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管理學群
跨
遊憩運動學群
休閒管理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教育學群
數位學習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強調「綠色休閒」與「多元文化資源」雙軌融合教學目標,強調創新、資源運用及行銷服務等相關知識的學習,用以培育具人文美學素養的休閒產業管理人才。 |
本系旨在培養數位媒體設計結合文化與教育產業之專業人才,為達成本系的發展目標,辦學任務著重優質的師生互動與教學,及提供優良學習環境為基礎;以講述,觀摩,實作,產學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專業能力,輔助學生累積學習成果,建構縱向的學習經驗。 |
| 學科意涵 |
文化資源指涉的是人類在與環境互動的歷史過程中所累積的有形的或無形的自然的或人文資產。休閒產業則為滿足人們進行休閒活動時的需求,而提供相關服務之行業別。本系學習上強調文化資源在休閒產業的應用。 |
核心能力 |
| 學習方法 |
本系(文休系)課程學習方法除課堂講授、分組研討與專題報告、講座外,亦重視校外參訪、校外實作、業界實習等學生實際「做中學」體驗,教學過程強調融合合作學習、反思學習與創造參與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學習能達到最高效益。 圖解:教師課堂示範烘豆教學原理 版權:江昱仁攝
校外參訪促進學生了解業界 圖解:墾丁華泰瑞院參訪與座談 版權:江昱仁 校外實作增進學生現地體驗與文化了解 圖解:原民陶珠手環製作教學與體驗 版權:江昱仁
業界實習將學校所學創意應用於業界與實際場域 圖解:學生實習協助社區進行老人手機使用教學 版權:江昱仁
學生現地體驗與實作 圖解:戶外攀樹體驗 版權:江昱仁 |
課堂授課/操作: 由教授配合業界師資指導專業知識技能,並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實務設計與製作能力。 專題討論實作(團隊學習):專題課程採隨機分組合作進行,主要讓同學學習相互合作,進而培養分析、獨立解決問題,及溝通與磨合。
畢業製作/展覽:綜合所學能力,運用於在地文教主題之畢業製作,學習策展/展場規劃/經費規劃/各項分工...等相關能力。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提出休閒服務相關活動紀錄與心得完整且有傑出表現之證明。 |
相關表現如:素描、漫畫、攝影、水彩、拼貼等視覺創作作品。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與相關科系皆在培育具休閒產業管理人才,但本系更強調在文化底縕的強度學習、美學素養的養成、獨立思考的訓練、在地產業的認識、自主學習的培養,藉此培養具有文化美感底蘊的休閒產業專才。
|
課程實施採結合在地產業及文化資源整合執行,每學期均與地方文教產業或相關企業合作,建立專題製作的主題,各科教學內容與主題連系,以分組方式合作學習,期末的成果發表會帶動學生具體應用學科領域專業知識,使學用合一並符合產業需求。應用專題成果,延伸學習效益,學生未來可從事數位媒體設計、行銷設計、文教產品開發、地方創生、文教產業經營。此外由於隸屬師範學院,本系亦鼓勵學生於在學時期修習教育學程發展教學職涯。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學生除了領隊導遊,博物館,旅行社與飯店工作外,休閒管理顧問,活動規劃,戶外遊憩活動(如登山,攀岩等),民宿經營管理,社區規劃,觀光工廠甚或社會企業與微型創業等皆是畢業生可能之出路。 |
本系不分入學不分組(一般遊戲或動畫),主要讓學生在低年級時嘗試與找尋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此外因本系隸屬師範學院,在學同時,亦可由個人志趣選修小學教育學程,未來除了數位媒體/美術設計相關工作外,亦可申請擔任小學教師相關教學之職務。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Q:休閒產業是個不需念書不需具技術,只要會玩的學系嗎? |
專題討論 : 與在地單位合作,讓學生將創作切實運用於實務。課程以分組進行,配合當學期不同課程,由專題討論課程老師統籌擬定主題、作品發展方向,與監督進行,如107-2學期本課程,配合「3D角色」、「平面設計與製作」、「互動媒體設計」等課程,為台東縣金峰鄉創作「環境視覺指標」與「擴增實境文史導覽」。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若有任何疑問, 歡迎與本系聯絡. 聯絡人:許慈君助教,tzuchun@nttu.edu.tw,電話:089-517831 |
本系重視學生的學習與實務的連結,自二年級上起每學期均與文教產業或在地單位合作,擬定主題,各科教學與主題連繫,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期末成果發表帶動學生具體應用學科領域專業知識,使學用合一並符合產業需求。學生未來可從事數位媒體/美術/文創/行銷設計、文教產品開發/經營,除此之外因本系隸屬師範學院,若學生有興趣從事教職,亦可於課程進行中選修小學教育學程,教師檢定合格通過後亦可申請擔任小學教師。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地方特色產業實務
1.使學生瞭解世界與台灣咖啡產業現況與發展。 圖解:學生咖啡經營模擬 版權:江昱仁 導覽解說實務本課程運用導覽解說的專業學理講授,培養學生具博雅觀點的解說新思維,並透過實務解說規劃與操作,增強學生的創意與解說服務能力。 圖解:導覽解說戶外教學 版權:江昱仁
休閒美學本課程設計目標從基本創意及美學概念的認識為出發點,了解旅遊與審美之相關性議頻及旅遊審美活動對人和社會之意義。並使學生能透過深度創意思考和方法技巧,了解如何使休閒旅遊體驗更具精緻和美感化,進而在文字、圖像及技能上能有別傳統的思維,最終則希望讓修習本課程學生能有創意、審美的思維及在觀光旅遊領域實踐的能力 圖解:美食物件構成與拍攝教學 版權:江昱仁
休閒服務管理本課程的目標在於有系統地探討服務業行銷與管理的理論與應用,強調重要觀念的解析,並以國內外實例與生活見聞來解釋學理的實務價值,藉以提升同學對服務業行銷議題的興趣,並培養同學分析與解決服務業行銷與管理問題的能力。 圖解:部落旅遊協力-休閒服務管理課成果發表 版權:許立群 |
3D動畫角色為使學生產出契合實務應用之創作,每學期主題皆配合在地單位進行,從角色基礎3D模型製作,手繪角色設定,到3D角色製作,指導學生製作自己的3D動畫/遊戲角色。 圖解:粨 : 部落的守護靈 版權:數媒系二年級林秦笠
商業素描
本在讓學生掌握商業素描的基本描繪能力。 圖解:素描 版權:數媒系大二林盈君 未上傳圖片 故事分鏡與繪製本課程的主軸將會帶領大家從影片中學習(尤其是動畫影片),用影像說故事的方法、與應該避免的問題;並在用影像說故事之前,得先有故事,因而亦會在課程中帶到影片故事常見的三幕劇的結構要如何安排。 未上傳圖片 文教產業調查實務以在地文化為主題,學生親自走進文化場域,讓學生認識台東特有人文地理和常民生活。藉主題專訪、撰文報導與版面設計編排以專題方式編纂成在地刊物與電子書。藉由課程,學子能與在地人、事、物、景產生緊密的連結。 未上傳圖片 互動媒體設計課程包含虛擬實境( VR)以及擴增實境( AR)。針對這兩個領域說明與介紹,讓學生有全新認知。課程中教導各種程式技巧,並安排專題製作練習,能夠紮實獲得VR與AR的專案製作技巧,操控各種媒體(影像、影片、聲音、3D)。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系友陳亭安-台灣虎航客服中心韓文線客服人 版權:陳亭安
陳亭安很開心現在能夠學以致用以前在文休系的所學,大學有交換學生的機會,得以到韓國學習,對於我的就職有很大幫助,希望大家在大學時期只要有想要嘗試跟做的,都盡量去爭取跟挑戰。去實習以前我一直覺得在飯店工作是我畢業後的首選,實際做過之後才發現有落差,所以都要不斷的嘗試才能知道什麼適合自己。 目前任職於台灣虎航客服中心,擔任韓文線客服人員,主要是負責解決旅客機票上所有的疑難雜症
圖解:系友楊長昇-台糖公司花東區處副經理 版權:楊長昇
楊長昇現階段各級政府持續推動文化資產產業再生與文化創生活動,更有利於文化資源的永續;而休閒產業結合文化資源的人文休閒型態,永遠會是市場主流,如日本、泰國等。 為此,各級政府及各國公營事業近年來均有招募相關學系的員額,對於各位畢業後或可一試。 於本系碩專班畢業後,曾歷經台糖公司休閒遊憩事業部池上牧野渡假村店總經理、屏東區處副經理、目前服務台糖公司花東區處副經理,業務督導台東廠各項業務(資產、農場、土地及廠區開發)、花蓮廠資產及農場等業務
圖解:系友郭大誠-如意休閒事業集團總經理 版權:郭大誠
郭大誠在學期間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預先規劃畢業後職場方向,利用在校學習階段,努力充實自己的學識,積極參與社團,與老師同學們建立緊密情誼,畢業後和系上保持聯絡,相信系上教育方式,提供系上學弟妹實習機會,並從中希望能培育出自身集團未來的人才。 現為如意休閒事業集團總經理,主要負責集團旗下飯店與民訴之經營管理 |
未上傳圖片
104級_張○瑋高中期間參加了中星交流計劃,體會到數位化趨勢的無可取代,因而進入台東大學數媒系就讀。大學時期透過每學期一個專題的培養了專案管理的能力,並產生對行銷的興趣。 同時在前往美國交換學生和打工度假後,因主修是商業相關且在第一線服務顧客,堅定了想進入外商金融業服務的決心,因此畢業後進入了保德信投信的行銷團隊。 先後在2015/09~2016/10 於保德信投信擔任數位行銷專員、2016/10~2迄今於聯博投信擔任行銷部襄理。在擔任專業行銷人工作中,清楚感受到培養數位操作能力與團隊協調合作的重要性,並且學習到產品從無到有的開發等種種歷練,覺得當年在校參與專案的學習經驗、各種實務訓練對於未來發展皆有莫大幫助。 未上傳圖片
104級_胡○瑞2011/09,高中期間較喜歡影像動畫, 因而選擇多媒體相關科系, 進入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就學。 大學時期接觸程式設計, 開始對程式有興趣而轉往城市發展, 於是走向遊戲製作。 依照專題的經驗,走進遊戲業中,目前在遊戲公司擔任前端工程師。 系上給了我一個方向,一個走向自己興趣的道路, 讓我可以做我可以做並且喜歡的工作。 未上傳圖片
105級_王○馨高中畢業後喜愛參加各式研修,因而對攝影、活動設計產生興趣, 大學時期參與各樣活動及社團、充實大學生活,且系上每學期的專題研究不斷磨練,在系學會、畢籌會、社團皆擔任核心幹部,並於大四時取得全國大專生研究計畫及教育部推廣東部教育影片記錄拍攝團隊等資格。 2016/12/27 於愛爾發傳播有限公司擔任專案企劃迄今。專案企劃等同於公司核心管理人員,協調拍攝日程、客戶商討方向。在擔任專業企劃的工作上,發覺團隊協調合作的重要性,並且學習到溝通、協調、安排與製作中的經驗,覺得當年在校參與專案的學習經驗以及團隊經營等對於未來發展有莫大幫助。 未上傳圖片
105級_謝○螢如果設計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我願意在其中沈淪始終保持熱情。高中時期選擇了校刊社,認定了數位之餘設計的重要,因而進入本系就學。畢業的前我擔任了畢籌會活動長,讓我學習到如何企劃、規劃及視覺設計。在畢業前夕便一腳進入了永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設計團隊 先後在 2017/06~2018/04 於 永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平面設計。 2018/04~ 於 古稀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視覺設計。 深自發覺團隊協調合作的重要性,且學到活動從無到有討論與企畫等歷練,覺得當年在校參與專案的學習經驗與幹部的經歷對於未來發展有莫大幫助。 未上傳圖片
105級_牛○婷本身對於美術有些基礎,於是考取台東大學-數媒系。 大學期間有許多文案設計、展場設計、空間設計等的課程,對於這方面有一定的熱忱度及學習能力,畢業展時擔任展場組組長,對於展場及活動的規劃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磨練。 畢業後於犇達資訊有限公司擔任美術編輯。因公司規模及內部管理與一般公司稍有不同,便可以同時學習不同領域的專業,除了美編設計外,機器的操作、場地施工等都有接觸,因大學期間多次展場規劃經驗,到職場上後便得心應手,覺得當時在校的學習經驗對於未來發展有莫大幫助。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3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