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系 |
---|---|---|
所屬學群 |
數理化學群
化學學類 |
數理化學群
化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專任教師32位、合聘教師6位及講座8位,在有機、無機、物化、分析、材料、化學生物學、奈米等研究均有傑出表現。藏書2萬餘冊、中西文期刊2百餘種。儀器設備有多部核磁共振儀、X-光繞射儀、質譜儀、光譜儀、雷射光譜系統及各式層析儀等貴重儀器。每年舉辦多場國內外研討會及國際化學工作坊。 |
本校於民國55年成立化學系,最初僅設大學部,後於民國57及63年陸續成立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大學部的課程設計重點在於給予學生堅實的化學學科基礎,並鼓勵同學們拓展自己在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目前本系共有26位專任教授、5位合聘教授,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多位教授獲得教育部國家講座等重要學術榮譽和獎項。本系擁有相當完善的研究及學習環境,提供學生現代化的研究實驗室及教學設施;本系亦設有系史館和化學系圖書室。 |
學科意涵 |
化學從探究原子間的鍵結為基礎,開發改變化學鍵結的合成反應來創造新分子結構,發展鑑定結構與分析性質的方法,揭開分子結構與化性及物性的因果關聯,再將其應用於設計、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分子以開創全新的應用科技。 |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主要分為四大學門「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學被視為「中心科學」,化學可與其他科學連結發展出延伸的子學門和應用化學領域,如生物化學、材料化學、理論化學、藥物化學等。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理論:學習化學鍵量子理論,以數學與圖形理解電子運行之分子軌域與原子核運動的原理。以分子結構出發,了解分子聚集或堆疊排列的特性。並進一步了解分子與光、電、生化環境等不同外在因子交互作用的微觀原理。 未上傳圖片 實驗:藉由各類化學反應的學習與開發,調整反應進行的條件與純化程序,來創造新的分子結構或新材料。 未上傳圖片 實驗:以即時或反應後進行的各類光譜鑑定分析或化性、物性檢測,交叉驗證或推測反應的分子結構與外在因子交互作用的變化。 未上傳圖片 實驗:從光電等應用的材料功能需求出發,設計新分子結構並合成以開創新的應用。 |
![]() 文獻蒐集:圖書館館藏目錄、期刊、資料庫、網路等管道進行各項文獻蒐集 圖解:文獻蒐集 版權:Web of Science 實驗實作:設計實驗流程與步驟,進行實驗並分析實驗結果 圖解:實驗實作 版權:清華大學化學系 ![]() 結果討論/成果展示:化學課程所學得之理論與實驗驗證結果進行科學探究,口頭或報告形式分享 圖解:成果展示 版權:清華大學化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根據個人在校資源或興趣時間多寡,可以考慮以下自我準備的管道: |
文獻蒐集:圖書館館藏目錄、期刊、資料庫、網路等管道進行各項文獻蒐集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化學系與化工系、材料系在分子的研究及應用方面有部分課程相近,但化學系強調基礎學理能力的學習,讓學生可以了解化學結構與性質的關係,並強化學生面對不同創新科學議題的挑戰能力。因此從了解化學鍵原理,到如何合成新分子,到如何用光譜實驗技術來鑑定結構與分析其性質,到探究涵蓋各類元素的有機無機化學等相關課程的介紹,都較為深入也比較完整。 |
化學系重視化學的基礎理論,藉由瞭解化學基礎的運作原理及控制方法,創造新產品與合成方法。有化學家的研究開發才能有化工的運用。化學是許多科系基礎科目,有較大的空間跨足其他領域,舉凡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等皆有化學應用範疇。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化學系畢業生以後只能當老師或到傳統化學產業進行高危險性工作。 |
外界常誤解化學系畢業僅能擔任化學科教師,事實上本系畢業生出路多元化,調查統計本系畢業生(2008-2014級)工作依任職性質可分為六大類包含:科技產業(30%)、化學製造業(12%)、生技產業(6%)、教育學術單位(43%)、政府公職(8%)及其它(1%)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概略分為四點,請詳見檔案說明
|
化學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科學,有很大的空間跨足其他領域。清華大學化學系積極培植訓練對基礎化學、生化科技及先進材料有興趣及潛力的學生。課程學習除給予學生堅實的化學學科基礎,更鼓勵學生發展對於在化學實驗操作、觀察測量、思維想像、數理邏輯、學習應用、語文表達以及人際合作等八大智能能力。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許多本校化學系畢業學生正從事各式工業高端材料或醫藥保健產品之研發。半導體工業的製程及研發部門每年都會招聘大批具化學專業的人才,其中碩士學歷以上者為大宗。台灣的製藥業開始起飛,新藥的開發也是以化學家為主力。在現今知識型經濟中,專利技術的申請往往也需要涉及化學的專業知識,本系畢業生不乏在相關專利事務所工作。繼續從事化學尖端研究的系友也很多,化學系的系友是歷年的中研院院士中比例最高的。 |
1.本系目標在於對基礎化學、生化科技及先進化學材料有興趣及潛力之學生,加以培植訓練,成為科技人才。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從化學看世界從化學探討生活,由生活看見世界,生活與化學是息息相關的。黃色炸彈的製造、奧運選手的禁藥檢測、藥物的製造和藥效、毒奶粉三聚氰胺的爭議、超級電池、燃料電池和液晶的原理,巧克力與咖啡為何使人著迷。藉由瞭解基本化學知識、化學結構與性質的關係,我們能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生活中許多議題背後的化學變化。 ![]() 普通化學實驗著重於動手操作,近距離觀察與體驗化學反應變化過程。課本內過錳酸鉀滴定中的顏色改變,藉由實作能瞭解到為何使用這個技術,並在課後書寫報告探討實驗變因以及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鍛鍊扎實的實驗技巧之餘又能夠開心地做中學! ![]() 普通化學高中化學每每提及薛丁格的貓總讓人一知半解,為什麼當一隻貓被關在箱子裡時,活跟死的機率會各是二分之一?普化課堂上會娓娓道來緣由,介紹理論模型,藉由數學公式推導出化學意義,解釋深奧的量子力學,並且深入淺出的用公式得出分子能階。學習過普通化學才能瞭解分子是什麼?分子又為何無所不在? |
![]() 有機化學實驗搭配有機化學課程內容,本系設計嚴謹扎實的有機化學實作課程 圖解:有機化學實驗 版權:清華大學化學系 ![]() 分析化學實驗搭配分析化學課程內容,本系設計嚴謹扎實的分析化學及儀器分析實作課程 圖解:分析化學實驗 版權:清華大學化學系 ![]() 物理化學實驗搭配物理化學課程內容,本系設計嚴謹扎實的物理化學實作課程 圖解:物理化學實驗 版權:清華大學化學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李遠哲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 曾任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1984年返台協助籌辦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並於1986年以台裔美國人的身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94年返國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未上傳圖片
張玉潔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牛津大學化學博士 本系畢業後,至牛津大學攻讀博士,並加入馬術校隊。2008年首次購買第一匹馬,從大學聯賽一路騎向國際賽。她主張馬場馬術講求「人馬合一」,最高境界就是「人腦馬身」全心精進馬術技能,在2014年參與仁川亞運代表台灣參賽並奪得銅牌。 未上傳圖片
許明珠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生物化學博士 現任太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伊利諾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歴任加州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洛克斐勒大學教學研究工作,並進入羅氏藥廠工作。在2001 年,於台灣創立了太景生物科技,目前遍及台灣、中國與美國,具有完整且有效率的新藥研發平台。 未上傳圖片
黃鎮台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 曾任清大化學系教授、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逢甲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於2012-2014擔任年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網友與球迷稱他為「鎮神」。 未上傳圖片
劉兆玄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後赴加拿大深造,在雪布克大學(法語: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獲得碩士學位並在多倫多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 曾任行政院長、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李國鼎基金會董事長、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交通部長、行政院國科會主委、行政院消保會主委、行政院教改小組召集人、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及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
![]() 圖解:何勇雄董事長 版權:何勇雄董事長
何勇雄董事長清華大學化學系系友(1970碩士班) 現任基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曾任職工研院化工所及南亞塑膠顧問 2.曾擔任清華大學新竹校友會理事長 3.創建清華化學科技文教基金會(現財團法人水木化學文教基金會) 4.清華大學第1屆理學院傑出校友 ![]() 圖解:呂正理董事長 版權:呂正理董事長
呂正理董事長清華大學化學系系友(1972學士班、1976碩士班) 現任鼎信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1.曾任ICI臺灣分公司總經理 2.曾任ICI中國公司董事總經理 3.曾任錸德科技公司特別顧問 4.曾任正達國際光電公司董事長 5.財團法人水木化學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6.第6屆理學院傑出校友 7.第17屆清華大學傑出校友 ![]() 圖解:林宏明董事長 版權:林宏明董事長
林宏明董事長清華大學化學系系友(1978學士班) 永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1.永紹有限公司新竹分公司經理 2.永勝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3.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4.洋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5.台日產業技術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 6.台灣產業創意促進協會理事 7.財團法人水木化學文教基金會監事 8.第12屆理學院傑出校友 ![]() 圖解:吳冠賜所長 版權:吳冠賜所長
吳冠賜所長清華大學化學系系友(1980學士班、1982碩士班) 兆里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所長 1.亞洲專利代理人協會台灣總會副 理事長 2.亞洲專利代理人協會台灣總會理事 3.中華民國發明協會常務理事 4.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專任專利審查委員 5.財團法人水木化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6. 第11屆理學院傑出校友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4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