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輔導諮商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心理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1.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並重,運用多元教學與評量方法,奠定專業知能基礎與培養實踐能力。 |
國內領域最完整、師資最齊、校友最傑出的心理系。 |
| 學科意涵 |
心理:關於人類表現、能力與性格的個別差異、學習動機、行為及情緒異常的評量等知識。 |
Psychology是 psyche與logos 兩個字的合併,意指「心靈的道理」。是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心靈現象,由不同的層次(如細胞分子層次、個人層次、群體層次或文化層次)、不同的面相(如共同面向、差異面向、異常面向)探討心智活動的機制。 |
| 學習方法 |
觀察記錄:透過挑選特定對象進行行為、現象之觀察。藉由觀察方式讓學生理解人的行為特質與現場實境狀態,藉此理解在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對象之行為特徵、反應模式,以及在不同環境刺激帶出的不同互動反應。學生透過實際觀察來驗證課本之相關理論。
實務演練:教師要求學生以角色扮演方式來進行助人工作之實務演練,讓學生透過實際演練、反覆操作來熟知該技能的精髓,以及使用時機,方能將理論與實務整合。如諮商理論相關課程,以三人小組形式,學生分別扮演諮商師、個案以及觀察員,提出議題實際進行諮商演練,不僅加深印象,並確切落實實務與理論的學習。
反思報告:透過反思歷程,一方面可以從自身體會來批判所學習的理論論述,同時可以協助學生提升其自我覺察能力。因此,透過課後作業練習、反思歷程,協助學生更加瞭解自己、個案,以及對諮商理論各學派風格的理解,並與自身特質之關係。
機構參訪:教師帶領學生到相關的場域進行觀摩參訪,讓學生了解實際的助人現場,激發學生的助人熱情,並培養學生關懷社會之能力,參訪後要繳交學習心得報告。
實習:大學部實習課程開在大三下以及大四上,內容包含個別諮商以及團體諮商,實習場域為國民小學或是社福機構,學生分組至各單位實習,每週輪流呈現錄音、錄影、或逐字稿,進行同儕與教師督導,期末撰寫實習報告總心得。 |
理論課程:以課堂授課方式講解心理學各項基礎理論,如性格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 圖解:心理學相關原文書籍 版權:臺大心理系自有照片
統計軟體操作:熟悉統計軟體,如SAS、R語言等,進行資料分析 圖解:心理實驗法專用電腦 版權:臺大心理系自有照片
合作學習:分成小組討論,彼此分工合作,並於最後以書面報告或口頭報告呈現。 圖解:小組討論 版權:臺大心理系自有照片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生活中培養觀察反思能力,參與助人相關的課程與服務學習,展現對於心理科學與助人工作之興趣與投入。 |
在課間/課外參加團體活動,增進協同作業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心理系:課程部分較著重在生理層面,包含認知、知覺、神經等等,比較有實驗操作的課程,有些心理系還包含工商心理、臨床心理等等分組。 |
心理系主要在培養國內心理學的學術與專業人才,並重視邏輯思考與心理學方法訓練,及從多元文化觀點論述人類心理與行為。社會系為培養瞭解社會結構運作和社會互動過程及批判反省之能力,及應用社會學知識處理個人與社會問題的能力。社工系為建立社會工作知識架構,具備理解與處理社會問題的基礎知能,應用社會工作知能與方法於各個實務場域。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諮商心理師要碩士班畢業才能報考。 |
心理系出來是能當心理醫生嗎?台灣目前沒有類似國外『心理醫生』之職稱,只有醫學系畢業出來的 『精神科醫生』,而心理系畢業生須接續取得臨床心理碩士學位,方有資格參加臨床心理師證照考試,在取得證照後,始得進入醫療單位從事『臨床心理師』工作。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經過資料蒐集分析過後的知識 |
念心理系將來就是當心理師,為最常見之誤解。本系包含七小組:臨床心理學、認知與知覺心理學、生物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工商心理學、計量心理學,在大學部課程將有通盤的了解,並可依自身興趣往不同領域發展。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讀了心理與諮商學系不代表一定要當助人工作者,心諮系的訓練很重要一個部分是對於自我的了解與探索,幫助自己成長。 |
無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愛情心理學愛情常被心理學視為軟議題,但也常是影響一輩子的重要課題。本課程除了學習如何經營親密關係,也可做為婚姻諮商與愛情產業發展的專業基礎。內容包括:愛情吸引力、獲取安全感與破除惡性循環、分手、劈腿、性與愛、同志等。
變態心理學本課程主要關心成年期的心理疾患類型,也是助人專業的核心知識。像是: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性偏好、人格疾患等。本課程不僅探討各類心理疾患的病因學,更期望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從新理解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諮商應用實習「諮商應用實習」是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的重要課程。修課學生到國小與兒童進行個別會談,並透過實習學校督導、課程團體督導、校內同儕督導等多元機制,檢視與反思個別會談過程,進而思考改進之道,提升與精進實務能力。
組織心理學
組織心理學這門課程,讓你了解如何在企業中快樂工作,完成工作目標。
表達性藝術治療創作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更是個體接觸自己內在很好的方式之一。表達性藝術治療透過繪畫、遊戲、音樂、舞蹈、戲劇、寫作等媒材的輔助,將個體將內在的想法感受表達出來。結合創作的歷程中與創作的作品,個體除了能夠更認識自己的內在之外,更能夠啟動內在的療癒機制,滋養與修復內在的課題。 |
未上傳圖片 普通心理學本課程為心理系一年級新生之心理學入門課程,本學期課程目標有三:(1)知識引介:介紹心智各項基本運作與其整合,使修習者具有心理學一般知識,作為進一步探討心理學各領域之基礎。(2)英文能力:培養同學英文閱讀能力,使其未來能夠有效率的理解各種心理學英文著作。(3)思考訓練:培養同學針對心理學相關之社會議題 未上傳圖片 普通心理學討論課在討論課課堂上會選擇一些與心理學相關的重大社會或學術議題,請學生根據其所學與閱讀的相關資料加以發表意見,相互觀摩討論。 未上傳圖片 大一研討課邀請系上各領域的老師來課堂上演講,除了讓學生更能了解心理學是門嚴謹的科學,且其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外,也讓學生提早了解台大心理系的研究走向與主要研究議題,讓學生能提早為二年級時的專業領域入門課程提早有個心理準備,甚至加入研究學程。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陳郁忻除了非常穩紮穩打的各學派心理學基礎課程之外,在輔導與諮商的部分,系上也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帶領學生從理論到試作甚至到實習,讓學生的能力循序漸進的從書本提升至實務現場。除了良好的學習氣氛以外,溫暖且緊密的人際互動關係,老師和學生亦師亦友、學長姐學弟妹之間的熱情互助,都是心諮系十分引以為傲的無形資產。 心諮系畢業後到小學場域教育實習半年,爾後順利考取教師證照,在新北市代理教師三年後,考上台北市正式教師,目前已邁向教職生涯第九年。
彭文希兒童偏差行為、行為改變技術、輔導實務課程,提早讓我們接觸孩子的身心靈狀況,也透過輔導、對話了解孩子現階段的需求。課程上所學理論知識加上實習課程,把理論帶入生活中,更能投入工作。另外,輔導與人靠近的橋樑就是對話,課堂中有許多練習聊天、自我揭露、分享與交流的機會,除了訓練口條,更練習從對話中找線索。 導師和學生天天都在相處、聊天、處理衝突事件,除了學科的知識外,要和班級中每一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孩子才會成為班級的助力。發展學生對導師的信任,再利用心理諮商的專長,提供孩子情緒宣洩的管道。給予成功經驗,累績孩子的自信,也能促使家長看見孩子的進步給予關心。
謝佩芸專業知識部分,因對象以特教生為主,兒童偏差行為及兒童行為評估等課程有助於對特教生的認識,也助於在工作上與他們合作。另,因常安排團體課程,因此團體相關知識很重要,設計團體方案、觀察團體動力等都是社工工作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反思能力,思考案主的需求並且反思方案該改進的地方是系上不斷增強我們的能力。 社工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方案撰寫、執行與核銷。在方案撰寫前需事先評估案主需求,且思考經費預算與執行目標及方式。執行層面需連結相關資源與進行各項行政業務,直到與政府單位、學校資源教室及案主案家等各項聯繫作業。核銷方面則需針對經費運用情形及利用評估工具檢核方案執行狀況,並遞交成果報告書以完成核銷結業。
吳姿瑾大學4年對我助益太多,影響最深的,我想是「看待人的價值」吧!過去學習常提醒我:教育是我們的使命,一個都不能放棄,且輔導經驗無法複製,因為每個少年都其獨特的生命經驗及為適應環境所發展的行為模式,理解後才能陪伴他從舊有的習慣中發展出新的觀點,進而衍生出適合他又合法的生活模式,這些信念對我真的很受用。 考上司法特考三等觀護人後先於台東地院服務3年而後遷調於桃園地院服務至今。工作是在處理7歲以上未滿18歲的兒童及少年觸法事件;如果少年行為符合「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的構成要件,也是我們受理的個案;平時需協助法官調查並釐清少年觸法的成因,也得監督輔導已觸法的青少年避免再犯,是個執法者及輔導者兼具的工作。
葉紀婷1.同理心的訓練,在與求職者面試即進行新人關懷時更能讓對方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應答,也更能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利用諮商技巧(包含重述、解釋、立即性或甚至面質)也可進一步探詢對方的想法。2.對人有高度興趣,在遇到不同的人時,能以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 1.主要為公司招募新進同仁2.招募分為一般性招募及專案性招募,一般招募包含的職缺:業務、專案管理、工程師等等。專案性招募包含:暑期實習、長期實習、校園徵才、研發替代役等)3.負責各項招募專案執行跟規劃4.校園徵才及企業參訪說明會主持。 |
圖解:楊國樞先生 版權: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楊國樞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與哲學博士 中研院院士,以建立華人本土心理學為己任,採用本土化的研究策略,長期探討華人心理與行為。曾撰寫與主編專書三十餘種,發表中英文論文一百六十餘篇。對推動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有重大貢獻,並曾獲得國內與國際多項學術榮譽。
圖解:黃榮村先生 版權:國立台灣大學
黃榮村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曾任台大心理系教授、系主任及台大第一任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後出任政府職務,於2000年擔任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領導災後重建服務;於2002年擔任教育部長,推動「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與「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等教育改革。
圖解:呂紹嘉先生 版權:國立台灣大學
呂紹嘉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維也納國立音樂院畢業 於本系畢業後,前往海外深造,在歐洲與國際音樂大獎獲獎無數,其卓越的成就獲得國際一致的肯定,目前已是享譽國際樂壇的華人指揮家。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現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