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資訊學群
跨
教育學群
數位學習學類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本系旨在培養數位媒體設計結合文化與教育產業之專業人才,為達成本系的發展目標,辦學任務著重優質的師生互動與教學,及提供優良學習環境為基礎;以講述,觀摩,實作,產學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專業能力,輔助學生累積學習成果,建構縱向的學習經驗。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秉持研究、創新、務實、關懷的教育專業精緻化願景,延續師資培育辦學傳統,以全方位文教事業為視野,同時關注偏鄉及弱勢教育。課程設計在建立學生紮實基礎,因應社會發展趨勢。本系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程,不只滿足一般生的學習需求,亦反映區域性專業發展需要。 |
| 學科意涵 |
核心能力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以培養具備教育專業基礎的通才為宗旨,專業基礎涵蓋教育行政、輔導、教學科技及課程與教學等知能的領域知識,並因應未來科技化及知識經濟產業發展,著眼於宏觀的教育文化產業,以培養本系學生成為具備本土化關懷與國際化觀點,及具有開創教育事業的思維與視野的教育專業人才。 |
| 學習方法 |
課堂授課/操作: 由教授配合業界師資指導專業知識技能,並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實務設計與製作能力。 專題討論實作(團隊學習):專題課程採隨機分組合作進行,主要讓同學學習相互合作,進而培養分析、獨立解決問題,及溝通與磨合。
畢業製作/展覽:綜合所學能力,運用於在地文教主題之畢業製作,學習策展/展場規劃/經費規劃/各項分工...等相關能力。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以培養優秀之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及文教產業人才為設系宗旨,專門課程以涵育學生專門學術領域及研究發展知能為課程設計精神,課程設計重視發揮學生專才及興趣發展,並提供學生充分選課之機會。採用合作學習之方法達到上述目標。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因應未來科技化及知識經濟產業發展,著眼於宏觀的教育文化產業,採用校外參訪以培養本系學生成為具備本土化關懷與國際化觀點,及具有開創教育事業的思維與視野的教育專業人才。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為培養學生多元能力,採用差異化教學以及試教演練深化學生之專業能力。學生於大二下學期採志願分組方式,依其性向與未來深究之方向選擇學校教育組、公職研究組或文教產業組之專業分組。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相關表現如:素描、漫畫、攝影、水彩、拼貼等視覺創作作品。 |
1.強化多元學習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課程實施採結合在地產業及文化資源整合執行,每學期均與地方文教產業或相關企業合作,建立專題製作的主題,各科教學內容與主題連系,以分組方式合作學習,期末的成果發表會帶動學生具體應用學科領域專業知識,使學用合一並符合產業需求。應用專題成果,延伸學習效益,學生未來可從事數位媒體設計、行銷設計、文教產品開發、地方創生、文教產業經營。此外由於隸屬師範學院,本系亦鼓勵學生於在學時期修習教育學程發展教學職涯。 |
本系主要以培育國小師資為主,修畢國小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以及取得國小教師證書後,可進入國小任教。由於小學為包班制,本系在培育以6-12歲學齡兒童為對象之包班制專業能力以及各種教育學理論與各種教學方法之學系,與幼兒教育學系以學齡前幼兒為對象以及特殊教育學系以特殊兒童為對象不同。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不分入學不分組(一般遊戲或動畫),主要讓學生在低年級時嘗試與找尋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此外因本系隸屬師範學院,在學同時,亦可由個人志趣選修小學教育學程,未來除了數位媒體/美術設計相關工作外,亦可申請擔任小學教師相關教學之職務。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培育的人才,除國小師資外,亦可擔任各級教育行政人員;公職人員;課輔機構教師;教育與學習設計人員;學術研究工作;文化教育工作者等教育事業專業人才。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專題討論 : 與在地單位合作,讓學生將創作切實運用於實務。課程以分組進行,配合當學期不同課程,由專題討論課程老師統籌擬定主題、作品發展方向,與監督進行,如107-2學期本課程,配合「3D角色」、「平面設計與製作」、「互動媒體設計」等課程,為台東縣金峰鄉創作「環境視覺指標」與「擴增實境文史導覽」。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學習內容除了師資培育教專業課程外,亦包含行政、課程、教學、科技、輔導等課程。學習和教育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就讀本系除擔任教師之外,也能學習各種觀念,協助學生面對未來挑戰。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重視學生的學習與實務的連結,自二年級上起每學期均與文教產業或在地單位合作,擬定主題,各科教學與主題連繫,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期末成果發表帶動學生具體應用學科領域專業知識,使學用合一並符合產業需求。學生未來可從事數位媒體/美術/文創/行銷設計、文教產品開發/經營,除此之外因本系隸屬師範學院,若學生有興趣從事教職,亦可於課程進行中選修小學教育學程,教師檢定合格通過後亦可申請擔任小學教師。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畢業生擔任教師除教育專業之外,也強調多元能力,本校位於東部,亦開設關懷弱勢之特色課程,結合對在地族群之服務,讓學生有許多從做中學的機會。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3D動畫角色為使學生產出契合實務應用之創作,每學期主題皆配合在地單位進行,從角色基礎3D模型製作,手繪角色設定,到3D角色製作,指導學生製作自己的3D動畫/遊戲角色。 圖解:粨 : 部落的守護靈 版權:數媒系二年級林秦笠
商業素描
本在讓學生掌握商業素描的基本描繪能力。 圖解:素描 版權:數媒系大二林盈君 未上傳圖片 故事分鏡與繪製本課程的主軸將會帶領大家從影片中學習(尤其是動畫影片),用影像說故事的方法、與應該避免的問題;並在用影像說故事之前,得先有故事,因而亦會在課程中帶到影片故事常見的三幕劇的結構要如何安排。 未上傳圖片 文教產業調查實務以在地文化為主題,學生親自走進文化場域,讓學生認識台東特有人文地理和常民生活。藉主題專訪、撰文報導與版面設計編排以專題方式編纂成在地刊物與電子書。藉由課程,學子能與在地人、事、物、景產生緊密的連結。 未上傳圖片 互動媒體設計課程包含虛擬實境( VR)以及擴增實境( AR)。針對這兩個領域說明與介紹,讓學生有全新認知。課程中教導各種程式技巧,並安排專題製作練習,能夠紮實獲得VR與AR的專案製作技巧,操控各種媒體(影像、影片、聲音、3D)。 |
模組課程就讀臺東大學教育學系除可修讀全校性之「東台灣文化力」、「智慧農業永續創新科技」、「山海教育與遊憩」等跨領域模組之外,本系學生在修讀基礎模組和核心模組課程後,可修讀「課程與教學」以及「教育行政與輔導」等模組課程。
遠距教學理論與實務本課程理論與實務兼具,學生在此門課程中將了解遠距教學的本質及基礎能力,而後了解遠距教育的發展的面向,最後經由參與數位學伴計畫或部落學童遠距伴讀計畫等遠距教學計畫中邊做邊學,培養以教學理論為基礎的實務能力。
比較教育學藉由文獻說明比較教育的意義,分析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探討主要國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問題,並規劃與訪問學者、交換學生的機會彼此交流對談。
教學設計與發展本課程為2+1設計,週間每週上課兩小時,課程重理論與實務,在實務部份,有豐富的案例可具體學習,也設計多元實作讓同學應用所學。本課程有一個學分設計為可以獨立修習的微學分課程,一學分共計18小時,分散於三個週末,邀請專家教師擔任講師,課程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104級_張○瑋高中期間參加了中星交流計劃,體會到數位化趨勢的無可取代,因而進入台東大學數媒系就讀。大學時期透過每學期一個專題的培養了專案管理的能力,並產生對行銷的興趣。 同時在前往美國交換學生和打工度假後,因主修是商業相關且在第一線服務顧客,堅定了想進入外商金融業服務的決心,因此畢業後進入了保德信投信的行銷團隊。 先後在2015/09~2016/10 於保德信投信擔任數位行銷專員、2016/10~2迄今於聯博投信擔任行銷部襄理。在擔任專業行銷人工作中,清楚感受到培養數位操作能力與團隊協調合作的重要性,並且學習到產品從無到有的開發等種種歷練,覺得當年在校參與專案的學習經驗、各種實務訓練對於未來發展皆有莫大幫助。 未上傳圖片
104級_胡○瑞2011/09,高中期間較喜歡影像動畫, 因而選擇多媒體相關科系, 進入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就學。 大學時期接觸程式設計, 開始對程式有興趣而轉往城市發展, 於是走向遊戲製作。 依照專題的經驗,走進遊戲業中,目前在遊戲公司擔任前端工程師。 系上給了我一個方向,一個走向自己興趣的道路, 讓我可以做我可以做並且喜歡的工作。 未上傳圖片
105級_王○馨高中畢業後喜愛參加各式研修,因而對攝影、活動設計產生興趣, 大學時期參與各樣活動及社團、充實大學生活,且系上每學期的專題研究不斷磨練,在系學會、畢籌會、社團皆擔任核心幹部,並於大四時取得全國大專生研究計畫及教育部推廣東部教育影片記錄拍攝團隊等資格。 2016/12/27 於愛爾發傳播有限公司擔任專案企劃迄今。專案企劃等同於公司核心管理人員,協調拍攝日程、客戶商討方向。在擔任專業企劃的工作上,發覺團隊協調合作的重要性,並且學習到溝通、協調、安排與製作中的經驗,覺得當年在校參與專案的學習經驗以及團隊經營等對於未來發展有莫大幫助。 未上傳圖片
105級_謝○螢如果設計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我願意在其中沈淪始終保持熱情。高中時期選擇了校刊社,認定了數位之餘設計的重要,因而進入本系就學。畢業的前我擔任了畢籌會活動長,讓我學習到如何企劃、規劃及視覺設計。在畢業前夕便一腳進入了永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設計團隊 先後在 2017/06~2018/04 於 永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平面設計。 2018/04~ 於 古稀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視覺設計。 深自發覺團隊協調合作的重要性,且學到活動從無到有討論與企畫等歷練,覺得當年在校參與專案的學習經驗與幹部的經歷對於未來發展有莫大幫助。 未上傳圖片
105級_牛○婷本身對於美術有些基礎,於是考取台東大學-數媒系。 大學期間有許多文案設計、展場設計、空間設計等的課程,對於這方面有一定的熱忱度及學習能力,畢業展時擔任展場組組長,對於展場及活動的規劃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磨練。 畢業後於犇達資訊有限公司擔任美術編輯。因公司規模及內部管理與一般公司稍有不同,便可以同時學習不同領域的專業,除了美編設計外,機器的操作、場地施工等都有接觸,因大學期間多次展場規劃經驗,到職場上後便得心應手,覺得當時在校的學習經驗對於未來發展有莫大幫助。 |
未上傳圖片
王任生略 現任丹尼斯百貨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東裕國際集團董事長、臺灣全國商業總會理事。 未上傳圖片
柴松林略 統計學學者,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台灣社會運動先驅,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創辦人之一 未上傳圖片
洪宗楷略 曾任臺東縣議會縣議員,2018年代表民進黨競選臺東市長 未上傳圖片
陳木金略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兼總務長及國立台東大學副校長 未上傳圖片
蔡培村略 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現任監察委員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