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能源工程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跨
地球環境學群
工程科學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電子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我國政府順應此趨勢,多次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並擬定相關之科技研發、政策推廣及產業提升之方案。這些施政作為除需要永續且前瞻之發展策略規劃外,更應積極籌設能源科技相關之學系,適時培養具能源科技專長之專業人才,以確保政策理念之具體落實。本系創立於民國93年8月,為我國第一個以培育能源科技畢業生為目標之能源領域專業學系。 |
本系創立於民國62年8月,目前每年招收大學部4班(分別來自高中及高職各2班) 和碩士班1班,配合國家科技發展政策及國內外高科技產業之需求,培育兼具專業技能、人文素養及工程倫理的人才。 |
| 學科意涵 |
環視目前國內各大學系所,目前仍缺少自大學階段起專門從事結合能源與資源之整合性研究機構。因此,國立聯合大學乃設立國內唯一涵蓋能源和資源相關科技之能源與資源學系(本系),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能源研發、資源探採及環境保護之多重目標,並提高競爭力,追求國家永續經營。 |
因應系統整合之發展趨勢,電子系是硬體為主,軟體程式設計、演算法及網路通訊技術為輔的工程學群。本系是以系統導向課程規劃,包含了微電子、通訊及資訊三大專長學習領域。 |
| 學習方法 |
(1)提供小班制的學習環境。(2)提供工讀生與研究助理機會。(3)提供仟萬級研究設備供學生實驗。(4)提供充足的研究經費。
提供小班制的學習環境。
(3)學會基本能源轉換基礎與實作
業界師資輔助教學
提供小班制的學習環境。 |
課堂講授: 教授依課目之教育目標及希望學生具備的核心能力,依科目進度講授、帶領同學演練相關範例、並指派作業及使用相關工具軟體驗證所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使同學具備理解電子工程相關數學、基礎科學及工程知識的能力,以期達成紮實的理論基礎。 版權:國立聯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實驗實作教學: 教授及助教協助同學以實作與模擬方式進行實際驗證,訓練同學運用電子工程相關知識與工具之能力,以期達成專精的實作能力。 圖解:專題實作課程 版權:國立聯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團隊學習: 專題研究課程設計規畫成分組合作的方式,訓練同學運用電子工程相關知識與工具,發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中學習務實的工程倫理與求知的創新觀念。如本系專題課程https://reurl.cc/Okr9RA 圖解:專題實作發表現場 版權:國立聯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整體能源效率與品質取決於這些能源之基礎設施及使用行為之適配,本系聚焦於能源系統及能源材料之教學,適可為學生培養進入此領域職涯所需之知識基礎。 |
在閱讀各個專業科目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在材料的製程與應用上。然後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且接近產業面,因為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做個材料科技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因為需要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原名能源與資源學系)在本校改制為大學後第二學年度成立為展現能源與資源專業領域教學與研發之特色,並符合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經徵詢各界意見後, 參考校、院層級之教學目標,訂定本系大學部之教育目標。本系教學領域涵蓋範圍廣闊,自93年創系以來,持續招收及培育學生參與自身學術領域,至96學年度本系招足大學部四班人數持續至今。 |
電子系與資工系的差別簡單講就是電子系偏重在硬體,資工系偏重在軟體。然而,系統軟硬體整合才是最終的目標;除此之外,網路通訊技術在一個系統中更扮演了重要的腳色。本系以系統為導向含括了微電子、通訊及資訊三大專長學習領域,規劃了豐富的理論及實務課程。同學們可依自己的性向與興趣,客製化一份屬於自己的理想學習計畫。畢業後,可以所學投入高科技產業,亦可選擇進入研究所繼續深造。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製造業為台灣經濟命脈,也是台灣科技強項。各種再生能源以及儲能、節能技術等等的效率、品質、成本、壽命均取決於所用材料與製程。本系培育專業的能源工程人才 |
念電子系可進入半導體產業,當工程師成為科技新貴,坐擁高薪。然而,自身仍需按部就班,不斷的努力精進、專研新知,提升自我價值,才有可能。電子產業是國家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因此電子系畢業生也是市場需求最多的;除了半導體產業,電腦資訊業、通訊業等也都需要電子人才。畢業後可從事研發、製造、銷售、教研等工作。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對「能源」相關專業知識,以及相關全球變遷與能源與資源系統互動,都必須經由教育和研究加以充實,以永續發展觀點思考。而不只有提供發電來源為主要目標。 |
常人誤以為電子系就只是在做硬體。雖然學習內容偏重在硬體電路方面;但系統軟硬體整合是目前發展的趨勢;因此,軟體程式設計、演算法及網路通訊技術亦為電子系的授課重點。本系的課程規劃是以系統導向,包含了微電子、通訊及資訊三大專長學習領域,同學們可依自己的性向與興趣,客製化一份屬於自己的理想學習計畫。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於100學年度奉教育部核定更名將「能源與資源學系」改名為「能源工程學系」的同時,也同步修訂本系之教育目標,在符合聯合大學與理工學院教育目標之前提下,培養學生具有能源相關專業知識、技能、視野,以期提供學生名實相符的教學內容。 |
本系研究展方向包括: |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能源工程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工程經濟工程經濟的學習重點在於"選擇",例如:「不同利率的計算,應用在股票市場或是保險公司。在同一時空背景下同一筆錢該如何地使用會獲得最大效益」。課堂中還有許多時事的解析及該如何處理方會有社會最大效益,「你可不會算工程數學;但是你不能不會算錢!」便是出自於這堂課名師!
學士專題「學士專題」目的在讓學生從頭到尾自己完成,除了自發性找到興趣再結合議題,從無到有的訓練,過程中與指導老師的討論不免產生出更多更新穎的想法與知識,完美呈現教學相長及自發學習的優點。
能源工程實驗能源工程實驗目的在親自操作實驗,學習操作各項課本中實驗器具並結合理論,體現出理論與操作皆精通之理念! |
數位積體電路設計概論本課程涵蓋數位積體電路的設計和分析。 重點將放在CMOS技術上。 課程重點在於元件層級、閘層級、RT層級和架構層級之電路設計; 當中包含了探討數位積體電路設計的一些設計問題。 並於家庭作業以SPICE電路模擬和Verilog / HDL模擬驗證所學。 版權:國立聯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單晶片電腦系統應用與實習透過程式語言之設計,學習單晶片微電腦周邊之軟硬體的設計方法。學習此課程可讓學生了解如何透過單晶片系統整合半導體元件,以執行更複雜的任務。 版權:國立聯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數位影像處理概論與實習本課程主要介紹有關數位影像處理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技術,同時強調以程式處理影像的實作訓練。課程除了探討數位影像處理的基本理論,同時以實用的觀點強化電腦視覺的技術,讓同學具有實際解決影像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車道辨識、車輛檢測、、、等汽車自動駕駛所面臨的問題。 版權:國立聯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能源工程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陳巧馨在校期間成績優異,歷年均領取書卷獎 104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通過
蕭桑綠為本學系第一屆畢業生,在學期間表現優異,德智體群美兼備,並為歷年校內運動大會田徑記錄保持人。 畢業後即考取臺灣電力公司,分發至台電第四核能發電廠,服務迄今廣受主管好評。
張紹甫學期間認真努力,專題競賽屢獲佳績,系上教師均給予好評。 畢業後考取台師大研究所,於研究所畢業考取臺灣鐵路管理局,現今「留職停薪」考取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學系博士班,目前繼續博士班生涯。 |
未上傳圖片
葉勝發民國65年畢業於電子工程科。葉勝發系友為早期技職教育培養的工程師,聯合電子科畢業後由基層實作開始,期間多次回商學院再學習,持續吸收新知,於1996 年一步一腳印的走向科技管理之路。(41 歲) 畢業於美國西堤大學商學院MBA。 第十六屆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均豪精密、均華精密、均碩國際、均強機械、均菘商貿董事長、台灣電子設備協會理事長、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會創會副理事長、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理事、國家磐石獎評審委員、經濟部科技專案審查及績效考評委員、科技部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審查委員、教育部產業先進設備人才培育諮詢委員。 未上傳圖片
鐘福祥民國67年畢業於電子工程科 2017第26屆國家磐石獎國家磐石獎、國立聯合大學校友總會第九,第十屆理事長、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未上傳圖片
楊光順內思高工畢業後考取本校電子科就讀,民國76年畢業於電子工程科計算機工程組,之後於民國93年畢業於明新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民國104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現職為矽格半導體公司資深副總經理,之前曾任職於新加坡商馬爾帝台灣區總經理、美商Schlumberger北亞區服務經理、美商AT&T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能源工程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