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智慧機械組) |
國立高雄大學 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工程學群
機械工程學類 |
工程學群
化學工程學類 |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學系特色 |
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設立於1991年,以培育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之專業機械工程人才,以提升整體機械工業水準,強化國家機械工業的競爭力為教育宗旨。教學規劃則著重跨領域多元性之課程設計,以符合國內外機械產業發展之趨勢。依學術專長分屬於「精密機械技術」、「熱流與能源科技」、「微奈米技術」及「光機電整合」四大重點領域。 |
本系旨在培育學生具備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的學識專長,理論與應用能力兼備,為符合台灣重點產業需求,設定發展特色方向如下:(1) 奈米與分子工程、(2) 尖端功能性材料、(3) 生醫工程及材料。 |
| 學科意涵 |
「智慧機械組」著重精密設計與製造,透過光電設備於智慧化加工、校正、檢測與優化補償等專業技術的傳授與實作能力的養成,培育具備整合能力之智慧機械產業實務型人才。 |
本系系名整合「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其中,化學工程是將數學及物理理論為基礎,應用於化學工業,理論基礎主要是化學、數學和物理學;材料工程為整合應用物質的性質及其在各個科學和工程學領域,理論包括固體物理學,材料化學,應用物理和化學。本系為整合化工及材料工程之跨領域科系。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由教授講授相關理論,配合範例,利用視頻演算與實作,協助同學了解課程內容。 版權: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專題實作:教授依據課程內容,擬定專題項目,採個人或分組方式,進行專題實作,並報告成果,以驗證所學知識。 版權: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專案實例分析:教授配合課程需要,要求學生就最新科技文獻進行蒐集與分組討論,以適時掌握最新產研發窄訊息。 版權: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
老師理論講述與討論
專題實作與報告
實驗課程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經常涉獵機械相關知識,了解機械基礎原理,探究機械對日常生活的必要性及關聯性。可以透過機械專題探究、參加相關科學營隊、或拆組裝及修復日常生活用產品等方式,自己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此外,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亦是與機械專業人才與國際接軌所需具備的重要能力。 |
參與科學相關領域競賽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機械系與電機系的差別在於機械系著重在各領域產業的機械器具之設計與製造、能源科技、材料科技及光機電整合;電機系則偏重在無線通訊、光通訊、光學設計、電源與電力機械各個方面的發展。 |
化工系的研究對象主要為氣體與液體,材料系則為固體,本系則結合化工系與材料系,因此研究對象為整合氣體、液體與固體三者,研究領域廣泛。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人對機械系的學習內容認為是做黑手修理機器等刻板印象,此為錯誤觀念。實際上,日常生活之食、衣、住、行、育樂等等,都需要機械相關產業的運作。因此本系畢業生出路廣泛與多元,可從事機械工程師、半導體製程工程師、半導體設備工程師、機電量測工程師、IC封裝/測試工程師、教職、研發人員、公務員。 |
本系畢業生就業、升學範圍廣泛,主要進修管道: 進入國內外大學化工、材料、奈米科技、高分子、化學、生化、環工、能源技術、醫工、企管、電機、資工、工業工程等相關領域研究所就讀。化工與材料專長畢業生就業後平均年薪除遠高於文法商科畢業生外,在所有理工科系亦名列前矛。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人們對機械系的學習內容有錯誤觀念,認為機械系只是座修理機器的粗重工作,而且不適合女生就讀。實際上,現代化機械已發展成為全自動化、高精密度的智慧機械系統。本系的研究領域涵蓋「精密機械技術」、「熱流與能源科技」、「自動化工程技術」及「光機電系統整合技術」等。 |
化材系常被誤認為只學化學、或易被誤解為一直在實驗室做實驗,甚至以為很多化學原理,但實際上本系著重於工程與應用,涵蓋範圍廣泛,課程多元化,整合理論及工程應用,更設計實驗及專題課程,讓學生手腦並用。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機械工程領域人才,應具備的人格特質有: |
無 |
|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智慧機械組) |
國立高雄大學 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3D列印技術3D列印屬於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數位模型檔案為基礎直接製造幾乎任意形狀三維實體的技術。本課程介紹3D列印各領域應用技術、前端輸入技術、後端輸出訣竅與多款3D製作軟體,了解3D列印現在發展與未來潮流,並可利用3D列印技術實踐創新與創業方法。
機設原理本課程提供機器與結構元件之設計與分析的基本概念與原理,也兼顧力學理論與設計方法之平衡,使學生將來能從事更高深之研究或職場上的實際設計工作。課程內容包含相關力學基礎知識之複習,應力應變關係與損壞理論,應力集中因素與週期載重,疲勞應力,螺絲之規格及配合,升降載重之動力螺旋、V型皮帶以及帶狀剎車。
機電整合機電整合教學主要目標是讓機械系的學生了解如何整合機械系統與電機、電子或光學元件(如微控制器、運算放大器、電晶體開關、繼電器、馬達等)。課程內容包含相關機電元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的方法與應用。 |
未上傳圖片 普通化學介紹化學現象之基本原理及其衍生現象,並舉例說明日常生活及產業上應用之實例與化學的關聯性。 圖解:普通化學 未上傳圖片 化工與材料科學導論由材料結構入門探討材料在構造、性質、性能間的關聯性,以便瞭解固體構造、缺陷等對材料機械性質的影響,進而學習如何強化材料性質。 圖解:化工與材料科學導論 未上傳圖片 物理冶金本門課為材料的精華課程,使學生瞭解材料的各種重要現象與特性,課程內容十分豐富,本課程可奠立學生材料科學的基礎概念。 圖解:物理冶金 未上傳圖片 化工與材料輸送現象1.熟悉流體流動的物理現象 2.類比至熱傳遞以及質量傳遞 圖解:化工與材料輸送現象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智慧機械組) |
國立高雄大學 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范宸彥/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技術師我是范宸彥,中華大學機械系畢業,目前服務於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大學三年級修滿畢業學分後前往工廠實習,在實習的過程接觸到不同的機械加工,有了基礎的經驗讓我在畢業前順利錄取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中科院是國防設備重要的生產單位,能在這麼特殊的單位工作讓我學到更多加工方面的知識,也認識到各種不同的國防武器。感謝中華大學給與我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我在工作領域上能發揮所長。
羅悅嘉/台積電/設備工程師高中時就確定自己喜歡實作大於理論,因此選擇機械系,理論可選擇熱流及模擬相關,實作比例多可以選擇固力、控制,但大一讀了一些理論及程式後,讓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及興趣畢業,因此我趁著課餘時間藉著打工實習,嘗試冷凍空調繪圖、品管、電子及光學後,我發現自己對於力學部份較感興趣,因此畢業選擇固力組研究所就讀。 在經歷餐飲服務業摧殘後,加深了我想成為工程師的決定,不過服務業的打工經驗,也讓我深知人與人相處的重要性,再加上熟知自己喜歡實作勝於理論的特性,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設備工程師這個職位,有幸入職後藉著以前所學的材料、機構、流體及控制基礎,在工作學習上十分順利。
許致恒/瀚宇彩晶機構設計我會永遠記得民國 96 年高中畢業的那個夏天,因為我選擇了-中華大學,當時張家祝校長跟我們所說的一席話,至今仍一直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裡:「大學就像一座寶山,你拿起鏟子從哪個方位挖掘,就會得到哪些珍貴的寶物。最怕的就是,那把鏟子你一直不想去拿起,努力築夢吧!各位陽光青年們!」 雖然這只是短短幾句話,但卻讓我每次遭遇挫折、不知所措的時候,都會以終為始的想起校長講過的這幾席話,時時做為前進的最大動力。是啊,我會拿起鏟子挖掘更多的精采,豐富在未來的人生! |
胡晉誠畢業第二年進入全台最大的煉鋼廠──中鋼,大學畢業甫進入理想的公司工作,我誠摯感謝所有高大化材系傑出的系友與教授,還有親切的系辦姐姐們。系上提供學生完善的課業輔導以及各大業界實習的機會,甚至系上所擁有的貴儀均可以透過考取相關使用證,在各科優秀教授的指導下利用時間完成專題,參加系上定期舉辦的專題競賽。 目前我的工作必須維持產線順利生產,所以適當的設備材料選用,靠得是鐵-碳平衡圖及物理冶金知識,以及透過化工計算油壓及氣壓,確認各管線適當使用的壓力、溫度及長度。唯有不斷學習並與實務正確結合,才能達到零災害,避免工安意外發生。
陳鳳儀大學畢業後進入成功大學就讀化學工程研究所,深刻感受高大化材系給予學生的資源與協助非常多,課程安排讓我穩紮穩打,進入碩士班後,能夠順利銜接碩士班課程。 碩士班畢業後,首先進入台積電工作,考量志向後獲錄取台塑集團工作,大學與碩士的學習,得以學以致用。
洪健雄大學進入高大化材系就讀,配合系上規劃課程按步就班學習,給我們循序漸進的專業知識培養。系上課程最具特色之處為實驗課程,大一到大三實作課程,訓練我們手腦並用及整合能力。大學畢業後考上台大化工碩士班,慶幸有高大化材課程穩紮穩打的根基,碩士班能順利與其他菁英份子一同學習及畢業。 畢業後任職李長榮化工,因大學與碩士知能培養基礎深厚,在工作上得心應手,且能與大學專題指導教授討論專業問題,目前任職中鋼碳素,幸有高大化材的培育,讓我們化工、材料領域皆能就職。 |
我的學系 |
中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智慧機械組) |
國立高雄大學 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 |
|---|---|---|
多元能力 |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2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4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