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所屬學群 資訊學群 工程學群
通訊工程學類
工程學群
材料工程學類
所在校區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學系特色

本學系旨在培育通訊、導航與控制之高科技人才,並使其具備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專業能力。
本學系發展領域包含通訊、導航、控制三大領域,在教學上也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進,讓同學透過實驗操作,統整所學的專業知識、強化學習成效進而降低學用落差。
本學系亦推動專題實務課程,提升學生通訊、導航及控制工程專業知識應用、實驗設計操作、數據分析、溝通表達及發掘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系的前身:「材料科學研究所」創立於民國70年,是台灣第三個材料領域的研究所,畢業系友在各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在民國97年由「材料與光電工程學系」與「材料科學研究所」合併,成為國內第一個兼顧材料與光電兩大領域的科系。本系的學生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可以在跨領域的科技產業一展所長。

學科意涵

本學系包含導航、控制、通訊三大領域,涵蓋數位訊號處理、影像處理、數位及無線通訊、無線行動網路、物聯網、行動資訊;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智慧導航;控制系統、人工智慧、機器人、系統整合控制及機電整合等。

材料科學是透過對材料顯微組織(如晶體結構、成分、缺陷的種類等)的解析,理解材料的製程與性質的相互關係。材料包括金屬、陶瓷、高分子、半導體等。光電科學則是以物理、數學、光學與電磁學為基礎,研究產生、控制(或調變)與偵測光波或光子的技術,以及開發對應的電子元件。具體應用包括影像辨識、顯示技術、光通訊等。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一、本系培育通訊、導航與控制專業人才,使其具有系統設計研發、工程整合與應用軟體開發之能力,涵蓋海陸空系統與個人行動應用。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的科技研發專才,可從事新世代通訊、航電、定位導航、資訊及智慧型系統產業之製造及研發工作。
二、招收對於新世代通訊、無人載具(機器人、無人機等)之通訊、定位導航與控制具有特殊潛力,以及AI智慧型系統/機器學習/智慧航行與圖資等相關領域應用有高度興趣的學生。

資料準備中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課程涵蓋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相較於通訊工程學系增設了導航及控制領域相關課程。導航領域主要朝導航與定位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地理資訊系統等方向發展;而控制領域則以人工智慧、嵌入式系統及系統整合為發展重點。一般電機領域涵蓋範圍較為廣泛,同學大多僅能專注於某一個專門領域,本系的要求是希望同學可以專精於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雖然課業較為繁重,但可以獲得更為扎實的訓練。

本系提供完整的材料與光電科學基礎訓練,強調理論與實驗並重。
(1) 本系的學生比材料系畢業生具備更佳的物理與光電基礎知識,
(2) 本系的學生比光電系畢業生多擁有材料科學的知識與訓練,
(3) 本系的學生透過實驗課程與專題研究,可以接觸跨領域、多面向的實驗與研究議題,以及多種尖端儀器的操作訓練。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常被誤解為就業須與海洋相關或須上船工作。而本系旨在培育電機資通訊相關專業人才,學生可依興趣投入各類高科技產業。海洋特色是本校的優勢,實際的應用並不侷限於海洋。

本系畢業生的出路不僅是進入各種科技產業擔任產品研發、製造或品管工程師,由於具備跨領域的訓練,也可以從事科技產品的行銷、技術服務,或是進入政府或法人機構從事產業調查與規劃的工作,以及進一步從事創業投資的相關工作。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課程內容常被誤解為著重於海洋相關課程。實際上本系課程規劃以一般電機與通訊課程為基礎,並可朝通訊、導航與控制三大領域發展。海洋特色是本校的優勢,實際的應用並不侷限於海洋。

本系必修及專業課程分為『晶體與高分子材料』和『光電科學』兩大區塊,完成基礎必修課程之後,學生可以依照興趣,選擇主要領域的專業選修課程,但是也需要選修一定比例的次要領域課程,以確保學生具備完整的材料與光電科學訓練。同時透過實驗課程與專題研究,加強實作經驗,以及透過產學合作與企業參訪拓展學生的視野。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可參閱本系網頁介紹,網址:https://cnce.ntou.edu.tw/
本系影片介紹,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AEIjmXzd8

本系學生升上大三之後,可加入各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訓練獨立研究的能力。此外,本校亦有五年學碩方案,表現優秀的同學可在五年內完成碩士學位。為了提升教學與研究品質,本系建構多個核心共用實驗室,提供精密分析與量測設備做為學生專題研究之用,大學部同學可以透過操作訓練取得使用資格,擁有充裕的儀器使用時間,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因此本系大學部畢業生,無論在升學或就業方面均有傑出的表現。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
    • 普通物理
    • 計算機概論
    • 通訊、導航與控制概論
    • 程式設計
    • 線性代數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
    • 電路學
    • 電子學
    • 機率
    • 訊號與系統
  • 大三必修
    • 導航系統
    • 自動控制
    • 通訊原理
    • 實務專題
  • 大四必修
    • 實務專題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一)(二)
    • 普通化學(一)(二)
    • 普通物理(一)(二)
    • 普通化學實驗(一)(二)
    • 普通物理實驗(一)(二)
    • 材料科學導論
    • 光電科技概論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一)(二)
    • 電磁學(一)(二)
    • 晶體結構與缺陷
    • 科學模擬計算導論
    • 量子物理
    • 物理化學
    • 材料熱力學
    • X光與電子繞射
    • 光學(一)
  • 大三必修
    • 專題討論
    • 材料與光電實驗(一)(二)
    • 材料物理性質
    • 高分子材料導論
    • 相變化
    • 高分子物理
    • 固態物理
    • 電子學(一)(二)
    • 光電工程(一)
專業選修課程
  • 通訊領域
    • 本領域主要培養學生通訊之專業學養,課程如通訊網路、無線寬頻通訊技術、通訊系統電腦模擬與量測、正交分頻多工無線通訊、數位訊號處理、數位影像處理、電腦視覺、微波電路、光纖通訊概論、高頻電路設計、排隊理論、訊息與編碼理論、數位通訊等。
  • 導航領域
    • 本領域主要培養學生導航之專業學養,課程如精密衛星導航、高性能衛星導航系統、GPS接收機原理概論、GPS動態定位方法、隨機訊號與最佳濾波等。
  • 控制領域
    • 本領域主要培養學生控制之專業學養,課程如系統整合實驗、類神經網路理論及應用、嵌入式應用程式設計、FPGA數位邏輯系統設計、現代控制系統設計、模糊控制理論與系統實現等。
  • 材料科學
    • 材料機械性質、材料顯微分析技術、材料製程與設計、能源材料概論、奈米材料之特性與應用、有機化學(一)、有機化學(二)
  • 光電科學
    • 半導體製程、材料的光電特性、光學(二)、光電工程(二)、光電工程(三)、半導體物理與材料
  • 專題研究、寫作、其他
    • 材料與光電專題研究(一)、材料與光電專題研究(二)、材料與光電專題研究(三)、材料與光電專題研究(四)、工程英文寫作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通訊系統工程師

    從事電信、通訊系統與線路工程之規劃設計與整合、新技術開發,並提供技術支援等工作。


  • 通訊工程研發主管

    從事通信產品和通信系統等領域之研發工作,負責指揮、監督之管理等工作。


  • 電信/通訊系統工程師

    從事通訊系統之開發、整合與規格訂立。


資料準備中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多元能力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0% Complete
5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35% Complete
3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Complete
5%

資料準備中

性格特質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Complete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Complete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Complete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Complete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Complete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Complete
10%

資料準備中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