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化學系英語組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
所屬學群 |
數理化學群
化學學類 |
數理化學群
化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教授的專長及研究興趣大致可區分為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金屬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與分析化學等領域。化學系所在教學上涵蓋了化學之各主要領域,使年青學子有充分的機會修習自己喜愛的課程與領域,並著重於理論與實際的配合。 |
專任教師32位、合聘教師6位及講座8位,在有機、無機、物化、分析、材料、化學生物學、奈米等研究均有傑出表現。藏書2萬餘冊、中西文期刊2百餘種。儀器設備有多部核磁共振儀、X-光繞射儀、質譜儀、光譜儀、雷射光譜系統及各式層析儀等貴重儀器。每年舉辦多場國內外研討會及國際化學工作坊。 |
學科意涵 |
化學學科以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為核心,以跨學科之生物化學、奈米材料、儀器開發、表面化學與藥物合成為特色,使學生在基礎化學學科與跨學科的教學滋養下,同時具有理論基礎及應用科技之能力。 |
化學從探究原子間的鍵結為基礎,開發改變化學鍵結的合成反應來創造新分子結構,發展鑑定結構與分析性質的方法,揭開分子結構與化性及物性的因果關聯,再將其應用於設計、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分子以開創全新的應用科技。 |
學習方法 |
![]() I. 課堂學習:開設符合教師專長之化學專業課程並提供office hour回答課程相關疑問。 圖解:課堂學習 版權:賴泳期 ![]() II. 操作實驗:本系設有普化、有機、物化、分析實驗課程,安排實驗助教從旁協助,讓學生在安全環境下進行實驗,藉由動手操作實驗驗證課本理論與訓練學生觀察、實作、分析數據能力。 圖解:學生操作有機實驗 版權:賴泳期 ![]() III. 專題報告:大學部與碩博士班皆有書報討論課程,由不同領域教師指導,訓練學生自我找尋資料,單獨上台報告能力。 圖解:專題討論 版權:賴泳期 |
未上傳圖片 理論:學習化學鍵量子理論,以數學與圖形理解電子運行之分子軌域與原子核運動的原理。以分子結構出發,了解分子聚集或堆疊排列的特性。並進一步了解分子與光、電、生化環境等不同外在因子交互作用的微觀原理。 未上傳圖片 實驗:藉由各類化學反應的學習與開發,調整反應進行的條件與純化程序,來創造新的分子結構或新材料。 未上傳圖片 實驗:以即時或反應後進行的各類光譜鑑定分析或化性、物性檢測,交叉驗證或推測反應的分子結構與外在因子交互作用的變化。 未上傳圖片 實驗:從光電等應用的材料功能需求出發,設計新分子結構並合成以開創新的應用。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除了充分熟知高中課程基礎科學學科之外,學生必須選修化學、物理和數學等相關的加深加廣選修課,以培養科學的基本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動手做實驗,引發對科學的興趣。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化學研究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且研發工作需接觸英文資料,因此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另外,英語組的學生可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
根據個人在校資源或興趣時間多寡,可以考慮以下自我準備的管道: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化學專長的人員會由分子的尺度去思考在化學上所發生的事情,強調的是觀察、描述、解釋化學反應與創造一個新型態的分子。然而化工專長的人思考則是如何將化學系研究成果進行大量的生產與應用,並且解決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 |
化學系與化工系、材料系在分子的研究及應用方面有部分課程相近,但化學系強調基礎學理能力的學習,讓學生可以了解化學結構與性質的關係,並強化學生面對不同創新科學議題的挑戰能力。因此從了解化學鍵原理,到如何合成新分子,到如何用光譜實驗技術來鑑定結構與分析其性質,到探究涵蓋各類元素的有機無機化學等相關課程的介紹,都較為深入也比較完整。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化學系只能教書當老師,還有研發人員,出路不廣,且需要每天待在實驗室。 |
化學系畢業生以後只能當老師或到傳統化學產業進行高危險性工作。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學習內容: 很多學生認為進入化學系,不再需要修習物理與數學相關課程,但這些科目可以讓學生更懂得分子的微觀行為與特性以及化學儀器是如何進行運作的。 |
概略分為四點,請詳見檔案說明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英國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2022年公布全球大學學科排名成績,中山大學化學系在化學領域研究學科擠進世界前351-400,中山大學化學系在台灣的排名第7。 |
許多本校化學系畢業學生正從事各式工業高端材料或醫藥保健產品之研發。半導體工業的製程及研發部門每年都會招聘大批具化學專業的人才,其中碩士學歷以上者為大宗。台灣的製藥業開始起飛,新藥的開發也是以化學家為主力。在現今知識型經濟中,專利技術的申請往往也需要涉及化學的專業知識,本系畢業生不乏在相關專利事務所工作。繼續從事化學尖端研究的系友也很多,化學系的系友是歷年的中研院院士中比例最高的。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化學系英語組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物理化學系統巨觀的熱力性質(內能、熵….等)終究源自其微觀的組成,量子力學可以計算原子分子的能量狀態(解Schrödinger方程式),但粒子數目龐大(Avogadro’s number)的巨觀體系,執行精確量子計算是不可能的,要溝通巨觀與微觀,統計力學是其橋樑。 版權:賴泳期 ![]() 有機化學此課程主要的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中原子之間的鍵結原理,進而了解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課程中也讓學生學習有機化合物的立體化學,有機反應,反應機構以及如何合成有機化合物,透過光譜學來學習如何鑑定化合物的結構。 版權:賴泳期 ![]() 分析化學讓學生學習化學相關儀器的原理,並且配合實驗課程進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操作化學儀器的能力與知識。 版權:賴泳期 無機化學能循序漸進教導學生無機化學之基礎知識以奠定後續理解無機化學應用層面之概念。 版權:賴泳期 |
![]() 從化學看世界從化學探討生活,由生活看見世界,生活與化學是息息相關的。黃色炸彈的製造、奧運選手的禁藥檢測、藥物的製造和藥效、毒奶粉三聚氰胺的爭議、超級電池、燃料電池和液晶的原理,巧克力與咖啡為何使人著迷。藉由瞭解基本化學知識、化學結構與性質的關係,我們能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生活中許多議題背後的化學變化。 ![]() 普通化學實驗著重於動手操作,近距離觀察與體驗化學反應變化過程。課本內過錳酸鉀滴定中的顏色改變,藉由實作能瞭解到為何使用這個技術,並在課後書寫報告探討實驗變因以及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鍛鍊扎實的實驗技巧之餘又能夠開心地做中學! ![]() 普通化學高中化學每每提及薛丁格的貓總讓人一知半解,為什麼當一隻貓被關在箱子裡時,活跟死的機率會各是二分之一?普化課堂上會娓娓道來緣由,介紹理論模型,藉由數學公式推導出化學意義,解釋深奧的量子力學,並且深入淺出的用公式得出分子能階。學習過普通化學才能瞭解分子是什麼?分子又為何無所不在?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化學系英語組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資料準備中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未上傳圖片
李遠哲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 曾任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1984年返台協助籌辦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並於1986年以台裔美國人的身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94年返國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未上傳圖片
張玉潔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牛津大學化學博士 本系畢業後,至牛津大學攻讀博士,並加入馬術校隊。2008年首次購買第一匹馬,從大學聯賽一路騎向國際賽。她主張馬場馬術講求「人馬合一」,最高境界就是「人腦馬身」全心精進馬術技能,在2014年參與仁川亞運代表台灣參賽並奪得銅牌。 未上傳圖片
許明珠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生物化學博士 現任太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伊利諾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歴任加州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洛克斐勒大學教學研究工作,並進入羅氏藥廠工作。在2001 年,於台灣創立了太景生物科技,目前遍及台灣、中國與美國,具有完整且有效率的新藥研發平台。 未上傳圖片
黃鎮台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 曾任清大化學系教授、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逢甲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於2012-2014擔任年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網友與球迷稱他為「鎮神」。 未上傳圖片
劉兆玄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後赴加拿大深造,在雪布克大學(法語: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獲得碩士學位並在多倫多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 曾任行政院長、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李國鼎基金會董事長、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交通部長、行政院國科會主委、行政院消保會主委、行政院教改小組召集人、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及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化學系英語組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
多元能力 |
資料準備中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性格特質 |
資料準備中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