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科學傳播學系 |
淡江大學 理學院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
所屬學群 |
數理化學群
自然科學學類 |
數理化學群
自然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本系103年8月成立,傳播為經、教育為緯,勾勒出科學傳播與教育之探索地圖,培養具規劃、設計、執行與推廣能力之傳播與教育人才。課程係以科學知能、傳播與教學原理為基礎,培養規劃及實作能力,藉文字、影像、媒體、策展、活動等混成媒介創造內容,為進入社會職場環境做預備,建構親近科學、樂於溝通科學的參與環境。 |
材料為現代工業之母,了解材料的特性才能將材料應用於各個領域中。 |
學科意涵 |
本系課程以科學知識為涵養,培養學生具備科學知識轉譯與傳播、企劃執行之能力,並設立媒體寫作、科普活動企劃之專長認證學程,培養相關人才。 |
本學程為跨「奈米材料」、「光電材料」、「生醫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四大領域之學程,以研究目前產業趨勢為主,結合物理、化學與生物的基本課程,規劃尖端材料的合成,物理特性的量測,以迄電子原件的設計及生物科技的應用;本學程也規劃專題研究課程,讓學生進入材料科學研究室,實際從事材料的合成、檢測、製造與應用。 |
學習方法 |
![]() 課堂講授法:1.資料蒐集、整理與研究。2.利用研究資料進行創意發想,設計實驗。3.利用研究資料進行創意發想,規劃科學探究活動。4.根據研究資料,規劃與製作展示內容、展具Prototype。參考課程:普通生物(含實驗)、科學博物館展場設計與導覽、科學遊戲設計等 圖解:學生自行設計科學探究活動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設計實務法:透過設計思考方法,帶領學生跨領域、跨學科設計並發展出具體的產品,包括教具、教材、教法及各類型的大眾科學活動等。 圖解:設計思考工作坊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角色扮演法:以角色扮演方法幫助學生進入到相關情境,並解操作相關角色的能力與態度,在做中學習與人溝通及實務能力。 圖解:學生擔任科學解說志工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實務作品分析法:透過識別不同媒體類型的編碼和慣例來學習實務作品的產製歷程。促使學生可以瞭解如何使用語言、視覺、聽覺等各種媒介創造一個作品,吸引特定受眾的特殊展示。同時學到如何辨別任意媒體文本中的技術性、符號性和敘述性的設計原則。參考課程:媒體倫理 圖解:媒體倫理課程合照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模擬產製法:強調「做中學」,是 21 世紀獲得知識重要策略。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更深層次、更有意義的探索。外界的媒體與資訊內容的製作為學生提供探索及實踐中學習的機會。通過生產媒體文本(如聲音、短片和紙本),學生可以探索自己的創造性,並表達自己的聲音、觀點和視角。 參考課程:媒體創作實務與基礎 圖解:動畫影像實驗室成員至晁陽綠能園區自學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 普通化學實驗:利用在書中所學,讓學生實際動手做實驗。實驗的設計原理皆與課本內容相關,期望經由親自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於儀器的原理和及操作有所了解,並且能夠引發學習的興趣,也是學生們未來做研究前的一些基本訓練。 圖解:學生於普通化學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淡江大學尖端材料科學學程自有照片 ![]() 普通物理實驗:著重於數據量測、定量分析、曲線擬合、電腦繪圖等。需要繳交課前預報和課後結報,上課會詳細解說實驗內容與操作步驟,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圖解:學生於普通物理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淡江大學尖端材料科學學程自有照片 ![]() 材料科學實驗:利用基礎生物化學實驗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原理,教導學生對於實驗的流程操作,進而訓練學生邏輯推導;以材料科學的知識為基礎,讓學生實際操作生醫材料相關實驗,藉此磨練實驗技巧,修課同學可從實際觀察與實驗設計流程及應用加強對生醫材料科學的理解。 圖解:學生於生醫材料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淡江大學尖端材料科學學程自有照片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根據特定主題進行研究資料蒐集、整理與研究的過程,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案實例,解決方案是否合宜、進行幾次調整、每次調整重點與改進方案,以及整體心得。 |
1.參加自然科學探究實作課程之過程與成果,能證明過往的課程經驗有助於學習本學程安排的課程之相關資料。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科普傳播學系不同於一般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專業學科舉辦的科普活動,而是強調學生在傳播技能與內容設計上的互動性與吸引力。另外,不同於一般科學教育是強調教室內的學習,更強化面對公眾或大眾做科學傳播,製播科學節目、發展科學教育產業市場、在科學博物館學習等媒體與新媒體場域的連結與發展。 |
材料為工業之母,本質上就具有跨領域性質,本學位學程課程所規劃的是一個跨領域的材料科學,以學術的基礎來研究材料科學,集結了物理、化學、化工及生醫材料的基本知識,研究材料的性質、合成、設計與開發;化材系是以工業應用的角度來研究材料科學及學習材料的大量生產與成本控制,而化學系的材化組的本質即是化學。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 科研能力:本系並非培養科學家,而是引領大眾對科學有興趣,保持科學精神,兼顧人文社會影響面向,具有藝術設計的創造性表達能力等,都是本系在專注培養的項目。2. 培養教師:本系非師資培育學系,但會安排理解科學與數理教育的內容,以期待學生能夠做最適合的發揮。 |
容易與材料工程學系混淆。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 科研能力:本系並非要培養科學家,反而是引領大眾對科學有興趣,保持科學精神,兼顧人文社會影響面向,具有文學、設計、傳播等創造性表達能力等。2. 培養教職:本校是師培學校,但本系非師培學系,學生會誤解進來是當老師。不過,課程結構內仍會安排科學與數理教育內容,期待學生能應用與發揮。 |
材料科學非材料工程,材料科學著重於材料的特性與應用,而非製程。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本學程為跨「奈米材料」、「光電材料」、「生醫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四大領域之學程,而非僅著眼於單一領域。 |
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科學傳播學系 |
淡江大學 理學院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科學博物館展場設計與導覽培養學生透過展示傳遞科學知識的能力,開設科學展示基礎課程,每學期末以成果展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 圖解:課程成果展-屏東文化展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科普活動企劃學分學程以理學院各系之基本科學專業為基礎,近而學習詮釋科學知識內涵的原則與倫理,並了解各傳播科學知識管道的專業工具與技巧,搭配個人創意進行正確的科學知識詮釋與適當的呈現方式。 圖解:科普活動策展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科普媒體寫作學分學程科普媒體寫作學程,主要以理解、批判、使用、產製、傳佈與應用媒體文本為宗旨,推動具批判性的媒體寫作課程,從倫理面到產製面,透過解讀媒體文本的意義、辨識媒體中的符號到學習操作文字或圖像來完成媒體作品,放在媒體產製上的潛能探索。 圖解:動態圖像設計工作坊 版權:國立屏東大學 |
![]() 「尖端材料專題研究」相關課程依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光電材料」、「奈米材料」、「生醫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等四大領域,進入實驗室向學長姐及指導老師學習專業知識、實驗技術及應用之能力。 圖解:學生於生醫材料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 版權:淡江大學尖端材料科學學程自有照片 ![]() 「材料結構與檢測」相關課程介紹材料科學中光學、電學、及分子間反應力的檢測技術讓學生了解光譜、儀器的原理及分析的方法與應用及培養學生解決在不同領域的一般科學、工程問題的能力,並練習儀器的操作與分析材料的結構。 圖解:授課教師帶學生參觀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版權:淡江大學尖端材料科學學程自有照片 ![]() 奈米科學了解奈米物理原理及奈米相關技術應用,讓學生分組並自行設計一項與奈米相關的實驗。 圖解:學生於課堂上做專題報告 版權:淡江大學尖端材料科學學程自有照片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科學傳播學系 |
淡江大學 理學院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鍾明任系友 版權:鍾明任系友提供
鍾明任鍾明任為本系大學部108年度畢業系友,於在學期間辦理諸多國小科學營隊與展覽活動,並從中激發出對於積木教具的熱誠,曾於科學教育與博物館期刊、ICIET等發表積木用於營隊與科學教育之成果。 現任職於智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積木講師,以積木作為載體,喚醒大眾對於科學知識的求知慾。 ![]() 圖解:黃暄閔系友 版權:黃暄閔系友提供
黃暄閔黃暄閔為本系107級學士、109級碩士畢業校友,在學期間參與指導教授研究計劃-原住民科學教育、數學探究教學等,並擔任兼任助理;也參與系上的多元營隊活動,帶領小學生走入科學的新「視界」,期望能將所學分享給更多學生。 111年通過台北市國小教師甄試,分發於台北市中山國小,擔任班級導師。期盼能秉持始終如一之教學熱忱,喚起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成為一個充滿教育愛的小學教師! ![]() 圖解:楊紫暄系友 版權:楊紫暄系友提供
楊紫暄楊紫暄為本系108級學士、109級碩士畢業校友,在學期間參與諸多國中小科學營隊與展覽,積極參與團體組織配合與學習,深入活動相關規劃與實作,從中定位自我價值。 現任職於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管理師一職,協助政府相關計畫之管理與活動辦理,近兩年辦理由經濟部指導之臺灣印尼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將在校所學充分應用於職場。 ![]() 圖解:李維育系友 版權:李維育系友提供
李維育李維育為本系108級學士、109級碩士畢業校友 現任職於三豐文化實業,致力於科學教育相關課程開發與結合積木教具教學相關企劃,應用領域涵蓋國中小自然課程、生活科技課程與基礎程式設計,努力呈現更多樣化的學校課程。 ![]() 圖解:楊婉琳系友 版權:楊婉琳系友提供
楊婉琳楊婉琳為本系大學部109級畢業系友,因在學期間策畫、辦理諸多國小科學營隊與科學課程、科學展示,同時與系上劉藍玉教授於屏東科教中心開辦科學探究實踐社,激發出對科學教育的興趣與熱誠。 現任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擔任科學教育創意實作競賽計畫人員,以競賽為載體,推廣科技教育,以提高大眾對於科技教育的重視。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科學傳播學系 |
淡江大學 理學院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