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靜宜大學 台灣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台灣語文學類 |
文史哲學群
台灣語文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由台灣文學的研究出發,進而銜接多元創意開發與產業實務訓練,含括台灣文學與文化研究、數位人文、文化創意、品牌設計、商品開發;從理論到實踐,從研究到應用,從多元敘事到人文思維,跨領域課程設計,實務應用技能養成,皆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思考,帶領學生透過多元教學課程與學習能力培養,積極回應社會對人文學科的期待。 下載詳細資料 |
臺灣學是跨領域與跨國界的新興學科,融合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以文化、語言、文學為研究對象,發揮全球在地化的創造性想像。 |
學科意涵 |
本系課程分為「台灣文學與文化研究、文藝創作、數位人文、文學轉譯、地方創生」等五大課程,貫穿本系所有必選修課程的學習內涵與素養,訓練學生有目標地培養自身能力,習得未來就業所需能力。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前身為「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11年大學部成立後改名為「臺灣語文學系」,但仍延續過去以來著重台灣文化、語言和文學三大領域的學習,並以此為基礎加強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 |
學習方法 |
![]() 1.跨域學習:跨域能力,是未來職場重要人才培力指標。本系自創以來,即重視跨域學習。於是課群教學設計「以終為始」,皆以未來職場就業力而設計。跨域學習的綜整能力的教學歷程,透過大量的理論與實作歷程,如數位人文、設計思考、地方創生、文學轉譯等課群,訓練學生「跨域學習」的能力與培力。 ![]() 2.實作學習法:本系透過課程與活動的主題設計,舉辦實作工作坊,以產業實務和成果導向的跨界合作模式,將業界從提案、資料盤點整合、元素提煉、創意發想、以及實務操作的運作模式帶入校園,引導學生逐步完成作品,在訓練過程中培育學生具備創作、實作、應用能力。 ![]() 3.文化產業實習:與四十餘所機構簽訂產學合作,學生可透過進入職場實習,擴展就業視野及實力,實現畢業即就業。 ![]() 4.畢業專題實作:整合及反思所學,與同儕進行團隊合作,並實際完成作品產出,展現大學四年學習成果。 ![]() 5.雙聯學制.遊留學交換:本系與日本愛知縣立大學簽訂雙聯學制,前往日本就讀可取得兩校雙聯學位文憑。亦鼓勵同學利用411遊留學中心及ISEP交換機制,前往姊妹校遊學,或前往海外成為華語教學教師。 |
未上傳圖片 1.自主與合作學習:台灣文學、文化和語言領域的理論與實務無法在課堂上一一窮盡,因此學生在老師提綱挈領的引導後,除了需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及可運用的資源之外,也需建立同儕網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讓學習成果更加深廣。 未上傳圖片 2.調查與分析法:學生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並進一步嫻熟操作量化(如設計問卷並進行調查)和質化(如文本分析和深度訪談等)相關研究方法的能力,有利大數據和小敘事等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習資料。 未上傳圖片 3.專題實作與成果展示:我們鼓勵學生透過對於特定主題的研究或實務操作,進行深刻的學習。同時,更期待學生將每一次學習成果進行口頭、書面、影像等不同方式的展示。 未上傳圖片 4.多媒體與線上學習:本系課程設計活潑且貼合台灣社會脈動,鼓勵學生透過多媒體及本校學習系統MOODLE進行課中及課後學習。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歡迎對於台灣文學、台灣文化、文化創意及對未來有各種想像及興趣的同學,多參與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的各種活動,如各類藝文營參與及各種媒介的創作,並實踐各種對未來想像的可能。在高中學習歷程,我們建議學習過程中,具有以下特質: |
建議對於台灣學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中文系:培育學生具備中國傳統學術與文學,和現代文學的認識與鑑賞能力,兼及敘事書寫、文學傳播與數位化文書編輯。 |
臺文系主要的學習領域主要為臺灣文化、語言與文學,此外也強調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並鼓勵社會實踐。而中文系一般來說則是以中國傳統經學、思想、小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文創實務課程為主;華文系則較關注現代、世界各區域的重要華文文學創作。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讀文科的沒有出路?文學涉略的領域其實極為廣泛,各種行業皆有涉及。 |
本系名為「臺灣語文學系」,一般容易認為主要是以「台灣語言」為主要的學習領域,但實際上本系包括台灣文化、語言與文學的範圍,同時也強調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因此本系畢業學生的出路或生涯發展部並不僅限於母語教師,而是更廣泛地包括各種人文相關或文化創意方面的產業。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台文系是否要專精台灣話? |
本系包括台灣文化、語言與文學的範圍,同時也強調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因此在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上,特別強調融合三大主題的跨域學習,即其相關之創意與應用。此外,本系也十分重視學生跨國移動的能力,因而外語能力的培養也是本系的學習重點。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台灣文學系是一門新興科系,課程設計強調理論與實務共構、教師團隊跨界與無限邊界想像,培育學生具備創意發想與實踐能力,發展更多的可能性。 |
本科系兼具語言、文學、文化三種當代人文學科的教學內涵,跨領域地以台灣為核心觀照,帶領學生探索台灣與世界的關係。台灣人文研究作為新興的學科與研究領域,不同於傳統學科,提供了更為寬廣而自由的知識有機組成。文學、藝術學、社會學、新聞學、文創、性別研究、人文地理資訊等等皆能在此得到基礎訓練。 |
我的學系 |
靜宜大學 台灣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創意思考與媒材實踐
教導學生使用水泥、羊毛氈、刺繡、手工書、絹版印刷等複合媒材創作,激盪文學與跨域創作的多元與可能性,培養文創設計與創作實作整合能力。 ![]() 視覺傳達設計
學習Photoshop、Illustrator軟體應用、視覺傳達設計,期末產出設計專題作品。 ![]() 影像敘事技巧
將文字轉化為腳本,進行拍攝與剪輯,最後產出自製的短片。 ![]() 創作課
課堂進行文章的導讀、邀請作家參與課程教學,啟發學生不同的寫作觀點。 ![]() 畢業作品匯集大學四年所學的文字書寫、影像攝影能力訓練,融合個人思想與情感完成畢業作品,產出內容包括:書寫故事的創作集、拍攝社會議題為中心的影片、編輯出版雜誌或書籍、社區產物設計品牌行銷等。 |
未上傳圖片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介紹文創產業理論外也兼具實務運作,學生進行田野調查及成果發表,讓修課同學實際走入店家了解文創,試著結合台文系所學應用於文創之中。 未上傳圖片 大學臺語透過橫跨文學、歷史文獻、流行音樂等領域的素材與資源,進行閱讀、書寫及討論,加強學生對台語文字及文法的正確運用,進一步認識台語文的美感與深度!而在延伸課程【台語文實作】中,將在【大學台語】的基礎之上,以台語為主要授課語言,並以「台語文」為主要實踐工具,整合本系語言、文學與文化三大領域,並結合語文傳播 未上傳圖片 臺灣文學史藉由對時代背景、作家和文學作品的理解,讓你徜徉在文學之海的同時,也能博古通今,翻閱台灣歷史中最雋永的扉頁。 未上傳圖片 台灣流行文化透過對於台灣流行文化現象的討論和反思,進入對於台灣社會的批判性理解,和對於社會學和文化研究領域在理論、概念與實作面向的全面認識。而在延伸課程【台灣電影導論】中,將在【台灣流行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對於台灣電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脈絡,以及生產和消費實踐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未上傳圖片 多元性別文化多元性別文化為認識多元性別的基礎課程,介紹LGBT(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的文化與處境。透過各種文本的閱讀分析,建立同學對於多元性別的認識與視野。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靜宜大學 台灣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羅健福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108級畢業生 現職為噓聲創營有限公司執行長,曾任穀雨展演協創攝影師.剪輯師、公共電視台接案攝影師、桃囍人文藝術館攝影師。 ![]()
舒懷緯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101級碩士畢業生 聯合報新聞部組長。 ![]()
沈夙崢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99級畢業生 立委辦公室主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婦女部、總統府文稿小組、地方新世代政治從政者。 ![]()
鄭勝奕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98級畢業生 旺旺中時、時報週刊等多媒體工作者,金曲獎年度專輯、原住民語專輯入圍、金音獎民謠歌曲入圍。 ![]()
陳書韋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97級畢業生 現職為聯經出版行銷企劃副組長,曾任晨星出版編輯暨網路行銷企劃、聯經出版行銷企劃。 |
![]() 圖解:於2018台北國際書展演講 版權:鄭清鴻
鄭清鴻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學士、台師大台文系碩士。曾任永和社區大學台灣文學課程講師、台灣文學專欄主持人。現為前衛出版社主編,致力於台灣學本土出版與相關推廣,亦擔任臺文館、文化部相關專案評審、諮詢委員。 高中時,受到當時國文課本收錄賴和名作〈一桿稱仔〉的啟發,對於台灣文學及語言問題開始產生興趣,遂以推甄方式進入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就讀,並繼續攻讀研究所。而在學期間也深感台灣文史尚未往下紮根普及,高教就業機會亦快速減少,因而不斷思索如何活化學術研究,跨領域嘗試台灣文學普及與學以致用的可能性。 ![]() 圖解:受頒2017年台灣語言學學會最佳博士論文 版權:劉承賢
劉承賢台大財金系學士、師大台文系碩士、清大語言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曾任台大、政大國際教育交流協會(CIEE)兼任講師;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副總幹事;《台文通訊BONG報》及《臺江台語文學》文字編輯;《商業周刊》經研室副主任、致伸科技財務部資深管理師、中國信託證券承銷部襄理。 大學主修財務金融,畢業後也在相關領域工作,但無法遏抑心中的召喚,於是職涯規劃大轉彎,結合了對本土語言的熱情與對形式語言學的興趣而完成碩博士學業。期間擔任研究助理、助教與兼任講師,以及文編、企劃等工作。畢業後有幸找到嘉義大學的專案教職,現階段教學科目皆與英語相關,但研究部份希望能延續前所未竟;多年不間斷的台語創作也將持續進行。 ![]() 圖解:2018年參與大甲媽繞境經過西螺大橋 版權:陳睿穎
陳睿穎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士、師大台文系碩士。曾任職民視新聞台、壹電視新聞台、台灣師範大學文化創藝產學中心等;現任職於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於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後,進入民視新聞台從事影像幕後工作,因對老電影尚有熱愛而於工作約滿後轉入當時的國家電影資料館,執行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專案。在工作中逐漸凝聚研究意識,再考入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以台語片研究取得碩士學位後,先於母校文創中心任職一年,再轉回媒體產業任職,於一年前再回到國家電影中心研究發展組,從事電影史料的發掘與研究。 |
我的學系 |
靜宜大學 台灣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