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
大葉大學 空間設計學系(建築組)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空間設計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空間設計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創立於民國71年,旨在培育景觀規劃設計專業人才,運用其專業知識有效地使用及維護各項資源,以創造適合人類居住之高品質生活環境為職志。授課方式上除景觀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外,更強調Studio的景觀專業實務訓練,從小尺度的景觀設計到大尺度的景觀規劃,循序漸進,以小班制教學,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
本系基於設計與藝術的多樣交融而發展出獨特的學習場域,是全國唯一在專業的空間尺度設計下共構建築與室內學程的科系。專業訓練基於新與舊,數位與類比,全球化與地方性的三大空間設計議題將課程發展成多樣且跨領域學習的特色教學,並於此課程架構下強化”一師一特色“的專業師資群,提領同學關懷在地與跨視域的學習歷程,以擴大專業的知識領域和面對當代建築與室內設計環境議題的挑戰。 |
| 學科意涵 |
景觀學涵蓋戶外空間規劃、環境基盤設計,與地景美質的創造,以系統性的方式訓練人文、生態、與自然盤點能力,以及跨域整合能力,以設計的方式解決環境議題的學門。景觀師的訓練融入植物、園藝、藝術、土壤科學、環境心理學、地理學、生物學,以及工程學。 |
本系為空間設計系,為體現不同空間尺度的專業訓練,並基於差異空間尺度的設計概念而分設建築組與室內設計組。建築組基於傳統五年建築系的學程架構,但因應全球化下數位流的衝擊以及本系建築與室內的共構學程,學生於四年內完成建築學士學位。室內設計組在與建築組的共構關係下區隔他校室內設計系單一學習的課程發展。 |
| 學習方法 |
1、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與分析式思考(analytical thinking)相較之下,在「理性分析」層面是有很大不同的,設計思考是一種較為「感性分析」,並注重「了解」、「發想」、「構思」、「執行」的過程。 圖解:設計課分組上課情形 2、心智圖Mind Map: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思維導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 圖解:大班上課情形 3、焦點討論法ORID(或4F動態反思回饋循環):ORID提供了我們一個簡單實用的提問架構:先引導對方說出想法感受與經驗,不去追求答案的對與錯,再慢慢串連最終行動共識,在重視他人感受的基礎上,讓整體對話更具方向感。 圖解:分組評圖上課情形 未上傳圖片 分組評圖上課情形 |
(1) 數位與類比技術訓練:於大一課程的規劃基於傳統類比工具應用下強化本系數位媒材的先進開發探討,體現大一學生技術養成訓練以成就進階主線空間設計表現技法與思維能力的多樣性發展。 圖解:多媒體互動教室 版權: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2) 新與舊空間構築思維:基於探討社會議題深化設計與生活的緊密關係,提領學生開創當下社會議題導入空間設計的核心。並以社會文化傳承下的傳統探究現代新型態的生活型態,已開發關於新舊議題下空間設計的可能性。 圖解:系圖書室 版權: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3) 全球化下與地方性議題探討:於新舊議題的基礎下提領學生跨境與跨視域的設計議題探討。為體現全球化下共享經濟與數位流的衝擊反思地方性特質的存在價值,訓練學生大時代下關於環境,空間,人的再定義以探究空間設計的新思維。 圖解:外國學者專業論壇 版權: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多去觀賞喜歡的景觀作品,關心的當代議題,保持閱讀習慣,以及多多參加藝術展出。 |
設計是經過議題的發生,透過理論與技術實現。設計的議題來自生活的啟發,就是我們常說的設計即生活。日常生活中,多觀察社會變遷中傳統與現代的衝擊,也就是新與舊空間於個人情感的意義,以啟發空間設計的思維,並連結個人對空間設計的興趣。掌握數位流下數位技術的應用,多觀察數位技術與媒材的發展,將它運用於空間設計的領域上,並不斷地開拓個人國際視野,理解跨國境學習領域的訊息,已建立個人專業學習上的國際移動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建築系顧名思義就是設計一棟建築,小至你家巷口的土地公廟、大至101大樓都是建築系的設計範圍。 |
本系基於空間尺度定義空間設計的基礎,將建築與室內空間尺度作為發展的方向,分成建築組與室內設計組,以四年學程完成專業修習,並將相關基礎課程體現在建築與室內的共構關係,區隔傳統建築系五年的課程架構及他校室內設計系單一課程的發展。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景觀系畢業不只是當設計師,寬廣的未來等待你的創造。你可以藉由公務人員高普考進入公務體系。藉由專技人員高普考取得國家證照或經由繼續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往學術界發展。景觀的相關行業,營造工程、材料、園藝…等,也都是未來可能的選項之一。 |
本系名稱與定位明確,對應職場就業類別精準,唯有因跨領域學習延伸多樣就業機會,可於項目8看出本系畢業生出路之多樣發展。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雖然植物是景觀系學習的重點,但是景觀系不只是種花種草,景觀系的核心學習重點在環境整體的規劃與設計。從小尺度的社區公園到中尺度的都市廣場,到大尺度的國家公園、國土計畫,都有景觀專業需要施展的內容。 |
本系為空間設計系,常被誤解空間設計為室內設計。然而,本系以空間尺度概念分設建築組與室內設計組。建築組因應數位流的先進學習趨勢,而能在四年學程的規劃下完成傳統建築的五年學制,並具備報考建築師資格。而室內設計組在與建築組的共學程發展下突破他校僵硬的單向發展。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景觀師是在種植物?不是!植物是重要景觀元素,景觀師為執行整體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熟悉植物特性、植栽工程、與植栽設計原理,但不是種植物。 |
本系課程基於全球化下地方性議題發展,開創獨特的空間設計學習場域,除了擁有傳統空間設計相關科系的優點外,因融入數位媒材技術訓練與跨境學習機會,讓本系的教學與大環境的變遷進行無縫的接軌。基於技術養成與跨境教學的課程特色,讓本系能在傳統的空間設計相關學校的競爭下開創本系學生設計學習與空間思維的差異特質。 |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
大葉大學 空間設計學系(建築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景觀圖學與透視學授課老師以現場手繪示範教學,讓學生可以了解景觀圖學繪圖技巧,並立即透過課堂練習手繪,演練各種圖學基本觀念與景觀元素,相同主題再輔以回家作業,進階演練複習,進而提升圖學觀念與繪圖表現法。 圖解:圖學與透視學上課情形
基本設計本課程從一個簡單空間單元建構開始,循序漸進教導學生如何利用地形、植栽、軟硬鋪面、牆面、階梯、水體、步道進行數個、優美、複雜、有趣味的景觀空間設計。 圖解:基本設計上課情形
景觀設計二大二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學習景觀的"單字",如同學習英文的背單字,學習景觀的過程也需要學習"單元空間"(例如:廣場, 街道, 水景...),當你累積的景觀單字越多,你就能畫出一幅好景觀。 圖解:景觀設計二上課情形
景觀植物學本課程為景觀專業核心課程,藉由對景觀植物的辨識與運用,營造環境空間美學。有別其他系所的最大特色是每週戶外辨識實習,ㄧ年最少會了解800種景觀植物的生態習性。 圖解:至新竹綠世界休閒農場-植物解說 景觀規劃理論面對氣候變遷與土地利用競爭,景觀規劃在勾勒環境未來發展策略,以保護環境自然運作程序、文化資源與人類福祉。 圖解:景觀規劃理論上課情形 |
主線設計課程本系學士與研究所學程共構,室內設計與建築學程共構,大二與大三主線課程共構,體現師徒制外的學長制。學生能在同儕競爭與自我學習的主線設計環境下開創創意的設計能量。 圖解:一年級同學期中評圖 版權: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數位後製本課程定義為大四畢業製作的協同課程,因應數位媒材衝擊傳統表現技法工具,不同表技工具對應不同設計思維。同學於此課程經由先進數位媒材體現多樣化思維方向並啟發更多設計議題開創的可能性。 圖解:成果展示 版權: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設計實務本課程為主線設計的協同課程,課程規劃以跨領域概念將設計相關議題導入主線課程,含括教學參訪,專家專題演講以及國際工作營等強化主線設計發展的方向。 圖解:設計實務成果展出 版權: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
大葉大學 空間設計學系(建築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鄧 浩學歷 :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景觀設計碩士、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學士 現職 : 行遠國際工程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研究專長: 景觀規劃設計、文化地景修景與營造、觀光遊憩規劃、歷史建築及場域保存再利用 景觀專業畢業後可在產業界、學術界與公家機關工作。景觀就業職場以景觀設計案或景觀規劃案為主。規劃設計內容包括庭園、都市廣場、校園、公園、博物館、風景區、景點...等,其他內容還包括產業發展輔導、品牌整合行銷。業主包括縣市政府機關或是私人單位。景觀規劃師擅長思考人、土地與自然間的關係,修復被破壞或需要更新的土地。
林宗賢學歷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遊憩、公園暨觀光管理博士、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學士 現職 :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系主任、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研究專長: 景觀評估、景觀理論、 景觀規劃、地理資訊系統 景觀專業畢業後可在產業界、學術界與公家機關工作。景觀就業職場以景觀設計案或景觀規劃案為主。規劃設計內容包括庭園、都市廣場、校園、公園、博物館、風景區、景點...等,其他內容還包括產業發展輔導、品牌整合行銷。業主包括縣市政府機關或是私人單位。景觀規劃師擅長思考人、土地與自然間的關係,修復被破壞或需要更新的土地。
李慧琍學歷 :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學士 現職 : 美國SWA Group主創設計師 成就 : 美國景觀建築師學會院士 景觀專業畢業後可在產業界、學術界與公家機關工作。景觀就業職場以景觀設計案或景觀規劃案為主。規劃設計內容包括庭園、都市廣場、校園、公園、博物館、風景區、景點...等,其他內容還包括產業發展輔導、品牌整合行銷。業主包括縣市政府機關或是私人單位。景觀規劃師擅長思考人、土地與自然間的關係,修復被破壞或需要更新的土地。
莊勝文學歷 :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學士 現職 : 元圃景觀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 景觀專業畢業後可在產業界、學術界與公家機關工作。景觀就業職場以景觀設計案或景觀規劃案為主。規劃設計內容包括庭園、都市廣場、校園、公園、博物館、風景區、景點...等,其他內容還包括產業發展輔導、品牌整合行銷。業主包括縣市政府機關或是私人單位。景觀規劃師擅長思考人、土地與自然間的關係,修復被破壞或需要更新的土地。 |
圖解:個人作品 版權:https://www.facebook.com/AtelierNeoe/?__
鄭博仁89年大學畢業後,考取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於92年畢業。 自行創業,Atelier Neo.E / 易新設計有限公司,承接業務包含空間整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傢俱設計、展場設計及平面設計。
圖解:公司介紹 版權:https://www.modo.com.tw/#/About%20modo
李俊賢90年大學畢業後,考取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於94年畢業。 自行創業,92年創設艾姆設計公司,服務之產業橫跨國際時尚精品、國際化妝品品牌、餐飲、國際飯店、3C、建築、醫療、百貨、民生消費、設計產業等多元類型。
圖解:建築設計作品 版權:何立方建築師提供
何立方2003 私立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_學士 2017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_學士 2020 高等考試建築師考試及格 2021 開業 成立何立方建築師事務所 2003年畢業於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 ,退伍後進入職場服務於建築師事務所 ,2008年轉換公司在如榆設計從事建築設計相關工作至今 ,在職場工作期間再次進修獲得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學士 ,並於2020年考取國家考試建築師建築師資格 ,已在建築相關業界服務20餘年至今。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
大葉大學 空間設計學系(建築組)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3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3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