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類 | 電機資訊 | 光電工程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
| 這個學類學什麼? | 電資跨領域學類是融合了電子工程與資訊工程的知識領域為核心,包含電機、資訊、通訊、網路等知識,透過基礎知識與專業分流的跨領域的學習路徑,於低年級跨領域修習電資相關的數理科學(大一、大二),並於高年級專業分流進入專長課程(大三、大四)提供更具全面的電資基礎知識,這能夠在專長領域中更穩定的實踐專長。若有與國外校系合作,亦著重英語能力的學習,銜接國外或是更高層級的學術訓練,本跨領域學類是學習將電子與資訊工程知識,你將會學習如何應用科學及數學,讓電及機械零件一起運作,用以改善人類生活的科學。 |
光電工程是研究「光電子學」和「光學」的科學工程,運用電機、物理、化學、材料等跨領域的知識,來探究「光」的性質及應用。其內涵包括學科研究、能源、光通訊、光資訊處理、影像顯示、和生物光電等相關領域。應用的層面也相當廣泛,雷射、太陽能、LED、顯示器、生醫皆是光電工程的實踐範疇,可說是一門貼近生活應用的實用科學。 光電工程的學習內容以普通物理、工程數學、普通化學、光電子學、光電工程概論為其理論基礎,配合未來出路有多面向的發展,也有許多實作實驗課程,讓學生能逐步認識光電產業的實踐面及其輪廓,如:太陽能產業、顯示器、LED、生醫科技等,都是可選擇的範疇。 如果你學習光電工程,你可以學到光的生成、性質、光學與電學的結合,以及光電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光電半導體、太陽能產業、顯示器、LED、生醫科技等各式各樣的領域。 |
| 相似學類比一比 |
本學類容易和電機、電子、資訊、通訊等工程學類混淆,畢竟電資融合了相關領域的核心課程,在課程內容上有一定程度相似,惟注重的細節有所差異。 電機工程學類:包括光電、半導體、ic設計、自動控制、電力系統等組別,學習主軸會圍繞在上述專業領域。 資訊工程學類:以熟悉軟體設計為主,學習重心擺在整體的網路架構。 電子工程學類:課程著重於電路設計及電子訊號的傳輸,需要了解各個元件材料。 通訊工程學類:需要對各種訊號做運算處理,而看重數學能力;通訊系統及通訊原理為其核心。 雖然電資也可以學到ic設計、自動控制等課程,需要對軟體設計足夠熟悉,必須理解一定程度的電路,不乏訊號的運算……然而電資跨領域學類旨在培養跨域人才,重視硬體工程與軟體工程間的銜接,探討兩者如何達到互補,在專精於一領域的同時擁有多方面的知識輔助。 |
光電工程學類研究與光相關的任何議題,著重光學理論與光電相關技術,學生須具備光學系統、元件設計、開發、製作及分析的能力。 本學類易與電機工程學類混淆。 光電工程學類為電機領域的分支,電機工程學類泛指與「電」有關的所有工程學科,故光電基本課程與一般電機學類相似。 電機工程學類:主要學習內容著重在以電學為基礎,去整合系統中所需的軟體與硬體,課程內容涵跨電子學、電磁學、電力工程、控制工程、程式語言及訊號處理等子領域的一門工程類學。 |
| 就要你這款 |
就要你對於「電子」抱持著好奇心,愛好觀察各個電子、資訊系統的運作,樂於思考其背後的科學原理;並且喜歡學習程式語言時所帶來的新奇感,願意突破現狀追求創新,不吝於挑戰運用手邊現有資源來完成科學裝置的設計。 如果你不排斥英文閱讀及自我表達,能夠與團隊溝通協調,積極主動探索未知,善於利用自身邏輯思考、圖像判讀與數理計算的能力來處理事務和解決問題,那麼電資跨領域學類將會是你發光發熱的舞台,培養你成為一位優秀的跨領域全才。 |
就要你好奇如何使用「光」與「電」,並探索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若你喜愛以科學原理來解答問題,或是對操作科學裝置有興趣,也願意突破現狀、接受新知,可以對光電工程學類多加著墨及了解。如果你樂於與人合作、喜愛解決各項問題,並懂得如何將艱澀的專業以簡易的敘述來表達溝通,加入光電工程學類你將有機會成為一位出色的跨領域專才。 |
| 你所不知道的大學生活 |
●學好程式語言,仰賴大量的練習,單純依靠課堂上的解說,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利用課餘時間親自演練加深印象,往後才能靈活運用。 ●專題研究可說是必經之路,學生在大量的資料蒐集後往往需要小組討論,因此不可疏忽團隊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 ●雖然身為理工科系,但升上大學後多半需要閱讀原文書,且設有英語的畢業門檻,加上有些學系會與國外大學進行合作,因此外語能力的培養也相當重要。 ●期中、期末考試有很大的機率以英文出題,且分成紙本考試及上機考試,前者主要針對偏理論的學科,多以計算、簡答的形式出現;後者顧名思義使用電腦作答,若考題與程式設計相關便會遇到。 ●大學中偶爾會有相關產業的講座,有興趣都可以試著報名參加;若是業界提供實習機會也要好好利用,提早接觸產業環境並了解其運作模式,增加就業時的競爭能力。 |
●除了基本的專業課程外,需時常補充課外的各類專業知識,以補充學校課程中不足的地方。同時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網路課程及論文書本等相關資訊,培養獨立自我學習的能力,不斷吸收日新月異科技變化的新知識,這是未來在高科技產業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 ●知識不是只有解題考高分,需動手實做才能理解。在參與各實驗課程,可以從實際設計、模擬、儀表操作及量測來印證書本上的理論;若能熟練各項儀器操作並觀察分析結果,更能懂得如何將所學習的理論加以實務應用 ●在挑戰未知情境的過程,除了累積所需的專業知識外,需要熱情、耐心與決心去突破,而此需具備跳脫原有框架的思考及想像模式,也往往是突破現狀的關鍵因素 ●可組成群組和同儕討論有趣新奇的專題題目及科技新知,透過群體的腦力激盪,使自己的思考模式更富有彈性。創意,是累積出來的 |
| 興趣類型 |
工程科技(RI)
、 科技設計(RA)、 技術管理(RE)、 科技研發(IR) |
工程科技(RI)
、 科技研發(IR)、 技術管理(RE)、 安全品管(RC) |
| 不可不知的知識領域 |
資訊電子
、 數學、 工程科技、 物理、 網路電信 |
數學
、 物理、 資訊電子、 工程科技 |
| 必修或核心課程? |
●基礎學科應用:微積分、普通物理學、普通物理學實驗、離散數學、機率、線性代數、常微分方程等 ●訊號處理與數位通訊:交換電路與邏輯設計、信號與系統等 ●電子電機領域:電路學、電子學等 ●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概論、C語言程式設計、python程式設計、資料結構、演算法、作業系統、微處理機等 |
●光學理論:幾何光學、物理光學 ●光學實務應用:物理光學實驗 ●光電理論:光電子學、光電工程概論 ●光電實務應用:光電子學實驗、光電工程專題 |
| 有哪些可能的誤解? |
涉及範圍太廣,以至於專業不足 !?電資的課程比起單一科系還要來的多元,學生能夠以智慧系統的設計及研發當作主軸,再以自己的興趣規劃專業領域,搭配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相關課程,將更全面地學習電資領域知識。 畢業後只懂大型電機機械或硬體 !?電資跨領域主要學習軟硬體與電子電力設計與維護,較多與高科技工程工作有關,資訊系統控制電力學與電子學等,皆為軟體開發的基礎課程,電子與資訊工程領域,需同時具備軟硬體的專業知識。而非生活機械設備(水電、馬桶)、家電與水電產品。 畢業後都要到科技園區上班 !?從事工程師確實為生涯發展之一,然而無論傳統製造產業、高科技產業,如:晶圓、面板、ic設計、通訊、電腦、數位產品,或是貼近生活的數位家庭、智慧醫療等領域,甚至到航太、金融、生醫、電動車產業,都適合具備跨領域能力的電資科系學生,還更有機會從中創造出別具特色的應用領域或創新產業。 |
廣而不精 !?許多人常常認為光電學類領域較廣而難以專精。但跨領域為未來趨勢,除跨領域學習外,與其他電學類科系相比,光電學類有更扎實的光學知識背景,且更懂得如何將光學與電學相互應用,亦提供許多實驗課程加以深化實務能力。 僅能從事光電業 !?光電出路極為寬廣,舉凡光電半導體、顯示、化學、材料、通訊、生醫等領域,皆須具備光電系統及專業能力的跨領域人才。 |
我的學類 |
電機資訊 | 光電工程 |
|---|---|---|
適合從事的工作 |
|
|
我的學類 |
電機資訊 | 光電工程 |
|---|---|---|
核心素養 |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18.33%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17.50%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15.83%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15.00%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15.00%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8.33%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5.00%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4.17%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0.83%
|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3.33%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17.50%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15.00%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13.33%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10.42%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9.17%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6.67%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2.92%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1.67%
|
高中課程領域 |
數學
26.67%
英語文
19.17%
物理
15.00%
資訊科技
12.50%
生活科技
8.33%
化學
6.67%
國語文
5.00%
地球科學
2.50%
生涯規劃
2.50%
生物
1.67%
|
數學
17.50%
物理
17.50%
英語文
13.00%
化學
11.50%
國語文
8.00%
生涯規劃
8.00%
資訊科技
7.00%
生活科技
4.50%
生物
4.50%
生命教育
2.00%
公民與社會
1.50%
地球科學
1.50%
體育
1.00%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0.50%
健康與護理
0.50%
美術
0.50%
藝術生活
0.50%
地理
0.50%
|
加深加廣課程 |
數學甲
20.00%
工程設計專題
13.33%
英語聽講
12.50%
英文閱讀與寫作
11.67%
進階程式設計
9.17%
力學一
5.83%
科技應用專題
5.00%
數學乙
5.00%
電磁現象二與量子現象
5.00%
機器人專題
4.17%
電磁現象一
3.33%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1.67%
波動、光與聲音
0.83%
健康與休閒生活
0.83%
物質與能量
0.83%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
0.83%
|
數學甲
24.50%
英文閱讀與寫作
9.00%
波動、光與聲音
8.50%
電磁現象一
8.00%
電磁現象二與量子現象
7.50%
進階程式設計
5.50%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4.50%
物質與能量
4.00%
工程設計專題
4.00%
有機化學與應用科技
4.00%
英語聽講
3.50%
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
2.50%
力學二與熱學
2.50%
專題閱讀與研究
2.00%
科技應用專題
2.00%
物質構造與反應速率
2.00%
化學反應與平衡一
1.50%
力學一
1.50%
英文作文
1.00%
思考:智慧的啟航
0.50%
化學反應與平衡二
0.50%
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
0.50%
機器人專題
0.50%
|
我的學類 |
電機資訊 | 光電工程 |
|---|---|---|
多元能力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1.67%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0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0.0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9.17%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9.17%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7.5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6.67%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6.67%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0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4.17%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3.33%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5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2.5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2.5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2.5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67%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67%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67%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0.83%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0.83%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1.5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5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8.5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7.5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5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0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0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0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4.5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4.0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4.0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4.0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4.0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3.5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3.5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3.0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3.0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2.0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5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5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5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0.5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0.5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0.50%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2.5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8.33%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3.33%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0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9.17%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7.5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6.67%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83%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3.33%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33%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0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0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3.0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1.0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0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9.5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9.5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6.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6.0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4.5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