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
| 所屬學群 |
跨領域
|
跨領域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一年級學生可藉延後分流之優勢,引導其跨領域探索學習興趣及發展能力,升二年級再依選系分發規定分發至全校各學系。自106學年度起招收本校各系轉系生,除必修跨領域問題導向專題外,學生得自主/組跨學院課程,以助同學主動學習、多方探索不同領域。希望同學透過自己有興趣或發掘的問題修課同時發展專題,因此本學程的畢業標準和一般學系的同學不同,以問題導向和專題製作為學習方向,未來也會針對同學所修課程比例授予學位 |
因應跨領域人才培育需求、培養學生具備解決複雜社會問題的科技創新能力,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國立中山大學在107學年度成立「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讓有創新實作與創業理念、對於社會人文與當代科技有興趣的同學,有一個跨域學習的管道;課程著重與「共學群」合作開設議題導向式的專題課程,並強調實作能力的養成。 |
| 學科意涵 |
本校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之成立係考量環境快速變遷、尊重學生多元化選擇,因此希望學生提供差異化學習與彈性制度,培育具有跨科際專業、終身學習能力與具社會關懷的創新與未來領導人才。 |
本學程以跨領域創新課程為主軸,由跨領域教師與業師協助學生在大學探索興趣。整體課程架構以設計思考為媒介,協助學生建構跨領域專題應用與實作,並於國內外實作場域完成創新原型的應用,以落實自我探索、領域認同及自主學習規劃之目標,並提升創新思考與溝通表達能力。 |
| 學習方法 |
自主學習:本學程和一般學系不同,專業的建立主要仰賴學生自行挖掘、探索與安排(導師提供諮詢輔導),因此非常注重個人的獨立性與自主學習能力。 版權:本校教學發展中心提供
觀察法:善用自身的觀察力在日常生活或是課堂、服務性活動中發掘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關懷有需求的人們,並將所觀察的結果描述或運用在課業本身或發展專題題目。 版權:本校教學發展中心提供
專題實作:經過學生自身探索有興趣的題目,自己或是與他人一起進行團隊合作,共同探究與嘗試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運用所學專業與技能,同時藉此培養溝通協調、表達與領導之能力。 版權:本校教學發展中心提供 |
未上傳圖片 專題討論與專案實作(seminar and practice):教師將針對學習主題進行進行同學分組,同學們將針對主題進行深度閱讀與討論,並且透過團隊實作完成學習挑戰。 未上傳圖片 問題導向專題實作 (project):教師將帶領同學們針對特定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發展創新解法,並透過實作將其驗證。課程:設計思考、跨領域創新專題(一)、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創意街區發展實務與藝術管理、都市環境概論 未上傳圖片 自主學習 (independent study):同學們可以針對自己想要研究之課題、想要發展之專題,規劃自己的學習方法與課程,進行自主學習。校外與海外實習 (internship):同學們可以針對自己所想要發展之能力,規劃申請校外與海外實習。 未上傳圖片 講授類:科技創新趨勢與需求探索基礎知識內含科技創新、科技趨勢分析、科技應用、產業分析、市場分析、使用者需求分析、創新產品與服務開發等知識。 未上傳圖片 專題實作:基礎程式應用與創客基礎主要培養同學們的程式設計與產品設計能力:(一)基本程式撰寫技巧、(二)解讀與分析資料能力、(三)繪製虛擬立體圖、(四)產品設計能力、(五)產品創作表達與溝通。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自主學習:本學程和一般學系不同,專業的建立主要仰賴學生自行挖掘、探索與安排(導師提供諮詢輔導),因此非常注重個人的獨立性與自主學習能力。 |
本學程和其他大學「不分系」的主要差異在於強調以創新為主軸發展問題導向是學習。為了解決當前或未來社會可能面臨的問題,需要透過跨越傳統領域分科,透過跨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作來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因此,學生於學成中的學習路徑將會依個人所想解決之問題挑戰發展專題為主軸,依此運用校內共學群或是其他教學資源,並透過專題實作中發展創新解方來驗證學習成效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與本系相關的科系大都希望藉由延緩分流達成學生適性與跨域學習的目標,大致可分為全校型及學院型兩種。全校型不分系:此類型的學生在分流時可選擇進入校內的任一科系,本學程即屬於此種類型,但不同他校,可繼續往上延伸到大四;學院型不分系:此類型的學生在分流時僅能在所屬學院下選擇就讀科系,目前多數的不分系屬此類。 |
本學程和其他大學「不分系」的主要差異在於強調以創新為主軸發展問題導向是學習。為了解決當前或未來社會可能面臨的問題,需要透過跨越傳統領域分科,透過跨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作來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因此,學生於學成中的學習路徑將會依個人所想解決之問題挑戰發展專題為主軸,依此運用校內共學群或是其他教學資源,並透過專題實作中發展創新解方來驗證學習成效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不分系的學生「沒有專業」是最常被誤解的地方,然而現今社會變遷快速,所謂的「專業」與傳統的科系已無法滿足許多產業的人才需求,擁有專業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擁有跨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不分系的學生必須有獨立自主與自學能力,並思考自身所學能對社會有何貢獻。 |
畢業後立即擔任社區、產品/使用者經驗設計師等職務。其實只是部分選擇。若能知悉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則能更容易達成工作範疇目標。故可知本系出路廣泛,但卻可因紮實的思考及解決能力而攀升更快。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不分系的學生在學習上看似擁有很大程度的自由,但在享有自由同時,也需要學生們絕對的自律。不分系的成立是希望學生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後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讓不分系給予最有力的幫助,但倘若只有純粹的自由卻沒有方向,甚至無法自律的話,那麼將會造成極大的迷惘。 |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是一個正式的學系,若在人科學程修滿規定的學分數後(包括必修課程、跨領域選修課程、共學群支援課程)畢業會授予「跨領域學士學位」。我們不會只有理論課程,相較之下重視實作訓練,也強調應用。結合學理與應用,使學生能在動靜適宜的課程活動中,涵養趨勢,掌握技術。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進入本系之後可選擇於大二時分發轉入全校任一科系(詳可參本校不分系學士班選系分發要點),亦可在大二之後繼續留在不分系就讀。轉入特定科系之後畢業門檻依各系要求,而留在不分系的學生的畢業門檻除了基本的學分需求之外,還必須完成三個學期各6學分的跨領域問題導向專題課程,自行發想、規劃並找尋資源完成專案,方可取得學位(詳可參本校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修業要點)。 |
無 |
| 我的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簡報邏輯:溝通與表達的藝術
以不同情境下說話案例作為課程核心,引導同學如何運用對話、表達的方式瞭解自我,增進與人的關係,到最後的建立印象、產生連結。課程的最後,安排成果發表,讓同學們從概念出發,到模擬演練,及成果累積。 圖解:除了傳授溝通技巧,也重視學生的實踐力 版權:本校不分系提供
深度學習在電腦視覺上之應用讓學生了解深度學習的基礎(例如反向傳播)與實務應用。在課程結束時,學生將能實作經典的卷積神經網路(例如AlexNet、VGG Net、ResNet等),並運用其解決真實問題。 圖解:不分系課程採開放態度歡迎各院同學參與 版權:本校不分系提供
跨領域問題導向專題因應全球變遷,為打造未來所需人才,希望透過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提供學生跨域整合與實踐想法的機會,藉此過程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溝通協調等能力。 圖解:此課程強調學生的專案實作及獨力自主能力 版權:本校不分系提供 |
未上傳圖片 出走西灣 希望高雄系列工作坊老師與業界典範加上大一~大四不同領域學生一同到台灣不同角落,以中山大學共學群五大議題,藉由假日與週末期間的密集式學習,達成深度旅行,鍛練思惟與創意,培養面對議題的全面性思考能力。除了對台灣地方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回饋,更從中找到在中山大學學習,以及妥善運用校園資源,尋找身在校園、與高雄的價值。 未上傳圖片 創意設計方法
設計是一個解決複雜難題的過程,從構想發散、收歛到上市,在設計、研究、調查、測試等過程中,需要透過許多的方法來幫忙解決問題。創意設計方法課程目的在教導設計流程中常運用到的方法和技巧,透過方法的練習可以幫助設計者創造出更符合人性化的產品。 未上傳圖片 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本課程的開設以舉辦2019年夏季的「鹽夏不夜埕」為目標,培養「裝置藝術」設計自造、「表演藝術」企劃、「藝術行政」等人才。同時,本課程也以搭配將高雄市鹽埕區發展成為「創意街區」為課程之關懷,期待參與同學能夠走進社區與街區,發現在地潛力、融入創意,發想創意街區的可能性。 未上傳圖片 創意激發為什麼有些人比較有創意?創意的人有什麼特質?創意是天生還是後天培養?什麼樣的創意是好創意?如何透過跨領域合作激發創意?如果你有上述疑問,這堂課會帶你探索創意的來源、打破框架、激發創意點子、腦力激盪,以及組成跨領域團隊,跨界交流發揮連結的力量,一同應用創意來解決挑戰。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資料準備中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吳和陵在高三依照個人想法選擇了都市計畫系,但就讀一學期後發現並非自己興趣所在,因此在大二轉入不分系。在決定主修科系時,除了查詢各系的要求和課程外,也有與家人討論,最終以心理系為主。不分系的選課自由能讓我安排許多是自己有興趣以及更加實用多元的課程(如統計程式、電腦繪圖等),不用侷限在既有的科系限制中。 畢業後進入資策會做專案助理,協助政府計畫案進行和投標等工作,職場上除了自身的能力須符合職位以外,更重要的是與人溝通相處,以及處理事情的邏輯順序。工作半年後至中國與家人團聚,期間也有了解當地市場和文化風氣,看到許多不同城市、背景下的生活模式,也著實讓人驚嘆,這也拓展了自身的包容性。 未上傳圖片
劉佩宜發覺自己對於原先化工系的課程及專業領域不太有興趣,反而在通識及選修課程中發現對於心理、社會、企管、人資等領域感到很好奇。於是在大二選擇轉入不分系,除了希望能夠讓自己有更多彈性去探索多個領域以外,更是想讓自己學著獨立、自主,並且學會為自己負責任。 我在轉入不分系後的三年內參加了多個社團以及活動,這些活動讓我逐漸拓展自己的視野,拉近與職場的距離,除了更加了解企業工作內容以外,也實際參與實習體驗工作。確定自己未來想從事人資領域工作,畢業後也進入科技業擔任教育訓練管理師,負責為員工安排教育訓練課程。 未上傳圖片
陳子涵歷年修有外文系、老年所、物理治療系、不分系的課,課程看起來似乎分散在各個學院,事實上,這些課程激發她的靈感、讓她增加不同經驗,才使她的專題能夠更成熟。 申請到只有一個名額的中國醫藥大學健康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這是教育部推動的「產學合作培育研發菁英計劃」,第一到三年在學校修課,後面兩年進入媒合成功的企業界實習完成論文,並提供高額獎學金。希望未來運用所學、盡一份力量,讓社會變得更好。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我的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4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