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理學類 |
生命科學學群
跨
生物資源學群
生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設於文學院,課程以地理學知識為基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術及區域地理四個領域並重,且重視理論與應用,從知識學習到田野實察,形成一套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引導探究課程。本學系教授群長年以所進行的學術研究,引導本系碩班、暑碩在職專班、博班進行論文研究,包含自然和人文環境議題,因此提出許多對地形演育、區域發展、地理教育、空間資訊、都市規劃和環境經營等主題的研究成果,為本系創系以來勤耕的展現。 |
本系教學品質優良,在生態相關學系中,排名名列前茅,是國立大學中唯一以生態為名的科系。在生態學系中,本系課程的多樣性最高,包含生態保育、生態旅遊、環境科學及環境教育等課程,因此,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最廣和就業機會最多。本系擁有優秀的師資,有完善的研究設備,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皆受肯定,系友表現受學界與產業界倚重。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樣貌的空間學科,地理學著重於對現象的空間特性提出合理的解釋和詮釋,並以空間分布、人地關係、區域整合的觀點,對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為跨社會與自然領域的科系,以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生態環境議題及環境變遷問題,並謀求解決之道,以守護地球生態系。生態學為探討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的學門。環境科學為跨學科領域的學門,目標在解決環境生態永續的問題。為尋求人類社會與地球環境共同永續,需要使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藝術人文等概念與技能。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由教授講授專業知識,引領同學了解環境與世界的運作過程與區域差異,協助同學進行知識探索與議題分析。 圖解:課堂講授 版權:由本學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社會田野調查與訪談:透過實作的方式,例如田野實地考察、發放問卷、深度對話、參與觀察等社會科學調查方法蒐集資料,輔以文獻資料分析 (地圖、統計資料、出版資訊等),針對區域社會現象與議題進行學習與探索 圖解:社會田野調查與訪談 版權:由本學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自然環境觀察與實測:透過實作的方式,例如前往實地考察,對自然環境進行有系統的觀察與紀錄,輔以儀器操作與測量 (例如使用無人機進行空拍調查、設置氣象站進行長期監測、使用GPS接收器進行定位與監測等),藉此發現與學習自然環境的運作與規律 圖解:自然環境觀察與實測 版權:由本學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地理空間資訊調查整合、分析與展現:透過實作,學習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空間資料,進行空間資訊分析 (如疊圖分析、環域分析、空間對位、熱點分析、數值地形模型分析等),藉此了解地理資訊的空間特性與差異,並透過傳統紙本地圖、數位地圖、多媒體等多元方式,學習妥善呈現地理空間資訊。 圖解:地理空間資訊調查整合、分析與展現 版權:由本學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野外考察與議題探索:鼓勵學生以分組或個人的方式進行野外考察,探索環境社會議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以做中學的方式提升知能。 圖解:野外考察與議題探索 版權:由本學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
實驗課程:在實驗室或野外學習動物和植物分類,操作生態環境實驗,以瞭解生態學概念。 圖解:野外學習與觀察植物,以了解植物生態。 版權:生態系戶外教學照片
數據分析:進行資料整理,學習運用統計工具分析,運用統計工具分析與判斷各種生態環境問題假說。 圖解:實機操作,學習運用統計工具分析 版權:生態系上課教學照片
團隊學習:給位同學位完成作業,共同學習,以達成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和共同進步。 圖解:戶外團隊學習,以達成互相學習與交流。 版權:生態系戶外教學照片
戶外學習:增強觀察能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圖解:戶外學習,以達成眼觀心觀的體驗與體會。 版權:生態系戶外教學照片
戶外學習:提昇休閒時間活動的層次、增加學習戶外生活技能的機會。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建議對於地理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經驗,從中培養相關能力。 |
建議高中生關注環境生態永續及保育的新聞,增強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基本概念。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因此,研究領域跨越自然和人文科學,向來和相關學科的探討對象有交集,但不重疊。因地理學著重空間、人地、區域觀點的解析,與其他學科雖有同樣的關注對象,但課程重點不同。例如,地球科學系所的課程著重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系的自然地理課程,則是以氣候學、地形學研究為主。都市計畫學系以都市規劃的相關知識為主軸,地理學的人文地理關注的空間還包含鄉村、區域等空間範圍的研究。 |
本系與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學系不同,也與環境工程和環境管理學系不同。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念地理系只能當地理老師,是社會最常誤解之處。目前地理學系採師培與非師培雙軌並行的制度。進入地理學系的同學可以選擇修師資培育課程,通過教師檢定考試後,具備中學地理教師資格。若不從事教職的學生,仍能以地理專業知識進入其他相關職場領域,例如擔任地理資訊系統相關工作、非正規教育體系從業人員、政府行政人員等。 |
本系就業不只政府公職,也包括生態顧問公司,目前人才需求眾多。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因早期地理教科書的內容重點,偏重傳統區域地理的地方知識羅列,課文中的地名數量甚多,產生國人對地理的刻版印象就是「背誦地名」。30多年來,在地理學研究的發展和課綱與教科書多次變革下,地理學的內容已經跳脫「背誦地名」。 |
本系一般生物資源與生態演化系組不同,因為本系發展方向包括生態科學與保育、環境復育及環境教育,規劃有生態保育、環境復育、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課程,課程訓練內容較為廣及完整。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地理系的課程學習內容具有廣度,相當多元。 |
本系教育培訓內容包括生態科學與保育、環境復育、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比一般生態演化系、生物資源系及森林系更為廣,因此,就業的選擇更多。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地形學地形學探討地表高低起伏及其形成過程、影響因素,也是認識自然地景特色與發育過程的一門學問。包含地形特徵辨識,影響地形發育的各種因素,及地形環災、景觀的調查與評估等,有助於自然保育推動、環境變遷研究。 圖解:地形學 版權:由本系學生 陳頡 拍攝
人文地理概論以一連串的精采生動照片,闡釋人類在地表上所創造的豐富人文地理景觀。同時藉由人口分布、產業區位配置、文化發展及都市演進等主題,說明人文地理的研究內涵。 圖解:人文地理概論 版權:由本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地理思想透過對論著之評讀,使學生熟悉當代地理學的重要理論發展;並透過當代人文、社會學科的思潮與理論發展,使學生認知並批判各種生活內涵如何與地理學的知識產生關聯性。 圖解:地理思想 版權:由本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自然地理調查法學生在本課程中學習常用的自然地理研究調查的方法與工具,並應用課堂所學至野外進行多日的調查與研究,例如過去曾前往屏東滿州鄉的九棚港仔海岸沙丘、高雄壽山自然公園的石灰岩洞穴、以及中央山脈地區進行調查。 圖解:自然地理調查法 版權:由本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人文地理調查法課程主要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與調查方法,因為不同的研究議題和問題意識,而有不同的研究和調查方法,故課程著重於讓學生了解何種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再按照研究步驟讓同學練習蒐集資料、閱讀文獻、田野調查,並帶全體同學一起到臺灣某區域實際操作所有研究流程,然後完成一篇小論文,以結合理論與應用。 圖解:人文地理調查法 版權:由本系活動相關人員拍攝 |
濕地生態學
1. 認識濕地植物的定義及特性 圖解: 瞭解台灣濕地植物 版權:陳德鴻先生提供
山野生態探索技能臺灣為多山島嶼,陸域生態研究常須進入山地叢林。本課程目標在建立正確登山安全觀念與培養野外活動技能,以期學生未來在面對山域生態學研究課題時,能順利且安全地完成野外調查工作。
生態調查生物資源調查是從事基礎生態學研究、物種保育、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基本工作。本課程目標在使學生具備基礎生態調查能力。課程內容以實作為主,內容包括陸域脊椎動物及無脊椎動物調查方法、水域生物調查方法、植物調查方法、水質調查方法,以及抽樣調查、距離取樣法、重複捕捉法等常見生態調查方法之數理基礎。 圖解:生物資源戶外調查學習與操作 版權:生態系戶外教學照片
學士專題本課程目的在訓練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期能獨立進行科學研究。 圖解:同學輪流上台報告,訓練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張儀君(90級系友)地理學是跨領域學科,迷人處:不管你想做什麼,都可以是地理學。大學選系時在環境科學與社會科學間猶豫,因《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踏上地理學之路。在中學教授地理雖有成就感,為融合不同領域觀點、生產新地理知識理解人類社會,續攻台大與明尼蘇達大學碩博士學位,期在大學引導新一代地理學家們創造屬於他們的地理學。 教職:馬卡萊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地理系助理教授 未上傳圖片
陳雅妏(95級系友)碩士班:日本筑波大學大學院生命環境科學研究科環境科學専攻 博士班:日本筑波大學大學院系統情報工學研究科危機工學專攻 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防災教育 日本(株)建設環境研究所兼台灣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提供本校赴日產業實習機會) 未上傳圖片
林香吟高一參加地理實察,後為親近大自然,立志師大地理系當地理老師。畢業後投入中學教育,十多年後,高師大成立地理研究所,讓我就近進修地理碩博班學位,以深入探究自然災害、氣候變遷、地理思想等專業領域,並提升教學視野和跨域能力,擴大擔任行政職務的思考。在12年國教時代,以地理學系知識、技能和態度,探索職涯未來。 教職:曾任高雄市立高雄女中校長,現任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校長 未上傳圖片
陳凱荻我是第一屆進入高師地理學系學生,大學生活在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中成長。入學後經歷系上師資、設備與課程的奠基階段,從兼顧理論與實務的自然、人文、GIS技術及區域等課程中,汲取地理學養分,學習漸趨專業;實察課程提供我在田野現場印證人與土地互動的現象,過程快樂而有趣,這些都是我教師生涯中重要的助力和選擇。 教職:國立南投高商學務主任 未上傳圖片
王榮典(101級系友)我是來自屏東里港鄉的孩子,大學階段學習用不同角度和態度觀察臺灣各地方,欣賞各式地貌及族群社會文化交織出的多元風貌。畢業後進研究所,退伍後加入好友的青年新創團隊,致力於結合在地文化及環境探索的實境遊戲規劃,自台南市擴展至高雄、嘉義、桃園、台北等地,設計不同特色的遊戲主題,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活動型態。 遊戲公司:芒果遊戲公司 |
未上傳圖片
楊小姐碩士 林務局 未上傳圖片
林小姐學士 地方鳥會總幹事 未上傳圖片
簡小姐碩士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分署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