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數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數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數理化學群
數學學類 |
數理化學群
數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中正數學系培育學生具有數學、應用數學或機率統計專業。 |
本系現有33位教師(教授16位、副教授13位、助理教授4位),分屬四個研究領域(分析與機統、代數與數論、幾何、計算與應數),是國內少數在代數、幾何、偏微分方程、機率統計及計算應用數學各領域均衡發展的系所。本系亦參考國內外一流大學的課程地圖,規劃完整的課程地圖及大學部與研究所合班開設的銜接課程,讓學生有紮實訓練的數學思維、也培養其相關應用領域的數學核心能力、並使其能掌握未來發展的方向。 |
| 學科意涵 |
中正數學系重視數理邏輯推演及分析能力的養成。 |
數學是人類最寶貴的資產,它不但是人類抽象思考的結晶,更是自然、工程 |
| 學習方法 |
學習的方法無他,就是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指的是細讀專有名詞的定義與相關例題、圖示的說明。
「手到」則是指動手練習老師交代的習題。
「心到」則是用心領悟抽象化的命題以及其論證的關鍵。 |
抽象思考上包含分類、歸納、邏輯論証、與抽象符號運算及思維;實際操作則包含課堂講授、演習(習題)課、自主學習、及上機實作(科學計算相關課程需要將數值方法撰寫為程式執行,驗證演算結果與理論相符)。 圖解:抽象符號在課堂上的用運 版權:代數課-彭永寧教授
課堂講授 圖解:課堂內容 版權:初等分析-史習偉教授
演習(習題)課 圖解:助教微積分演習課
自主學習 圖解:自主整理筆記
上機實作:科學計算相關課程需要將數值方法撰寫為程式執行,驗證方法的性質與理論相符。 圖解: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語言 版權:沈士育教授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高中時期對於高中數學、物理課本裡出現的公式或結論,能知道其公式的推導過程;對於高中數學課本及其附錄中較複雜或困難的證明,皆可以在理解課本證明流程後再自行證明一次,並且做習作中較困難的證明題。高中時期自行涉略加深加廣的數學知識,或修習校內外加深加廣的數學課程。 |
平時可以多思考各學習學科的框架與系統,並嘗試做系統性的分類與歸納,提升自己全面分析的思考能力。此外可以多閱讀數學相關期刊與書籍(例如:數學傳播或是高中數學競賽的相關叢書)、或瀏覽線上課程與短講,透過理解每個數學命題的構成、思考切入點、與每一解題步驟的理由與邏輯,來提升對數學的認知,同時也能讓自己的論證和抽象符號使用能力更為熟練。這些都是在學習大學數學上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中正數學包含一個學士班、三個碩士班、一個博士班。可以想像本系是數學系+應用數學系+統計系,為國內少見三合一的綜合型數學系所。課程未偏重純數、應數、機率統計,而是三方向皆有從入門到進階課程的平衡發展。 |
數學系和理學院其他科系(物理、化學等等)都是基礎科學的研究,差別在於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來解析並解決科學問題。本系一、二年級著重基礎數學訓練;三、四年級則著重應用數學與純數學之相輔相成,不強調兩者之分野。基於此理念,成大數學系的課程設計對於學生往應數與純數之發展,皆提供了足夠基礎訓練。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數學系畢業多數從事數學相關的科技、金融、研發、補教、教育、學術。並非出路狹窄。 |
數學系往往被認為畢業後很難找工作,常常被誤解為只能當數學老師。事實上很多學科,如物理、電機、資訊與數據科學,均與數學應用息息相關,所以很多數學系畢業生在相關領域都有不錯的發展。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數學教材著重在於觀念的建立與計算能力之培養,對於嚴謹的分析論述著墨甚少,而大學數學需要將抽象觀念與運算做結合。剛進數學系的新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建立抽象思維與證明手法。 |
高中數學與大學數學非常不同。由於升學制度的關係,高中數學常常流於大量計算當中,讓人誤以為公式和計算技巧是最重要的,但在大學數學裡更看重想法和推導過程,而且課程密度也一下子被提升很多,如果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很難完整地吸收理解。大一剛進來要能調整唸書的態度和方法。(請參考2-b回答。)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 本系師資專長涵蓋數學、應用數學與統計科學等面向。課程則朝均衡學習的方向設計。因此,通過本系之訓練課程後,學生的專業視野定較他校學生更廣。 |
如果附檔中之題目,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適合進數學系就讀。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數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數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高等微積分高等微積分可說是數學系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主要是訓練學生現代分析的能力並熟悉各種有用的技巧。課程以訓練學生掌握 δ-ε 語言來處理各種極限問題,也討論一些重要定理及方法,譬如Arzela-Ascoli定理、反函數定理和緊縮映射。這些結果在數學其他領域也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統計方法數據科學的應用越來越重要,日常中會碰到許多各種型態的資料,這些資料若能適當的分析與推論將獲取有價值的資訊,本課程介紹許多數據資料的分析方法,內容包含估計、假設檢定、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透過數學推導及直觀上的解釋,建立學生對統計方法的理解,最後配合統計軟體使用,協助學生學習數據資料的各種分析方法。
應用數學類課程-數值分析、線性規劃
數值分析介紹近代數值演算法的理論基礎、誤差分析及程式實作。包含:單變數函數與多變數非線性系統求解、單變數與多變數數值微分與積分、多項式近似法、最佳近似方法。 未上傳圖片 代數代數學探討群、環、體這三種代數結構。這門課主要目的是要向學生介紹將問題抽象化的方法,藉由討論問題的本質,站在高點去解決問題,進而發掘更深入的應用。 |
未上傳圖片 線性代數:這門課以線性方程及矩陣為開端,再逐一引進線性代數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空間、線性變換、基底與維度、行列式、特徵值與特徵向量以及對角化。本門課是後續所有課程中的最基礎。 未上傳圖片 高等微積分:這是一個學年的課程。介紹微分、積分及函數性質,重點為定理的證明。我們研究實數系和其基本的拓撲結構,然後討論序列和級數。接下來我們討論函數的連續性、微分、與積分,並在最後推廣到談論函數所形成的序列和級數。本門課是所有分析相關理論的基礎。 未上傳圖片 代數學(一)、(二):代數學(一)及(二)延續線性代數課程,但其題材更為抽象,亦有更多證明的訓練。此課程中介紹群、環、體等結構,發展研究其結構的方法,並將其應用在不同領域中。本課程會持續地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數學,也增強學生以數學符號及口頭來溝通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優游自在地閱讀、了解數學、培養其對抽象數學的鑑賞能力。 未上傳圖片 幾何學(一):這門課的目的是研究曲線和曲面的幾何性質。我們將討論曲線的曲率和撓率、Frenet–Serret 公式、高斯映射、高斯曲率與均曲率、曲面的基本形式、測地線、Gauss–Bonnet 定理等課題。此課程已空間幾何的直觀,結合線性代數與微積分的基礎,帶領學生探索如何以計算來理解與呈現抽象的幾何性質。 未上傳圖片 科學計算導論:本課程介紹一些基礎科學計算工具,包括演算法與計算方法。此門課學習觀點就是”作中學”。除了老師講課之外,會提供現實問題的案例研究,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解決問題。課程內容如下: 函數計算、錯誤分析和複雜度計算 、密集/稀疏矩陣計算:矩陣分解、特徵值問題 、 求解線性和非線性方程的方法、數值優化。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數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數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蕭秋吉中正大學數學系畢業 中正大學統計科學碩士班畢業 聯華電子工程部經理
王聖夫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畢業 私立達陣補習班負責人
鄭智全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畢業 台北富邦銀行市政分行經理
魏傳昇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學士、碩士、博士畢業。 服務於逢甲大學應用數學系,擔任專任助理教授一職。 |
張東隆1.張東隆博士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2.1979年獲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碩士;3.1984年取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以及1990年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企業博士。 1.張博士曾任教于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中央警官大學、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現任美國長島大學Post校區的行銷與國際企業學系教授與系主任。2.張博士曾獲聯合國、國科會及教育部的專案補助,其研究主要著重於對外直接投資及跨國企業的全球擴展與成長策略。張東隆博士參加伯樂計畫返國服務之主題為重點服務業之國際化,與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就金融服務產業之國際化佈局作深入交流。
郭崇信郭崇信將軍198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系,民國98年1月晉昇電訊科技中心中將主任。 1.電訊科技中心中將主任;2.郭將軍的豐功偉績敏感度高,無法詳列,其與成大電機系研究密碼學、資訊安全等研究領域的賴溪松教授熟識。
徐樹滋國立成功大學數學學士–民國58年;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數學碩士– 民國62年;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統計碩士–民國64年;Univ. of California, Berkeley作業研究碩士– 民國71年;國立清華大學工程博士–80年 1.第七屆民國92年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傑出市場服務人才獎」並獲總統接見2.59~100年曾在各大學任教3..完成與國際著名指數公司 FTSE 聯合編製指數計畫,並推出台灣50指數,為台灣證券交易所首度與國際機構之實質合作4.率領團隊於短時間內建構證券新商品ETF 之架構,研擬140多項法規之制訂或修改,完成ETF之建置並推出首支商品台灣50ETF上市交易。
李育嘉 學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數學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學士 經歷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副校長 國立高雄大學教務長 國立高雄大學學務長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教授兼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理學院院長 2015年榮獲推薦為國立高雄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2008~2011年榮獲推薦為國立高雄大學講座教授 2007年榮獲中華民國數學會學會獎 1989~1990年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988,1991~1992榮獲國科會優等研究獎 1982年榮獲中山學術著作獎 榮獲中華民國數學會學會獎
張家齊1.成大數學系學士(2003-2007); 2.InnovoTech Labs資訊長(2012/12-2013/07);3.NumerInfo 共同創辦人(2013/09-2014/12) 4.Taiwan R User Group & MLDM Monday 共同創辦人(2012-) 張家齊目前是木刻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2014-) ,是國內活躍的資料科學家,熱愛分析資料,建立模型,討論數學。於2012與同好開創 Taiwan R User Group 社群和 MLDM Monday 聚會。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數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數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2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2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