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長榮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長榮資訊工程學系的優勢有1.培育AI、IOT、系統設計能力。2.提供學生專業課程模組養成,直接與資訊產業職務對應,並且具有升學及就業競爭力。3.學生在學階段即可參與各類研究計畫。4.提供國際移動機會,與國外姐妹校進行交換課程學習或是3+1+1雙聯。5. 業界有極強連接,業師導入課程、業界實習、證照推廣。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致力於培育新一代資訊科技人才,研究發展廣佈於資訊工程的主要研究, 包含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資訊安全、計算機系統、人工智慧、電腦網路、 多媒體系統、軟體工程+物件導向 系統、分散式系統+作業系統設計、編譯系統、 資料庫系統、語音處理,並結合國內產學研究的各項資源,與國際接軌,另提供優秀高中生獎學金及逕讀博士班管道相關辦法。 |
| 學科意涵 |
資訊工程學系(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SIE)主要學習電腦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能,是對於資訊與計算的理論基礎;以及它們在電腦系統中如何實現與應用的實用技術的學科。 |
資訊工程學系隸屬於電機資訊學院,主要學習電腦科學與資訊處理相關的工程領域與學科,涵蓋軟體、韌體、硬體、網路等,並藉由專題實作過程,訓練學生資訊技術與邏輯運算思維,培養解決問題與跨域整合應用的資訊能力。 |
| 學習方法 |
1. 課堂講授:由授課教授準備中、英教科書及自編教材(含影音教材),引領同學由實務角度切入,與教材的理論與知識相輔相成,帶領同學釐清相關內容、觀念,加深對所授知識的理解,並運用知識培養同學的科學思維。 2. 個案分析/研討:針對國內外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做為實務教學案例。透過課堂中的討論,使同學們學會應用課本所學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同學們對於探索、批判與執行專案的能力。 圖解:本系實驗室設備 未上傳圖片 3. 團隊學習:是指上課同學集體性學習,透過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習、互通有無、共同進步,可以促進個人成長。由於個體間差異的存在,每個人都可以發現自身的優勢;並有效發揮不同同學個人的比較優勢,更可以分享到別人的工作技巧和有效方法,也展示你的理解和獨特想法,將個人理念通過團隊學習轉化為群體智慧。 圖解:資工系網路暨多媒體教室 未上傳圖片 4. 專家演講:邀請產業界先進、專家演講,其中包含本系校友,藉由產業的實務經驗講述與經驗分享,令同學了解產業真實的運作情形,接軌同學實習的場域。藉由現場回答同學的疑問,讓同學在心理與專業知識上皆充分準備之後,再進入產業界實習,協助同學適應產業界的工作,加強同學的信心與能力。 圖解:專家演講 |
未上傳圖片 合作學習法:授課老師將同學分組,並指派分組任務,學生需要透過小組討論,團隊合作來解決問題。 未上傳圖片 發表教學法:學生需要發表自我學習成果,藉由完成專題或作品的過程中,運用過去習得的知識與技能,甚至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口語演示或報告形式作統整性的學習成果展示。 未上傳圖片 實驗實作教學:教授及助教設計作業及專題,協助同學透過實際程式操作演練,讓同學具備自己設計並實作預期功能裝置或專案之能力。 未上傳圖片 討論教學法:除了老師單方向的授課,並於課程中拋出議題刺激思維,老師和學生一起腦力激盪,為雙向的授課模式,有助於教學相長。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以終為始,進行生涯規劃以及大學準備的開始。 |
我們建議對於資訊工程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我們採用「做中學」的方式來強化同學們的資訊教育。目前本系以發展人工智慧為主,除了AI專業課程模組之外,另有其他物聯網及軟體系統開發相關實作訓練課程。透過專題製作來訓練團隊合作的實作力2.程式實作力。 |
資訊工程係屬於專精資訊相關技術的資訊學群。生物資訊為跨域資訊與生命科學學群;資訊傳播為跨域資訊與大眾傳播學群;數位媒體設計為跨域資訊與建築設計學群;圖書資訊為跨域資訊與文史哲學群;數位學習為跨域資訊與教育學群;資訊管理和電子商務為跨域資訊與管理學群。而電機、電子、光電、通訊工程則屬於工程學群。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有許多資訊相關工作,諸如雲端運算,物聯網,手機APP開發,遊戲程式設計,以及人工智慧,都和程式設計相關。紮實的程式設計能力,讓你擁有更多的工作選擇權,同時也更有本事在薪資上,向公司爭取。 |
本系畢業生工作雖與程式設計相關,但不單只是寫程式而是發展進階資訊技術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雲端計算、AR/VR等,我國正打造亞洲矽谷而產業也積極招募如人工智慧、資料科學、金融科技等新興工程師。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要釐清你的第一個問題:「資工系不就是在教我們怎麼玩電腦嗎?」 |
高中生喜歡3C、寫程式、電競等,這樣的興趣僅是對「電腦」而不是「電腦科學」。本系教授的電腦學科,除了計算機相關理論,並運用電腦解決問題。除了軟體專業,本系亦有硬體課程,雙軌訓練為學生增加競爭力。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為因應全球國際化的潮流,本系除了致力於培育跨領域專才之外,也提供海外交換留學、國際合作交流等機會;同時也聘請業師參與教學及課程的實作發表。本系的傑出系友無數,是業界認可南台灣第一品牌。 |
本系師資充沛,課程編排為軟硬兼備的雙軌訓練,理論課程扎實,實務應用廣泛,為學生增加多元學習歷程,提升自我競爭力,學生可依興趣作好自我職涯規劃。資訊科技發展迅速,本系訓練學生具備自主與終身學習的學習力。本系另設有資訊工程、醫學資訊和製造資訊與系統等三個研究所,及人工智慧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學生在大學畢業後若有意繼續深造可在大四申請直升入學或經申請及考試入學。 |
| 我的學系 |
長榮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行動裝置程式設計本課程在介紹搭載Android系統行動裝置相關的應用為主,使修課同學能夠對Android程式開發及觀念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進而應用與實作系統。主要內容包含行動裝置平台簡介、Android應用程式架構、UI設計、資料儲存、通訊網路服務及地圖資訊運用等。 圖解:行動裝置程式設計 未上傳圖片 智慧物聯網專題製作物聯網是指物件的識別與物與物之間的連結網路,其應用範圍遍及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本課程主要要介紹物聯網的觀念,技術背景,架構,規劃與評估;並實際應用與實作。本課程主要在建構學生對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知識與未來開發應用的能力。 圖解:智慧物聯網專題製作 未上傳圖片 人工智慧隨著人工智慧持續發展,AI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可能帶來衝擊與影響,以及如何應用於各大領域。透過課程引導學生瞭解人工智慧的技術,並詳細介紹各種相關的演算法並進行實務應用與實作。主題包括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MLP、CNN、RNN、爬蟲、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強化學習。 Kaggle 比賽。 圖解:遊戲引擎應用 未上傳圖片 深度學習在人工智慧的開發裏,有深度學習、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等等各種技巧的手法與概念。 深度學習也就是一種模仿人體神經網路的類神經網路,並將這樣的網路更加深層化而成, 而所謂的類神經網路則是在稱為機器學習的研究領域的一種演算法與機器學習,是實現人工智慧最重要的1個技術元素; 未上傳圖片 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基礎課程讓學生全面了解物聯網 (IoT)。 它通過動手實驗室活動培養基礎技能,刺激學生在電子、網絡、安全、數據分析和商業等跨學科領域應用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和快速原型製作。 |
未上傳圖片 數位系統導論本課的實驗課程以類似磨課師的方式進行。事先預錄好每週教學影片,如實驗原理介紹、實際操作流程介紹與當週實作題目說明。學生上課前須先觀看影片讓學生實際動手機會增加、收穫也多。另有規劃一系列的各式樣相關訓練,課程結束後,會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利用此課程所學持續練習,參加 5月份教育部辦理的比賽都有不錯的成績 未上傳圖片 程式設計(一)本課程包含 C 語言中的重要特性,並著重在實作能力, 利用助教開發的線上評測系統 (Online Judge), 學生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內不斷修正程式碼並上傳修正的版本, 直到達成題目的要求為止。本課程有大量的程式作業, 學生可以透過大量的練習來熟悉 C 語言及相關的程式技巧。 未上傳圖片 作業系統本課程教材(投影片)參考多本相關書籍,論文,與相關程式碼(如Linux核心程式碼)。除了理論講解之外,本課程另安排許多實作內容,透過『做中學』的方式,讓學生親自操作與撰寫程式,實際體驗問題與解決問題。作業出的有深度,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更了解作業系統基本架構 未上傳圖片 離散數學強調觀念與習題練習配合,由淺入深慢慢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利用電腦手寫方式講解,電子存檔讓學生可以課後複習解題過程並配合學校數位學習平台(Moodle),將所有教材建構在網路上,並透過PowerCam學習錄影,讓學生可以在課後一樣可以搭配上課講解過程複習,這部分學生的反應相當不錯 未上傳圖片 嵌入式作業系統設計、實作與移植這門課教授深入了解電腦視覺、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理論知識,配合授課老師的產學合作經驗來舉實際的範例解釋。由2D影像重建3D物體及增擬實境的基本電腦視覺技術,接著傳授電腦視覺基本再藉由機器學習的帶入深度學習領域,教授如何藉由深度學習的原理來開發更好的即時偵測、追蹤及辨識技術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長榮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蕭依婷蕭學姐的經驗分享如下: 長榮資工的老師很親切就像朋友一樣,畢業了還是會每年回一次娘家,見見老師們和同學們。老師很願意傾聽同學的意見然後改變,也看到長榮資工真的是越來越好。 1. 高應大資工研究所碩士 2. MS SQL Server國際證照 3. 放視大賞佳作 未上傳圖片
高立舉高學長曾代表資工系參加全國程式設計大賽,他的經驗分享如下: 在讀書的過程中,充滿了許多挑戰與收穫,學習最多的領域是程式解題與專題製作。感謝老師與系上提供許多資源讓我使用,從無到有製作出一款能玩的遊戲。 1. 帆宣系統科技工程師 2. 全國程式設計檢定前10% 未上傳圖片
何楮益何學長曾榮獲教育部桂冠程式設計競賽佳作,他的經驗分享如下: 在讀書的過程中,充滿了許多挑戰與收穫,學習最多的領域是程式解題與專題製作。感謝老師與系上提供許多資源讓我學習。 1. 羽冠電腦工程師 2. OCJP國際證照 |
未上傳圖片
李佳儒李佳儒學長於1994年在成大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畢業後, 前往美國伊利諾大學電機研究所繼續深造,並於2000年取得博士學位,和弟弟一起創業,於2009年在美國加州矽谷成立Lilee systems,致力於鐵道/高鐵 無線通訊系統方案的提供,2010年又在台灣南港軟體科學園區設立研發中心-理立系統。 2000年取得博士學位,原本只是思科(Cisco)工程師,當他看到二○○八年美國政府決定著手立法、強制火車頭加裝安全預警系統後,不畏當時金融海嘯,決定從思科離職。在美國加州矽谷成立Lilee systems,致力於鐵道/高鐵 無線通訊系統方案的提供,2010年又在台灣南港軟體科學園區設立研發中心-理立系統。 未上傳圖片
李健興1998年於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榮獲博士學位,目前為國立臺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李教授曾於2006年2月至2011年7月擔任電算中心主任及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擔任研發長,並於2009年榮獲「教育部98學年度資訊教育及臺灣學術網路傑出貢獻人員」,且在電算中心主任內任辦理TANET 2010(大會共同主席)臺灣學術網路研討會及FUZZ-IEEE 2011(議程主席)國際學術會議。 未上傳圖片
蔡競賢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博士,為湛天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湛天創新科技所營運的Pabu 電子書城,為國內第一個結合 B2C/C2C 營運模式的電子書城,新創團隊獲得 2011 年資策會 IDEAS Show 評審獎、並於 2012 年獲得經濟部金網獎的肯定。以「內容為王 Pubu 為后」為口號,開發新一代高品質電子書轉檔技術,採用最新 HTML 5 標準開發跨載具閱讀器及雲端書櫃 App。 |
我的學系 |
長榮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4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