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東海大學 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跨
文史哲學群
史地學類 |
法政學群
跨
管理學群
行政管理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以臺灣及區域文化研究及應用為核心,旨在培養地方文史、社區發展、地方創生與文化創意產業等跨領域專業人才。教學方式多元,結合數位人文,重視田野調查的技能,並獲教育部認定為「中等學校社會領域地理專長」及「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專長」之師資培育科系。招生對象主要為第一類組,對社會科領域,尤其是對地理及歷史較有興趣的學生。 |
本系歷史可追溯於民國66年本校政治學系分設公共行政組,民國75年自政治學系獨立出。本系以培育政府部門公共管理專業人才著稱,無論在師資結構、教學設備、學術研究、畢業學生發展等,在各項評鑑及評比中,均獲得肯定。系友遍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學、高中、國中、國營企業、民營企業、非營利組織等。 |
學科意涵 |
臺灣文化學系的學習重點在於掌握地方學及區域研究的核心理論與方法,以臺灣研究的內涵為基礎,擴及對鄰近地區的理解。發展重點著重:(一)臺灣學與區域研究的結合。(二)田野調查工作與文獻材料解讀的搭配能力。(三)具備數位資訊運用能力的本土文化推廣及跨領域研究。 |
行政管理學類是一門研究公共事務如何獲得推動,以及政府運作如何獲得有效管理的學科領域,主要關注如何藉由資源的有效分配與運用,協助政府部門、民間企業以及非營利組織等解決相關的公共議題,以滿足社會大眾所需的公共服務。學習內容涵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法律等三大領域 |
學習方法 |
![]() 區域研究法 : 從地理學空間的角度,探討特定範圍內各種自然與人文的現象,並藉由比較其他地區去建構出屬於它的獨特性。 圖解:本系教學特色 版權:臺灣系 ![]() 數位人文方法 : 以地圖學的知識作為基礎,透過GIS等數位工具,對地方進行空間概念的探索與討論,並利用此技術將人文歷史故事數位化,使其價值能更進一步的提升。 圖解:本系教學特色 版權:臺灣系 ![]() 田野實察 : 以不同的課程主題,帶領學生實際走訪各個場域進行觀察與訪問,使學生可以更加有技巧的深入認識並了解地方。 圖解:本系教學特色 版權:臺灣系 ![]() 文獻蒐集分析 : 讓學生知道取得文獻的管道與方法,並了解如何更進一步的分析其內容並運用到自己的專題報告。 圖解:本系教學特色 版權:臺灣系 |
![]() 學習理論: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管理人才之前,必須學會基本的知能,因此,必須學會行政管理、政策領域的基礎學理。 團隊討論:透過分組討論報告,蒐集資料並分析與詮釋外,也學習團隊溝通與合作。 圖解:同學們在進行課堂報告的討論。 版權:東海大學行政系 ![]() 異地教學:是一種目標導向性、有系統性、有程序性的教學活動,可使學生從直接的、實際的、生活的體驗中學習,印證平日學習的理論與事實,以及增廣見聞和擴展學習經驗,例如:永續發展政策實踐、文化發展與行政、組織理論等課程。透過到各公部門、私部門參訪,見到學理知識的體現,進而對各行業有初步認識。 圖解:讓同學們到外交部進行實際參訪。 版權:東海大學行政系 實習體驗:透過到各單位實習,將理論學習與實務產生聯結。 圖解:圖片為實習成果發表會。 版權:東海大學行政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對自己生活周遭鄉土的人文、史地有更多的觀察,進行相關的踏訪與探索。可透過學校的課程、社團活動,撰寫小論文或地理實察報告;也鼓勵參加國內給高中生的地理實察、小論文或相關競賽活動。 |
最好的準備方式,就是不要特別為了準備而準備。特別是,不要提前於高中階段學習過多所謂的行政學、政治學、法律知識。這些法律知識不但片段、零碎,且容易因錯誤的學習而產生之後令大學端難以扭轉的偏見。相反的,你應該要多閱讀深刻描寫各式題材的小說、散文或社會議題論述,培養自己對各種人生境遇豐富的想像力與同理能力。並且,你要實際增加你的生活經驗,進而去觀察社會現狀,而非為了升學為目的的各類義工服務。如有必要,多與自己獨處,想想自己是誰?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在密不透風的高中生涯,行有餘力可時常練習寫超過2000字的書評、影評、樂評、遊記或社會評論,並注意不要被國文作文法束縛住,不無病呻吟或無謂喟嘆,只要認真說你想說的話。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1.與中文系、華文系的差異 |
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係屬法政學群、管理學群,與「企業管理學系」不同。只要有組織、有人的地方都需要管理。企管系學習如何管理企業,行政系學習如何管理政府,因此,課程涵蓋學習管理的宏觀架構,並具備跨領域管理的能力與技能。本系獨有課程,例:行政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財務行政等;部分與企管系重疊課程,如: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績效管理等。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不是只有當中學老師這選項,可以有各類公職、文化推廣的可能性 |
許多人認為就讀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畢業後只能擔任公務人員,倘若不考公務員,唸這個科系沒有用,但這是錯誤的認知,除了進入公部門服務外,本系系友遍布在各級學校(大學、中學)、國營企業、私人企業、非營利組織等,出路相當寬廣。而要從事這些行業前,系上課程規劃三個學群,讓本系學生畢業具備就業力。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人文地理學不只是高中地理的「人經交聚政」,更強調從空間、地方與尺度的地理視野來探究社會。課程學習藉文獻解讀梳理脈絡,且透過田野調查探索現象,並涵蓋數位人文與專案發想,以發展出具人文素養的專業融用。 |
外界常以為行政系只能擔任公務人員,其實行政系學習內容相當多元廣泛,除了外界刻板印象是培育公務人員的「專業文官育成學群」外,本系也是全國公行系唯一針對想至企業及非營利組織工作的學生,分別規劃「行政管理創新學群」、「非營利組織學群」,相關課程均是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來本系授課,增強本系學生就業競爭力。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 本系同時具備兩個師資培育的優勢,包括「中等學校社會領域地理專長」及「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專長」。 |
無。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東海大學 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鬼魅地理學鬼魅,在各種人類歷史都扮演重要角色;即便進入現代社會,逐漸興盛的文本與都市傳說,仍看到鬼魅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本課程多採密集授課,除閱讀文本,並以不同媒介與授課方式讓學生了解鬼魅課題,例如桌遊、電影、小說、或田野調查。讓學生透過不同的角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直接感受鬼魅在人文社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圖解:中國泉州靈山聖墓調查 版權:授課教師-林潤華老師授權 田野調查田野調查被視為地理學的「啟蒙儀式」,是知識生產的重要方法,因此田野經驗的累積關係到地理學專業能力的發展。本課程透過實作學習與專題發展,並規劃多天期的田野實察活動,讓學生親臨田野 ,將課室內所教授的地理學概念與現實世界的經驗案例相串連,以厚植田野調查的基礎技術與知能。 圖解:參訪台北市聖多福天主堂 版權:本系修課學生-曾子睿同學授權 ![]() 文化資產概論文化資產概論課程除了法規所規範的文化資產,更擴及現地文資考察的技巧、線上文史資料的整合運用。隨著數位化技術與網路科技的發展,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運用也與數位技術密切的結合,本課程也從數位人文的角度,運用ARCGIS故事地圖平台,引導同學撰寫具新媒體特色的文資深度報導。 圖解:檢察長宿舍參訪 版權:本系教師-郭俊麟老師授權 ![]() 臺灣社會與風俗臺灣社會與風俗為一門和在地宗教文化,有著濃厚關聯的課程,由在臺灣宗教領域研究多年的李世偉教授開班授課,帶領學生前往花蓮各地廟宇,親身體驗廟會爬刀梯、觀落陰等民俗活動,擺脫傳統對宗教文化的想像,實際走出校園教室讓學生感受最真實的臺灣宗教文化。 圖解:臺灣風俗踏查 版權:本系教師-李世偉老師授權 ![]() 東臺灣歷史文化傳統臺灣的歷史,可以說是以漢人為中心的西部、北部開拓史;東臺灣的歷史,長期以來一直被放在邊陲的位置而受到忽視。藉由對東臺灣歷史文化的瞭解與還原,將可以補足以西部臺灣為主軸研究的「臺灣開發史」之缺憾,並從過去東臺灣篳路藍縷的開發歷史中,緬懷各族群先祖開發的艱辛,進而珍惜今天,展望未來。 圖解:日治時期吉野移民村真言宗布教所遺蹟 版權:本系教師-潘繼道老師授權 |
![]() 社會科學研究法該問什麼問題?該觀察那些面向?該蒐集那些資料?如何判讀資料?如何做出合乎邏輯的解釋?這都必須在某種嚴格界定的參考架構中進行,除相關理論指引外,更需要透過質性與量化研究法,分析解釋各式問題。 公共行政發展新趨勢目前長期照護、大數據、生物科技、人工智慧對於各國政府規劃、制訂、執行與評估相關公共政策都是巨大的挑戰,透過多元學習、分組討論及專題論文,瞭解目前國際與國內產業發展現況、未來發展、對於人類生活的影響,分別就政治、行政、法律、經濟、社會、企業管理、公平正義,探究議題本身各種價值衝突,與可能平衡之解決之道 圖解:參訪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 談判理論與溝通藉著探討談判理論,並配合生活與職場生涯中可能遇到假設案例進行模擬談判,來說明談判技巧對公部門人員的重要性。而此技巧,可適用於各類談判過程,訓練的目的是提供學習者依各尋求對談雙方雙贏的實用策略。 巨量資料分析與決策之Pythom語言應用隨著人工智慧盛行,程式語言已經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而政府也成立數位部。本課程帶領同學進入大數據(Big Data),學習問題解決與決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殿堂,提供學生一場域,以議題為導向、結合跨領域專長的專題形式,學習有關資料科學與循證公共決策結合的基礎概念、與相關技術等,也為將來成為資料科學家做準備 ![]() 非營利組織培養學生具備非營利組織實務管理就業能力,將藉由專家實務分享與團體分組作業,培養學生具備專案管理、計畫書、成果報告撰寫能力,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務作結合,以強化其學習成效與專業能力,期望帶給學習者在生活之不同思考面向與體驗。 圖解:非營利組織的專家進行課堂實務分享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東海大學 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以認知為基礎! 版權:游淑梅
游淑梅(梅子老師)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 第22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2015)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意象教學主持人(2015起) 台灣越南海外語言教學講師主持人(2015起) 中央客家委員會客語復興會議與談人(2017) 深根語言文化領域十六年,一路勇闖國際化的文化領域。2015年榮獲「第22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是本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受獎者。「語言是族群文化的祖譜!」發揚語言文化是責任,也讓我體會了海外的人情之愛。從多元化的自我學習,多方探討自我挑戰及嘗試,謙虛地保持做中學、學中做的思維,經營自己的教學使命式。 ![]() 圖解:以鄉土教育為使命 版權:邱宏凱
邱宏凱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畢業 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理事 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監事 宜蘭綠色博覽會-專案計畫人員(20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營運推廣組專案人員 宜蘭縣史館專案人員 宜蘭縣蘇澳鎮大坑罟社區發展協會社區規劃師 以推廣鄉土文化為志向,研究所畢業後先回到故鄉擔任無尾港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理事,並於2016年擔任宜蘭綠色博覽會-專案計畫人員負責規劃體驗活動,後擔任宜蘭縣蘇澳鎮大坑罟社區發展協會社區規劃師,協助社區營造及文化推廣。目前擔任宜蘭縣史館專案人員,藉學以致用、發揮所長,繼續發揚鄉土文化。 ![]() 圖解:阿榮師與762書庫 版權:黃家榮
黃家榮2006年因撰寫網路部落格因而踏入文史圈,在學校老師的鼓勵下報考臺灣文化學系。多年來持續推廣花蓮在地人文走讀課程,常受邀至地方政府單位開辦相關講座及走讀課程。人文古蹟教育及推廣向下扎根是未來的目標,期盼將臺灣文化的重要性向下扎根,讓更多青年學子能提早認識家鄉之美。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研究所畢業後,參與地方政府多項文史調查、出版之計畫,也是花蓮相當具代表性的走讀解說老師。目前成立文史工作室,深耕在地文化,現為花蓮鐵道文化園區762書庫的負責人。 ![]() 圖解:花蓮縣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 版權:曾俊喬
曾俊喬大學就讀鄉土文化學系,開啟了對東臺灣人文史地的興趣與視野。出社會後進入觀光業,並取得導遊領隊證照;2017轉至博物館單位,客源多為本國旅客,深度旅遊也成為本國的觀光趨勢;雖然身在觀光業,卻意外的學以致用,且深感在地文化才是觀光的核心以及永續的力量。 國立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畢業 光隆石之屋業務(2014-2016) 光隆海洋生技業務(2017) 光隆博物館業務副理(2017-2020) 光隆博物館經理(2020起)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07年度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北花蓮城鄉價值整合平台分項負責人(2018-2020) 花蓮縣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2020起) ![]() 圖解:葉湘雯 版權:葉湘雯
葉湘雯高中對地理感興趣,嚮往旅遊,藉踏查應證課本內容,因此大學選擇地理相關科系就讀。大學課程與實作學習中,均關於對現象、問題與人的觀察、反思、理解,也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行政事務處理等的能力。目前,擔任美編與行政,包含平面設計、社群小編、行政業務處理等,均實際應用大學時的學經歷程,讓工作更得心應手。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學士、碩士畢業 國家科學及科技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2021~) Dharti 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棉樂悅事工坊台灣區員工、本立自然良品職員|(2017) 科技部研究計畫「無用之用: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五位屋布工坊跨界實踐」研究計畫助理、課程助教|(2012-2016) |
![]() 圖解:台中捷運公司副站長 版權:本人提供
詹涴婷學姊大學階段最有趣的課非「談判理論」莫屬,整堂課核心就是沒吵贏無顏見教授,這堂課適用性極廣,下至菜市場殺價,上至與老闆談條件都用得到,完全跳脫文組科目死板的刻板印象。 繳一樣的學費,體驗能比一般人多,系學會、學生會皆能看到我的身影,透過課外活動汲取非書籍知識,珍惜學生時期盡情揮灑活力,現在不燃燒生命,工作後只能為老闆賣命。 「當你認真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助你」,大四上考上台中捷運站務員,大四下要報到,當時有一門必修未完成,帶著忐忑的心向教授說明並告知不想放棄機會,訝異的是教授一口答應,只說放心去報到,學分的事皆可討論,當時差點對教授說我願意(喂~ 到職後,集結各種上台報告的勇氣,使我勇於提案、參與重要活動,短短2年從新手村爬升成副站長,大學時期的磨練都將成為職場中的養分使你耀眼。 ![]() 圖解:南投縣國姓鄉公所公務人員 版權:本人提供
欉慧芬學姊我在校成績並不好,約中後段,甚至重修;我回頭反思,有時成績不佳,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目標是什麼。自從大三決定考公職後,跳脫只拿營養學分的心態,開始自發性選擇對未來有幫助的課,像是行政程序法、民總等考試科目,利用學校資源,慢慢達成目標,畢業半年後考取公務員。大學是自由探索階段,就算科系不如預期、不夠喜歡也沒關係,還很多資源可利用,外系選修、輔系、雙主修或社團,大學就是利用課餘時間發掘興趣及潛能! 公職是我第一份工作,因應屆畢業就考上,毫無工作經驗,適應工作花了一些時間,希望自己在他人眼裡是一位承辦人而不只是妹妹。如今已工作近三年,依法行政、執行業務已成為我的日常,普遍大眾對公部門刻板印象是沒效率,我希望能打破印象,讓自己成為有效率的公務員;以前讀過的法條對我來說相當有用,因為公務員需要依法行政,知法才不會犯法,知法才能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所有過去得的經歷並不會白費,都會在未來派上用場。 ![]() 圖解:花蓮縣警察局警員 版權:本人提供
李姿瑩學姊東海特有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伴隨著行政系憲法、法學緒論與行政法等課程的培育,成就我對人權、法治的喜愛與重視;而擔任系學會活動長與花東會會長的歷練,使我習於如何與人溝通、籌備活動與團隊合作,在東海的時光,不僅是學習如何社會化的過程,更讓我堅信愛,堅信為社會奉獻與付出所帶來的無上價值,所以我在大四時毅然決然投入警察外軌特考的旅途。 畢業後一年考取警察特考後,歷經了無數考驗的受訓生涯,如今不僅熱愛自己的工作,更是熱愛自己投入工作的模樣,也許離鐵血戰警仍有差距,但在每一個能為民眾解決問題、真心對待每一位來報案的被害人時,便能感受到何謂活著,而行政系教予我的,更是奠基我作為執法人員時,勿忘人權在法治國家扮演的重要性。 ![]() 圖解: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副院長兼系主任
李翠萍學姊現職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社科院副院長兼系主任,於本系碩士班畢業後,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校區就讀公共行政與政策學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校區教育研究中心(Institutional Research) 專任研究員 ![]() 圖解:國科會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版權:本人提供
許茂新學長在系上求學期間,每位師長非常認真付出,對學生有著嚴格的要求標準,奠定後來在公職生涯擔任主管所必需的基礎功夫,此外,也修了很多外文課程,提升英語能力。認為在求學期間,東海給予了領導者需要有的創新思維與決策能力,得以後來工作遇到的各種問題,能逐一解決 透過理論與實務經驗之結合,從經濟部參事兼中部辦公室主任、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代理局長、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東海大學 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 |
---|---|---|
多元能力 |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