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所屬學群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文史哲學群 教育學群
華語文教育學類
所在校區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學系特色

本系主要教學目標在於培育兼具國學素養及現代化視野的優秀人才,在教學及課程設計方面分為經史、文、哲、語言學及教學應用五大學群,聘任各有專長並學術研究卓著的優秀學者專家成為學習者之領航員,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輔導同學適性發展,多元化學習,立有多項獎學金,並與多所知名校系所建立學術交換往來機制,以便同學除師培性質發展外,可以朝向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等場域就業及研究。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旨在培育以華語為第二語言之教學師資、國際華語文教育事務人才、語言教學與數位科技應用人才及華語文教學、文化及語言應用等研究領域專才。課程含語言、文化、教學等領域,學生畢業後可投入國際華語文教育、語言教育與數位科技、編輯、翻譯等就業市場外,更可攻讀本系研究所,培養學術發展能量。

學科意涵

國文系的核心領域是從「語文」開始,擴及「文化」與「文學」。語言系統是人認知能力核心環節,透過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透過語言傳承人們生活文化的細節與特色,而文學是透過語文傳達美感思維的綜合體。因此,經由語文系統使我們從承載歷史的文獻與千錘百鍊的文學作品中萃取真美善智慧之精華。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結合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中國文化、華人文化、國際教育、華語文教育等專業領域,培養對外華語教育產業人才。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一是「閱讀」,可以分成數種閱讀。如「有斷有續」的閱讀,這是指古典文獻的閱讀,需要具備相關的背景與工具學知識。
二如「有全有偏」的閱讀,要從歷史鳥瞰的視野才能宏觀全面,但也要有局部深耕的閱讀,使有美麗的火花。
三如「有深有淺」的閱讀,是指在閱讀歷程中建構深淺不同層次的思辨模式。

1.鞏固中英語能力
2.嫻熟中國文化、華人文化內涵
3.可增加第二外語知識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中文相關科系有中/國文系、臺文系和華文系。國文系以教授中國傳統文化並培養具備相關知識的學生為目的,課程涵括經學、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與國文教學等諸多面向。至於臺文系比較關注臺灣在地的語言特色、文學表現及多元文化等等;而華文系則旨在培育華語文的教學師資與研究人才,以及全方位華語能力的國際學生。

華語文教學系以培養對外華語教學人才為主,重視學生本國語文與文化之基本內涵外,以外語習得之概念培養學生語言教學及對外華語教學知識內涵、與研發應用。
與華語文教學系之相關科系:
(1)國文系–教授本國語文、中華文化、中文文學、本國語文教學等知識內涵。
(2)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化、中文文學等知識內涵。
(3)華文文學系–教授世界華文領域之文學等多元知識內涵。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所開課程,雖涵蓋面極廣,但基本上是以古典為核心,而拓延及現當代。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非常重要。時下對文言文多有誤解,實際上,現在我們慣常使用的白話文,早經與文言文相融為一,熟諳文言文,不僅可以在點讀古典作品時,足以優遊自得,更能對白話文的寫作,有實際的幫助。
下載詳細資料

1.只能當語言課程的華語教師
2.畢業後,只能在臺灣各大學的華語中心任教
3.只能在國外的中文學校擔任華語老師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1.本系課程內容包括: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語言學、思想哲學、經學等層面,不是只有單純的文學作品欣賞。
2.本系在學習方法上並非僅為傳統講授或背誦,另外包括:實作、討論、參訪、分組報告、現場實習、個別指導、多媒體運用等。

1.學習內容:以為會講中文就可以教中文
2.學習方法:認為我是母語者,所以跟著我所使用華語的各種用法,就是正確的用法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國文系的出路,決不僅止於當老師、任文書、做編輯等而已,晚近的文創業,更有廣闊的空間,足以讓深入自得的本系學生縱橫馳騁,而本系所開課程,絕對能夠讓學有所得的同學能發揮所長,貢獻於社會。

本系教授學生語言本體與習得知識、華語教學知能、華人文化、文學涵養等基礎能力,進一步結合臺師大IB國際教師學分學程及本系IB專業華語文教育領域,透過既有課程涵蓋之四大面向:語言、文化、教學與學習者,融入IB教育哲學與教學實務等相關要件,獨步全臺打造具備專業競爭力及寬廣國際移動力的國際華語教育專才。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國學概論
    • 經學通論(一)
    • 經學通論(二)
  • 大二必修
    • 語言學概論
    • 中國文學史(一)
    • 中國文學史(二)
    • 散文選及習作(一)
    • 散文選及習作(二)
    • 詩選及習作(一)
    • 詩選及習作(二)
    • 文字學(一)
    • 文字學(二)
  • 大三必修
    • 詞選及習作
    • 曲選及習作
    • 聲韻學(一)
    • 聲韻學(二)
    • 國文文法(一)
    • 國文文法(二)
    • 中國哲學史(一)
    • 中國哲學史(二)
  • 大四必修
    • 中國哲學史(三)
    • 應用文及習作
    • 訓詁學
  • 大一必修
    • 華語文教學導論
    • 語言學概論
    • 華語語音學
    • 華人海外移民
    • 漢字教學
    • 語言測驗與統計
    • 中國文學史
  • 大二必修
    • 中國文化導論
    • 華語詞彙學
    • 華語修辭學
    • 華語語法學
    • 僑民教育導論
    • 華人社會與文化概論
    • 現代文學史
    • 華語文教材編寫
  • 大三必修
    • 漢語語言學
    • 外語習得理論
    • 華語教材教法
    • 華語文教學實務
專業選修課程
  • 一、教學/應用
    • 例如:書法及習作 演說與辯論 中文電腦資料處理 經典導讀與批判思考 閩南語教學法 中文網頁藝術與設計 論文寫作指導 閱讀教學 修辭應用研究 國文教材教法 作文教學指導 文字布置與文雅生活 國文教科書編撰
  • 二、語言文字
    • 例如:語言學概論 文字學 聲韻學 國文文法 訓詁學
  • 三、文學
    • 例如:中國文學史 散文選及習作 詩選及習作 詞選及習作 曲選及習作 應用文及習作
  • 四、哲學
    • 例如:中國哲學史
  • 五、經史學
    • 例如:國學概論 經學通論
  • 語言
    • 德語(一)、德語(二)、德語(三)、德語(四)、英語口語表達、漢英翻譯、華語語用學、語言與文化、社會語言學概論、心理語言學入門
  • 文化
    • 女性文學、多元文化導論、跨文化交流、東南亞歷史與社會、北美社會族群關係、西洋文化史、海外華文文學、華人社會與文化概論、世界華文文學概論、華人英文名著選讀、公民身份與華人認同、華人電影導論、東南亞華人史、中國思想史、全球化與華人
  • 教學
    • 教育心理學、班級經營、語言發展、認知心理學、大腦認知功能、大腦與語言、國際華語文教育、華語教學評量、數位華語教材設計、華語語法教學設計、華語課程與教學設計、華語正音與口語表達、線上華語教學實務、雙語教學實習、學習理論概論、多媒體與華語教學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適合從事工作
  • 中學教師

    具有中等教師身分,擔任各國民中學、普通中學學校教師人員。依教學科目擬定各種課程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並視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支援。


  • 行政事務秘書

    主要負責處理資訊及文書類的工作,並協助確認主管行程、會議安排及記錄等工作。


  • 文字編輯校對人員

    從事新聞紙、雜誌、圖書、冊籍等稿件及素材之選用、審核、刪改、編排、標題、排印、監督等工作之人員均屬之。


  • 華語文教育、語言教育從業人員

    對全球以華語為第二語言/外語或以中文為國際語言之學習者進行教學及協助相關工作者。


  • 教材編輯、數位學習從業人員

    對全球以華語為第二語言/外語或以中文為國際語言之學習者進行課程、教材、數位學習等編輯與設計及協助相關工作者。


  • 行政人員

    協助主管及專業人員處理一般行政業務工作。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Complete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Complete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Complete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Complete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Complete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Complete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Complete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Complete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Complete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Complete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Complete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Complete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40% Complete
4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Complete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Complete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Complete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Complete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Complete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Complete
5%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Complete
10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Complete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Complete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Complete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Complete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Complete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Complete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Complete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Complete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Complete
1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