣壯盛。本系課程涵蓋學術思想、文學文化、語言文字、書法美學、國際漢學、文藝創作,經常舉辦學術講座,會通中西、兼濟古典與現代,也舉辦文學獎,勃興創作風氣。此外,國際交流管道多元便利,有利同學開闊視野。本系提供學生既深且廣的學習選擇,厚植學生語文專業素養,俾畢業生具備接軌職場、學以致用的人才優勢。 |
本系主要教學目標在於培育兼具國學素養及現代化視野的優秀人才,在教學及課程設計方面分為經史、文、哲、語言學及教學應用五大學群,聘任各有專長並學術研究卓著的優秀學者專家成為學習者之領航員,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輔導同學適性發展,多元化學習,立有多項獎學金,並與多所知名校系所建立學術交換往來機制,以便同學除師培性質發展外,可以朝向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等場域就業及研究。 |
| 學科意涵 |
本系為「中國文學系」,涵蓋中國文學、中國古今學術思想名著、中國語言文字文獻所需專業知識與文化涵養,設置目的是為了研究、詮釋、論述、創新、傳播人文學術,並厚植文學創意與寫作的素養,以及中文系專業特性之國際語言能力。 |
國文系的核心領域是從「語文」開始,擴及「文化」與「文學」。語言系統是人認知能力核心環節,透過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透過語言傳承人們生活文化的細節與特色,而文學是透過語文傳達美感思維的綜合體。因此,經由語文系統使我們從承載歷史的文獻與千錘百鍊的文學作品中萃取真美善智慧之精華。 |
| 學習方法 |
文本解讀與鑑賞:對於中國文學暨文化的鑒賞、寫作、應用,本系教師所開設傳統課程如詩選與習作、詞曲選、杜甫詩、歐蘇文、聲韻學、論語、孟子......,皆能利用雜誌、手冊、實踐日誌、Ted短講等多元評量形式,通過同學新世代眼光,重新編輯、體驗、闡發,古學今用,輸出古典知識,將學問轉化為自己的知能。 圖解:圖為「杜甫詩」課程作品杜甫詩雜誌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語文分析與運用:對於中國語言文字文獻的解讀、分析、演述及創作 圖解:2022年中文系駐校作家系列活動海報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學術思辨與研討:對於中國古今學術思想名著的研讀、論說、思辨 圖解:本系邀請院士講座海報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跨域整合與創新:對於跨領域之整合運用,以及轉譯創新。本系結合時興的數位人文研究方法,以大數據資料庫應用,帶領大學生開啟古典研究的創新視野,或是聯結臺灣文學歷史文化,活用影像工具,建構多元的學習視野。 圖解:地方敘事與數位遊戲設計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
未上傳圖片 重要學習方法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二如「有全有偏」的閱讀,要從歷史鳥瞰的視野才能宏觀全面,但也要有局部深耕的閱讀,使有美麗的火花;三如「有深有淺」的閱讀,是指在閱讀歷程中建構深淺不同層次的思辨模式。 未上傳圖片 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 未上傳圖片 二如「有全有偏」的閱讀,要從歷史鳥瞰的視野才能宏觀全面,但也要有局部深耕的閱讀,使有美麗的火花。 未上傳圖片 三如「有深有淺」的閱讀,是指在閱讀歷程中建構深淺不同層次的思辨模式。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高中生可將語文能力落實於日常情境的閱讀思考與書寫表達之中,培養自身觀察、描述、辨析、溝通、省思、同理等能力,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 |
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中文系涵蓋面向廣泛,兼顧古典與現代、學思與應用、理論與創作、本土與國際,擁有寬闊的視野和多元的學習管道。與以臺灣文學文化為核心的臺文系,或是以語言教學為主力的華文系學習重點有別。 |
中文相關科系有中/國文系、臺文系和華文系。國文系以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並培養具備相關知識的學生為目的,課程涵括經學、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與國文教學等諸多面向。至於臺文系比較關注臺灣在地的語言特色、文學表現及多元文化等等;而華文系則旨在培育華語文的教學師資與研究人才,以及全方位華語能力的國際學生。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因為是以華人文化為根柢,事涉本國語文能力與素養,可說是在華人社會生活與工作必須而必要面對的。因為有良好的本國語文文書能力,本系畢業生出路多元,在研究進修、公職考試、人文教育、媒體傳播、乃至於文案企劃等,都有極優異的表現,深獲各界肯定。 |
本系所開課程,雖涵蓋面極廣,但基本上是以古典為核心,而拓延及現當代。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非常重要。時下對文言文多有誤解,實際上,現在我們慣常使用的白話文,早經與文言文相融為一,熟諳文言文,不僅可以在點讀古典作品時,足以優遊自得,更能對白話文的寫作,有實際的幫助。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在中文系的學習容易被視為中學國文課程的延續,因此背誦也常被認為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首要能力。事實上大學教育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對議題的思考判斷,以及對論點的組織表述能力。同時,文學亦不是單純浪漫的創作,應厚植對文化、歷史、社會的深刻研究、深入關懷,才能使創作扎根本土、接軌國際。 |
1.本系課程內容包括: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語言學、思想哲學、經學等層面,不是只有單純的文學作品欣賞。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一、本系除必修科目外,於畢業學分中並未限定選修學分數,學生可於大學四年內跨系、跨校甚至跨國選修有興趣的課程。 |
國文系的出路,決不僅止於當老師、任文書、做編輯等而已,晚近的文創業,更有廣闊的空間,足以讓深入自得的本系學生縱橫馳騁,而本系所開課程,絕對能夠讓學有所得的同學能發揮所長,貢獻於社會。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青聽文學(原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本課程著重「深度閱讀,真實書寫」,前指深刻探討文本核心意涵,並與生命經驗產生連結;後指真實抒發情感、清楚表達想法。傳統中文系課程較偏重經典知識的講授,本課程則強調以中文系學生為主體的讀寫與實作,透過實踐過程,引領學生了解自我,進而連結自我與空間、時間、情思、文學的關係,讓生命深植人文關懷。 圖解:「文學閱讀期末饗宴」活動海報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本課程著重於對古典文化的現代詮釋和活化思考,在古今對話中創造出新視野,且能應用於學生生活中。學生既能對古代文化有更周詳的認識,也能獲得活用古典文化資源的敲門磚,更具有融貫前人智慧而對應當代生活的應變能力。而古代文化之精髓,也在教師群體之合力接演中,獲得活化與新生。 圖解:學生設計手遊照片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杜甫詩本課程帶領同學細讀杜甫詩,從歷時性角度重現杜甫起伏不定的詩人生活,再循單元主題探討杜甫詩多元面向,旨在讓學生知悉杜甫一生境遇,並能品賞杜詩,並將以多元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近杜詩,讓古典融入現代,文學走進生活。 圖解:學生編製杜甫詩雜誌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本課程實際運用台灣閩南語的音字書寫來採錄、整理台灣民間文化及文學,使學生對於台灣閩南語文化與庶民思維,有更廣博的接觸與認識。107和108學年以高雄寺廟信仰為主題和社會實踐場域,藉此觀察民間信仰下的城市紋理、社區記憶、神(鬼)人互動,進而引導學生將在地記憶化為具體的創意實踐來回饋社區。 圖解:學生陰廟田野調查成果分享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地方敘事與數位遊戲設計本課程藉由實際的走踏導覽、敘事編輯、遊戲製作,一方面帶領學生深入瞭解地方人文、思辨地方議題,一方面促進人文與資訊知能的跨域對話;希望藉此提升文學院學生的資訊素養,有助於未來職涯應用所需。 圖解:學生設計數位遊戲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
旅行文學藉由旅行專業人士旅行作家演講指導、實際踏查出遊、配合文本閱讀規劃主題行程,並指導學生獲教育部青發署「尋找感動地圖-青年壯遊臺灣」。 圖解:課程實際踏查出遊團體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未上傳圖片 樂府詩透過文本新詮的概念,讓同學馳騁創作,改寫古典文本為小說、新詩、劇本等等。
古典戲曲選綜合文學與舞台表演的課程知性與感性相融,從分析劇本與曲論,觀賞影片、實地唱曲甚至粉墨登場,並親赴劇場觀戲、寫劇評,全面領受古典戲曲之義涵,使整體教學生動而活潑,並為學生日後進修或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解:實際課程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文字學藉由歸納、分析大量字例的構造與部件,以了解漢語與漢字的互動關係。 圖解:實際課程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韓非子舉辦「墨家生活家」──以「愛」為核心,設計各種快閃行動、行動劇與街邊活動,透過臉書直播的方式去轉化墨子兼愛思想,也推動節能愛地球的意識。 圖解:韓非子桌遊暨學生實際操作照 版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中山大學中文系系友演講會 版權:本系
78級中文系系友陳富珍小姐78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曾任媒體人、出版業、企業高階主管—上海洛克集團外灘源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商業地產營運總監。系友演講會經驗分享,唸中文系的人對文字的敏銳度較高、駕馭力較強, 因此更懂得如何分析事務並且抓住重點, 中國文學的智慧是人文價值,而非技術性。 陳富珍鼓勵學弟妹:「勇者無敵!不要害怕失去,勇於學習, 不論你唸的是什麼科系,都能闖出一片天。」
圖解:中山大學中文系系友演講會 版權:本系
101級中文系系友歐怡君小姐101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102年一舉高中一般行政類科雙榜, 高考一般行政類科榜首, 普考一般行政類科榜眼。回母系演溝,與師長、學弟妹分享她準備公職考試的經驗、紓壓方式,考取秘訣 無它只有下定決心往前衝, 且戰友間彼此互相激勵奮戰到底。
圖解:中山大學中文系系友演講會 版權:本系
87級中文系系友鄭順聰先生87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87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又考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繼續進修。在研究過程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是閱讀寫作,取得碩士學位、服完兵役後進入《聯合文學》擔任編輯,目前為專職作家。鄭先生寫作方向主要有兩大主軸,地誌書寫與純文學系列齊頭並進。 |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未上傳圖片
暫無資料暫無資料 暫無資料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多元能力 |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