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2/10/5 上午 11:19:16
學系特色
音樂、人文、藝術、科技的整合的研究,是本系所發展獨特的競爭的優勢,而東部地區多元的族群,更提供了音樂文化研究地利之便,有關音樂專業的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培育、產學合作等不僅為將來就業做準備,並能透過適當的輔導成為儲備教師,朝向順利就業目標前進,均是其他大學所無可比擬。本系設有碩士班預修制度,於大四申請許可後預修碩士班課程,五年內取得學、碩士學位。
學科意涵
培育音樂專業人才為主、音樂教學與研究為輔的音樂基礎人才培育科系;為結合及應用在地文化資源,特別將音樂人才的培育內容,加入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和當代音樂科技能力之培養,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使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成為具有音樂特色的人才培育科系
學習方法
原住民音樂及應用音樂教學:結合在地資源,開設相關課程,除了常態課堂教學外,校內設有原住民音樂及流行音樂講座及工作坊,並由教師帶領學生到部落實地進行音樂的田野調查。
圖解:歌劇逐鹿傳說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版權:本系
學習唱奏創作:除主修課程個別指導外,栽培優秀的演唱奏及創作人才,培養紮實的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及作曲能力,提供樂理、音感訓練、音樂欣賞及合奏合唱訓練。
圖解:邀請德國小提琴大師辦理絃樂/室內樂大師班
版權:本系
培育音樂師資:結合本校師範學院的師資與經驗,兼顧人文學院、理工學院的教學技術與新科技資源,提供音樂教育學程的機會,培育音樂教育工作的基礎能力,鼓舞學生考取教師資格,開展志業。
圖解:SAX至海端國小服務
版權:本系
人文藝術跨領域多元學習:藉由各類跨學科整合的數位編曲、混錄音工程、數位影音創作、爵士、搖滾與流行樂團演奏等課程,並透過校內外科系交流合作,開拓學生更廣大的專業視野與學習旨趣。
圖解:數位化編曲課程
版權:本系
演出帶動教學:臺東大學音樂學系組織了管弦樂團、合唱團、管樂團,不定期會邀請客席指導教授共同參與演出,這些音樂展演成為東部地區藝文界每年期待的音樂盛事。
圖解:本系兼任教授、樂團聯合國防示範樂隊演出。
版權:本系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詳如附件。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一般音樂系都偏重於西方古典的演奏,本系除了西方古典演出的基礎,新添加了原住民音樂特色,並且利用科技整合,創作出應用音樂的各種展演型態。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雖然是傳統師範院校出生,但現在發展的是多元的職涯規劃,可選擇古典音樂的展演、也可以選擇師培學程去當小教、幼教及特教學程的老師,也可以走跨界流行音樂的就業方向。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人認為本系招收了原住民生整體程度會比較差,但其實我們所招的原住民學生,有一部分古典音樂學得很好,有一部分是希望藉由原住民傳統的音樂文化應用在實際的音樂表演,是走雙軌古典與流行分流的方式。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1.本系辦理多元及跨界演奏,校內術科課程,至少每學期或每學年一次校內或校外巡迴演出。
2.本系有多元原住民的特色。
3.本系擁有高科技的電腦專業教室,可用於數位音樂、創作,能夠獨立錄製專輯,是非常有特色的教室。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合唱(一~六)/管絃樂合奏(一~六)
- 主修(1~8)
-
大一必修
- 音樂基礎訓練(一、二)
- 和聲學(一、二)
-
大二必修
- 音樂基礎訓練(三、四)
- 西洋音樂史(一、二)
- 指揮法(一、二)
- 對位法(一、二)
專業選修課程
-
基礎模組
- 合唱(一~四)、管絃樂合奏(一~四)、音樂基礎訓練(一~二)、和聲學(一~二)、西洋音樂史(一~二)、指揮法(一~二)。
-
核心模組
- 合唱(五~六)、管絃樂合奏(五~六)、音樂基礎訓練(三~四)、和聲學(三~四)、西洋音樂史(三~四)、對位法(一~二)、曲式與分析(一~二)。
-
演唱奏與教學模組(108學年度前)
- 鍵盤和聲、曲式學(一、二)、伴奏法、樂器學、二十世紀音樂、鋼琴教學法、演唱奏專題、合唱教學法、器樂教學法、管樂合奏(三、四)
-
應用與創意模組(108學年度以前)
- 混錄音工程、應用音樂:樂團唱奏(一~四)、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產業與行銷、原住民音樂概論、原住民樂器與演奏(一、二)、數位影音製作(一、二)、田野采風、原住民樂舞(一、四)、合唱(七、八)、管絃樂合奏(七、八)
-
專業模組(109學年度起)
- 鋼琴組、聲樂組、理論作曲、弦樂組、管樂組、敲擊樂組、吉他組。
-
共同選修(109學年度起)
- 音樂行政與實作、基礎音樂理論(上~下)、亞歷山大教學法、歌唱教學法、鍵盤和聲、音樂與戲劇、合唱教學法、奧福教學法、達克羅茲教學法、數位影音製作、演唱奏專題、音樂專題、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產業與行銷、中國音樂史、台灣音樂史。
特色課程
各主修之個別指導課
鋼琴、聲樂、絃樂(撥絃組)、木管樂、銅管樂、打擊樂、理論作曲等。本系每學年舉辦協奏曲比賽,大師班講座提供學生學習和演出活動機會。
圖解:比賽優勝者至協奏曲之夜巡迴演出
版權:本系
古典及流行的表演藝術及創作
透過課程,使學生具備音樂專業與開拓文化視野之能力,將多元文化運用到演奏、研究與教學上之能力。結合臺東文觀處、生活美學館、美術館、史前館、臺東教育電台以及業界機構等,並鼓勵學生參與國中小學的藝文深耕計畫、原住民團體、部落活動,增加學生專業表現與產業實習、就業的機會。
圖解:校園巡迴演唱會樂團與藝人共同演出
版權:本系
原住民音樂傳統樂舞文化與流行音樂
開設電腦音樂、數位媒體、應用音樂、混錄音工程、數位編曲、流行音樂編曲等課程,在音樂系的基礎上提供相關原住民課程,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期許在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
圖解:音原獻樂團與哈佛大學合唱團演出
版權:本系
修習師培學程
利用讀書的時間修習師培學程(小教、幼教與特教),未來可以選擇考專業教師。取得的教師資格,擔任國中小教師外,畢業生亦可任教或經營音樂教室、擔任社團性質的合唱團、管樂及弦樂團等指導老師,或私人授課。
適合從事工作
-
幼教老師
-
結合本校師資培育中心及音樂系的師資與經驗,提供修習小教、幼教、特教、中教教育學程的機會。國小藝術領域音樂教師、幼兒園教師、國高中原住民族語教師、音樂教室教師。
-
-
小學教師
-
結合本校師資培育中心及音樂系的師資與經驗,提供修習小教、幼教、特教、中教教育學程的機會。國小藝術領域音樂教師、幼兒園教師、國高中原住民族語教師、音樂教室教師。
-
-
中學教師
-
結合本校師資培育中心及音樂系的師資與經驗,提供修習小教、幼教、特教、中教教育學程的機會。國小藝術領域音樂教師、幼兒園教師、國高中原住民族語教師、音樂教室教師。
-
-
音樂/作曲/歌唱家及演奏家
-
栽培優秀的演唱奏及創作人才,培養紮實的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及作曲能力;提供音感訓練、樂理、合奏唱課程,並定期舉辦公演、大師班等活動。參與各演唱奏演出活動、樂評家、古典或流行音樂創作。
-
-
文化創意產業
-
設有音樂行政、熱門合奏樂團、混錄音工程課程、流行音樂講座。 音樂產業經營與管理、混錄音工程、數位媒體音樂。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徹摩
版權:漢創國際音樂
柳義祥/徹摩
徹摩(排灣語:Cemelesai Pasasauv),排灣族創作歌手,生於屏東縣瑪家鄉崑山部落。2010獲波西米亞國際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0獲巴洛克音樂教育全國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5獲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狀元(冠軍),2016全大運主題曲創作暨演唱人
2015年參加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獲得狀元(冠軍)並獲一紙經紀唱片約,經漢創國際音樂一年的培訓後,於2016年底發行首張族語創作專輯《真圓ZEMIYAN》,即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以及第8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
版權:李浩平
李浩平
臺灣原住民阿美族cikowaay(池上富興)部落,於臺東高中曾擔任管樂團薩克斯風樂團首席,於本系主修聲樂,曾擔任合唱團團長,原住民人聲樂團團長。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全國決賽大專組男高音獨唱優等、2013亞洲職棒大賽開幕國歌領唱。曾擔任家家、李佳薇、舒米恩、以利高露、魏如萱、紀曉君、莊鵑瑛(小球)之和音。
曾在台東縣成功三民國小阿美族母語歌教唱、公東高工合唱團助理指揮與本校樂齡大學聲樂老師。2016鍾漢良樂作人生巡迴演唱會和音,於北京、廣州及深圳演出,2017至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演出。2018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第四屆才藝夢想秀擔任評審導師。現為叮叮學府-聲樂老師;廣州石碁二中-合唱團指導老師。
版權:潘晏儒
潘晏儒
從小生長在部落並積極參與部落的各項祭儀活動,喜愛歌唱跳舞及表演,因此對自己部落文化的音樂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因而進入本系學習歌唱技巧。曾分別代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高山舞集文化藝術服務團至韓國及日本演出;曾參加台東縣立兒童合唱團,且於國中及高中加入直笛校隊與合唱團團員。
現為臺東縣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民族教育教師,2018衛武營《真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擔任演出人員。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