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呼吸治療學系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語療聽力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呼吸治療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1. 開設國家專技高考「語言治療學程」及「聽力學程」,能取得「語言治療師」及「聽力師」證照 |
• 全國第一所成立的大學部呼吸治療學系 |
學科意涵 |
本系教育目標為培育「語言治療師」及「聽力師」 下載詳細資料 |
呼吸治療學專精於呼吸道及胸腔心肺功能之評估、治療、復健及照護等醫學專業學科。涵蓋成人、小兒及新生兒的急重症治療及長期照護,要成為搶救呼吸的高手,需具備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同理心、責任感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同學。 |
學習方法 |
![]() 本系透過講授、小組討論、問題導向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及 e化教學, 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能力, 學習聽語核心知識、專業知識及實務技能。 圖解:邀請國際著名學者 Dr. Salvi授課 版權:由本系學生攝影 ![]() 實驗室實作課程,學生於修課期間至本系聼語實驗室進行實務操作課程。 圖解:學生體驗聽力專業儀器操作 版權:學生自行拍攝 ![]() 學生大二及大三進行校內/外聽語見習,以爲學生進入校外醫院實習之「實習準備」。大四進行校外實習,培養學生獨立的臨床處置能力,以為進入職場之準備。此實務教學活動邀請具專業證照的優秀語言治療師及聽力師擔任實習督導,於「聽語實習中心」,爲語言障礙及聽力障礙個案進行語言、吞嚥及聽力評估與治療。 圖解:本系學生於大三進行校外見習 版權:由授課教師拍攝 |
![]() 課堂講演法:老師於課堂教授呼吸治療專業知識。 圖解:課堂教授 版權: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拍攝 ![]() 案例分析:針對各項常見疾病病例,作案例分析討論。 圖解:臨床病理討論 版權: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拍攝 ![]() 專題研究:依據學生興趣選擇研究專題,培養研究基礎。實驗法:進行實驗,並利用合適的方法分析實驗結果。 圖解:大專生研究 版權:台北醫學大學拍攝 ![]() GOSCE:強調團隊合作分工,跨學系整合性團隊學習。 圖解:GOSCE 版權: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拍攝 ![]() 自主學習:學習過程由老師教學引導,學生亦自主尋找資源,培養個人的自主探索能力。 圖解:自主學習 版權: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拍攝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聽語專業是為語言及聽力障礙病人評估及復健。大學課程主要包含語言障礙學、聽力障礙學、及臨床實習課程,是跨自然及人文領域學科。教科書多為英文。所以同學高中三年要修習自然及語文領域之學科。鼓勵同學參加生物, 自然, 語文相關領域活動, 如專題演講, 研習會等, 強化知識的深度及廣度。此外, 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透過參加社團、社會服務、擔任幹部、志工服務等,學習解決問題、團隊合作、以及人文關懷。高中階段參加職涯講座,探索自己的人格特質及志趣。一旦選擇報考聽語系,要展現強烈的就讀動機,規劃未來學習計畫,對進入聽語系有很大的幫助。 |
「呼吸治療學類」是探究人類呼吸系統運作以及疾病防護與治療的特定領域,是藉由針對呼吸系統相關運作與疾病的評估,協助醫師給予由新生兒、小兒到成人病患的急重症治療與長期照護。在此學類能學會使用機械通氣設備、醫療氣體、吸入性藥物等專業技能與治療給予病患照護,並透過專業能力與其他醫療團隊成員商議治療介入方法方針。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主要目標為培育具人文素養的「語言治療師」及「聽力師」, |
目前國內高教體系(呼吸治療學系)與技職體系(呼吸照護系)相近,目前台灣呼吸治療學會共同推動台灣的呼吸治療師臨床專業能力成長,包括共同擬定專業實習課程、研商專業能力晉級制度…等,提升臨床呼吸照護素質不斷努力,使台灣的呼吸治療專業能夠百人走一步,整體提升台灣的呼吸治療專業。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台灣老年人口急遽增加,需要聽語專業服務 |
呼吸治療師不是護理師。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 全國唯一入學不分組, 依志願自由選擇「語言治療學程」或「聽力學程」就讀。 |
學生易混淆呼吸治療師與護理師之差異,護理師以照護為導向,呼吸治療師是一個需要和病人接觸的醫療,有些治療必須照著醫囑來進行,而有些技術可由呼吸治療師自己決定,例如:抽痰技術...等。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 本系成立於105年,具有最完善且最符合國際標準的聽語教學實驗室及聽語實習中心, 提供高品質教學及實務學習。 |
本學系以培養具紮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親和的人際互動、能謙卑的反省思考與明確自我定位的呼吸治療師、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及教學研究人員。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呼吸治療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老人及特殊溝通障礙課程
此課程規畫與長照中心合作,透過服務學習了解長照日間照顧中心之運作模式,並進行溝通及吞嚥篩檢,了解老人及溝通吞嚥障礙型態,以及量身打造所需之溝通吞嚥活動介入。 圖解:學生於此課程進行長照中心服務 版權:由授課老師拍攝 ![]() 頭頸部腫瘤言語及吞嚥復健本系基於「中亞聯大之優勢」,開設全國唯一「頭頸部腫瘤言語及吞嚥復健」特色課程,為口腔癌、喉癌、下咽癌等病患作治療前及治療後的言語、嗓音及吞嚥評估及復健。 圖解:台中榮民總醫院無喉者言語復健講習班見習 版權:老師拍攝 ![]() 兒童語言發展學講解兒童在成長的各階段中的語言發展歷程及語言缺損,並從神經語言學角度介紹兒童語言障礙的類型、診斷方法及處置方法。 圖解:使用翻轉教學創新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兒童語 版權:教師拍攝 |
![]() 多元呼吸治療見習學生可赴美國 Duke醫學中心、新加坡陳篤生醫院、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或到呼吸治療業界相關單位見習 ![]() 藥理學針對有關心、肺及其它相關系統的治療藥物,說明其適應症、探討作用機轉、藥物治療劑量、副作用及臨床上應注意的事項等 ![]() 胸腔影像診斷學概論學習胸部X光判讀能力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呼吸治療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古同學現為林新醫院語言治療師 版權:古同學提供
古庭榕高中時即對醫療相關科系有興趣,高三時正好有語言治療學系的學長姐到校分享,瞭解了語言治療的相關內容,高中畢業便選擇了語言治療。 大學三年級時,至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見習,觀摩了美國的治療模式。 大學四年級時至台大醫院復健科實習,畢業後考上語言治療證照,即到台中林新醫院執業,擔任語言治療師工作。 ![]() 圖解:簡同學現為科林助聽器公司聽力師 版權:簡同學提供
簡莉庭喜歡與人相處的我,進入了亞大聽語系,透過系上老師的安排,課程主要以解剖、聽力和語言的病理、見實習、儀器操作等等為主,除了理論的課程外,還會安排社區和幼兒園篩檢,累積自己的實戰經驗。喜歡聽力的解剖與病理學的我,最後也成功通過國考,成為一名聽力師。 喜歡與人相處的我,進入了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那是一個未知的領域。透過系上老師的安排,課程主要以解剖、聽力和語言的病理、見實習、儀器操作等等為主,除了理論的課程外,還會安排社區和幼兒園篩檢,累積自己的實戰經驗。喜歡聽力的解剖與病理學的我,最後也成功通過國考,成為一名聽力師。 ![]() 圖解:王同學現為義大醫院語言治療師 版權:王同學提供
王玲筑在學習學科中,我瞭解到了語言治療師原來不是只有教講話,包含了成人復健、小兒言語(口吃、吞嚥)等等。在大四實習一開始,我原本很擔心自己會很難適應,但後來從實習、職場中得到的成就感真的超乎想像,看到手上的個案慢慢進步,或是慢慢改善以及來自個案的正回饋讓我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 因長照的需求大幅上升,因此語言治療師的需求量也為之增加,執業的地點可以大概分成醫院、診所、長照、早療機構等等,不同的場所的工作內容也會不同。例如我自己本身在醫院的復健科工作,小兒和成人復健的比例大概是1:1,如果是喜歡小兒的話,那就可以考慮到診所工作,如果是喜歡成人的話,就可能會建議跑長照或是到醫院工作。基本上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個案類型去找相對應的工作。 |
![]()
蘇郁婷美國南加州大學互動媒體與遊戲設計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學士 榮登2017《富比世》雜誌三十歲以下精英榜 ![]()
許諄諄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學士 專長:呼吸生理病理學、神經生理學、電生理學 ![]()
趙家佳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學士 專長:呼吸治療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呼吸治療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2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5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