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社工心理雙專業組)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每年應屆畢業生社工師考照錄取率,遠高於全國平均錄取率10-20%。詳細學系特色請參考附件檔案內容。 下載詳細資料 |
1.進入世界百大,有亞大附醫的綜合大學。2.唯一設立社工心理雙專業學程。3.唯一與中國醫大系所雙主修。4.辦理免費社工師證照輔導專班。5.唯一辦理國際社工實習及志工服務。6.應用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助人能力。7.獲得科技性部補助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最多。8.是全國社工系中獲得產學合作金額最多。9.校內跨系、跨領域、次專長學程豐富修課彈性。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社會工作(Social Work)是一門助人的專業,其焦點在於人類與環境的互動,目的在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能適應所在的社會環境脈絡,增強或恢復其社會功能的能量,及創造有利於達成目標的社會條件的一種專業活動,以預防或舒緩社會問題。 |
社會工作學系培育專業助人者,符合應考專門技術證照社會工作師資格,本組學習著重在兒童、少年、婦女及家庭場域為主,深化對心理社會的評估與工作的知能、主要是養成從事協助個人生理、心理及家庭等層面的專業人士,以及預防服務對象的社會功能失調,發掘個人及家庭社會資源及啟發個人潛能,進而恢復個人及家庭的社會功能。 |
學習方法 |
![]() 實習-透過實習的學習,讓學生更貼近社會工作實務運作,並將社會工作理論與知識落實於社工實務中,增進學生社會工作實踐能力。 圖解:實習發表會,社工系學生以戲劇方式呈現。 版權:本系 ![]() 實作課程-社會個案工作模擬實作、團體方案設計與領導實務、社區工作實務運用課程、統計軟體應用。 圖解:社區工作實務運用課程 版權:本系 ![]() 服務學習落實於課程與社團—從國內服務到國際志工 圖解:國際志工 版權:本系 |
1.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2.運用社會個案學習方法。3.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4.實證教學,運用統計數據分析學習方法。 圖解:方案PBL成果 ![]() 1.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講授並實務操作,進入機構或社區,進行方案設計執行評估管理。 圖解:個案工作教室 ![]() 2.運用社會個案學習方法。運用個案研究、案例分享與心理統計分析方法。 圖解:模擬個案工作演練 3.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PBL教學、個案教學法、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評估(OSCE)、翻轉教室、合作學習、服務學習、反思寫作、體驗式教學、遠距教學等。 圖解:在團體工作教室進行團體工作演練 ![]() 4.實證教學,運用統計數據分析學習方法。課堂講授並實務操作,進行問卷調查與相關方法。 圖解:統計電腦教室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同學培養獨立思考及實踐的能力,著重課程的雙向互動與意見表達。 |
多一點社團、社會關懷服務的參與,藉由參與各項活動,增加人群服務接觸機會,也了解自己對人群服務的喜好。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社會工作學系與社會學系最主要不同,社工系強調實作,社會學強調的是理論學習與批判. |
本系與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相關系所不同,心理諮商等系係以心理取向為主;而社會工作學系以心理綜合家庭、社會取向為主。社會工作是從兩個層面看問題,即個人本身與環境兩方面。一個問題的產生不僅是來自個人的限制,個人必須對此問題負責之外,社會環境也有限制之處,社會應負一部分的責任。心理諮商者或心理治療者以心理取向看問題,認為需由個人負責,所提供的服務是從個人的心理重建上著手,再增強對社會的適應力。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是志工,社會大眾常無法分辨社工與志工的差異 |
最容易被高中生誤解之處是本系畢業學生只能從事慈善事業工作,但本系畢業生是以從事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心理與社會個案管理、醫務社會工作以及長期照顧社會工作為主。社會工作者不但不是志工外,還是國家社會行政高普考和專門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級的一員。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會談技巧往往會被誤以為只是在聊天,但其實是透過有目的的談話,與服務對象或其重要他人互動,藉以收集相關資料,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
學習內容或學習方法方面最容易被高中生誤解之處是對於社會工作的服務被界定為慈善服務,其學習方法與內容都是如何捐款與募款。但事實上本系是以學習如何整合社會資源,激勵個案、團體、和社區的能力為教學重心。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除在系網站可以得到本系資訊外,歡迎來電或來信,我們將立即回覆您,感謝! |
本系在特質上,不在強調單純的卓越,更強調有靈魂的卓越,如果卓越不能關懷他人,非本系所要培養的學生。其次,本系更重視國際化的國際一動力,因為「您的路走多遠,您的生涯就有多寬。」,正如奧古斯丁所說「從來沒有旅行的人,他的生命未曾翻開生命的第一頁。」。因此,本系特別強調「社會關懷與國際移動」以加強本系學生發展有靈魂的卓越。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社工心理雙專業組)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國際援助與社會工作「國際援助與社會工作」課程也是本系一大特色,從課堂所學到參與國際性服務,服務所及有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近年以泰北為主,朝在地紮根長期服務努力。 圖解:慈濟大學泰北志工服務隊 版權:本系 ![]() 團體動力本課程主要在提供學生認識團體動力與親身體驗團體動力的機會,期待透過課堂講授與團體實務演練,建立學生對團體動力的敏感度,並提供一個自我探索與自我覺察的機會,以奠定日後修習社會團體工作與擔任團體領導者的基礎。 圖解:同學在進行團體演練 版權:本系 ![]() 社會個案工作模擬實作本課程邀請實務經驗社會工作者扮演案主,透過案例演練學習處理當下所遇的情境。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也於演練後立即給予學生回饋,並接受學生的提問,這個過程讓同學更清楚實務領域運作的方式。 圖解:學生與實務工作者進行案例演練 版權:本系 |
![]() 方案設計與管理
1.認知面:了解方案問題的定義、處遇策略以及資源的開發,進而發展出具邏輯性及有效性的服務方案。 圖解:國際志工方案獲得第二名,由副總統頒獎。 社會個案工作
1.認知面:本課程主要教導學生具備個案工作應有之態度與知識,了解個案工作之重要理論及學習基本工作技巧。 圖解:學生進行個案倡導工作 ![]() 社會團體工作
1.認知面:了解團體不同發展階段之任務及學習各團體學派之理論架構及多元文化下的應用重要性。 圖解:學生至機構帶領團體活動。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
1.認知面:使學生能理解、應用、分析社區工作之基本理論與概念。 圖解:學生至社區進行服務。 ![]() 諮商與輔導
1.認知面:使學生能理解與應用諮商與輔導各學派的理論與概念。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社工心理雙專業組)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本校頒發傑出人才獎 版權:本校
姚淑文大學時期就讀實踐專科社會工作科,碩士班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班就讀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曾任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一職。目前擔任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主任,並於多所大專校院兼課。此外,亦擔任衛生福利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推動小組委員會委員、多個部會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近三年榮獲的獎項與肯定包括104年第二屆紫絲帶教育人員獎、105年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績優人員、107年教育部友善校園特殊貢獻人員。 ![]() 圖解:王穎柔校友 版權:王穎柔
王穎柔大學時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並於2017年獲碩博士論文獎。 職業經驗:曾任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現代婦女基金會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督導一職,並於地檢署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擔任心輔人員、花蓮縣生命線協會擔任外聘督導,現經營暖社社會工作師聯合事務所。另擔任花蓮社工師公會、花蓮社工職業工會理監事,期望致力於改善社會工作制度與勞動現場,創造更友善職場環境。 曾任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現代婦女基金會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督導一職,並於地檢署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擔任心輔人員、花蓮縣生命線協會擔任外聘督導,現經營暖社社會工作師聯合事務所。另擔任花蓮社工師公會、花蓮社工職業工會理監事,期望致力於改善社會工作制度與勞動現場,創造更友善職場環境。 ![]() 圖解:陳珮琪同學於馬來西亞實習 版權:本系
陳珮琪大學時期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在學期間領取三次書卷獎、106年9月獲得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隔年應屆畢業考上社工師證照。考量學校給予優厚的升學管道,故而決定直升研究所。 慈濟大學的社工系不只課程具備多樣性且結合實務操作,更給予許多海外服務學習的機會,106-108年參加泰北志工服務隊,及108年的暑假至馬來西亞實習六週,這些機會開闊自己的眼界並再再反芻固有學習的知識。奠基於這些經驗之上,在111年申請並錄取於至慈濟基金會新加坡分會工作。 |
![]()
陳延道擔任社團法人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中區工作站主任 本系尚有許多優秀系友任職公務或是非營利部門,請參見本系網站。 ![]()
蔡教仁擔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會工作室副主任。 本系尚有許多優秀系友任職公務或是非營利部門,請參見本系網站。 ![]()
江禹嫻(靜宜大學 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 助理教授) 本系尚有許多優秀系友任職公務或是非營利部門,請參見本系網站。 ![]()
黃凱威新北市瑞芳社福中心社工督導 本系尚有許多優秀系友任職公務或是非營利部門,請參見本系網站。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社工心理雙專業組)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