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人類民族學類 |
法政學群
跨
管理學群
行政管理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為全國唯一培養原住民族事務人才之系所,原住民族研究師資亦是全國之冠,學制完整設有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本系長期關注原住民族文化、社會變遷與當代發展議題,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藉由理論的學習和實務訓練,開拓學生的視野並鼓勵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與部落發展。本系畢業生可朝公共行政、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等領域繼續深造,亦可參與國家考試或投入公部門、社造、社福、文教等工作。 |
本系以培育國家公共行政人才為核心辦學理念,希冀藉由公共治理的理論與實務學習,培養公、私部門所需的領導統御和學術研究人才。本系著重公共行政的基礎理論學習,並且結合實務導向的實習課程,和鼓勵學生從事跨學科領域的博雅學習,以強化學生的本科專業知識、拓展其人文關懷與學科視野。透過教學與研究的相互整合與支援,本系最終希望培育理論與實務能力兼具、懷有在地與國際視野的卓越公共事務人才。 |
| 學科意涵 |
「民族事務」泛指與民族相關的各種事物,如文化教育、社會福利、經濟、土地等;「民族發展」則是透過各種發展理論與方法,讓民族的各項事務達到理想的過程與目標。本系設有「民族法政與產業發展學程」及「民族社會政策學程」,用以培養公部門原住民事務管理人才及私部門的經濟產業人才,以帶動原住民族社會的整體發展。 |
公共行政學系是以培育國家公共治理人才為辦學理念的大學科系,希望藉由相關的理論與實務學習,培養公、私部門所需的領導統御和學術研究人才。 |
| 學習方法 |
課堂授課與文獻閱讀:由教授於課堂中講解理論與學說,並搭配相關經典文獻閱讀,以理解相關知識與概念。厚植對於國家政策以及民族資料的認知,培養學生對於文獻資料收集及歸納分析能力,了解國家政策立場以及態度並提出批判建議。 口頭與書面報告:經由課堂分組進行課程主題口頭報告,訓練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口語溝通表達等能力。於期中或期末測驗採專題報告撰寫方式,強調對於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個人觀點的表達能力。
田野調查(參訪)與專題講座:部分課程將透過實地的田野工作,理解文化的脈絡並應證課堂所學之文化知識。另依課程主題,邀請相關領域之專家、耆老到校進行專題演講或分享,讓同學有機會從實務中強化原住民族觀點並累積相關知識。 |
未上傳圖片 1、理解:能透過個人研讀、學習測驗等活動掌握公共行政相關理論、模型、概念的意含。 未上傳圖片 2、應用:能將習得相關知識透過舉例、成員間研討,專題報告等活動套用到不同社會議題、政策時事,以及生活中各式公共議題的情境中,從中研析現況,問題並研擬可行的對策。 未上傳圖片 3、反思:在理解、應用的基礎上,透過心得撰寫,審議思辨對話等活動,對理論性知識與其實踐的限制與可行性,有邏輯地進行批判性思考,以拉近學理性知識與實務間的落差。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同學於高中時期開始:1.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透過多元的閱讀,強化對於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2.參與社團或擔任各項幹部,培養群體間溝通、合作能力。3.關注社會議題,從中觀察觀察各族群重要議題或所可能面臨的問題,並嘗試思考該議題或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培養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4.親身參與(訪)各族群部落,增加對族群文化的認識。 |
1.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主要培養社會所需之族群事務、研究人才,常被與公行系、社會系等混淆,而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本系著重於跨領域知識的學習、整合與應用。除了人文、社會科學、公共行政、基礎法學課程以外,更安排許多族群文化、當代族群重要議題之課程,以不同族群文化間的文化認知與認同為基礎,從相關學科中擷取、整合相關的知識與論述,並應用於原住民族社會的發展,甚至是融合傳統慣習發展原住民族知識體系。 |
公共行政是一門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逐漸自政治學和法學等社會科學領域中獨立出來的學科領域,尤其著重政治學和企業管理學的理論基礎,致力探索政府如何透過最有效的資源運用情況下,為社會提供最具效益、最適切、以及最合理的公共服務,尤其特別關注資源分配、社會公義以及經濟效益等議題。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可能被誤解就業僅限於原住民族事務。本系畢業生的優勢在於具有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非原住民畢業生的出路可為:1.公務人員:多門課程為國考必考科目。2.教職:加修教育學程擔任中小學教師。3.社區發展或創業:運用原住民部落、經濟發展相關知識,從事社區發展或自行創業。4.社會工作:擔任公、私部門社工人員。 |
從「公共行政」這四個字來看,許多人以為,畢業後當公務員,在公務體系處理行政事務,是本科系畢業生多半的出路,不考公務員,唸這個系沒有用,但這是錯誤的認知,除了進入公部門服務外,公行系畢業生的未來出路相當寬廣。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主要培養具備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內涵之教育、行政管理人才,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著重跨領域連結的能力,將社會學、公共行政、基礎法學等一般學科與原住民族文化進行整合,並從中建立一套符合原住民族群體的知識論述。 |
公共行政屬於社會科學中應用取向的學門,為一培養能理解、應用政府治理的理論性知識與各項政策工具,並從中反思實務與理論之落差,以精進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方法的活動,是一門有別於政治學,較關注資源分配、社會公義、經濟效益等議題的專門學科。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師資豐富,專業領域面向廣闊,同學可於大學四年中深入學習原住民族文化、政治、公共行政、社會工作等課題,並從中準備國家考試科目。原住民族是台灣社會重要的組成之一,所有的社會議題皆與原住民族有相關性,本系所傳授的原住民族知識不僅豐富您的學識,更讓您有別於其他科系的畢業生。 |
本系教師長期深耕國家理論、公共治理、永續發展以及國際事務等諸領域之學術研究,並於各該領域做成卓越貢獻,研究表現於校內系所中名列前茅,與國內其他高教學府相近專業類科做評比,亦排名於10%以內。本系除具備良好的課程設計和先進的教研設備外,亦與國外多所大學保持緊密的學術交流合作,定期舉辦中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活動,並持續辦理強調在立連結與社會實踐的參訪與實做課程,提供在學學子多元豐富的學習環境。 |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憲法與原住民族法規
1.介紹憲法的基本概念、理論及方法,協助了解當代憲法法理及運作。檢視原住民族相關法規及個案,協助了解與認識當代憲法與原住民族法規及政策之問題與實務。 未上傳圖片 原住民族議題
1.藉由對原住民族議題之探討與討論,增進同學對於原住民族議題的關注、認識與了解。 未上傳圖片 台灣原住民族史「台灣原住民族史」為本系系核心課程之一,課程中透過教師的講課、外聘講師的演講等方式,引導同學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社會政治發展的脈絡,並討論原住民族與其他族群或政權的互動歷史,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了解當今原住民族社會的各種面向。 未上傳圖片 族群文化實務為提升學生在職涯發展的知識與實務面向的了解,本課程將協助學生運用課程知識與各任興趣及專長,進入族群文化相關單位,於實務工作環境中落實知識與行動之間的對話與應用。 未上傳圖片 台灣原住民族史課程藉由研讀相關文獻,進行台灣原住民族在古代、近代、現代與當代等不同階段「歷史」之學理探究,同時亦舉例原住民重要歷史事件與當代發展議題等實例,進行案例分析與主題討論,兼顧學生課程理論與實務學習的需要,深化學生對於原住民族歷史的詮釋與理解,進而增進相關應用能力。 |
研究方法專題方法論層次上,能透過歸納法與演繹法兩種途徑理解研究活動如何串起理論和現實的關係,並從中掌握量化與質化研究的意含。研究方法層次上,應能透過舉例、應用以具體地瞭解並執行量化取向以及質化取向的調查方法,如問卷量表或提綱設計,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方法,據以對公共行政的現況與問題有觀察及策略研擬的能力。 圖解:學習活動實況 版權: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組織理論與行為專題組織理論與行為向來是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領域研究之焦點。同學們作為一位兼具行政管理的實務經驗和研究新手,可藉由本門課中重要概念有基本的瞭解與認識,以提升自身於實務中面對組織面和行為面的問題時,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觀察、反思與詮釋的能力。 圖解:學習活動實況 版權: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政策分析與模擬公共政策分析為公共事務管理之專業進階課程之一,其目的主要在介紹當面對多元化之複雜社會時,如何有系統、有效率、有效能地結合知識技術與課題需求,以解決或化解各種公共問題。主要內容包括政策論證、問題建構、未來預測、行動推薦、結果監控、及績效評估等。 圖解:學習活動實況 版權: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洪婉瑄來自臺東南王部落的洪婉瑄,進入東華原住民民族學院,參加「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和「卑南族學生會」後,進一步瞭解族群與文化。不論是舞團田野調查、參賽或出國巡迴演出,看見文化重要性及培育自我文化敏感度,藉由學校與部落連結的機會,親身感受不同部落的文化與溫度。 洪婉瑄同學目前於東華大學原住民族發展中心擔任專任計畫助理一職,負責執行公、私部門委託執行之專案計畫,將所學之原住民族知識實際應用於工作上,並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政策建議。
陳祈宏阿美族的陳祈宏 Madad‧Faol於本系學士班、碩士班畢業。求學過程中,除本系之課程外,亦修讀教育學程並積極參與原住民族學院舞團,於課外之餘,返回部落進行傳統樂舞田野調查工作,並透過舞團的展演,讓部落的傳統樂舞文化更為人所認識。 陳祈宏碩士班畢業後,目前任教於寧補國小,希望結合本身的學習經驗與教育專長,發展出一套適合原住民族學生的教學模式。除了教育工作外,同時返鄉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帶領組織進行部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張鴻邦花蓮縣光復鄉阿美族人,因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為全國第一所原住民民族學院,原住民族研究領域之師資充沛,課程設計亦符合原住民族社會所需之人才養成息息相關,故將之設定為第一志願,於高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取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學士班、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並取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曾擔任原住民族電視台記者一職,並從中發現本身不足之處並萌發進修念頭,因而考取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並於碩士畢業後,更進一步考取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班。目前已完成博士學位,並擔任聯合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研究之餘亦教授原住民族傳播相關課程。 未上傳圖片
杜侃倫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碩士班畢業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博士 現任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密克羅尼西亞大學助理教授 未上傳圖片
高鳳婷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學士班畢業 考取106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原住民族考試四等原住民族行政 考取111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原住民族考試三等原住民族行政 |
未上傳圖片
蔡雨成112級學士班同學(大學期間錄取公職) 錄取111年度鐵路特考佐級 未上傳圖片
謝呈羽112級學士班同學(大學期間錄取公職) 錄取111年度公務人員普通考試勞工行政類科 未上傳圖片
陳翊寧111級學士班系友 錄取111年一般警察特考(四等行政警察類科) 未上傳圖片
余育權111級學士班系友 錄取110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法律廉政類科) 未上傳圖片
李亭賢109級學士班系友 錄取109年地方特考三等考試人事行政(花東地區)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