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哲學系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哲學學類 |
文史哲學群
哲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端木愷校長曾言:「大學無哲學系,不足以為大學。」東吳大學哲學系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創始以來,一直深受歷任校長與學校各單位之重視與支持。在一個充滿人文傳統氣息的大學校園中,哲學系始終堅持一貫的創系目標,善盡大學通識養成的教育重責,為東吳大學的卓越教學環境,樹立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與自由言論的校園典範,並發展一個兼具重視教學與鼓勵研究的學術重鎮。 |
本系以「分析哲學」為核心發展方向。「分析哲學」是一種哲學方法,透過語意、邏輯、和推理的分析,以及各種科學的研究成果,來建立論點、論證、並解決各種哲學問題。所謂「哲學問題」既包括哲學史上的老問題,也包括今日社會變遷及科技發展可能產生的新問題。因此本系教學研究內容十分具有現實性和實用性。同時,本系已透過建立良好制度,鼓勵並協助學生修習雙學位,期許學生成為具有務實能力的哲學思考者。 |
學科意涵 |
哲學是一門愛智之學, 其核心能力在於培養邏輯推理的能力。國內的哲學界傳統上以地域之型態,將哲學研究區分為中國哲學、歐陸哲學、以及英美哲學這三大研究區塊。東吳哲學系則著重發展以下三個特色領域: |
所謂的哲學,指的是在社會變遷及科技的創新發展下,提供思考的資源,重新塑造人們對於自我、他人、及世界的理解及想像。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希望課程之規劃不再依循傳統中國哲學、歐陸哲學與英美哲學之劃界,以本系教師發展之研究主題進行規劃與設計。一方面,藉由特色課群有系統地整合所有開設之科目,提供專業指引,使得學生有所依循,引導學生走向未來哲學研究之專業發展、哲學應用之生涯規劃、與人性社會之關懷實踐。 未上傳圖片 另一方面,賦予學生最大之選課彈性依其興趣自由選課(為全校承認最多外系選修學分的學系:32學分),以促發其未來跨領域研究之潛力與多元研究主題之可能性。 未上傳圖片 此一構思使得學生能不受限於傳統三大哲學領域的舊有思考模式,讓學生能依其興趣按部就班,有系統的學習某一領域之專長知識,同時以此為基礎,發展其個人獨有之跨領域專業。 |
未上傳圖片 邏輯論證:使用符號邏輯或日常語言來建立健全論證。 未上傳圖片 語意分析:重視語言的意義內涵和差異。 未上傳圖片 思想實驗:運用假設性思考。 未上傳圖片 推理分析:學習經驗及科學中的各種推理模式,應用到生活上。 未上傳圖片 批判思考:針對現有的各種思考架構及價值觀,重新評價並提出創新觀點。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著重學習成果品質,請提供能展現哲學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課程學習成果,得檢附哲學或公共事務相關議題的小論文,或足以佐證個人能力、特色之相關證明等。 |
準備方法可分為兩類: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請參酌本系課程能力指標可藉以分辨與相關學系之異同: |
本系與大學各科系多半相關,差別在於本系探討各科系預設的基礎問題。(1) 「倫理與法政哲學」與社會科學院中的教育系、政治系、法律系、社會暨社工系相關。 (2) 「語言、心智與知識哲學」與心理系、語言學系相關。(3) 「邏輯與科學哲學」與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學系相關。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會認為哲學系畢業後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實則如認真學習培養能力,找工作並非難事,重點仍在於努力學習。 |
1. 沒有出路。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會認為哲學是無用之學,或者認為學習哲學可用於算命。哲學乃愛智之學,追求真理,訓練思考能力,以能明辨事理。 |
1.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哲學為思辨與推理之學,對於人生大有幫助,歡迎至本系網頁查詢相關訊息,謝謝。 |
哲學是基礎學科,良好的思辨訓練,有助於學習其他專業學科。本系鼓勵同學修習雙學位或輔系,建立職場競爭優勢。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哲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邏輯」與「邏輯問題討論」
邏輯是一門研究正確推論的學科。相較於認知科學研究人類實際上如何思考與推論,邏輯則關心人類應該如何思考與推論。學習邏輯有除了有助於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更能釐清語言的功能、如何建立有效論證並避免謬誤等。 ![]() 「推理」第二專長課群哲學的基礎能力在於邏輯的訓練,在於獨立思考的養成。哲學的核心價值履行在日常生活與實踐智慧之中,就是「推理」的展現。「推理」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門藝術。如何把這種能力展現到盡善盡美,又如何應用此門藝術,這是需要專業養成,也需要學習訓練的技藝與學問,歡迎同學探索「推理」的世界。 ![]() 「美學智能」第二專長課群美學不只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能力。我們在強調IQ(智商)與EQ(情商)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人的 AQ(美商)。美學智能教育(AI Education)是一種品味教育,就是要提高個人的美商,一個追求美好人生的過程,美學智能的習得(knowing-how),是個不可或缺的能力與元素。 |
未上傳圖片 政治哲學處理政治哲學的基本課題,尤其關注正義與公平。 未上傳圖片 哲學概論哲學基本入門訓練及知識 未上傳圖片 應用倫理學把倫理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及社會議題上。 未上傳圖片 科學哲學處理科學的哲學議題。 未上傳圖片 知識論討論知識的基礎與性質。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哲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資料準備中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系友A餐飲業店長 於課業之餘至餐飲業打工,學習各方面經驗。 未上傳圖片
系友B直銷業高級職等 於就學期間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各方面技能。 未上傳圖片
系友C房仲業高層 認真於學業努力增進專業知識,取得碩士學位,培養個人優質條件,於房仲業擔任高層,銷售業績優異。 |
未上傳圖片
鄭凱元本系博士 哲學新媒體創辦人,具有影響力的知識平台。 未上傳圖片
朱家安本系博士肄業。 知名哲學普及教育者,烙哲學編輯。 未上傳圖片
蕭銘源本系博士。 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未上傳圖片
謝伯讓本系2003年碩士。 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
我的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資料準備中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資料準備中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6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4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