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數學系應用數學組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工程學群
資訊工程學類 |
數理化學群
數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以下簡稱本系或軟體系)於2007年8月成立,並於2015年8月與本校教育學院之資訊教育研究所合併,遂改名為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以培養資訊軟體人才為目的。除了以一般資訊科系之計算機科學暨資訊工程技術為發展方向之外,同時訓練學生具有紮實的軟體工程理論及團隊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並將軟體工程管理投入特定應用領域,例如:電子商務、數位匯流、寬頻網路、人工智慧、醫療資訊及多媒體等。 |
本系於民國五十六年時建校設立,主要為培育中學數學教育人才為主。 |
| 學科意涵 |
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的核心目標,在於培養管理及具有寫作能力的軟體開發管理人員;試圖以軟體工程之觀念,培育出具有工程概念之軟體工程師,而非單純 只具撰寫軟體能力之『軟體開發工』,讓軟體開發更具有效率以及更為準確的命中需求。 |
主要為學習數學領域各相關知識,除了數學本質上的探討,亦包含統計、資訊科學、科學計算、數學教育等領域的學習 |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課堂講授: 由教授帶領同學釐清相關觀念,利用實際範例,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以及進行程式語言編寫。 未上傳圖片 團隊學習: 課程設計上將刻意讓同學有機會有多次的分組合作機會,進而學習與人合作的模式。 未上傳圖片 實作教學: 教授及助教協助同學透過實際上機操作,讓同學具備進行程式語言編寫之能力。 圖解:實際上機操作 版權:軟體系 |
未上傳圖片 邏輯推導、證明有三種方式:演繹、歸納和溯因。給定前提、結論和規則,而前提導致結論,運用所學知識,有邏輯、調理的得到演繹用來決定結論。使用規則和前提來推導出結論。歸納用來決定規則。藉由大量的前提和結論所組成的例子來學習規則。溯因用來決定前提。藉由結論和規則來支援前提以解釋結論。 未上傳圖片 小組討論、專題團體合作,根據每個人的想法不同,組員相互解釋說明自己的看法哪裡合理,哪裡不合邏輯,共同集思廣益、思考產生結果和知識概念理解 未上傳圖片 以計算機模擬或演算,學習結合資訊程式,模擬情境條件,類比特定系統之抽象模型,以產生、驗證結果,或推算數據與產生概念圖形 未上傳圖片 統計分析:先藉由統計方法的設計、接著收集資料與數據、整理彙總後、再由電腦計算分析與模擬、最後再將結果信息反饋五個階段。以便給領導者做出決策判斷服務,這既是統計工作者的職責,也是統計工作的最終目的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資訊科技及程式設計相關作品成果或是資訊科技技能(如程式設計)之能力檢定證明或證照。 |
解題在高中數學課程中占了很重的份量,因此學會解題策略很重要。解題策略不會憑空產生,一定來自自己的解題經驗,因此要養成動筆算數學的習慣,即使老師講解過的題目,也要自己動手做一次。也有人說:練習是學習數學的靈魂,可知練習是需要的,但過度的練習(over-drilling)亦未必有益。因此建議同學們可將練習的「量」轉移到練習的「質」,即做完每題數學題目後,能花點時間加以思考回顧,必能事半功倍。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之課程規劃強調數理及軟體設計技術課程。數理課程用意在培養學生抽象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並可將學得之數學知識應用於軟體設計上。軟體設計課程除加強基本程式設計與系統分析能力外,並開設軟體開發方法、資訊系統架構、設計模式、人機介面 設計、軟體開發 專案管理、軟體成熟度評估等進階課程。因此,軟體工程系將以培養高級軟體開發與管理人才為發展特色,以軟體技術研發為主軸,希望能結合本校其他系所共同開發軟體應用。
|
本系共分兩組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容易誤解將來只能從事教職工作。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資工VS軟工,軟工與資工同為軟體相關科系,在專業面向延伸上,資工系學程較要求軟硬體共同設計,因此開設『數位邏輯』、『軟硬體整合設計』等相關科目;相對的,軟體工程學系學習目標在於軟體工程管理技能,則開設『軟體需求分析與管理』、『CMMI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式』等課程。 |
高中數學以迅速解題為導向,大學數學系以定理推演與應用為主,這兩者有一定的落差,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本系數學組須修習師培教育相關學分,應數組則否。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數學系應用數學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軟體需求分析與管理本課程之目的在介紹軟體需求分析與概念及其相關的活動與技巧。要讓學生能於課程中(1) 了解軟體需求分析的重要及軟體需求管理的範疇。(2) 了解及應用軟體需求分析與管理的技巧。(3) 操作軟體需求分析工具。 (4) 發展軟體需求規格,包含系統範圍、客戶需求、系統功能需求、品質需求、介面需求、系統架構圖等 未上傳圖片 軟體設計軟體設計涉及用於確定如何實現組件或系統的問題,技術,策略,表示和模式。 該設計將符合其他要求(如資源,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所施加的約束內的功能要求,還包括軟體組件內部介面的規範,架構設計,資料設計,用戶介面設計,設計工具和設計評估。 未上傳圖片 軟體品質與測試本課程之目的在介紹軟體品質管理與測試概念及其相關的活動與技巧。要讓學生能於課程中(1)瞭解軟體品質的重要及軟體品質保證的範疇。(2) 瞭解及應用軟體測試與靜態驗證的技巧。(3) 操作軟體測試工具。 (4) 規劃軟體品質計畫、根據測試案例進行測試與分析測試結果。 |
未上傳圖片 深度學習
此課程主要目的為讓學生了解深度學習的基本觀念與應用實例,並透過實務的範例練習,讓學生熟悉深度學習相關知識,建立其在資料前處理、分析方法選擇與實驗評估方面之實際經驗 未上傳圖片 線性代數本科目是近代數學的最基本科目之一,其目的希冀學生能熟練線性代數的概念和計算法則,以作為學習其他高深數學及應用數學之基礎。其教學目標如下: 1. 能了解向量空間的意義及相關性質與重要定理的應用。 2. 能了解線性變換的意義與概念及其相關性質與應用。 3. 能了解矩陣的意義與概念及其相關性質與應用。 未上傳圖片 機率與統計本課程為通訊學程同學必選的基礎數學科目,在學習數位通訊時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背景知識,皆在此課程中有所介紹,學完本課程後,同學才有能力進一步分析通訊系統的訊號統計模型及估算錯誤性能。 未上傳圖片 演算法讓學生瞭解演算法的基本原理與設計策略,訓練其設計演算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熟悉演算法的分析技巧,俾使學生能設計有效率的解題方法。 未上傳圖片 科學計算使用數學、統計與計算機的技術,借助電腦高速計算的能力,來解決現代科學、工程、經濟或人文上的複雜問題。通常實際的問題,可以跟據物理的定律或假設,導出反應此現象的數學公式或模型 。透過數學分析與計算方法,再經由電腦計算之後,可以模擬、估計與預測此物理現象。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數學系應用數學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洪炯倫嘉義高中、高雄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士、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電腦科學碩士 任職於美國西雅圖某軟體公司 未上傳圖片
蔡建銘高雄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士、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碩士 南二中資訊教師 未上傳圖片
蔡詩吟壽山國中、高雄女中、高雄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士 願境網訊股份有限公司(KKBOX)軟體工程師 |
未上傳圖片
廖本煌本系68級系友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數學博士 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 未上傳圖片
賴春錦本系77級系友,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博士 板橋高中校長 未上傳圖片
游源忠本系83級系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技術與教育職業研究所博士 員林高中校長 未上傳圖片
卓建宏本系86級系友 日本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RIMS)(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未上傳圖片
郭君逸本系90級系友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所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世界魔術方塊聯盟(WCA)」台灣區認證員(delegate)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軟體工程與管理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數學系應用數學組 |
|---|---|---|
多元能力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