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殯葬服務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文史哲學群
宗教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法政學群
犯罪防治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為國內唯一高等教育「生死學」之科系,主要的意涵是在「人本關懷、生死服務」,涉及殯葬服務、心理諮商、社會工作三個範疇,培養同學在生老病死領域中成為助人工作者,提昇人們的生命價值與死亡尊嚴,從生到死、從裡到外,全人關懷服務。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所)發展之初即定位在科際整合之取向,融合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刑事法學、諮商與社會工作及精神醫學等學科,側重青少年犯罪防治的教學與研究。並與實務單位多所聯繫合作,落實「理論為本、實務為體、生活為用」的發展方向,為國家社會培養一流的犯罪防治專業人才,促進社會祥和與安定。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生死學(Life-and-Death Studies)」牽涉到各種層面,從理論、實務提供生命、死亡等見解。「殯葬服務」是為喪家服務的專業工作,可分為殯葬禮儀服務、殯葬設施經營。本組主要在培育協助喪家辦理喪葬事宜的殯葬禮儀服務業者。其中「禮儀師」是喪禮的規劃與指導人。 |
本系定位在科際整合之取向,融合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刑事法學、諮商與社會工作及精神醫學等學科,側重青少年犯罪防治的教學與研究。 |
學習方法 |
實務實習:安排同學於殯葬服務職場見習與體驗(二),於大四下學期全學期實習,透過至公司單位實習,讓學生了解實際工作現場直接與產業接軌,實習結束即銜接就業。 圖解:學生實習成果發表 實作學習:安排遺體處理與美容、遺體處理與美容實作、殯葬會場規劃與設計等相關課程實作,理解現場實務作業進行方式。 圖解:假人頭縫合練習 ![]() 移地教學:至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等地區見習,了解當地風俗民情與公司經營模式並且實務參與。 圖解:馬來西亞孝恩集團移地教學 實地參訪:至禮儀公司、殯葬設施進行參訪,如臺北市立第二殯儀館、龍巖人本台南會館、龍巖嘉雲生命紀念館、皇穹陵紀念花園、擁恆文創園區、翡翠森林féerie 寵物生命禮儀文創等地,增進同學對殯葬產業的認知。 圖解:龍巖人本台南會館參訪 ![]() 講座活動:邀請業界專家學者到校演講,讓同學更加了解實務層面 圖解:「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書作者演講-主任 |
![]() 理論課程:犯罪學、犯罪心理學、少年犯罪、心理諮商、社會工作、刑事法學、犯罪預防、矯正教育、警政科學與精神醫學等多元層面,並結合實務人員的演講,讓同學了解實務界目前的具體做法及因應對策。 ![]() 大學部課程之規劃,除正規課程外,並結合課外教學(如參觀警察局、監獄、法院或少年矯正學校等)與實習,以求課程更為創新及活潑,切合犯罪防治實務工作之需求。 未上傳圖片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討論社會及行為科學中從實徵研究所涉及之方法學的主要概念、思想及方法,讓修課學生一方面能獨立執行實徵研究,另一方面亦能具有分析與批判他人研究之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可多參加社會性服務社活動。 |
資料準備中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是高等教育體系唯一科系。大學部設有殯葬服務組、社會工作組、諮商組三組,每組的專業領域皆不同。 |
本系屬科際整合之科系,相較社會工作學系而言增加法學術養;相較法律學系增加社會學及心理學術養;相較心理學系增加法學及輔導諮商術養。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組為培育殯葬服務人才;不是培養宗教人士等。 |
以為畢業可以擔任刑事鑑識警察。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組沒有所有課都會接觸到遺體,只有遺體處理與美容/實作、殯葬服務實習才會在殯儀館或禮儀公司見習接觸到遺體。 |
學生容易誤以為可修習刑事鑑識、心理側寫等刑事實務技術,本系主要學習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刑事法學、諮商與社會工作及精神醫學等學科理論為主。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就讀生死學系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有關懷人與幫助人的心,在幫助人的熱情下,可以讓我們更加勇敢與成長,也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與價值。 |
1.經國家考試及格,可擔任監獄官、觀護人、調查員及警察、警官、法律廉政、家事調查官等刑事司法相關單位專業工作人員。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殯葬服務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殯葬會場規劃與設計帶領學生了解喪禮會場的需求與現代發展演變、花藝設計的基本概念、各宗教設計特色,並教導設計圖繪製技能、製作個性化會場模擬模型。 ![]() 遺體處理與美容遺體可能因為疾病、外傷、腐爛等狀況導致缺損或型態上的改變,這時便需要具有專業技術人員做美容、修復工作。此課程從死亡原因與死亡方式、遺體變化、公共衛生、遺體美容和防腐等理論知識讓同學了解知識層面,並配合操作技術。 ![]() 寵物殯葬由於飼主們對待貓狗等寵物死亡的慎重態度,與寵物相關的殯儀館、火化場、墓園以及納骨塔開始興起,出現專門處理寵物屍體的寵物殯葬公司。本課程借由課堂講授、影片賞析、企業參訪、業界見習等,讓同學了解寵物殯葬知識進而奠定後續學習寵物殯葬專業基礎。 ![]() 治喪規劃與流程在辦理告別式過程中,禮儀師需要與家屬進行治喪協商做諮詢與規劃。因告別式人的一生只能一次,流程安排是否完善非常重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治喪流程規劃也逐漸改變走上個性化趨勢。因此本課程藉由各主題的討論與情境模擬,讓同學了解治喪流程規劃要領與做法並加入新的想法,希望能運用於日後殯葬服務職場中。 圖解:治喪協調情境模擬影片 ![]() 擇日與堪輿透過課程的學習,對風水擇日人才之職能與倫理道德有基本的認知,及風水與擇日之歷史脈絡與沿革,學習擇日與風水堪輿的基本知識 |
未上傳圖片 犯罪學學習犯罪意涵、犯罪之研究方法及各項犯罪類型與成因理論。 未上傳圖片 犯罪心理學使學生瞭解犯罪心理學的原理與內容、並投入討論各種犯罪類型與人格心理的綜合探討。 未上傳圖片 矯正諮商藉由助人歷程與技巧之訓練及各家諮商理論與技術之運用,深入探討主流的罪犯個別諮商與團體諮商,最後並探討諮商與處遇方案規劃。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殯葬服務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資料準備中 |
系友生涯 |
![]()
劉子綺從小我的興趣就廣泛,但沒有特別專精的項目。個性外向的我,在大學時積極參與社團及學校事務,滿足我的好奇心,更讓我了解幕前呈現及幕後執行細節。大學選系時,基於好奇心及對人文領域較擅長的考量,決定就讀生死學系。進入生死學後,正向且開放的學習環境、師長對專業上的堅持,都讓我對學習有新認識,也讓我獲益良多。 我在生死學系完成學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的工作我希望能與所學相關。所以在安寧病房擔任研究助理一年後,我決定踏入人生其中一件大事-婚禮產業。擔任婚禮主持人至今已逾十年,透過每一場婚禮的服務過程,分享禮俗之意、傳承禮俗之美,也算不負所學。 ![]()
洪筱蘋高中因為對老人及安樂死的議題有興趣,決定生死學系為第一志願。就讀後,除了系的課程,為了增加自己的能力,在大二時修習「社會工作學程」為第二專長。就學期間,很榮幸自己參加遺體美容比賽,透過老師的指導,在比賽中獲得優等的成績。對殯葬有很大的熱忱,又深感自己的專業知識還不夠茁壯,在大學畢業後,決定念生死學研 研究所畢業後,我在空中大學及獄政單位擔任講師,同時於嘉義瑞泰照護體系中的禮儀部門。在這份工作中我除了能將在學校所學的發揮運用外,社會工作的學習背景也幫我在照護體系中更容易上手及幫助個案與其家屬。後續,因緣際會之下我回到了栽培我成長的母校服務,讓我能將所學回饋給生死學系。 ![]()
鄭雅慧大一生死學概論早已忘記老師細節上了什麼內容,只記得慧開法師諄諄教誨"弔詭" "渾沌" "兩難"以及抽象思考的重要性,生死學範疇浩瀚無涯,卻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理解生命,豐厚人文關懷的視野,學習看待一種議題的多元解答。 自生死學系的淬鍊後,以社工領域作為實踐使命的場域,大學畢業後雖未從事過傳統範疇的生死學,卻以生死學涵養為起點,因緣際會下到偏鄉小學代課兩年,我不教生命教育,卻與學生們相互學習生命成長與韌性。從事學生輔導的六年,我甚少從事悲傷輔導,卻在每個案的哀傷故事中看見未來的盼望與期待。現在剛走入公職社工師的職務,不知未來如何,唯一不變的是生死人特有的人文關懷在每一個角色中發酵、茁壯與實踐。 |
![]() 圖解:系友范姿樺 版權:系友范姿樺提供
范姿樺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學士 於本系所在學期間,考上四等書記官。現於新北地檢服務。 ![]() 圖解:系友陳宜君 版權:系友陳宜君提供
陳宜君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 於本系所在學期間,考上高等社會工作師。現於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性侵害防治組擔任社會工作員。 ![]() 圖解:系友陳又慈 版權:系友陳又慈提供
陳又慈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學士 於本系畢業後,應屆考上三等社會行政。現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新竹榮民服務處擔任社工員。 未上傳圖片 圖解:系友楊秀卿 版權:系友楊秀卿提供
楊秀卿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學士 於本系畢業後,應屆考上三等觀護人。現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擔任少年調查保護官。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殯葬服務組 |
國立中正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資料準備中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
資料準備中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