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106學年度至112學年度已通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認證。目前擁有最新的電腦設備共計80台;另有多項系統平台等整合性儀器設備,提供教學實習及研究使用。 |
本系致力於培育新一代資訊科技人才,研究發展廣佈於資訊工程的主要研究, 包含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資訊安全、計算機系統、人工智慧、電腦網路、 多媒體系統、軟體工程+物件導向 系統、分散式系統+作業系統設計、編譯系統、 資料庫系統、語音處理,並結合國內產學研究的各項資源,與國際接軌,另提供優秀高中生獎學金及逕讀博士班管道相關辦法。 |
學科意涵 |
資訊工程是一種透過工程手段去處理資訊的技能,主要運用計算機理論、計算機系統與軟體、計算機結構及嵌入式硬體、電腦網路、多媒體系統與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專業理論與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 |
資訊工程學系隸屬於電機資訊學院,主要學習電腦科學與資訊處理相關的工程領域與學科,涵蓋軟體、韌體、硬體、網路等,並藉由專題實作過程,訓練學生資訊技術與邏輯運算思維,培養解決問題與跨域整合應用的資訊能力。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基礎知識教育: 藉由專業必修課程引導同學學會計算機內部運作的原理及運用程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的專業必修課程包含工程數學、程式設計、資料結構、演算法、作業系統、編譯器設計、計算機組織與數位系統。 未上傳圖片 程式實習與競賽:透過限定時間內的上機程式實作及程式競賽,融會貫通上課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例如資料結構與演算法),並提升程式設計水準,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專題實作與應用:透過一特定題目,在指導教授的引導下,與他人進行團隊合作與實作,除培養自主尋找資料與閱讀吸收相關知識能力外,也培養與他人合作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 |
未上傳圖片 合作學習法:授課老師將同學分組,並指派分組任務,學生需要透過小組討論,團隊合作來解決問題。 未上傳圖片 發表教學法:學生需要發表自我學習成果,藉由完成專題或作品的過程中,運用過去習得的知識與技能,甚至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口語演示或報告形式作統整性的學習成果展示。 未上傳圖片 實驗實作教學:教授及助教設計作業及專題,協助同學透過實際程式操作演練,讓同學具備自己設計並實作預期功能裝置或專案之能力。 未上傳圖片 討論教學法:除了老師單方向的授課,並於課程中拋出議題刺激思維,老師和學生一起腦力激盪,為雙向的授課模式,有助於教學相長。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資訊工程學類」需學習各式的理論與方法以瞭解如何有效的控制、管理各式運算平台(如電腦、手機、伺服器、物聯網裝置)上的資源,讓運算平台的資源能被有效與安全的使用並讓使用者可很方便的使用這些運算平台。在程式語言上,需學習各式運算平台與程式語言的能力,以不同的演算法,與分析處理資料的方法及各種電腦語言,以讓學生能使用可靠、安全、有效率的方法開發出解決各種領域問題的各式程式。 |
我們建議對於資訊工程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與電腦科學相關的科系都與資訊相關,例如資訊科學、資訊管理等。資訊科學偏重軟體與理論,而資訊管理則偏重資訊在管理上的應用。但資訊工程除了要學習程式語言外,還要修習工程數學課程、作業系統以及計算機結構等偏重軟硬體知識了解的學問。 |
資訊工程係屬於專精資訊相關技術的資訊學群。生物資訊為跨域資訊與生命科學學群;資訊傳播為跨域資訊與大眾傳播學群;數位媒體設計為跨域資訊與建築設計學群;圖書資訊為跨域資訊與文史哲學群;數位學習為跨域資訊與教育學群;資訊管理和電子商務為跨域資訊與管理學群。而電機、電子、光電、通訊工程則屬於工程學群。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現在進來唸資工系會不會太晚?會不會到畢業才發現就業市場飽和:資工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廣,像現在數位金融領域也需要資工人才,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相關資訊產品與服務陸續出現,如物聯網、FINTECH、無人車等應用,將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福祉,然而這些應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資訊人才。 |
本系畢業生工作雖與程式設計相關,但不單只是寫程式而是發展進階資訊技術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雲端計算、AR/VR等,我國正打造亞洲矽谷而產業也積極招募如人工智慧、資料科學、金融科技等新興工程師。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資工系常被誤解只懂軟體程式設計,不懂硬體架構。本系兼顧硬體設計與軟體程式專業訓練,除教導資訊工程與科學領域之專業知識外,並培育學生具有創新思考、問題解決與獨立研究之能力。 |
高中生喜歡3C、寫程式、電競等,這樣的興趣僅是對「電腦」而不是「電腦科學」。本系教授的電腦學科,除了計算機相關理論,並運用電腦解決問題。除了軟體專業,本系亦有硬體課程,雙軌訓練為學生增加競爭力。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研究所課程可選修課程豐富且多元,並多數開放學士班同學選修,特色課程如:生物資訊演算法、網路網路資料探勘、即時作業系統、WWW技術與應用、嵌入式作業系統設計與實作、分散式系統、數位積體電路設計、低功耗應用處理器設計、無線感測網路、行動通訊網路、物聯網核心技術、雲端計算、網路安全攻防技術、電腦繪圖與視覺化、遙測與生醫影像處理、醫療電子臨床導入、類神經網路、機器學習、工程倫理等。 |
本系師資充沛,課程編排為軟硬兼備的雙軌訓練,理論課程扎實,實務應用廣泛,為學生增加多元學習歷程,提升自我競爭力,學生可依興趣作好自我職涯規劃。資訊科技發展迅速,本系訓練學生具備自主與終身學習的學習力。本系另設有資訊工程、醫學資訊和製造資訊與系統等三個研究所,及人工智慧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學生在大學畢業後若有意繼續深造可在大四申請直升入學或經申請及考試入學。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電腦網路概論介紹電腦網路的運作原理。包含Internet整體的架構,以及從應用層自實體層各層的運作。使同學在上完這門課之後,可以清楚地知道這些原理,並應用於各種網路相關應用與管理上。 未上傳圖片 Java程式設計這是一門介紹Java開發環境和了解Java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的角色的課程,包括用於 Internet 和 Web 的分佈式客戶端/服務器應用程序以及嵌入式系統。 未上傳圖片 多媒體技術概論
多媒體技術舉凡視訊、音樂、三維動畫、影像、聲音,均屬於其範疇,本課程除了基礎的影像、聲音與視訊概論介紹,也包含目前先端與創新的多媒體技術。 |
未上傳圖片 數位系統導論本課的實驗課程以類似磨課師的方式進行。事先預錄好每週教學影片,如實驗原理介紹、實際操作流程介紹與當週實作題目說明。學生上課前須先觀看影片讓學生實際動手機會增加、收穫也多。另有規劃一系列的各式樣相關訓練,課程結束後,會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利用此課程所學持續練習,參加 5月份教育部辦理的比賽都有不錯的成績 未上傳圖片 程式設計(一)本課程包含 C 語言中的重要特性,並著重在實作能力, 利用助教開發的線上評測系統 (Online Judge), 學生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內不斷修正程式碼並上傳修正的版本, 直到達成題目的要求為止。本課程有大量的程式作業, 學生可以透過大量的練習來熟悉 C 語言及相關的程式技巧。 未上傳圖片 作業系統本課程教材(投影片)參考多本相關書籍,論文,與相關程式碼(如Linux核心程式碼)。除了理論講解之外,本課程另安排許多實作內容,透過『做中學』的方式,讓學生親自操作與撰寫程式,實際體驗問題與解決問題。作業出的有深度,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更了解作業系統基本架構 未上傳圖片 離散數學強調觀念與習題練習配合,由淺入深慢慢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利用電腦手寫方式講解,電子存檔讓學生可以課後複習解題過程並配合學校數位學習平台(Moodle),將所有教材建構在網路上,並透過PowerCam學習錄影,讓學生可以在課後一樣可以搭配上課講解過程複習,這部分學生的反應相當不錯 未上傳圖片 嵌入式作業系統設計、實作與移植這門課教授深入了解電腦視覺、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理論知識,配合授課老師的產學合作經驗來舉實際的範例解釋。由2D影像重建3D物體及增擬實境的基本電腦視覺技術,接著傳授電腦視覺基本再藉由機器學習的帶入深度學習領域,教授如何藉由深度學習的原理來開發更好的即時偵測、追蹤及辨識技術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詹永寬學歷: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 博士。 經歷: 工研院電通所應用軟體部 副工程師;世新大學資管系 專任講師;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資訊組 高級研究助理;朝陽科技大學資管系 助理教授;國立虎尾技術學院資工系 助理教授;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管理系 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榮譽特聘教授及系主任暨管理學院院長。 曾擔任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特聘教授,目前為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榮譽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處理、資料探勘、資料工程等。總共發表超過百篇論文,當中含有79篇國際期刊論文,當中有30篇以上被引用次數達10次以上,共獲8項專利;最近十年內獲科技部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共達十次。 未上傳圖片
徐正炘學歷: 中正大學數學系學士。 中正大學資工系碩士。 馬里蘭大學電機電腦工程碩士。 西門菲莎大學資工系博士 。 經歷: 朗訊科技 軟體工程師;摩托羅拉 資深網路工程師;德國電信研究所 資深科學家;國立清華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目前任職於清華大學資工系。他在服役期間考進中正大學資工系,進入貝若爾老師實驗室進行分散式物件導向語言研究。2000年畢業後,前往美國謀職,先後在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與摩托羅拉(Motorola)負責網路交換機與手機軟體平台的開發,並利用公餘時間於馬里蘭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修習電機與電腦工程課程。 未上傳圖片
劉得愷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博士。 經歷: 美國德拉瓦大學參訪學者;智邦科技 技術副理;廣達電腦 專案經理。 智邦科技網路交換機軟體工程師。 智邦科技網路交換機軟體系統架構師。 智邦科技網路交換機專案經理。 廣達電腦雲端交換機研發部門技術經理。 廣達電腦雲端交換機行銷部門專案經理。 |
未上傳圖片
李佳儒李佳儒學長於1994年在成大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畢業後, 前往美國伊利諾大學電機研究所繼續深造,並於2000年取得博士學位,和弟弟一起創業,於2009年在美國加州矽谷成立Lilee systems,致力於鐵道/高鐵 無線通訊系統方案的提供,2010年又在台灣南港軟體科學園區設立研發中心-理立系統。 2000年取得博士學位,原本只是思科(Cisco)工程師,當他看到二○○八年美國政府決定著手立法、強制火車頭加裝安全預警系統後,不畏當時金融海嘯,決定從思科離職。在美國加州矽谷成立Lilee systems,致力於鐵道/高鐵 無線通訊系統方案的提供,2010年又在台灣南港軟體科學園區設立研發中心-理立系統。 未上傳圖片
李健興1998年於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榮獲博士學位,目前為國立臺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李教授曾於2006年2月至2011年7月擔任電算中心主任及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擔任研發長,並於2009年榮獲「教育部98學年度資訊教育及臺灣學術網路傑出貢獻人員」,且在電算中心主任內任辦理TANET 2010(大會共同主席)臺灣學術網路研討會及FUZZ-IEEE 2011(議程主席)國際學術會議。 未上傳圖片
蔡競賢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博士,為湛天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湛天創新科技所營運的Pabu 電子書城,為國內第一個結合 B2C/C2C 營運模式的電子書城,新創團隊獲得 2011 年資策會 IDEAS Show 評審獎、並於 2012 年獲得經濟部金網獎的肯定。以「內容為王 Pubu 為后」為口號,開發新一代高品質電子書轉檔技術,採用最新 HTML 5 標準開發跨載具閱讀器及雲端書櫃 App。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