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土木工程學類 |
工程學群
跨
地球環境學群
工程科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於日治時期即已設立(1943),歷年來在工程教育、學術研究及對台灣工程建設方面之貢獻居於領導地位。本系專任師資50餘名,兼任師資近30名,教學及研究領域涵蓋大地工程、結構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電腦輔助工程、營建工程與管理、測量與空間資訊等完整範疇。近年在世界土木工程領域排名已擠身全球前30名,為國內外知名之全面型土木工程系所。 |
本系提供尖端科技關鍵產業之跨領域教學與研究,設有光機電資訊與船舶海洋應力計算等二大領域,學生於大二自由選擇一領域主修。近年肩負國艦國造、離岸風力發電、智慧機械等重點產業之發展重任,畢業生皆能於半導體、光電、電機、電子、資訊、離岸風力發電、智慧機械、船舶及海洋科技領域深造與就業,多元發展,出路極佳! |
| 學科意涵 |
土木工程學系:本系大學部課程涵蓋基礎科學、工程專業課程及設計實作課程,內容豐富且全面、理論與實務並重,引領時代潮流亦符應社會需求。積極培養本系學生具有基本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實務執行與團隊領導統御能力、具備從事工程及學術研究之能力及具倫理意識、勇於負責、願意服務社會的公民素養。 |
「工程科學」為工程及科學的結合,科技與系統整合係工程科學主要目標,本系的教學研究特色為科技與系統整合,強調具備科技與系統能力的跨領域專業科技人才培育,教學研究領域涵蓋「光機電資訊」與「船海應力計算領域」兩大領域。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數學及基礎科學:微積分、物理、應用力學等課程。例:應用力學:主要介紹靜力學與動力學之基本概念,以作為將來土木工程學系所需之力學相關課程之基礎。 未上傳圖片 工程專業課程:土木工程相關之課程。例:測量學:藉由理論及實務應用之介紹,讓學生具備土木工程所需之空間資料、收集分析及應用能力。 未上傳圖片 設計實作課程:旨在建立整合性思考與工程實務設計之能力。例:專題實務課程:在特定之工程實務問題下,應用各學科所學,提出解決方案。 |
未上傳圖片 數理分析:如微積分、工程數學、數值方法等基本分析能力。 未上傳圖片 基礎理論:如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設計、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工程圖學等基礎理論與知識。 未上傳圖片 實作:藉由完整設計、動手實作或撰寫所需之元件、程式及系統以驗證所學、探索興趣,如電子電路、造船原理、熱力學、自動控制等。 未上傳圖片 主副修兩大專業領域探索及跨領域整合:船海應力計算領域如流體力學、數值方法、造船原理、結構學、振動學、熱力學、海洋波浪力學;光機電資訊領域如邏輯電路、資料結構、物件導向程式語言、電子電路二、自動控制、電磁學、信號與系統,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各領域之專業科目,並提供跨專業及跨領域科技之基礎工程教育。 未上傳圖片 總整式:理論與實務整合訓練如工科海工專論。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選才的理念為尋找對人類居住環境建設的永續發展及服務社會有理想與抱負的優秀人才,評量構面及設定重點說明如下: |
本系著重於數學、物理、等領域科目及加深加選選修表現。高中在學期間與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領域相關科目之書面報告、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土木工程是大學中最早的工程領域,一直都致力於以「工程」專業,來提升人居環境(Built Environment)的品質與安全,包括建築物與公共設施(如:道路、橋梁、水庫等)的規劃設計、建造與維護管理。土木工程本身就是跨領域的,本系算是目前國內外同類科系中涵蓋領域最完整的,且土木工程也與其他專業合作,並進行整合,例如,協助建築師實現對建築物外觀美學、內部空間與使用機能的設計。 |
工科海洋系與機械系、電機系等相關科系的不同在於本系著重跨領域學習,課程涵蓋機械、電機、海洋工程之跨領域整合。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常有人誤解土木系是「做土水的」,其實土木系出路很廣,業界、學界、公部門都有很高的需求。 |
1.學生易混淆本系畢業生只能從事船舶海洋工程領域相關工作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最多學生不清楚的應該是土木系與建築系的差別,這是兩個有關連但是非常不同的領域。基本上土木系較偏重工程上的訓練,建築系則涉及更多建築物美學、使用性方面的訓練。
|
本系教學目標乃在提供跨專業及跨領域科技之基礎工程教育,以及多種專業學程學習環境。同時並融入總整式課程,重視理論與實務整合訓練。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加入臺大土木系除了各種土木工程相關理論與技術知識的學習,也有很接地氣的工程實作與企業實習機會。
|
本系就工學院其他科系而言更加著重於跨領域學習,課程涵蓋完整電機系主要課程,完整機械主要力學課程以及海洋工程相關課程。在學程規劃上,大一大二以基礎課程為主,其中各教學領域擬定一至二門必修課,除可協助學生選擇志向外,也具促成跨專長與跨領域之教學目的,大二以後,學生可依自己的興趣選擇主修專業領域及副修專業領域,成為具備科技與系統整合能力的跨領域專業科技人才。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土木工程基本實作讓大一學生在無其他專業知識技能的背景下藉由小尺度物理模型的製作,從中獲得設計-建造-測試的經驗,提早接受設計實務。為了達到如此的效果,以分組的形式體驗動手做與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在課程規劃上,於前半個學期是結構物之設計、建造與組裝、載重與分析破壞的過程,並在後半學期規劃、設計、建造與組裝電子裝置
土木工程設計實務讓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過的知識與技術解決實際所面臨到的工程問題。透過專家和老師的指引,以及修課同學組成團隊提出各自的設計方案並進行討論,從構思開始、蒐集資料、設想各種可能替代方法,最後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結構及流體力學實驗學生在此門課中,前半學期是做一個木橋設計,後半學期為氣動力浮體設計。木橋設計的規模很大,學生的作品要能承載組員重量之外,也要兼顧到結構合理性、建築美觀及使用性等。學生一般會試作縮尺模型,先測試其結構合理性,然後再做實際尺寸;學期結束時也會進行評選與頒獎,讓學生的作品可以受到鼓勵。 |
未上傳圖片 造船原理
1.瞭解船舶穩度特性以及具備進行船舶靜水性曲線與穩度計算的能力。
電子電路電子電路為一結合理論與實作的課程。每周有三小時的講演課程教授學生基礎電子電路理論,另有三小時的實作課程,學生結合本課程及本系其他課程所學,實作出統整軟、硬體之系統,如數位錄放音機、手機控制之無線遙控車及感器控制之自走車。 版權:臺大工科海洋系 未上傳圖片 工科海工專論
總整式課程(Capstone course),藉由工程實務與競賽,總整三年必選修課程所學之知識與設計、分析、製造與組裝測試完成作品,跨領域整合船舶海洋應力計算及光機電資訊,並舉辦期末作品競賽,包含海報製作、口頭報告、作品實體展示及測試等。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張善政民國65年台大土木系畢業。1981年,獲得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學位。 行政院院長 (2016 年)。 在1981年至1990年間,任教母校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1983年就任教授)。張善政曾擔任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國科會企劃處處長、宏碁公司副總經理、科技部部長,在行政院長任內施政處理得宜,民調顯示他是馬政府任內施政滿意度最高、不滿意度最低的行政院長。 未上傳圖片
黃鍔民國49年台大土木系畢業。 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台積電講座教授、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國立台灣大學傑出校友。 未上傳圖片
陳嘉正民國60年台大土木系畢。1967年以香港僑生身份進入台大土木系就讀,於1971年畢業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 劍橋大學博士、前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現任Arup 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集團副主席。國立台灣大學傑出校友。 未上傳圖片
蔡克銓民國66年畢。於本系畢業後,赴美國史丹佛大學取得土木工程碩士(1980),並曾在舊金山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公司從事建築結構設計(1980-1984),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由已故Egor P. Popov教授指導完成博士學位(1988)。 榮膺教育部第62屆學術獎殊榮(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三次,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榮譽獎(1995),國研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五次,中技社科技獎,侯金堆榮譽獎,臺大終身特聘教授),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通訊院士,東元獎,宗倬章先生講座,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詹氏論文獎,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論文獎、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國際院士。 未上傳圖片
謝紹松民國67年畢業於臺大土木系。 永峻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台北101,定系統到分析設計,百分之百都是臺灣的永峻公司自行完成的。對於自己參與並主導了這一項創下世界紀錄的高樓結構設計工程,謝紹松表示,整個過程回想起來完全在意料之外,也讓他頗有不可思議的感受,然而,具體形容起來,「就是一個平凡的工程師,參與了一項不平凡的工程,如此而已。」過程中,他並沒有多想隨之而來的種種衝擊與影響,「我只是一個工程師,盡力把我的工作做好。」 |
版權:臺大工科海洋系
吳昇峰美國蘋果(Apple)總部 軟體工程師 學歷: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 電腦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學士
版權:臺大工科海洋系
江明謙亞馬遜(Amazon)西雅圖總部 韌體工程師 學歷: 加州柏克萊大學(UCB) 電機資訊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雙主修財務金融學系 學士
版權:臺大工科海洋系
洪瑞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電機資訊系(EECS)博士班 獲得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程及教育部臺灣柏克萊加州大學獎學金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碩(2021-2022)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學士
版權:臺大工科海洋學系
林浩庭國立中興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 副教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學士 經歷: 逢甲大學電聲碩士學位學程 合聘專任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智能製造與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專任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版權:臺大工科海洋學系
陳冠昇紐約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軟體工程師 大一全班最後一名的陳冠昇,畢業時GPA不太高,經過努力申請上哥倫比亞大學,他開玩笑說他給成績不佳在十字路口徬徨的學弟妹帶來夢想~ 學歷: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電腦工程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學士 經歷: 紐約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軟體工程師 臉書加州總部產品工程師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2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