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音樂、人文、藝術、科技的整合的研究,是本系所發展獨特的競爭的優勢,而東部地區多元的族群,更提供了音樂文化研究地利之便,有關音樂專業的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培育、產學合作等不僅為將來就業做準備,並能透過適當的輔導成為儲備教師,朝向順利就業目標前進,均是其他大學所無可比擬。本系設有碩士班預修制度,於大四申請許可後預修碩士班課程,五年內取得學、碩士學位。 |
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設立宗旨為:「培養專業音樂人才,使具備成熟的美學觀念及演奏能力。」主修分為:鋼琴、聲樂、弦樂、管樂、擊樂、作曲及撥弦等七組,以課程及演出活動加強學生展演、創作與學術的內涵,畢業生有極優異的表現,如在國臺交、北市交及國家樂團團員中,本校校友佔極高比例。交通便利,學習環境活潑,課程可跨領域學習且接軌職場是本系教學最大特色。 |
學科意涵 |
培育音樂專業人才為主、音樂教學與研究為輔的音樂基礎人才培育科系;為結合及應用在地文化資源,特別將音樂人才的培育內容,加入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和當代音樂科技能力之培養,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使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成為具有音樂特色的人才培育科系 |
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以精益求精的音樂專業,加上自由彈性的綜合藝術大學特色,推動符合趨勢的多元音樂創新教學。為學生演奏唱與創作基礎與學術內涵穩穩紮根,並使其嘗試21世紀跨界新興趨勢,加強其在職場專業上多元實務能力,畢業後能從事高水準教學與展演,以音樂專業來貢獻社會,成為國家未來的音樂棟樑。 |
學習方法 |
![]() 原住民音樂及應用音樂教學:結合在地資源,開設相關課程,除了常態課堂教學外,校內設有原住民音樂及流行音樂講座及工作坊,並由教師帶領學生到部落實地進行音樂的田野調查。 圖解:歌劇逐鹿傳說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版權:本系 ![]() 學習唱奏創作:除主修課程個別指導外,栽培優秀的演唱奏及創作人才,培養紮實的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及作曲能力,提供樂理、音感訓練、音樂欣賞及合奏合唱訓練。 圖解:邀請德國小提琴大師辦理絃樂/室內樂大師班 版權:本系 ![]() 培育音樂師資:結合本校師範學院的師資與經驗,兼顧人文學院、理工學院的教學技術與新科技資源,提供音樂教育學程的機會,培育音樂教育工作的基礎能力,鼓舞學生考取教師資格,開展志業。 圖解:SAX至海端國小服務 版權:本系 人文藝術跨領域多元學習:藉由各類跨學科整合的數位編曲、混錄音工程、數位影音創作、爵士、搖滾與流行樂團演奏等課程,並透過校內外科系交流合作,開拓學生更廣大的專業視野與學習旨趣。 圖解:數位化編曲課程 版權:本系 ![]() 演出帶動教學:臺東大學音樂學系組織了管弦樂團、合唱團、管樂團,不定期會邀請客席指導教授共同參與演出,這些音樂展演成為東部地區藝文界每年期待的音樂盛事。 圖解:本系兼任教授、樂團聯合國防示範樂隊演出。 版權:本系 |
大師班與展演活動本系以各領域大師班及午間音樂會活動給予學生刺激與啟發,使他們經過聆聽與學習不同時期作曲家及樂曲,學習將個人的思考與想法由內化轉為發揮,為學生奠定更有內涵、高水準的演奏與詮釋基礎。 圖解:國際大師班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音樂專業學術研究學生修習音樂史、音樂論文寫作、音樂評論等課程,並參與學術研討會。 圖解:學術研討會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樂團與合唱團訓練管樂團、弦樂團、管弦樂團、合唱團、打擊樂團、室內樂…等,培養學生團體合奏之能力。 圖解:管弦樂團與客座教授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跨領域學習本系除古典音樂課程外,另設有各種跨領域課程,培養學生興趣,並開拓未來的可能性。如:爵士與非洲古巴大樂團、流行音樂演唱、數位音樂與錄音工程、商用音樂編曲、電腦音樂、製譜軟體實務等課程。 圖解:爵士與非洲古巴大樂團 版權:攝影師/陳長志。圖片版權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詳如附件。 |
1. 為具備未來專業優勢,建議聆聽各式音樂、音樂會或大師班,閱讀相關書目,使了解音樂內容及創作背景,有助對音樂的思辨與表達。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一般音樂系都偏重於西方古典的演奏,本系除了西方古典演出的基礎,新添加了原住民音樂特色,並且利用科技整合,創作出應用音樂的各種展演型態。 |
本系以西洋古典音樂的教學為主要方向與內容。除各主副修,也指導學生認識:中古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國民、無調性音樂、十二音音列、聲響與多媒體,到在美國興起的爵士等不同時代的音樂與演出形式。多元跨域的新音樂風格仍繼續在快速創新與蛻變中,由於市場再也不是單一選項,音樂課程更需要多元化。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雖然是傳統師範院校出生,但現在發展的是多元的職涯規劃,可選擇古典音樂的展演、也可以選擇師培學程去當小教、幼教及特教學程的老師,也可以走跨界流行音樂的就業方向。 |
音樂學系學生大眾普遍印象為當老師,但本系也提供多元資源可供學生參考,近年來,除音樂教師或國外留學深造外,也有更多畢業生走向音樂行政、樂器維修師、音樂錄音工程師、流行音樂編曲等多元方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人認為本系招收了原住民生整體程度會比較差,但其實我們所招的原住民學生,有一部分古典音樂學得很好,有一部分是希望藉由原住民傳統的音樂文化應用在實際的音樂表演,是走雙軌古典與流行分流的方式。 |
外界常以為音樂學系只專精在樂器演奏方面,但其實本校音樂系提供學生多元的道路可以選擇,樂器維修、商業音樂、製譜軟體應用、數位音樂錄音、亞歷山大技巧法、管樂/弦樂/鋼琴教學法...等,在在都提供學生多方面的資源可涉略,然也可兼顧古典樂演奏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對於未來的選擇及想像可以更加多面。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本系辦理多元及跨界演奏,校內術科課程,至少每學期或每學年一次校內或校外巡迴演出。 |
本校為完全藝術大學,共有5大學院、14學系所、2教學中心、文創園區、圖書館、藝博館及多功能活動中心,各系所間互動頻繁,可跨系修課,定期辦理各藝術領域學術研討會、跨域展演,例如:大台北藝術節、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臺藝大國際電影節等,是活潑且具多元創意的教育園地,提供同學愉快且充滿藝術氛圍的大學生活。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各主修之個別指導課鋼琴、聲樂、絃樂(撥絃組)、木管樂、銅管樂、打擊樂、理論作曲等。本系每學年舉辦協奏曲比賽,大師班講座提供學生學習和演出活動機會。 圖解:比賽優勝者至協奏曲之夜巡迴演出 版權:本系 ![]() 古典及流行的表演藝術及創作透過課程,使學生具備音樂專業與開拓文化視野之能力,將多元文化運用到演奏、研究與教學上之能力。結合臺東文觀處、生活美學館、美術館、史前館、臺東教育電台以及業界機構等,並鼓勵學生參與國中小學的藝文深耕計畫、原住民團體、部落活動,增加學生專業表現與產業實習、就業的機會。 圖解:校園巡迴演唱會樂團與藝人共同演出 版權:本系 ![]() 原住民音樂傳統樂舞文化與流行音樂開設電腦音樂、數位媒體、應用音樂、混錄音工程、數位編曲、流行音樂編曲等課程,在音樂系的基礎上提供相關原住民課程,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期許在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 圖解:音原獻樂團與哈佛大學合唱團演出 版權:本系 修習師培學程利用讀書的時間修習師培學程(小教、幼教與特教),未來可以選擇考專業教師。取得的教師資格,擔任國中小教師外,畢業生亦可任教或經營音樂教室、擔任社團性質的合唱團、管樂及弦樂團等指導老師,或私人授課。 |
![]() 爵士與非洲古巴大樂團為目前全台唯一的大學爵士與非洲古巴大樂團。 圖解:爵士與非洲古巴大樂團 版權:攝影師/陳長志。 圖片版權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商業音樂編曲從樂曲編制、和聲、配器等看古典樂到流行音樂,達到跨古典與流行音樂的專業領域,提升學生就業率。 圖解:作曲大師班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 管/弦樂器維修方法由老師引導認識各項樂器細節後,實際操作維修自己的樂器。為學生打開另外一個就業專長領域。 圖解:弦樂器維修大工坊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徹摩 版權:漢創國際音樂
柳義祥/徹摩徹摩(排灣語:Cemelesai Pasasauv),排灣族創作歌手,生於屏東縣瑪家鄉崑山部落。2010獲波西米亞國際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0獲巴洛克音樂教育全國音樂大賽大專聲樂組第一名、2015獲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狀元(冠軍),2016全大運主題曲創作暨演唱人 2015年參加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及演唱大賽獲得狀元(冠軍)並獲一紙經紀唱片約,經漢創國際音樂一年的培訓後,於2016年底發行首張族語創作專輯《真圓ZEMIYAN》,即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以及第8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 ![]() 版權:李浩平
李浩平臺灣原住民阿美族cikowaay(池上富興)部落,於臺東高中曾擔任管樂團薩克斯風樂團首席,於本系主修聲樂,曾擔任合唱團團長,原住民人聲樂團團長。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全國決賽大專組男高音獨唱優等、2013亞洲職棒大賽開幕國歌領唱。曾擔任家家、李佳薇、舒米恩、以利高露、魏如萱、紀曉君、莊鵑瑛(小球)之和音。 曾在台東縣成功三民國小阿美族母語歌教唱、公東高工合唱團助理指揮與本校樂齡大學聲樂老師。2016鍾漢良樂作人生巡迴演唱會和音,於北京、廣州及深圳演出,2017至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演出。2018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第四屆才藝夢想秀擔任評審導師。現為叮叮學府-聲樂老師;廣州石碁二中-合唱團指導老師。 ![]() 版權:潘晏儒
潘晏儒從小生長在部落並積極參與部落的各項祭儀活動,喜愛歌唱跳舞及表演,因此對自己部落文化的音樂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因而進入本系學習歌唱技巧。曾分別代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及高山舞集文化藝術服務團至韓國及日本演出;曾參加台東縣立兒童合唱團,且於國中及高中加入直笛校隊與合唱團團員。 現為臺東縣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民族教育教師,2018衛武營《真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擔任演出人員。 |
![]()
簡文彬簡文彬生於臺北市,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鍵盤組畢業。 簡文彬(1967年 ─ ),臺灣指揮家,2001年至2007年曾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現任德國萊茵歌劇院〈Deutsche Oper am Rhein〉駐院指揮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
李泰祥李泰祥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主修小提琴;1964年畢業後隨即受聘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1971年與新象創辦人許博允赴美國新聞處,聽到現代音樂演講,改變創作方向,策劃「七一樂展」,為台灣前衛音樂踏出重要的一步。1974年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 李泰祥(1941年2月20日-2014年1月2日),出身臺東廳臺東郡臺東街馬蘭大字(今臺東縣臺東市馬蘭部落)的阿美族音樂家。一生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將中國民歌重新賦予現代化編曲,並創作出許多知名樂曲,其中包括〈橄欖樹〉、〈告別〉等。 ![]()
馬水龍馬水龍1959年入學國立藝術學校音樂科,主修理論作曲,副修鋼琴與大提琴,受教於蕭而化、許常惠、盧炎等。1964年自國立藝術學校改制後的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科作曲組畢業。 馬水龍(1939年7月17日-2015年5月2日),出身日治臺灣基隆的音樂家,是第一位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以整場形式發表個人作品的臺灣作曲家。在擔任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期間創辦「春秋樂集」,為臺灣當代音樂創作者開啟更寬廣的發表作品舞臺。 ![]()
朱宗慶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科,隨後至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深造,師事華特.懷格(Walter Veigl)教授及前維也納愛樂樂團打擊樂首席理查.霍賀萊納(Richard Hochrainer)教授。1982年獲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為華人世界獲得該項文憑之第一人。 朱宗慶(1954年10月16日-)出生於臺中縣大雅鄉大雅村(今臺中市大雅區大雅里)[1],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2017年元月11日接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至今。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B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