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1.本系師資多元跨領域,展現於研究及教學環境的多元性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成立於2002年,乃國內推動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的先驅,本班課程由人社院六個研究所協作規劃,領域涵蓋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台灣文學等多個領域。透過開放、彈性與具創意的學程規劃,並配合關注在地連結、重視社會實作的教學方式,人社院學士班旨在為台灣社會培育新世紀的人文學術與文化創意人材。 |
學科意涵 |
社會學跟其他學科很重要的思考差異在於,討論個人的問題,必須同時看到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而個人的問題通常是跟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的。 下載詳細資料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為提供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的單位。所謂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是指不以專業領域為侷限,積極訓練學生整合多元視野的思考能力的教育。本課程的人文社會學教學涉及以下多個領域: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歷史、政經、文學與創作、語言學、文化研究、性別研究。 |
學習方法 |
![]() 在地調查:培養同學對在地社會的關懷,能將所學的知識投入在地的關懷實踐。本系以一年的旗津、鼓山、鹽埕訪談調查,訓練學生訪查在地社區的社會現象。 圖解:鹽埕訪談調查 ![]() 批判反思:培養同學反思社會主流價值的能力,關注到各種類型的社會議題,能夠跳脫表面,深刻地思考、分析各種社會現象,並投入各式的社會實踐。 圖解:同志議題 ![]() 全球視野:培養同學全球的視野,能夠深刻認識到全球化指的不僅僅是光鮮亮麗的觀光與跨國企業,也包括不同社會的人們各式的移動與交流。 圖解:丹麥參訪學生與社會系同學座談會 |
![]() 本學士班的社會學、人類及文創課程皆需要田野踏查的實踐,藉以從研究現場親身理解研究的議題。 圖解:文創學程的橫山鄉踏查 版權:課程助教的紀錄 ![]() 哲學強調批判思考,透過對思考方法、形式有高度自覺的思考,以辨識是非對錯,以及言論合理與否。 圖解:本班哲學講座活動 版權:本學士班 ![]() 本學班人類學設有人骨考古的訓練,培養同學對田野發現進行跨領域分析。 圖解:本班老師向同學人骨考古的方法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秘書處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大量閱讀,關注各種類型的社會議題,能夠深刻地思考、分析各種社會現象,並投入各式社會實踐 |
資料準備中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以「南方」為核心理念。南方社會學理念著眼於下列現象:1.打破既有學科的知識生產,重北輕南的不均衡狀態。2.本土社會學研究應進一步採取國際視野,並且積極與國際學界交流。「南方」更進一步有三層意涵:1.立足地理南方,連接在地與全球取向2.關切社會南方,批判取向3.放眼全球南方,跨入鄰近亞洲社會研究取向。 |
本學班因為整合性的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在國內鮮有性質相同的科系;本班高年級學生須主修至少一門專業學程,例如社會學、人類學、哲學,但訓練會比其他科系侷限的學生多出廣博的人文社會學背景。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認為只能擔任社工或教職,或是不知可以做什麼。要先打破科系-職業連結的觀念,許多社會科學科系本來就沒有一個「明確對應的職業」,社會系最重要的是「社會學研究方法」訓練,不論是訪談、問卷、分析能力,都是職場上需要的技能,並不是每個科系都能有這種能力。另外,台灣社工系與社會系已經明確分流,社工並非常見出路。 |
本班學生屬人文社會領域,專長在於整合性思考、論述及行動能力,出路廣泛,畢業生有從事NGO、教育、記者等,也有向其他領域如電影等有發展而表現優秀者。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並非「社會工作」、「搞社會關係」、「搞社會運動」,更重要的是學習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本系大二時,訓練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量化數據視角,解讀社會脈動;大三訓練學生,對一個主題進行為期一年深度訪問,以質性研究挖掘淺藏社會表象的深層因素。透過社會學訓練看世界的角度,能更精確掌握社會現象及人類行為。 |
本系許多專業學程如哲學、語言學等不見於國高中課程中,故建議可透過人社營或其他人文科普管道進行理解。此外,本班以推行實質跨領域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為目標,重視訓練多元思想綜合能力,此與單純多專長不同。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請參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官網https://twsouthernsoc.nsysu.edu.tw/ |
無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承續「南方社會學」的創系精神,本課程以台灣南部社區為研究場域,進行在地現象調查,使學習不只侷限於課堂,而能和週遭社區有深刻互動的能力,同時培養對在地社會的關懷,能將所學的知識投入在地的關懷實踐。 圖解:東港田野調查 版權: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 環境社會學面對全球加遽的環境與生態危機,社會學者關注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並發展出多種環境社會學觀點,以解釋當前生態與環境問題的成因、變貌,以及探索解決/超越當前生態環境危機的可能性。 圖解:廢核遊行 版權: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 食農社會學沒有糧食與農業,人類社會無以存續。傳統的鄉村社會學關心農業與農村發展的問題;批判的政治經濟學取向分析戰後發展主義及1980年代以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的農糧體制,關注食農與生態環境、性別、貧窮與不平等發展問題;晚近則有愈來愈多研究聚焦食農領域的各種替代性發展模式與路徑,包括各式從生產端或消費端發動的永 圖解:期末成果發表 版權: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未上傳圖片 社會統計綜觀大學各科系統計學,皆有「數學計算一大堆,卻不知怎麼應用」問題。本系統計強調統計工具的應用,統計數學做觀念上的理解,不拘泥計算。大二下統計更仿照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進行嚴謹的學術問卷設計、訪問、分析。相關成果請見:中山大學基本調查 https://nsysus.blogspot.com/ |
![]() 跨領域對話: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本課程為教研合一的課程,將以「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計畫的成果為依據,從新自由主義的背景,採取跨領域方式分議題檢討當代社會文化的困境與出路, 圖解:計畫主持人及授課老師黃應貴 版權:學士班 ![]() 考古學導論本課程為考古學之基礎教育課程,主旨在認識考古學相關基礎知識與考古學研究方法。以世界考古學的發展為視野,介紹考古學理論的基礎架構、發展史與多元的研究策略。在考古學的研究方法上,考古學是一門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並重的學門。 圖解:清大人骨考古課 版權:NTHU 未上傳圖片 性別學導論課程以性/別作為身體的展現、主體存在的認知、社會關係的互動是個光譜性的存在, 探討什麼是性/別)?作性別是如何在微觀及結構層次交織下進行?性/別只是檢驗社會現象的變項? 等問題。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適合從事工作 |
|
資料準備中 |
系友生涯 |
![]() 版權:涂惠茹繪圖
葉俊男東吳大學社會系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台灣之星通路規劃處 資深管理師 ![]() 版權:涂惠茹繪圖
黃綉雯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綜合出版科助理員 ![]() 版權:涂惠茹繪圖
王維禎東華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科員 ![]()
林伊辰世新大學新聞系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高雄市長室秘書 |
未上傳圖片
沈芯菱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學士,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博士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程。自十一歲起投身公益,從未接受捐款及贊助,十七年來獨力支持眾多慈善活動,獲「總統創新獎」、兩度蟬聯「總統教育獎」、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獎項,獲選「台灣十大慈善家」、「台灣百年代表人物」。 沈芯菱(1989年11月-),台灣知名慈善家。 未上傳圖片
魏揚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畢業,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魏揚(1988年11月10日-)為反黑箱服貿、學生運動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其於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發起323佔領行政院事件並成為現場總指揮。 未上傳圖片
陳思翰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美國紐約電影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2014年:導演劇情短片《覺醒》。2015年:導演中國院線電影、喜劇片《股瘋2015》。擔任台灣短片《幽鳥紀》製片,入圍金馬影展。《覺醒》獲2014年加州電影獎鑽石獎等多項國際電影節獎。 |
我的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社會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資料準備中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資料準備中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