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文史哲學群
宗教學類 |
文史哲學群
哲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為全臺最早成立且具備最完整學制的宗教學系,課程涵蓋各宗教傳統、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等,師資專業完備,教學方式多元,包括宗教參訪、田野調查、宗教文學創作、宗教數位人文研究等,也開設生命教育師資培育、禮儀師證照等相關課程。本系鼓勵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或雙學位,亦可申請國外交換學生。 |
端木愷校長曾言:「大學無哲學系,不足以為大學。」東吳大學哲學系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創始以來,一直深受歷任校長與學校各單位之重視與支持。在一個充滿人文傳統氣息的大學校園中,哲學系始終堅持一貫的創系目標,善盡大學通識養成的教育重責,為東吳大學的卓越教學環境,樹立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與自由言論的校園典範,並發展一個兼具重視教學與鼓勵研究的學術重鎮。 |
學科意涵 |
宗教學是從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角度對宗教傳統與文化進行探究的學科。學習內容涵蓋各種宗教傳統之歷史、經典、思想、儀式、宗教生活,以及分析宗教現象之宗教心理學、宗教人類學、宗教社會學。在理論分析外,也包含應用與實踐領域,如生命教育、養生與修練、文創產業、宗教輔導、宗教組織管理等。 |
哲學是一門愛智之學, 其核心能力在於培養邏輯推理的能力。國內的哲學界傳統上以地域之型態,將哲學研究區分為中國哲學、歐陸哲學、以及英美哲學這三大研究區塊。東吳哲學系則著重發展以下三個特色領域: |
學習方法 |
![]() 理論課程:講授宗教學與各宗教傳統的基礎與進階知識、宗教學的研究方法、歷史、與人文相關學科間的關係等。 圖解:理論課程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田野調查法:進行宗教田野調查,觀察、記錄宗教行為、儀式等,並進行分析。 圖解:學生進行田野調查照片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小組動力討論法:配合課程專題進行分組討論,培養與他人進行團隊合作與溝通的能力,也在討論過程中提升彼此專業知識。 圖解:小組動力討論法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實務技術練習:例如:配合「太極原理與養生」課程演練太極導引技術、「宗教書法藝術」課程練習書法寫作、「宗教資訊應用」課程演練電腦與宗教文創設計應用。 圖解:道教太極導引與養生課程教學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多元論文學習方式與成果發表:藉由學士論文、報導文學、小說創作、繪本創作與自媒體創作(Podcast & Youtube)等方式學習多元技能,並藉由正式公開發表,展現學習成果。 圖解:論文寫作小說創作組學生新書發表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希望課程之規劃不再依循傳統中國哲學、歐陸哲學與英美哲學之劃界,以本系教師發展之研究主題進行規劃與設計。一方面,藉由特色課群有系統地整合所有開設之科目,提供專業指引,使得學生有所依循,引導學生走向未來哲學研究之專業發展、哲學應用之生涯規劃、與人性社會之關懷實踐。 未上傳圖片 另一方面,賦予學生最大之選課彈性依其興趣自由選課(為全校承認最多外系選修學分的學系:32學分),以促發其未來跨領域研究之潛力與多元研究主題之可能性。 未上傳圖片 此一構思使得學生能不受限於傳統三大哲學領域的舊有思考模式,讓學生能依其興趣按部就班,有系統的學習某一領域之專長知識,同時以此為基礎,發展其個人獨有之跨領域專業。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宗教是文化形式的重要底蘊,可將宗教做為關注主題,連結至當代宗教現象,或者是歷史、藝術、心理、教育、傳播、政治、文學中與宗教相關之面向的方式,來進行宗教研究所需能力之準備。本系在課程與學習部分特別強調跨域能力,因此可以在所參與的社團與平日的個人興趣中,關注「宗教」、「宗教現象」這個關鍵字。或是可以參與相關的節慶活動,透過親身感受,來進一步地認識宗教的深度部分。 |
著重學習成果品質,請提供能展現哲學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課程學習成果,得檢附哲學或公共事務相關議題的小論文,或足以佐證個人能力、特色之相關證明等。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宗教學系與哲學系或歷史學系的差別在於,宗教學研究以宗教傳統與宗教歷史文化現象探討為核心。宗教學除了運用到哲學思辨邏輯與歷史學方法,還會廣泛地學習其他人文、社會學科方法,例如心理學、人類學,並透過田野調查、小說與繪本創作、Podcast與Youutbe創作、展覽與戲劇公演等實作課程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與社會。 |
請參酌本系課程能力指標可藉以分辨與相關學系之異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念宗教系以後就是要出家或當神職人員,是本系最容易被誤解之處。本系課程涵蓋各種宗教傳統與宗教學知識,且課程除理論外,也兼顧應用與實務,希望培養出能進行宗教交談的宗教專業學術人才,畢業出路包括教育界、輔導界、文化業、學術界、宗教相關產業界,也不是只能在特定宗教團體服務。 |
會認為哲學系畢業後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實則如認真學習培養能力,找工作並非難事,重點仍在於努力學習。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宗教系常被誤解是在傳教,其實本系課程是從學術性的角度探究宗教學理論與各種宗教傳統的思想、文化、經典等,希望能培養具有交談態度的宗教理論與實務人才。本系也尊重每位學生的信仰,不會因為本校是天主教大學就要求學生改信天主教。 |
會認為哲學是無用之學,或者認為學習哲學可用於算命。哲學乃愛智之學,追求真理,訓練思考能力,以能明辨事理。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本系課程涵蓋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對尚在探索階段的學生來說,本系提供機會讓學生認識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生死學等相關學科,讓學生學習機會更多。 |
哲學為思辨與推理之學,對於人生大有幫助,歡迎至本系網頁查詢相關訊息,謝謝。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宗教心理學本課程以宗教與心理學對話的方式,介紹宗教心理學的範疇、基本議題與研究途徑。課程的設計以重要思想家之作品以及理論的研讀為主,相關課題延伸為輔,希望幫助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挖掘宗教研究的種種可能性。 圖解:老師授課一景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論文寫作-自媒體製作本課程從當代自媒體(Self Media)的基礎概念、企劃讓學生學習如何將自身學習與Podcast和Youtube創作結合。主要透過自媒體的創作,將自身在系上所學專業知識能以科普化或專題形式,展現自身學習成果。 圖解:自媒體製作技術指導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宗教學視域中的日本動畫搭配日本動畫的影片放映介紹其中的宗教意涵。透過宗教學研究與日本動畫之連結,開展學習者本身對於當代動漫文化之關注與學習興趣,並培養出可以用宗教學研究進路分析動畫之基礎能力。 圖解:動畫放映與講解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宗教交談專題本系在大四安排宗教交談的課程,希望引導學生在不同宗教傳統知識的基礎上,進而互相比較與交談。此門課程除了介紹宗教交談的理論、方法之外,也透過參訪讓學生實際與不同信仰背景的團體或人物對話,體驗在生活中的宗教交談。 圖解:參訪法鼓山體驗水觀禪修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未上傳圖片 「邏輯」與「邏輯問題討論」
邏輯是一門研究正確推論的學科。相較於認知科學研究人類實際上如何思考與推論,邏輯則關心人類應該如何思考與推論。學習邏輯有除了有助於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更能釐清語言的功能、如何建立有效論證並避免謬誤等。 ![]() 「推理」第二專長課群哲學的基礎能力在於邏輯的訓練,在於獨立思考的養成。哲學的核心價值履行在日常生活與實踐智慧之中,就是「推理」的展現。「推理」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門藝術。如何把這種能力展現到盡善盡美,又如何應用此門藝術,這是需要專業養成,也需要學習訓練的技藝與學問,歡迎同學探索「推理」的世界。 ![]() 「美學智能」第二專長課群美學不只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能力。我們在強調IQ(智商)與EQ(情商)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人的 AQ(美商)。美學智能教育(AI Education)是一種品味教育,就是要提高個人的美商,一個追求美好人生的過程,美學智能的習得(knowing-how),是個不可或缺的能力與元素。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系友生涯 |
![]() 圖解:林耀堂教務長照片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林耀堂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任文藻外語大學教務長、吳甦樂教育中心副教授;曾任宗教輔導中心主任、吳甦樂教育中心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以及學生事務長等。 為宗教學系所畢業生投入學校行政與教育界的代表人物。 ![]() 圖解:宋世祥助理教授照片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宋世祥輔大宗教學系學士、台大人類學系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作者 從宗教學系畢業之後,投入人類學研究行列。在2014年自美國回國後,一方面於中山大學擔任社會學系的人類學老師、也擔任創新創業領域的設計思考教師。另一方面也成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網路社群,推動人類學大眾化。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整合學程專案助理教授。 為宗教學系畢業生投入其他人文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及創意設計等行業的代表人物。 ![]() 圖解:袁亦霆專員辦理內政部宗教團體訪視資料照片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袁亦霆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94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社會行政職系)及格。 94年:臺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會工作員。 96年: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宗教輔導科)薦任科員 98年: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薦任專員。 103年: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薦任視察。 為宗教學系畢業生投身公職行業的代表人物。 ![]()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潘春旭東南工專機械工程科、聖博敏神學院教義系學士、輔仁大學宗教學碩士、輔仁大學宗教博士 15年大安排骨店負責人,2013年於輔仁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當年在輔仁大學、靜宜大學任兼任助理教授,2016年於文藻外語大學任專案助理教授,2018年助理教授兼牧靈福傳組組長。現任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董事、鄭爵銘神父獎學金召集人。 為宗教學系所畢業生投入宗教輔導與宗教教育等行業的代表人物。 |
未上傳圖片
系友A餐飲業店長 於課業之餘至餐飲業打工,學習各方面經驗。 未上傳圖片
系友B直銷業高級職等 於就學期間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各方面技能。 未上傳圖片
系友C房仲業高層 認真於學業努力增進專業知識,取得碩士學位,培養個人優質條件,於房仲業擔任高層,銷售業績優異。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東吳大學 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資料準備中 |
性格特質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
資料準備中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