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特殊教育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108學年度起分雙專長組及永續發展教育組。大一課程著重奠定學生學習科學基礎能力,結合彈性的課程選擇,供學生探索自我學習方向。雙專長組大二前可依志向選擇本班設計的第一專長「心智、大腦與學習」或本院各系提供之第一專長學程;永續發展教育組需選擇第一專長為「永續發展教育」,培育解決人類與環境永續問題之環境管理者,及探討地球永續問題之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 |
本系旨在培育學前與國小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及行政人員,目前有學前身障組、小教身障組及小教資優組3種不同階段類別課程。師資專業涵蓋特殊教育、職能治療、聽語治療、心理學等領域,為學生提供整合性的特殊教育專業訓練。透過專業服務學習課程以及身心障礙服務獎助學金的提供,強化學生的職場工作經驗,進而提升未來之就業機會。 |
| 學科意涵 |
「心智、大腦與學習」:利用認知發展、神經科學、以及教育等領域來深入了解人的思維和學習方式,奠基高層次思考力及研究能力,促使學生在具備腦與心智科學的基礎。 |
對於位於常態兩端的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學生,一般的教學無法符合他們的獨特需求,這時必須施予特殊的教育方式,才能充分發展他們的身心潛能。本系就是在培育學前和國小的特殊教育師資。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講述教學法:課程涵蓋知識性的導論性課程,運用講述教學法給學生系統性的理解,有利於學生在未來選修其他課程時有理論基礎。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討論教學法:本班課程有多門專題探究課程,運用討論方式,達到課程目標。經由小組針對主題進行探討,以形成共識或尋求答案,能為團體成員所接受的意見,重視互動歷程。 圖解:舊建築再利用課程馬祖參訪之小組主題討論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問題學習法:由學生提出問題,經由與教師及同儕資料蒐集、研究、討論,加強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 圖解:城鄉環境分析課程學生向外籍講師提問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實驗實作:課程涵蓋腦科學與行為科學相關儀器設備之操作訓練,以及實際研究之設計與實施。 圖解:田調課程老師帶領學生操作空拍機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未上傳圖片 體驗學習:經由學生親自參與及體驗、實作,了解課程概念與實際運作的關係,藉由問題的解決、反思等達到學習的目標。 |
1.專家講座:除了系上老師的教學,還常邀請專家學者演講。 圖解:邀請師鐸獎教師朱志清老師分享其教學設計 版權:系上拍攝
2.實際操作各類器材:包括生理檢測、感覺統合等儀器與教學設備。 圖解:感覺統合:飛行式鞦韆 版權:系上拍攝
3.教材教具製作 圖解:系上所舉辦的教具檢定作品 版權:系上拍攝
4.教學實習:包括參觀機構、課堂見習與實際教學 圖解:大四時的教學實習課實際教學實習 版權:系上拍攝
5.舉辦營隊活動:包括身障組的快樂兒童營,資優組的資優營。 圖解:資優營:教學生自己設計箭,再比賽誰射得遠 版權:系上拍攝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著重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可利用高中自主學習課程,配養問題解決能力、資源運用的能力,能在計畫及成果、非修課紀錄之成果作品展現研究(創作)動機、心路歷程及成果省思等。 |
1. 穩固課業基礎:對於各科目的基礎架構要清晰。特殊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是根據學生不同特質及需求進行「課程調整」。因此,在您熟悉學科基礎概念後,才能在課程調整時有所依據。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班為院學士班,學生有更多的彈性規劃自己想要專長。可以在128學分內,選修2個專長。學生較其他教育相關科系有更多的機會跨領域學習,自主規劃大學課程,而不受限於所考上的學系。 |
特殊教育學系和教育學系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就讀本班畢業就可以當老師。不行,就讀本班的學生,若對教職有興趣,可向本校師培中心提出申請,經徵選通過後才可修習教程。本校有幼教、小教、中等教育學程可考取。 |
學生容易誤解畢業只能當特教班的教師,其實還可以成為資優班的教師以及需要特教專業的各式職場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學教育就是要當老師 |
學生容易誤解特殊教育只有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其實還包含資優學生的教育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教育學院學士班為培育學生具有跨領域學習能力,於大二前可依志向選擇本院提供之第一專長,第二專長則可自由選擇本校任一科系提供之第二專長學程,以128學分畢業並完成雙專長的修習,並使學生具備跨領域能力與多元學習的機會;甲組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志趣,任選教育學院院內各系分流,沒有名額限制,提供延後分流的機會。 |
本系畢業生除了當老師外,可以在研究所階段報考相關研究所成為治療特教學生的心理師、諮商師和語言治療師等 |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畢業專題本課程由學生依據專長取向選定指導教授,於大三起修習3個學期,畢業專題的形式可以為論文、計畫、成果作品...等形式。並於第三學期期末進行壁報或口頭公開成果發表。 圖解:教育學院學士班22級學生畢業發表 版權: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國際化課程國際化課程以建構學生在永續發展教育上跨領域能力與國際化能力為目標,本課程將與國外的姐妹校相關科系共同開課,透過共同參與資源調查或社會永續課題解決的議題導向教學方式。 圖解:國際化課程架構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跨域實踐移地教學課程跨域實踐移地教學課程是透過實地學習之方式,讓同學深刻體驗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應用層面,將學校課堂所學之理論,能夠在操作地點逐步實踐。 圖解:移地教學與國際化課程架構 版權: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特殊教育教學實習本課程主要為培養特教系師培生將來成為合格特教老師所設計,課程內容主要為:透過實務參觀、教學方式熟練特殊教育學生之輔導與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設計教材教具、教案、課程之能力,透過臨床教學以能實際了解特殊教育學生之學習行為特徵,透過臨床教學以能實際掌握特教班之班級經營。 圖解:特教實習成果展 版權:系辦拍攝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本課程目的在介紹特殊學生教育評量的基本概念及原理、認識各類不同測驗工具之特性及使用時機,並透過實際操作演練主要評量工具(魏氏智力測驗等)熟悉相關測驗施測方式及結果解釋,以期能瞭解特殊學生鑑定的運作歷程與相關實務議題。 圖解:評量工具操作教學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運用先備知識深入探討資源教室方案現行趨勢與相關研究(包含資源班之定義與功能、分類與評鑑;資源教室佈置與現況簡介;資源班篩選鑑定安置出班相關流程與法源、資源班鑑定常用鑑定工具及鑑定流程簡介、個別化教學;電腦化IEP及教材分享系統;資源班之協同教學;班級經營與親職教育;資源班現行問題的改進) 圖解:授課教師孟瑛如教授著作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語言發展與矯治本課介紹兒童語言發展的理論及其個別語言訓練教材教法的可能應用,以實際研究資料研讀讓學生熟悉本國正常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與現象、並針對各類特殊需求的語言障礙特徵,提出教學上可採用的處理策略。 圖解:課程歷程圖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資賦優異教育教學實習本課程目標為帶領學生進入實務場域,安排學生至學校資優資源班或相關學習中心(例如林務局的自然教育中心、科學博物館的科學學習中心等)進行參訪、觀課見習、教學實習以及籌劃舉辦資優營等學習活動。期能讓學生結合課堂理論,實際運用在教學實務的現場中。 圖解:修課學生辦理的資優營隊 版權:系上拍攝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版權:當事人提供
陳志平現職:苗栗縣后庄國小資源班教師 學歷: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碩士、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學士 經歷:清華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國小身心障礙教師、中途之家生活輔導員、科學園區工程師 投身特殊教育迄今十年有餘,歷經中途之家、一般國小、特殊學校、巡迴輔導以及大學兼任教師等工作,一直秉持工業工程和特殊教育的共同核心價值,那就是「洞察人心,重視個別差異,為個體找到競爭的優勢能力」。這樣的信念在家人、工作夥伴以及特教系恩師們的支持下,陸續出版著作以及獲得2017教育部優良特殊教育人員的殊榮,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歡迎更多夥伴投身特殊教育工作。
版權:當事人提供
詹鳳君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所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士 曾任苗栗縣身心障礙類數學領域教材編輯人員、新北市心評人員、自閉症種子教師。現為苗栗縣獅潭國小教師、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後曾任啟聰班教師、資源班教師、普通班教師及資料組長兼辦特教業務的行政人員,也取得許多鑑定工具施測證照。並因為擁有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教學背景,因此常應邀至各校分享特殊需求學生的輔導方式。
版權:當事人提供
宋雅筠現職:高雄市十全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 學歷: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士、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經歷:新北市樹林國民小學資優教師 1.榮獲104年 教育部優良特殊教育人員-國小組教師. 2.指導資優班學生參加全國科展、獨立研究、創意等競賽成果輝煌。 3.編製資優適性課程,並擔任講座教師。 4.擔任學校特教組長、教師職業工會會長,認真盡職,屢獲嘉獎。 5.參與學術研究,並參與發表多篇論文。
版權:當事人提供
古惠萍為新竹師範學院92級畢業系友,畢業後大五實習,選擇了新竹有啟聰班的北門國小實習,於95年回母校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擔任行政助理至今。 大學修習特殊教育專業課程,除各種障礙類別的教材教法,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擬定等專業知識,大三大四的教案撰寫也從一次次的上台試教、修改、再試教,逐漸熟悉自己的教學風格;個性害羞上台報告會發抖到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主動告知自己能做甚麼,讓團體報告更臻美好;運用所學於工作岡位上進行,教材教具管理採購,工讀生及時間調配,各項活動的規劃辦理及總務核銷金額控管等...。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 |
國立清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3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