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音樂、人文、藝術、科技的整合的研究,是本系所發展獨特的競爭的優勢,而東部地區多元的族群,更提供了音樂文化研究地利之便,有關音樂專業的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培育、產學合作等不僅為將來就業做準備,並能透過適當的輔導成為儲備教師,朝向順利就業目標前進,均是其他大學所無可比擬。本系設有碩士班預修制度,於大四申請許可後預修碩士班課程,五年內取得學、碩士學位。 |
自八十六學年度起,本系開設應用音樂相關課程,提供音樂學子們應具備之音樂應用知識;自九十三學年度起招收應用音樂主修生,著手培養在古典以外兼具多元語彙及多元展演(音樂科技)能力之生力軍;九十八學年度起將作曲組與應用音樂組合併,成為可運用跨界語彙及科技媒材之多元創作主修,並在音樂內涵、科技應用,以及商業連結等專業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培育音樂專業人才為主、音樂教學與研究為輔的音樂基礎人才培育科系;為結合及應用在地文化資源,特別將音樂人才的培育內容,加入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和當代音樂科技能力之培養,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使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成為具有音樂特色的人才培育科系 |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是以創作為主,風格不限的專業訓練,涵蓋古典音樂、配樂與流行音樂。 |
學習方法 |
![]() 原住民音樂及應用音樂教學:結合在地資源,開設相關課程,除了常態課堂教學外,校內設有原住民音樂及流行音樂講座及工作坊,並由教師帶領學生到部落實地進行音樂的田野調查。 圖解:歌劇逐鹿傳說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版權:本系 ![]() 學習唱奏創作:除主修課程個別指導外,栽培優秀的演唱奏及創作人才,培養紮實的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及作曲能力,提供樂理、音感訓練、音樂欣賞及合奏合唱訓練。 圖解:邀請德國小提琴大師辦理絃樂/室內樂大師班 版權:本系 ![]() 培育音樂師資:結合本校師範學院的師資與經驗,兼顧人文學院、理工學院的教學技術與新科技資源,提供音樂教育學程的機會,培育音樂教育工作的基礎能力,鼓舞學生考取教師資格,開展志業。 圖解:SAX至海端國小服務 版權:本系 人文藝術跨領域多元學習:藉由各類跨學科整合的數位編曲、混錄音工程、數位影音創作、爵士、搖滾與流行樂團演奏等課程,並透過校內外科系交流合作,開拓學生更廣大的專業視野與學習旨趣。 圖解:數位化編曲課程 版權:本系 ![]() 演出帶動教學:臺東大學音樂學系組織了管弦樂團、合唱團、管樂團,不定期會邀請客席指導教授共同參與演出,這些音樂展演成為東部地區藝文界每年期待的音樂盛事。 圖解:本系兼任教授、樂團聯合國防示範樂隊演出。 版權:本系 |
從古典音樂中學習創作手法。 數位編曲中學習數位應用技巧。 特定主題中接觸多種元素的應用。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詳如附件。 |
可參與音樂類課程、展演、講座、工作坊、營隊等活動,增進音樂專業知識及技能。另外也可多接觸其他領域(不限於藝術),增廣跨域的視野。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一般音樂系都偏重於西方古典的演奏,本系除了西方古典演出的基礎,新添加了原住民音樂特色,並且利用科技整合,創作出應用音樂的各種展演型態。 |
強調創意取向於大一、大二階段之課程設計著重應用音樂領域之專業訓練,包括爵士音樂理論、商業音像內涵與創作元素、數位混錄音製作等課程之修習,同時亦涵蓋作曲領域之基礎課程,包括總譜閱讀及樂器學;大三之後則依學生志向與能力區分為作曲組與製作組,各組按照建議選修科目引導學生確立其創作或應用音樂專長之發展方向。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雖然是傳統師範院校出生,但現在發展的是多元的職涯規劃,可選擇古典音樂的展演、也可以選擇師培學程去當小教、幼教及特教學程的老師,也可以走跨界流行音樂的就業方向。 |
雖然是以培養創作人才為主,但仍可結合自己的專長,如:成為一位創作型歌手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人認為本系招收了原住民生整體程度會比較差,但其實我們所招的原住民學生,有一部分古典音樂學得很好,有一部分是希望藉由原住民傳統的音樂文化應用在實際的音樂表演,是走雙軌古典與流行分流的方式。 |
一般人誤以為是以流行音樂為導向,但其實是依據學生的性向,有多元的選擇,如:電玩配樂、影視配樂、現代古典創作、混錄音工程等。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本系辦理多元及跨界演奏,校內術科課程,至少每學期或每學年一次校內或校外巡迴演出。 |
本系「創作與應用組」學生於大一、二時之專業核心必修(主修)採大班共同上課,至大二下學期決定個人畢業導向(學術型之作曲畢業,或實務型之製作畢業),後於大三時依選取方向調整修課內容,並進行「畢業製作」之長線規劃。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各主修之個別指導課鋼琴、聲樂、絃樂(撥絃組)、木管樂、銅管樂、打擊樂、理論作曲等。本系每學年舉辦協奏曲比賽,大師班講座提供學生學習和演出活動機會。 圖解:比賽優勝者至協奏曲之夜巡迴演出 版權:本系 ![]() 古典及流行的表演藝術及創作透過課程,使學生具備音樂專業與開拓文化視野之能力,將多元文化運用到演奏、研究與教學上之能力。結合臺東文觀處、生活美學館、美術館、史前館、臺東教育電台以及業界機構等,並鼓勵學生參與國中小學的藝文深耕計畫、原住民團體、部落活動,增加學生專業表現與產業實習、就業的機會。 圖解:校園巡迴演唱會樂團與藝人共同演出 版權:本系 ![]() 原住民音樂傳統樂舞文化與流行音樂開設電腦音樂、數位媒體、應用音樂、混錄音工程、數位編曲、流行音樂編曲等課程,在音樂系的基礎上提供相關原住民課程,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期許在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 圖解:音原獻樂團與哈佛大學合唱團演出 版權:本系 修習師培學程利用讀書的時間修習師培學程(小教、幼教與特教),未來可以選擇考專業教師。取得的教師資格,擔任國中小教師外,畢業生亦可任教或經營音樂教室、擔任社團性質的合唱團、管樂及弦樂團等指導老師,或私人授課。 |
數位混錄音製作
使用業界標準的ProTools軟硬體及專業錄音室的器材來實習錄製各種音樂作品(Recording.Tracking.Edit.Mix down.Mastering)。 ![]() 跨領域音樂設計與實作(一)滿足跨領域音樂設計人才之培訓與針對聲音美感的培養。適用對於影像後製處理、遊戲音效設計與音訊後製處理感興趣之同學選修。瞭解業界動畫配樂師、遊戲聲效設計師、音效師、錄音師等相關職位之工作內容,並且思考如何將跨領域聲音世界的價值與現階段領域做連結。 ![]() 跨領域音樂設計與實作(二)學習如何在設計體感醫療或體感遊戲產品時,以情境、情緒、速度感等三個共感面向作為跨領域溝通焦點,進而調整聽覺設計結果 (配樂寫作與音效製作),將其有效聯結至與視覺 (畫面場景與故事營造)及體感 (動力控制與動態工程) 領域的共作成果上。 ![]() 音樂科技概論
介紹音樂科技及音樂工業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並藉由專業軟硬體數位器材的相關介紹與實際操作,搭配商業音樂作品的觀摩與討論,使學生能運用巧思將個人音樂創作完整呈現。本入門課程將以深入淺出方式,將音樂科技相關知識做完整的介紹。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徹摩 版權:漢創國際音樂
柳義祥/徹摩徹摩(排灣語:Cemelesai Pasasauv),排灣族創作歌手,生於屏東縣瑪家鄉崑山部落。2010獲波西米亞國際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0獲巴洛克音樂教育全國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5獲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狀元(冠軍),2016全大運主題曲創作暨演唱人 2015年參加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獲得狀元(冠軍)並獲一紙經紀唱片約,經漢創國際音樂一年的培訓後,於2016年底發行首張族語創作專輯《真圓ZEMIYAN》,即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以及第8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 ![]() 版權:李浩平
李浩平臺灣原住民阿美族cikowaay(池上富興)部落,於臺東高中曾擔任管樂團薩克斯風樂團首席,於本系主修聲樂,曾擔任合唱團團長,原住民人聲樂團團長。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全國決賽大專組男高音獨唱優等、2013亞洲職棒大賽開幕國歌領唱。曾擔任家家、李佳薇、舒米恩、以利高露、魏如萱、紀曉君、莊鵑瑛(小球)之和音。 曾在台東縣成功三民國小阿美族母語歌教唱、公東高工合唱團助理指揮與本校樂齡大學聲樂老師。2016鍾漢良樂作人生巡迴演唱會和音,於北京、廣州及深圳演出,2017至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演出。2018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第四屆才藝夢想秀擔任評審導師。現為叮叮學府-聲樂老師;廣州石碁二中-合唱團指導老師。 ![]() 版權:潘晏儒
潘晏儒從小生長在部落並積極參與部落的各項祭儀活動,喜愛歌唱跳舞及表演,因此對自己部落文化的音樂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因而進入本系學習歌唱技巧。曾分別代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高山舞集文化藝術服務團至韓國及日本演出;曾參加台東縣立兒童合唱團,且於國中及高中加入直笛校隊與合唱團團員。 現為臺東縣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民族教育教師,2018衛武營《真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擔任演出人員。 |
![]()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鄭辰惠音樂系創應組100級畢業生,雖非科班出生,求學時期曾主動致電智冠科技,爭取實習機會,在學時更積極拓展自我領域,不論是劇藝課程、管理課程、治療學程、活動策劃等皆多方嘗試。 畢業後即進入智冠科技製作遊戲音樂,曾任高雄鳳新音樂班應用音樂講師,現擔任向上國際科技音樂音效設計師,及自由編曲配樂師;參與製作之作品有『獵命師Online』、『古龍爭霸Online』、『刀龍傳說Online』、『俠客風雲傳』、『角子共玩』、『老子有錢』等線上遊戲、手機遊戲音樂音效師。 ![]()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游怡婷學習經驗:學音樂出身,先是學鋼琴,後來中間又學了小號,大學的時候學過創作與編曲,在校期間曾多次發表創作與在各演出場所演出,畢業時發表首張單曲EP。豐富的創作與改編作品發表以及各式演出與比賽獲獎經驗,更成為畢業後就業的重要養分。 職業經驗:台灣獨立唱作人,代表作品為 ”在你肩膀上入睡” 及 ”就算討厭洋蔥也要把它吃下去”等。2013年獨立發行個人EP”就算討厭洋蔥也要把它吃下去”並開始於台灣各大live house及音樂季演出。2015年以原創作品參加中國好歌曲第二季進入蔡健雅組八強。擅長樂器除Keyboard外,也曾參與滅火器樂團、柳葉魚及猛虎巧克力之演唱會小號樂手及專輯錄製。目前為自由的音樂人,以教學及演出為主。 ![]()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林潔如學習經驗:大學時期除與校內劇場藝術學系合作外,也開始參與業界多項專輯、劇場、廣告的音樂製作,於畢業時發表個人作品專輯。 職業經驗:現為電視音樂節目執行企劃兼音樂後期、大型演唱會現場執行兼導演助理、所參與節目『大聲MY客風』入圍2018年金鐘獎 最佳綜藝節目獎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