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
所屬學群 |
大眾傳播學群
大眾傳播學類 |
大眾傳播學群
大眾傳播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有效運用資訊科技及設計知能,從事圖像、文字及聲音之整合製作、出版與經營。 |
本系是全國唯一結合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與傳播知能的跨領域學系。包含兩個必修學程:「民族學院基礎學程」、「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核心學程」以及兩個專業選修學程:「原住民族語文暨教學學程」、「傳播學程」。 |
學科意涵 |
本系教學目標在培養影視傳播科技製作的工程與管理人才與圖像傳播(印刷)科技的製作工程與管理人才。 |
語傳系設立目的在於保存原住民族的語言與文化,積極培訓原住民族語言保存與傳播發展所需人才,以科學的方法來記錄原住民族的語言,並透過現代大眾傳播工具,活化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生態。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1.講述法 未上傳圖片 2. 討論法 未上傳圖片 3.問題解決教學 未上傳圖片 4.專題研究 |
![]() 本系提供一系列原住民族語言與傳播相關課程,從基礎的概念課程,到各類專業進階課程,讓同學在四年當中,深入瞭解原住民族語言與傳播媒體的特性與實務發展,培養同學對語言學習與傳播媒體的企劃與運用能力。 圖解:參訪教育電台花蓮分臺 版權: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本系注重學生從多元視野探討問題的能力訓練,以培育民族語言與傳播尖兵,為台灣語言與傳播發展,注入嶄新的力量與氣息。本系學生約一半為原住民一半為漢人,同儕切磋琢磨一起成長,同時培養多元族群文化共存共榮的素養與視野。 圖解:期末系員大會 版權: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本系延聘語言與傳播專業領域師資,透過有系統的理論與實務課程,培訓學生成為語言傳播跨領域人才。大四必修課「專題製作」乃四年來語言傳播專業知能學習之集大成,其呈現方式多元,有紀錄片、劇情片、廣播劇、攝影展等。 圖解:大四專題製作外景拍攝 版權: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自主、多元學習 |
本系乃全國唯一一個語言學與傳播學的跨領域學系,我們歡迎對原住民族語言學習、族語教學、族語研究感興趣,抑或有志學習傳播媒體專業知能並將其應用於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復振,對原住民族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學報考就讀。高中階段可以開始自修學習原住民族語言,若能參加「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更佳,非原住民族同學則可先加強自我族群語言能力,進入本系後再開始學習原住民族語言;可多閱讀台灣歷史、族群接觸史等相關書籍文獻;多關心國內外大事,尤其是國內外原住民族群的相關報導,掌握世界脈動。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1.本系為頂尖大學設置系所 |
本系「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乃全國唯一一個結合語言學與傳播學的跨領域學系。有別於他校一般傳播科系,本系課程包含原住民族語文暨教學學程、傳播學程,設有族語學習、族語教學、電視電影廣播企畫與製作、傳播與文化等專業課程。畢業生有族語教師、具備多元文化素養的傳播尖兵等,為原住民族的語言文化復振做出重要貢獻。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因屬於科技與工程學院之一系所,但本系學生就業職場領域非常多元廣泛。不僅止於印刷產業。 |
本系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多元,可依個人興趣,選擇就讀語言學或傳播學研究所,繼續深造,亦可選擇進入職場,從事族語推廣工作、擔任中小學教師,抑或成為電影、電視、廣播、平面等媒體專業人員。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因為科技與工程學院所屬系所之一,容易讓學生誤以為學習課程為數理工程科學較多, |
本系名稱是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但系上學生並不僅限於原住民學生,一半是非原住民的學生,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族群多元的教學原則與實務訓練,讓所有同學都具備語言與傳播媒體的企劃與運用能力。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透過語言傳播的跨領域學習,語傳系學生深具多元知能,畢業後的出路也相對地廣闊。有些同學選擇就讀研究所繼續深造,有些同學則在傳播領域發展,抑或從事教職、公職、自行創業等。我們將持續致力培養更多深具語言與傳播專業知能的人才,為台灣民族語言與傳播發展貢獻己力。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影視原理與製作本學習課程,首先讓同學們針對對影視創作與未來學習目標彼此了解,並以分組的方式進行創作學習,讓同學在彼此了解與默契下,以實務創作相互學習影視製作的知識。 課程上指導老師以影視理論基礎與作品賞析的討論方式,來讓同學提出對影視創作作品的分析與應用,讓同學透徹學習影視原理及製作的環節。 未上傳圖片 電腦繪圖與動畫技術以及3D動畫軟體Maya的基礎教育,學習導演基本的觀念及學習說故事、製作流程的認識,以及圖文結合動畫科技藝術,發展跨媒體傳播的應用科技內涵的認知與能力。 未上傳圖片 動畫實務基礎動畫美學概論與基礎動畫製作訓練,介紹動畫歷史與美學,動畫製作由概念發想、美術設計、腳本與分鏡製作,到動畫製作媒材的實際練習。 未上傳圖片 基本設計「基本設計」(Basic Design)課程所探究的問題,是各類專業設計所共通和共同需要的的。不論想要從事那一領域的設計工作,都必須先研習「基本設計」,才能得心應手。 |
未上傳圖片 廣播企劃與製作本課程介紹廣播製作企劃與實務技巧,從媒體發展概念與廣播實務製作雙管齊下,讓學生從親身企劃與製作廣播媒體內容的過程中,累積專業知能。本課程同時亦訓練學生結合在地族群特有的文化資產,製作深具特色的廣播節目。 版權: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未上傳圖片 電視企劃與製作本課程介紹電視企劃案之編寫、影像製作之流程、以及各類型節目之實務操作,使同學了解電視節目製作、播映流程,進而培育關於電視節目的企劃與製作能力。 未上傳圖片 語言復振本課程認識語言復振的意義與方法,並介紹希伯來語、愛爾蘭語、毛利語等世界各地以及台灣國內的客語語言復振實例。奠定理論基礎知識後,同學需分組討論台灣原住民族的現況與問題,並思考原住民族語言復振的有效方法。 未上傳圖片 族語教材教法本課程介紹以原住民生活經驗為導向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法。除了瞭解基本的教材教法知識外,也學習應用現有資源,共同探討並設計以原住民知識為本的教材教法,以培養族語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培育原住民族語言師資。 未上傳圖片 傳播產業與政策本課程內容包括傳播政經概論、媒體產權集中化、媒體全球化趨勢,以及傳播政治經濟的未來挑戰、媒體產業之特性分析、傳播政策的形成背景、各類管制規定與傳播發展之間的關係,讓同學深入瞭解傳播產業與政策的相關問題。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練惠竹Microsoft Australia 擔任 Account executive 圖文傳播研究所、圖文傳播系 未上傳圖片
陳皇利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擔任經理 圖文傳播研究所、圖文傳播系 未上傳圖片
胡皓翔胡皓翔(白羊導演),山楂果影像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創始人,父親為台灣電影聲音國寶級大師胡定一。從小胡皓翔就展現其高超的藝術天份, 曾拿下市級、省級與世界美展等的殊榮。於20 歲那年入選第27 屆金穗獎成為最年輕獲獎者,同年拿下弦韻獎鋼弦吉他演奏組冠軍。 圖文傳播系 |
未上傳圖片
陳海琳原住民族電視台/資訊工程與資訊部多媒體管理 第八屆台灣小姐 原住民族電視台/資訊工程與資訊部多媒體管理 第八屆台灣小姐 未上傳圖片
陳睿哲原住民族電視台/部落大小聲 台灣大學/新聞所碩士班 獨立記者 原住民族電視台/部落大小聲 台灣大學/新聞所碩士班 獨立記者 未上傳圖片
林建豪桃園市立原住民實驗高中籌備處/英文科教師兼人事主任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所博士班 桃園市立原住民實驗高中籌備處/英文科教師兼人事主任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所博士班 未上傳圖片
胡克緯布農族東群部落學校/專任老師 東布青年/理事長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所碩士班 布農族東群部落學校/專任老師 東布青年/理事長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所碩士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