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與山海為鄰,學習環境極佳,設有學士班與碩博士班,學制完整,也積極遴聘優秀教師,師資堅強,教學與研究風氣壯盛。本系課程涵蓋學術思想、文學文化、語言文字、書法美學、國際漢學、文藝創作,經常舉辦學術講座,會通中西、兼濟古典與現代,也舉辦文學獎,勃興創作風氣。此外,國際交流管道多元便利,有利同學開闊視野。本系提供學生既深且廣的學習選擇,厚植學生語文專業素養,俾畢業生具備接軌職場、學以致用的人才優勢。 |
本系宗旨在培養優秀中學國文科教師,以及國語文學術研究及文藝創作人才。以「義理學」、「古典詩與現代詩」、「教材編纂與教學方法」、「語言文字與修辭」四大領域之研究與發展為主。為配合課程需要,設置多元教學空間,提供E化設備,以及書法練習。除一般教室之外,並有專業教室,提供書法練習、情境陶治、視聽多媒體,及試教板書練習等功能。 |
| 學科意涵 |
本系為「中國文學系」,涵蓋中國文學、中國古今學術思想名著、中國語言文字文獻所需專業知識與文化涵養,設置目的是為了研究、詮釋、論述、創新、傳播人文學術,並厚植文學創意與寫作的素養,以及中文系專業特性之國際語言能力。 |
由於本系是以師範為本,有培育中學國文科教師的悠久傳統及使命,因此系名「國文系」。近年順應時代需求,轉型為綜合大學,除了延續傳統學術中辭章、義理及考據的主要學科範疇,也延伸至現當代文學、思想文化及本土語文,並包括國際漢學、國語文教學及華語文教學等領域。 |
| 學習方法 |
文本解讀與鑑賞:對於中國文學暨文化的鑒賞、寫作、應用,本系教師所開設傳統課程如詩選與習作、詞曲選、杜甫詩、歐蘇文、聲韻學、論語、孟子......,皆能利用雜誌、手冊、實踐日誌、Ted短講等多元評量形式,通過同學新世代眼光,重新編輯、體驗、闡發,古學今用,輸出古典知識,將學問轉化為自己的知能。 圖解:圖為「杜甫詩」課程作品杜甫詩雜誌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語文分析與運用:對於中國語言文字文獻的解讀、分析、演述及創作 圖解:2022年中文系駐校作家系列活動海報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學術思辨與研討:對於中國古今學術思想名著的研讀、論說、思辨 圖解:本系邀請院士講座海報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跨域整合與創新:對於跨領域之整合運用,以及轉譯創新。本系結合時興的數位人文研究方法,以大數據資料庫應用,帶領大學生開啟古典研究的創新視野,或是聯結臺灣文學歷史文化,活用影像工具,建構多元的學習視野。 圖解:地方敘事與數位遊戲設計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版權所有 |
本系從知識應用角度,以多元方式進行教學,主要學習方法有:1.課堂講授:由教授帶領同學進行文本細讀,利用深入文學案例,有助於學生理解古今中外各體文學作品。
2.移地教學:至國高中學校教學現場實地觀學。 未上傳圖片 3.遠距教學:透過E化系統,進行同步或非同步遠距課程。 未上傳圖片 4、習作:通過教師帶領,引導學生進行各體文類之書寫練習。 未上傳圖片 5、課堂報告:有時以個人方式進行學習成果的展演,有時以小組協作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分工、領導及被領導,透過小組討論和演示,同心協力完成專題演示和課堂報告。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高中生可將語文能力落實於日常情境的閱讀思考與書寫表達之中,培養自身觀察、描述、辨析、溝通、省思、同理等能力,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 |
應培養觸角多元廣泛,但具思辨性的閱讀習慣,且樂於以文字、多媒體創作或口語表述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中文系涵蓋面向廣泛,兼顧古典與現代、學思與應用、理論與創作、本土與國際,擁有寬闊的視野和多元的學習管道。與以臺灣文學文化為核心的臺文系,或是以語言教學為主力的華文系學習重點有別。 |
國文系的學科範疇與「中國文學系」相似,在師範體系專業培育系統下,稱為「國文系」。學習內容包括了語言、思想、哲學、文學及習作等,傳統與現代、創作與研究皆均衡發展。本系重視博雅教育,以培養優秀國、高中國文教師為目標。並朝綜合大學發展,本系學生除中文專業之外,比一般中文系更具有師資培育的專長及就業優勢。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因為是以華人文化為根柢,事涉本國語文能力與素養,可說是在華人社會生活與工作必須而必要面對的。因為有良好的本國語文文書能力,本系畢業生出路多元,在研究進修、公職考試、人文教育、媒體傳播、乃至於文案企劃等,都有極優異的表現,深獲各界肯定。 |
本系之訓以培養國、高中教師為主,並非培養國小教師。另外非師資或師培學程的學生,亦可經由本系的課程訓練,延伸多元跨域的職涯發展,如:編輯、 記者、 公關行銷、 文史工作、藝術策展、公職人員等。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在中文系的學習容易被視為中學國文課程的延續,因此背誦也常被認為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首要能力。事實上大學教育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對議題的思考判斷,以及對論點的組織表述能力。同時,文學亦不是單純浪漫的創作,應厚植對文化、歷史、社會的深刻研究、深入關懷,才能使創作扎根本土、接軌國際。 |
1.本系學習並非全然以古典為主,同時也關注現代文藝,課程上注重古典與現代的均衡和多元視野。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一、本系除必修科目外,於畢業學分中並未限定選修學分數,學生可於大學四年內跨系、跨校甚至跨國選修有興趣的課程。 |
1、本系學制完整,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教學碩士班。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青聽文學(原文學閱讀與生命書寫)本課程著重「深度閱讀,真實書寫」,前指深刻探討文本核心意涵,並與生命經驗產生連結;後指真實抒發情感、清楚表達想法。傳統中文系課程較偏重經典知識的講授,本課程則強調以中文系學生為主體的讀寫與實作,透過實踐過程,引領學生了解自我,進而連結自我與空間、時間、情思、文學的關係,讓生命深植人文關懷。 圖解:「文學閱讀期末饗宴」活動海報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古典文化與現代生活本課程著重於對古典文化的現代詮釋和活化思考,在古今對話中創造出新視野,且能應用於學生生活中。學生既能對古代文化有更周詳的認識,也能獲得活用古典文化資源的敲門磚,更具有融貫前人智慧而對應當代生活的應變能力。而古代文化之精髓,也在教師群體之合力接演中,獲得活化與新生。 圖解:學生設計手遊照片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杜甫詩本課程帶領同學細讀杜甫詩,從歷時性角度重現杜甫起伏不定的詩人生活,再循單元主題探討杜甫詩多元面向,旨在讓學生知悉杜甫一生境遇,並能品賞杜詩,並將以多元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近杜詩,讓古典融入現代,文學走進生活。 圖解:學生編製杜甫詩雜誌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本課程實際運用台灣閩南語的音字書寫來採錄、整理台灣民間文化及文學,使學生對於台灣閩南語文化與庶民思維,有更廣博的接觸與認識。107和108學年以高雄寺廟信仰為主題和社會實踐場域,藉此觀察民間信仰下的城市紋理、社區記憶、神(鬼)人互動,進而引導學生將在地記憶化為具體的創意實踐來回饋社區。 圖解:學生陰廟田野調查成果分享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地方敘事與數位遊戲設計本課程藉由實際的走踏導覽、敘事編輯、遊戲製作,一方面帶領學生深入瞭解地方人文、思辨地方議題,一方面促進人文與資訊知能的跨域對話;希望藉此提升文學院學生的資訊素養,有助於未來職涯應用所需。 圖解:學生設計數位遊戲 版權:中山大學中文系 |
未上傳圖片 書法透過書法理念之詮釋,逐漸帶領學生建構書法欣賞的體系,並以書法理念教學內容為中心做加深加廣學習,形成可以帶著走的知識,藉以提昇批評鑑賞能力提升人文素養與美感經驗層次,使書法能融入生活之中。 未上傳圖片 國文科教材教法認識國高中國文科課程綱要,反思及瞭解國文科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與評量方式,熟悉國中高中教科書及教材,並著手設計教案,編寫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實際進行小型教學濱示。透過同儕的協助與回饋,作自我檢視,以精熟中學國文教材教法及實務演練,塑造具有自我風格的教學願景 。 未上傳圖片 國文科教學實習
1.學習中學國文教學學理基礎。 未上傳圖片 編輯採訪本課程結合系上專業師資,並邀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業師入班教學,為學生引入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知識與實際運用之應用視野,並媒合進入產業實習,增加就業的多元及可能。 未上傳圖片 文藝創作與展演本課程以行銷力、企劃力、展演力為課程目標,邀請專業的業界講者,進班為學生講授、示範與指導,期末並搭配實際策展、畢業展演等主題,提升學生的跨域統合能力。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資料準備中 |
| 系友生涯 |
圖解:中山大學中文系系友演講會 版權:本系
78級中文系系友陳富珍小姐78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曾任媒體人、出版業、企業高階主管—上海洛克集團外灘源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商業地產營運總監。系友演講會經驗分享,唸中文系的人對文字的敏銳度較高、駕馭力較強, 因此更懂得如何分析事務並且抓住重點, 中國文學的智慧是人文價值,而非技術性。 陳富珍鼓勵學弟妹:「勇者無敵!不要害怕失去,勇於學習, 不論你唸的是什麼科系,都能闖出一片天。」
圖解:中山大學中文系系友演講會 版權:本系
101級中文系系友歐怡君小姐101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102年一舉高中一般行政類科雙榜, 高考一般行政類科榜首, 普考一般行政類科榜眼。回母系演溝,與師長、學弟妹分享她準備公職考試的經驗、紓壓方式,考取秘訣 無它只有下定決心往前衝, 且戰友間彼此互相激勵奮戰到底。
圖解:中山大學中文系系友演講會 版權:本系
87級中文系系友鄭順聰先生87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87年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又考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繼續進修。在研究過程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是閱讀寫作,取得碩士學位、服完兵役後進入《聯合文學》擔任編輯,目前為專職作家。鄭先生寫作方向主要有兩大主軸,地誌書寫與純文學系列齊頭並進。 |
未上傳圖片
黃峻宏大學學習課程及經驗,有利從事教職工作。 國文系91級畢業生,現為台南市立歸仁國中校長。 經歷: 榮獲104年度臺南市師鐸獎 臺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組輔導員 教育部100學年度本土語言指導員訪視優良人員 教師專業發展進階評鑑人員 102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訪視委員 修復式正義種子人員 100年全國語文競賽評審委員 未上傳圖片
黃順發大學學習課程及經驗,有利從事教職工作。 國文系90級畢業生,現為花蓮縣立壽豐國中校長。 未上傳圖片
李慧芬大學學習課程及經驗,有利從事教職工作。 國文系95級畢業生,現為南投縣立明潭國中校長。 未上傳圖片
楊肅浩大學學習課程及經驗,有利從事教職工作。 宜蘭高中國文老師,同時也是台灣新生代台語民謠歌手,於2020年7月31日發行首張台語創作專輯《噶瑪蘭的風吹》,隔年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 未上傳圖片
陳子見(視網膜)大學學習課程及經驗,有利從事媒體工作。 中華民國新聞主播、網路紅人、節目主持人等,以網名「視網膜」在臺灣網路媒體圈走紅。2018年3月至12月成為《華視午間新聞》主播,以23歲創下華視新聞最年輕的午間黃金時段主播記錄。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
|---|---|---|
多元能力 |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