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
亞洲大學 創意商品設計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業設計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亞大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擁有國內眾多知名的資深教授及年輕教師,提供完整設計訓練及配合學校資源,鼓勵同學挑戰國際設計競賽,因此本系學生近幾年持續在國際設計競賽獲獎連連,得獎的包括有: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德國紅點設計獎、日本富山國際海報獎、墨西哥海報設計獎、及世界各大國際發明設計展。此外,亞大視傳教師團隊擁有執行眾多國家級計畫之能量與資源,能優先提供本系同學參與工讀、實習,及學習國際設計事務。 |
創意商品設計系成立之初即以栽培出滿足國家文化、產業與民眾生活需求的設計人才為宗旨,積極從事「提升設計水準」與「提升生活文化」的教育及推廣工作,透過各種競賽活動,培養出能體察使用者需求,將使用體驗與科技趨勢轉化為設計成果的創意整合能力,鼓勵學生養成對設計相關知識、理論與方法終身學習的熱誠,並在學校帶領下養成學生在專業倫理道德及社會關懷情操上的素養。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人類70%的訊息靠眼睛獲得。透過眼睛的傳達稱為視覺傳達,因此視覺傳達設計的範圍很廣,包括:符號與標誌設計、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圖表設計、插畫設計、海報設計、地圖設計、曆書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編輯設計、商業影片設計、多媒體設計、動畫設計…等。 |
本系名縮寫為CPD 全名為Creative Product Design,中文名為創意商品設計系 |
| 學習方法 |
創意思考法:透過思考與探索之過程,幫助激發想像與創造力,使事物產生不同的觀點,並賦予事物創新與獨特意義,解決所面臨之問題。 圖解:創意比知識重要 版權: Unsplash(https://pixabay.com/en/)
演繹法:藉由擬定問題與假設,推演出可能的結果,進而評估與選擇的方法,並修正理論。 圖解:從一般到特殊 版權:張承管理學(http://tkbpeter.pixnet.net/blog/p)
團隊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策略與模式,將班級分為多個團隊,以自學、思考、討論、發表等方式學習並解決問題。 圖解:合作就是力量 版權:https://d1dwq032kyr03c.cloudfront.net/up |
學前課程:商品系於新生入學前提供夏日設計工作營,建立設計思維。亞洲大學開辦Pre-Arrival英語營,幫助新生銜接大學生活。 圖解:舉辦為期5天國際設計工作營 版權:亞洲大學
參與實作法:工坊操作製造過程磨練 圖解:多功能兒童學步車,獲得金牌與特別獎 版權:亞洲大學
多元學習法:跨領域學程:除系內專業課程,中亞聯大兩校資源共享,建立多元的學習選擇。證照輔導班:為鼓勵學生精研專業技能,每學期開設證照輔導班提供考照輔導。設計菁英班:專為具設計熱情的商品系同學開設的國際設計競賽輔導。發明菁英班:發明中心協助開班共同探討創意設計、產業與專利議題。 圖解:德國iF專業組商品化、企業形象類設計獎 版權:亞洲大學
團隊合作學習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在畢業專題中建立團隊合作學習模式 圖解:榮獲2018德國IF設計新秀獎 版權:亞洲大學
同儕教學法:同學之間相互指導與學習,能夠教學相長並增加互動 圖解:自辦手工筆設計展 版權:亞洲大學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參與藝術設計領域相關活動(如演講、展覽、設計營隊)中實踐,將本系會用到的「創意思考法」、「演繹法」、「團隊合作學習法」等方法論,透過心得反思或回饋,呈現在書面報告或實作作品中。 |
擁有創意的思惟才能設計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視覺傳達設計系(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簡稱視傳系,是專門教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企業識別設計、環境視覺設計、排版及相關應用。與本系相似的科系尚有:「數位媒體設計系」「商業設計系」「視覺設計系」「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等。 |
本系與亞洲現代美術館合作推出多種創意產品,以美術館為題開發的創意禮盒獲2018年德國iF設計大獎專業組的兩項殊榮與日本G-Mark優良設計大賞。本系積極與亞大附醫與中國醫大合作,依據醫療需求提出不同的創意構想,配合本校3D列印中心進行產品研究發展。近年配合本校AI人工智慧學院推廣設計創意,以此為題帶領學生一窺未來的設計樣貌。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培養擁有多元思考、藝術創意、人文素養、專業知識並與國際同步的全方位設計人才為目標。畢業後於廣告設計或行銷相關產業界就職,與美術藝術相關學系人才培育目標略有不同。 |
本科系培養之學生為可獨立進行立體商品設計的設計師,具有研發、企劃、設計與行銷能力,非平面設計師,美工人員、製圖人員。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與美術系不同的地方如下: |
本科系並非僅局限於平面與二維的設計作品,而是立體與三維的商品設計。本系鼓勵手作,訓練學生手眼腦協調,培養商品大量生產能力,及商品與使用者的互動知識。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有意加入本學系的新生,無需擔心自己的繪畫基礎。相關創意思考養成與設計技法訓練,進入本系後會從大一開始慢慢學習。期許同學們在就學期間,主動參與國際設計工作坊,訓練自我溝通協調和他人團隊合作之能力。並積極參與國際設計大師講座,增加國際視野,幫自己在未來出社會前,奠定良好基礎。 |
創意商品設計系的學習方向為將概念轉為立體呈現的專業訓練。透過訓練後亦可跨足工業設計,包括運輸產品設計、傢俱設計、電子產品設計、家電設計等等。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
亞洲大學 創意商品設計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創意思考與設計倫理學習多種創意激發的思考的方法 圖解:以超現實手法表現夢境得到紅點大獎 版權:亞洲大學
文化創意設計瞭解如何分析與擷取文化元素為地方產業加值 圖解:結合神奇竹炭紙文創作品獲得紅點大獎 版權:亞洲大學
插畫與繪本設計學習各種插畫風格以及繪本繪製 圖解:劉經緯作品得日本插畫最大獎與校長合影 版權:亞洲大學
廣告設計分析廣告目標並製作海報 圖解:3年級陳兪如廣告設計課作業得紅點大獎 版權:亞洲大學
包裝設計針對不同場品設計包裝視覺與結構 圖解:植栽包裝獲紅點大獎 版權:亞洲大學 |
畢業專題生活中所有物件,都影響著彼此行為和生活,所以各種物品的創新和改良,都可以成為推動時代演變的催化劑。 圖解:台中草悟道辦畢業校外展 版權:亞洲大學
表現技法前半段將以指定主題方式示範與練習,後半段將引導學生自提主題展現其創意力。 圖解:鬧鐘工程圖與爆炸圖 版權:亞洲大學
模型製作藉由工坊的機具學習如何製作,並了解生產流程。 圖解:木作機構設計應用在發明 版權:亞洲大學
作品集設計以範例賞析提升學生美感度。透過排版設計提升學生作品的整理和提升個人特質。 圖解:影音履歷擺攤展示作品,向前來的廠商自薦 版權:亞洲大學
進階商品設計內容為進階創意商品設計,由創意發想至模型製作包括7個階段。以系統化教學,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創作能力與設計表現技巧 圖解:獲得奪2021德國iF設計新秀獎 版權:亞洲大學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
亞洲大學 創意商品設計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劉經瑋多次獲得紅點大獎 版權:亞洲大學
劉經瑋目前為漂游者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知名插畫家,在學期間得過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參與知名公司與大型活動視覺統籌、唱片插畫繪製與平面設計。
圖解:大四時以「蝕代媒體」獲紅點最佳獎 版權:亞洲大學
陳品丞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型研究所畢業,在學期間曾得過兩次紅點大獎與其他國內獎項。 目前為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與本系講師。
圖解:黃千芳插畫作品得紅點大獎 版權:亞洲大學
黃千芳大學前從未學習過插畫,大四畢業製作以插畫作品獲得美國ADC大獎以及紅點大獎。 目前為台中晶美術館專任館員兼設計師。 |
圖解:專屬於男性的買菜車 版權:亞洲大學
吳主軍從小夢想就是當發明家,當時自己還沒有設計師這個概念,只知道自己喜歡拆裝零件,對於手能摸到的物品都很感興趣。高中時得知產品設計師這項職務之後,毅然決然打算朝這方面發展,所以讀了亞大商設系,也發現設計就是自己的興趣,很享受設計的過程,大學時參加許多設計發明競賽,更加堅定我將來要走設計這條路的決心。 大學畢業後,因緣際會下來到了迎廣科技擔任工業設計師一職,確實業界與學界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大學可以天馬行空的設計,不用考慮加工製成、成本,然而真的工作之後,一切問題都要一並考慮進去,小問題可能導致整個產品無法使用,坦白說有點力不從心,不過我認為只要抱持著認真用心的態度,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去克服解決。 圖解:佐浪 版權:亞洲大學
賴冠志高中就讀普通科,偶然參與中部大學工設系所舉辦的高中營隊,見識到許多設計專業上的新知,期間來自活動的收穫,以此契機,致使將設計納入選填志願的考量因素,得以進入大學將興趣與課業結合。一路上,雖然跌跌撞撞,但若能在面對問題時,想起一切源點的初衷,方能思考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畢業後,抉擇職涯規劃,專業是否歸入業界專業,會是大家優先想到的問題。 在學時,也聽聞許多學長姊,發展不見得是往設計這條路,若能將四年中的知識與熱情延續,相信也是學以致用的實際發揮成果;想清楚自我喜愛的產業領域,則你所愛,非只是單就設計相關就好,一開始的動念不同,倘若遇到困難,會更有熱情堅持下去。 圖解:RFID物品定位貼紙印表機 版權:亞洲大學
吳瑋鎮從小我就很喜歡新奇的事物,自己拆裝現有物品,再加以改裝。經由畫室老師的啟發後,知道工業設計這個行業,也暗自下定決心要考取相關科系,接著進入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就讀,接受嚴謹的課程後,更加確認自己的選擇,一方面沉浸在創作過程之外,更參加各種設計競賽來挑戰自己,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畢業後因緣際會到了亦優國際開發有限公司擔當產品設計師,從學界到業界,真的有巨大的差別。在學時能自由設計自己的作品,尺寸、規格比較起來都比較隨興,但在實際產業的狀況下是不能馬虎的,圖面的一筆一畫,都可能影響到商品最後的成敗,製程方面真的是進入業界之後才真正開始學習,對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呢!
圖解:茶覺 版權:亞洲大學
葉禹辰從淡江大學機械系轉到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就讀。藉著在機械系學到的一些基礎結構知識和機械器具的操作,在設計產品上以及製作模型時能夠較理性的分析思考產品的邏輯。除了參加各類活動或是發明展增長見聞外,認真學習表現技法、模型製作和3D建模,甚至為了精進3D繪圖能力,空閒時自費學習Rihno 3D繪圖軟體。 退伍後擔任釣具設計就職一年半後轉職到桃園台鈴工業學習機車設計,就職期間接觸多項釣具產品開發、包裝設計、廠商合作接洽,使我了解產品開發上會碰到的問題與細節,並培養著屬於工業設計師的眼光和想法。經手好幾個機車部件的外觀開發以及機車外觀塗裝設計。希望在未來的職場生涯中,能夠成為一名成熟的設計師。
圖解:改良式輕便行李箱 版權:亞洲大學
林信宸從小因為喜愛玩樂高積木,時常動手做拆解組合物品,喜歡體驗新鮮的事物,其中一個夢想就是當一個發明家,創造一些有得沒有的東西,在求學過程中餐與過科學營這類的活動,製作過一些科學玩具,也間接地影響到未來選擇做設計的這條路。 在踏入職場後體會到在校所學的不足,與現實的產業落差不少,也可以說是幾乎也不為過,不只是專業上的知識,還包含專案流程的規劃,以往的畢業製作,事實上在產業可能只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製作,大學四年培養的適應力與美學的認知,在這條路上就是最佳的武器,如果在設計上產生迷惘,只要記得保持初衷做對的事。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
亞洲大學 創意商品設計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