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醫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醫學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醫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擁有綜合大學的優勢與師資,可提供多元的通識及人文課程,開拓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三四年級「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培育學生主動學習、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及人際互動與溝通的能力。本系學生於國家醫師分階段考試及醫學臨床技能測驗皆有高通過率。畢業系友亦於國內外醫學中心或學術單位逐漸嶄露頭角。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課程採基礎與臨床整合,並加入多元教學及小組教學方式(如PBL、TBL等)。重視通識教育、醫學倫理,培養術德兼修以人為本、關懷生命及具國際觀優秀醫學人才。實習期間,均可分派至校內外醫學中心及社區型教學醫院,實際參與臨床工作。提供國際交流,可於六年級校外實習課程申請至國外姐妹校實習,包含美洲、歐洲、亞洲等。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本系學習領域涵蓋:(1)全人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具有博雅知識及優質公民素養;(2)醫學人文課程培育具人文關懷、社會使命之醫學生;(3)基礎科學啟發學生對於科學探究的興趣;(4)基礎醫學提供醫學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5)臨床醫學則以基礎醫學為基礎,培養學生對病患的身心靈提供全方面照護的能力。 |
以培育術德兼修以人為本、關懷生命及國際觀的醫學人才,整合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落實關懷鄉土、服務社會、放眼世界目標,透過課程整合的多元,實踐全人照護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搭配實習實際參與臨床工作。 |
學習方法 |
![]() 課堂講授:最廣泛使用的方法,教師於教學過程中,透過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主要對於一些較複雜的問題、概念、定理和原則等,進行較有系統且嚴謹的解釋,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性知識。 ![]() 實驗實作:例如生物化學實驗、基礎醫學實驗及大體解剖學實驗,課堂講授了解理論之後,學生可透過實驗實作、觀察並記錄結果、分析資料,並與教師、同學討論實驗的設計、方法及流程。透過此方法可讓學生對於學科產生興趣。 ![]() PBL小班學習:由小班導師帶領6~8名學生,以臨床情境的病人問題為教案,導引學生學習生物、臨床、流行病學、心理社會與倫理等四方面的學習主題,並且培養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及與小組成員互動溝通的能力。 未上傳圖片 服務學習及體驗課程:透過對社會弱勢族群之服務,經驗施與受/給予和參與的人我關係,體認生命價值與服務的意義。了解社會弱勢族群之照護需求,培養正確的服務觀。經驗不同於城市所提供健康服務之模式,並反省健康照護資源城鄉差異之社會機制。 未上傳圖片 臨床實習:以不同的臨床教學活動更深入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知識及技術,再以床邊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醫學生能結合學術理論與實務,對工作場域與專業倫理之正確認知及保障病人。 |
![]() 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PBL)是由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配合整合式Block課程,以情境化的教案為核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主動學習、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解:問題導向學習 版權:老師上課自行拍攝 ![]() Team-Based Learning(TBL)團隊導向學習是一種運用個人的學習、小組的學習與立即回饋等特定的學習順序,去創造一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動機的架構。在此架構中,學生們互相支持與協助,從個人充分預習,到教室參加測驗,及熱烈地參與討論。 圖解:TBL上課實況 版權:老師上課自行拍攝 臨床技能學習:醫學為學中做、做中學的實務性科學,除了課堂上的知識傳授,更注重臨床與實務教學,醫學生除了在病房門診等,跟隨資深醫師學習醫療實務外,也藉由擬真教學、技能操作、情境演練等,不斷精進自我的醫療能力與技術,提升人文關懷與全人醫療素養。 圖解:臨床技能學習-縫合練習 版權:老師上課自行拍攝 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是以模擬各種臨床情境,來測驗醫學生是否具備各項技術與能力,並能展現其整合運用於情境處置,包括病史詢問、醫病溝通、身體檢查、操作型技能等。 圖解:與標準病人進行病史詢問 版權:本校學生模擬測驗時拍攝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對於醫學領域有興趣的同學 |
1-均衡發展學科不偏廢放棄 (累積自身經歷)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請查閱醫學系網頁http://www.med.fju.edu.tw/intro_4.html |
本校學士後醫學系之特色是大學畢業後報考,因此學生背景多元,社會經驗豐富,人格成熟、可以豐富醫學領域之多元樣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PGY訓練 |
許多人所認知的醫學士職涯規畫仍然以臨床醫師為主,但在現今科技與體制快速發展下,醫師已只是醫學士可能的職業之一。生涯規劃上也有許多非臨床醫師的選擇。包括研究、教育、公衛政策或醫學相關的社會人文領域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醫學人文在培育未來醫師的層次、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關聯性 |
醫學系的課程是否過於繁重並著重記憶性學習?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多閱讀醫學人文及醫學教育改革之報導 |
目前住院醫師已經實施工時制度,以及標準化的專科訓練制度,以建構合理完善的學習環境。同時,將於108年9月納入勞基法,進一步落實對於工作權益的保障。醫學系學制由七年改為六年,除了精實授課內容,也大幅增加技能性、實務性課程與訓練,與擬真醫療等創新教學方式。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醫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小班教學單元課程三四年級採行PBL小班討論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以臨床教案引起學生進行腦力激盪,整合性的取得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發展有效的主動學習能力、推理與解決病人的能力、精進溝通技巧、團隊合作的技能,加強醫學生回憶所學和應用所學於臨床工作的能力,培養對全人的關懷及對醫學倫理相關議題的敏感度。 圖解:每組以6~8 人為原則進行小班討論 未上傳圖片 臨床技術課程三年級配合各單元之內容,由教學醫院專科醫師帶領學生學習醫病溝通、專業行為及病史詢問、身體檢查、檢驗結果之分析判讀等。四年級則進入教學醫院內實地進行演練,在臨床專科醫師協助下,實際向病人及醫護人員學習病史詢問、身體檢查、病歷書寫、醫病關係建立與溝通技巧、常用臨床檢驗之了解與判讀等臨床技巧與專業行為。 大體解剖學實驗人體各個區域(上下肢、胸、腹、骨盆、頭頸)不同構造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臨床教師參與解說臨床工作上重要的人體結構,讓同學瞭解解剖構造在臨床的應用性,提升學習效果。醫學生必須參與大體老師生命體驗相關活動,包括大體老師家屬訪視、大體老師禮儀,從做中學,培養醫學生尊重生命、人性關懷、利他精神等專業素養。 圖解:透過顯微攝影機觀察大腦底部結構 未上傳圖片 醫學人文課程有普通心理學、醫療社會學、醫學發展史、服務課程、醫院工作體驗、生命倫理學、生死學、溝通技巧及公共衛生學與健康體系等課程。服務課程中,透過學生至偏遠地區或至養護機構實際參與社會弱勢族群之服務,讓學生於學習醫學專業前可實地體認生命價值與服務的意義,培養與建立具人文關懷、社會使命之醫學生。 未上傳圖片 科學研究導論教導學生了解科學論文的思考邏輯、產出的過程理念、科學論文的組成內容與格式、其寫作方式,及閱讀與批判。此外也包含文獻檢索技巧與科學研究與論文出版的相關倫理。以期訓練學生具備正確的科學研究概念、執行和寫作等能力。 |
![]() 大體解剖學「解剖學」是醫學生的特權及責任,只有醫學生在具有完整的解剖學知識後,才有別人沒有的機會去接受大體老師的親身教誨。面對及解剖大體老師身上的器官及系統後,醫學生都應該努力的再去追求各項醫學的基礎及臨床知識,然後學習尊重生命,及具有同理心的與病人一起面對病痛。 ![]() 醫用本土語-福佬「醫學台語(及醫學母語)」: 醫療始於人性,每個人在病痛時,他對痛苦的行為表現及言語形容,都深深受他從小成長過程中的文化、語言所影響。因此母語 (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是許多人表達痛苦的直接反應。一位醫師在病人痛苦時使用病人的母語 (或許這也是醫師的母語)與病人溝通,病人的心靈將獲得無比的撫慰。 ![]() 南杏講座-習醫之道(I)及(II)「南杏講座」: 現實和理想是有差距的,披上白袍的你,和病人眼中披上白袍的你,對白袍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透過跟診與臨床學習,「南杏講座」課程讓在你在成為一位真正的醫師之前,觀察與學習醫師與病人的互動,讓你的白袍為自我所肯定,及被病人所尊重。 ![]() 基礎醫學哈佛線上課程本課程是由醫學系與校方合力募資購買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線上課程,提供醫學系一年級新生優先選修。遺傳學基礎概念是醫學的根基。本課程的特色是在臨床背景下,研究遺傳學相關的主題。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醫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資料準備中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陳O麟輔大醫學系第二屆畢業生 輔大生醫所博士 發起基因檢測公益計畫 未上傳圖片
傅O翔輔大醫學系第九屆畢業生 用健檢資料算出糖尿病機率 未上傳圖片
林O傑輔大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病理部醫師 |
![]()
譚俊祥醫師在高醫醫學系的七年學習中,對神經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醫學系五年級時,獲得高醫-哈佛聯合基金的支持,前往哈佛大學的B and W Hospital的神經科見習,在哈佛醫學院的環境中發現臨床醫學結合基礎科學的重要性,於是立志在未來要以臨床神經學為志業,並對基礎神經科學進行深入學習。 完成兵役後,進入台大醫院進行神經內科專科醫師訓練,更加確立出國深造方向。完成專科訓練後,便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於Peter McNaughton教授之實驗室,利用神經電生理之技術研究體溫調控與溫度感知之機制。完成博士學位後,繼續前往倫敦國王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成功發現TRPM2為溫覺感知所必須。 ![]()
盧克凡醫師我生長在基督教家庭,曾任教會少年團契會長,國中加入排球校隊、高中時當任台東高中山青社會長。大學時期主要於本校加入橄欖球隊、山杏社及高醫團契活動,就學期間,來自偏鄉原住民的我,在高醫感受到特別的溫暖。我心中原想走外科系,但因為原住民養成功費生,最後仍選擇返鄉為部落盡一份心力,增加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 民國87年醫學系畢業,先後到門諾醫院、童綜合醫院及台中榮民總醫院服務,直到民國97年返回台東故鄉,目前為大武衛生所主任。106年,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合作,設立「醫療影像判讀中心」。因感於台9線南迴段醫療資源窘境,大力推動”南迴救護中心”,歷經10年時間,終於在民國107年5月動工,同年獲得第二十八屆醫療奉獻獎。
陳肇隆教授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於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及加拿大多倫多HSC接受外科住院醫師訓練,並於美國賓州大學師專攻肝臟移植。民國82年升任外科學教授。30年多來在肝臟移植領域創立多項台灣、亞洲及全球的肝臟移植紀錄,2018年達成1800例肝臟移植手術,並在活體肝移植維持全球最高的存活率之ㄧ。 陳教授是台灣及亞洲肝臟移植的開拓者,1984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率先採用腦死亡定義,促成台灣1987年達成亞洲第一個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陳教授卓越的成就,獲得許多國內外榮譽,包括1992年獲選為高雄醫學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5年台灣醫療奉獻獎、2017年獲選為國際活體肝移植研究會候任會長。 ![]()
鐘育志校長鐘教授為第20屆校友,畢業後攻讀本校醫學研究所並負笈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鐘教授為國際知名的小兒神經科醫師,專長兒童神經學、神經肌肉病學及神經遺傳學,所領導的神經肌肉疾病研究團隊,於脊髓肌肉萎縮症之動物模式、藥物治療及臨床照顧,深受全球肯定,更為國內推動轉譯醫學研究的典範。 於83年擔任附設醫院臨床教育訓練部主任,榮獲「高雄醫學院教育改革貢獻獎」;擔任小港醫院院長防堵SARS,榮獲「抗煞有功」醫院殊榮;擔任附院副院長,訂定推動研究之辦法及平台;95年任高醫大副校長,卸任後,借調國立交通大學擔任生物科技學院院長。107年返回母校擔任校長,希望讓高醫成為一所跨域創新、典範傳承之醫學大學。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醫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
---|---|---|
多元能力 |
資料準備中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
性格特質 |
資料準備中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