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東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國際組 |
|---|---|---|
| 所屬學群 |
跨領域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校因應未來社會跨領域的前瞻性與未來性需求,特創「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希望藉由畢業專題的製作,來培養學生整合知識的技能。本學程的目標是藉由重建古典大學學徒與教練的緊密師生關係,透過系列課程發展學生觀察、判斷和創造的潛能,既培養豐厚的學理素養,更保有思維的靈活與自由,最重要在於展現個體的獨特性。 |
本系教研方向涵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物聯網、雲端計算、人機互動、演算法與平行計算、軟硬體系統設計、數位學習、最佳化決策等多元領域,期使同學兼具理論與實務紮實專業,涵養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並呼應世界人才培育趨勢,積極鼓勵同學跨領域學習與應用,以培育基礎與尖端資通訊人才。自103學年度始,獲得教育部許可,成立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國際組,自國內招收菁英學生就讀,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學生一同學習。 |
| 學科意涵 |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最重要的特色在於師生關係的經營,我們企圖解決臺灣常見大學校園人與人彼此冷漠無感的現象,通過對話與關懷,來發掘出能引領社會前行的菁英。 |
資訊工程系所指涉的學科就是與電腦和資訊相關的所有科學知識與工程技術。具體意涵是用科學方法和工程技術,透過電腦和資訊幫助人類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以及讓電腦資訊處理能力更強大有效。當資訊科技不斷精進,能解決的問題就會越多,成效也會越好。屆時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將與電腦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
| 學習方法 |
團隊學習透過團隊活動歷程的經歷,讓學生相互學習,促進團隊成長,以期順利適應大學生活。
自主學習除共同必修科目外,其餘時間依學生興趣自主選修各系課程,在班導師及學院導師完整輔導指引下,適性探索其未來。
跨域學習依其興趣選修各科系課程,從中適性找出專業主修後,再深度學習專業領域之學識。在適性探索的期間,鼓勵學生從跨域學程或微學分課程開始修讀,進而規劃接下來的專業主修,在拓展多元領域觸角的同時,也能專精其本身的學術能力。 |
未上傳圖片 根據 Neil Fleming 在 80 年代提出的 VARK 四種學習者模型Visual 視覺型學習者Auditory 聽覺型學習者Read-Write 讀寫型學習者Kinesthetic 動態型學習者本系針對不同型態的學生提各種多元的學習方法 未上傳圖片 針對視覺型學習者,本系友提供相當的實作課程,學生可以觀察老師或助教實際操作,在之後更搭配讓學生操作的時間,在操作時間隨時會有助教在旁協助。 未上傳圖片 針對聽覺型學習者,不只教授在授課時會在課堂上講解知識,每堂課程都備有助教,助教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角度,不同面向的解釋。 未上傳圖片 針對讀寫型學習者,沒堂課都會由教授推薦參考書籍,課程進行的過程也會有作業供學生自行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 未上傳圖片 針對視覺型學習者,本系友提供相當的實作課程,在實作課程中,動態型學習者可以大膽的自己動手操作,並且隨時會有助教在一旁提供協助。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高中階段在原有的基礎學科以外,應有積極參與不同大眾科學教育、社會參與、志工服務或學科競賽等相關面向的實質紀錄以外,更重視個體在這些活動參與過程裡得到的省思歷程。並可以從中萃取出幾個向度的學習歷程,包括有:自主探索、適性深化、專題導向、合作活動與生命素養等。 |
建議學生在高中階段探索自己是屬於哪類型的學習者,不同類型的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下會有不同的學習效率,只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習事半功倍。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校計畫設立專責單位來實施四年制不分系大學教育,特設立「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縱谷」是指我們的在地環境;「書院」是指我們的辦學理念,我們覺得知識的專業性應該交由學生面對自己生命的主體性,著重心靈的自覺與自省,有意識來展開整合,但過程中不能沒有基礎的知識素養,稱作「縱谷書院人」,從尊重學生生命主體性的角度,來發展具有跨領域特色的大學實驗教育。 |
與資訊工程學系時常放在一起討論的有電機工程學系以及資訊管理學系。資工系強調電腦資訊軟硬體技術,甚至可以說更偏向軟體:電機系則偏重電力電子電信控制等領域,也就是較為面相硬體的方向。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在出路方面,比較容易誤解的是專業能力為何?縱谷並不強調特定的專業科目,但要求每一位學生都需要選定專業學程來做為畢業專題的主要領域,因此,對縱谷的畢業生而言,會根據不同專業主修而有不同的路徑發展,同時,縱谷書院認為大學是人生的中繼點,並不是高峰點,在大學培養與擴充不同領域的能力,才有更寬廣的未來選擇。 |
Q: 一定要會修電腦,無論軟硬體方面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在跨域的學習方面,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熱忱與動能,跟一般系所相比縱谷書院的學制較為自由,素養教授、生活導師與班級導師則是協助學生探索與發展適性的學習路徑,並不給予強迫性的選擇,意味著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路徑需要更有責任自覺的意識,對學習採取主動積極與進取的態度,才不會虛度四年的光陰。 |
Q: 一定要先具備程式基礎能力嗎?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招生考試招收具備多元發展潛能、富有團隊合作及創新能力之學生: |
Q: 在遇到困難時,該找誰求助 |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東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國際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演化論與宇宙學
-相對論對宇宙學知識產生的基本觀點 未上傳圖片 投影幾何
「無限是數學與藝術之間的接點」。 未上傳圖片 歌德自然科學研究法認識歌德在動物、植物、形態學以及對色彩和光的研究成果。 未上傳圖片 浮士德與人性問題探索
人類知識的限制是什麽?道德行爲的基礎又是什麽?何以謂之惡?人類生命的意義何在?你用「青春」交換什麼? |
未上傳圖片 影像處理影像處理使用的領域充斥於現代社會,本課程引導學生進入影像處理這個領域,瞭解相關知識背景、影像預處理技術、及影像分析的技巧。 未上傳圖片 資訊安全資訊安全包含於各行各業,舉凡有關電腦或網路,皆會觸碰相關概念,因此在未來是不可或缺的技能。該課程包含從古至今資訊安全議題,讓學生們能了解目前業界正在使用中的技術,也能擁有資訊安全相關實作技能。 未上傳圖片 高等程式設計建立於初級程式設計基礎上,此課程教導有關軟體開發及整合部分的技術。讓學生們不僅能了解理論基礎的概念,更能親身體驗大型軟體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未上傳圖片 虛擬實境導論虛擬實境導論課程從一開始練習建模,到最後能自行撰寫AR/VR的程式,及體驗自己的創作與市面軟體差異。藉由一連串的實作練習,讓學生們能體驗虛擬實境的運作方式,以及其帶來的魅力。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東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國際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圖解:本人
許紘瑋出生於台北,從小就對電玩非常熱衷, 為了想開發出自己認為好玩的遊戲而開始以「寫程式」為目標前進。 國立東華大學學士班(2003-2007) 國立東華大學碩士班(2007-2009) 國立東華大學博士班候選人(2009-迄今) 在就學期間,製作畢業專題的指導教授-戴文凱教授給了莫大啟發,一路跟隨教授攻讀研究所。 就讀博士班時,因緣際會下開始協助自行車賽事,採用個人晶片化計時系統,爾後舉辦東海岸馬拉松、鐵人三項等等賽事。 透過這些賽事加上認識許多同好夥伴,便決定為了服務耐力運動愛好者,而自行創業RunningQuotient公司。
周靖偉生於新北中和,從小便對著各種新奇的事物感到無比的興趣,在18歲那年找到人生方向之後,就決定朝資訊人才的方向前進。 國立東華大學學士班(2007-2011) 國立東華大學碩士班(2011-2013) 由於學生時期是台灣較早接觸Android平台的,故在進入宏碁後也是從Android開始出發。在我第一個十年的規劃中,R&D的規劃是兩年,Product Manager的規劃兩年,Business Development的規劃三年,及最後的Sales規劃三年。在經歷過R&D時期的技術成長及PM時期將IoT產品成功推向市場之後,目前正在BD這個領域上學習。 未上傳圖片
VV V |
我的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東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國際組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