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
所屬學群 |
大眾傳播學群
廣電電影學類 |
大眾傳播學群
新聞學類 |
所在校區 |
資料準備中 |
校本部 116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電影組以電影製作結合高科技應用為特色,課程包含八大主軸:劇情片、紀錄片、實驗片、電影美學、導演編劇、攝影燈光、後製調光、LED智能攝影棚特效等專業領域,實務訓練兼顧學理基礎,強化影視音創作並培養數位時代的人才。 |
世新新聞系是專業新聞人才的培育所,更是新聞主播的搖籃,目前業界媒體之新聞主播,有30位以上畢業於世新新聞系。本系提供豐厚的理論學識基礎與紮實的實務操作課程,學生不但擁有洞察社會問題與分析批判之能力,更將具備媒體匯流時代下採、寫、編、攝影、播報、影音、網路、社群新聞製作等實戰力。就讀世新新聞系,你將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見社會,擁抱全世界。 |
學科意涵 |
面對社會多元化,本系以優良專業的師資及齊全的教學資源為基礎,呼應本校辦學理念和目標,宗旨在能順應時代潮流,以符合台灣在地媒體產業的發展與需求。本系教育目標是以廣播、電視、電影為發聲的媒體通路;著重理論與實務訓練,重視影音製作的專業能力與學理素養,並通過實習課程演練以及產學互動,期能落實學以致用,並能培養影音產業平台匯流的製播與營運人才。 |
世新新聞系課程理論結合實務,以多媒體技能、社群媒體、數據解讀、閱聽眾分析及國際新聞英語為導向,致力培養學生全媒體、全方位之新聞專業人才。除建構學生具備在數位網路/影音/平面/社群等不同媒體平台之新聞產製及傳播互動設計能力之外,在透過專業且紮實的訓練後,也將同時擁有關懷社會胸襟,具備媒體反思及批判精神,及參與社區公共議題與國際社會之能力。 |
學習方法 |
![]() 全台最新的虛擬攝影棚技術、LED智能攝影棚技術,加上齊全的電影等級專業實習設備資源,《阿凡達》續集、迪士尼《曼達洛人》等電影就是使用這種特效技術場景拍攝出來的。未來世新廣電系同學的劇本不論多天馬行空,都可以在智能攝製基地拍攝完成夢想!! 圖解:LED智能攝影棚技術讓同學影片不再受限制 版權: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 ![]() 從實作拍攝課程中,學習操作各種電影器材,也經由拍攝過程中了解影業拍片的流程。 圖解:學生拍攝畢製影片照 版權:學生提供 ![]() 同學拍攝作品會透過辦理期末影展方式讓同學們彼此互相觀摩與交流學習。成果展從大一傳播技能展、大二大三電影組二三聯展、大四畢業製作成果展。從大一班級間同學互相觀摩學習,舞台漸漸擴大,大四畢業作品至戲院放映,並開放全國民眾可以進場觀賞同學們成果作品。 圖解:大四畢業製作至西門町新光影城放映成果作品 版權:世新廣電系辦 ![]() 課堂會挑選經典電影片段來探討導演所要講述之內涵,並分析其電影理論、歷史,以及剪輯手法、音效、配樂營造出的電影各種氛圍。 圖解:從經典電影中學習理解並成為之後創作的養份 版權:世新廣電系辦 ![]() 特殊化妝設計課程教同學如何化「老妝」、「傷妝」。老師從示範至同學互相化妝練習,電影中會使用到的各項技術、技能,世新都有規劃課程,並有專門的老師教授內容。 圖解:同學們互相幫對方化「老妝」彼此練習 版權:世新廣電系辦 |
![]() 理論與實務並重:課程包含基礎理論教授與新聞時事探討,並輔以分組團隊討論及一對一指導方式,學習新聞傳播領域之相關知識,奠定學生紮實之專業新聞能力。 圖解:除教師講課外,亦鼓勵同學踴躍參與討論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全媒體融合學習:完整的新聞採編寫、拍攝、播報、產製等訓練,搭配現今數位匯流與社群媒體發展趨勢,指導學生學習各式媒體平台之新聞報導專業技能。 圖解:教導同學操作器材設備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大三小世界媒體實習:本系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媒體平台,分為「影音」、「融媒體」、「平面」三個組別,提供大三學生一整年之實習。學生實習作品完全符合主流新聞媒體規範,一律對外發布,提供一條龍式的完整新聞產製訓練。 圖解:學生錄製影音新聞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大四業界媒體實習:本系獨創大四學生「全學期」或「全學期」之業界媒體實習制度,學生可於大四時,選擇一個由本系長期合作之新聞媒體或自尋單位,從事長期與真實新聞現場的實習。跟隨業界先進的指導,本系學生擁有進入職場前完整實戰經驗,畢業立即具備就業能力。 圖解:實際參與媒體工作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同學平常可以多觀看各大影展片單電影,增加對影像創作的敏銳度。也可以去找百大經典電影片單,把百大電影看過一次,增加對電影影像創作的辨識力及電影語言的理解力。 |
對世新新聞系有熱誠的學生,應養成長期關注國內外新聞事件,及多方閱讀及觀看新聞報導之習慣,包含即時新聞與專題報導,以增加對新聞的敏感度。有了對社會運作及現象的基礎認識,高中生可透過撰寫新聞閱讀心得甚至媒體投書等方式,提升對新聞議題之參與度的深廣度。此外,透過觀看不同媒體平台或載具之新聞報導,嘗試比較新聞內容、角度、形式等呈現的異同,培養自身觀察社會問題,發掘事實脈絡,及辨識事件真相的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世新廣電系電影組旨在培養新世代導演、劇本開發、電影產製、影展策劃等人才。 |
高中生易將「新聞系」與「大眾傳播系」混淆。新聞系首重對人類社會的認識,是對社會各層面的現象及問題擁有基礎知識,並懂得運用多種媒體知識技能,將新聞事件以全觀角度呈現。「新聞系」所知所學,絕對包含甚至遠大於「大眾傳播系」、「公關廣告系」、「口傳系」。就讀「世新新聞系」,你將成為全方位新聞媒體人才,畢業後必能快速進入社會就業,無縫接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未來出路常被學生誤解為是「幕前」工作者(藝人、主持等),實際以電影產業拍攝「幕後」工作(編導、技術人員等)為主。 |
新聞系畢業只能當記者?新聞工作不是專業?這是誤解。經過四年「新聞系」專業訓練,你將對社會擁有最全觀的知識及全方位的媒介技能。畢業自新聞系,除了一般人知道的記者、主播、攝影外,由於對社會事務的瞭解及現代媒體操作策略的熟悉,也可以擔任行政人員、廣告企劃、公關行銷、網站製作、發言人、里長、市議員等職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電影組除了探討電影歷史、電影理論課程外,我們還有許多關於電影美學呈現及影像創作拍攝等各式多元的課程。 |
社群媒體發達,是否人人都可以當記者?由於現今資訊過於零散且雜亂無章,民眾隨意吸取淺碟甚至造假的新聞,反而導致社會的紊亂,因此現代社會更需要「新聞」這個行業。經過「新聞系」專業訓練出來的新聞工作者,不但具備洞察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能力,更懂得運用各式資源確保真相的呈現,加速社會問題的解決,帶動社會的進步。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世新廣電系培育了許多影視人才,也是「金鐘獎」、「金馬獎」的常客。 |
世新新聞系雖是本校最早成立的科系,但持續投資先進教學設備,包括專業排版剪輯教室、虛擬攝影棚、上百台專業攝影機及360°全景攝影機等,提供學生務實訓練。世新新聞系成立至今66年,系友遍布各行各業,無論是電視台、報刊、雜誌、廣告公司、網站,甚至是公家機關、民間組織,都有學長姐在職。我們強調團隊精神,學長姐們不吝提攜後進,對學弟妹特別照顧,令人感佩。 |
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電影技術專題世新大學打造了全國首座LED智能攝影棚,搭配廣電系《電影技術專題》課程,讓同學在智能攝製基地拍攝,接軌好萊塢最新的電影拍攝技術。課程從劇本開發、美術道具製作至後期在智能攝製基地實際拍攝完成作品。 圖解:李少哲老師示範智能攝影棚拍攝的運鏡方式 版權: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 ![]() 電影製作從基礎電影製作原理及技術,電影製作流程,建立學生對電影製作各面向的認識。藉由大量的創作練習,熟練電影製作之基本技能。以分組拍攝影片及影像寫作的練習,讓學生掌握影像媒體的創作與製作實務。讓學生在製作過程中完成基礎操作訓練與累積經驗。 圖解:同學作業拍攝照 版權:學生提供 ![]() 紀錄片製作以認識紀錄片專業實作內容與技巧為教導方向,並輔以當代紀錄片範例說明。全程輔導學生以分組作業的方式,真實地從實作中學習紀錄片的製作內容。像是前置計畫的執行、拍攝的掌握與剪接的安排等,都是主要學習目標。 圖解:學生作品拍攝 版權:學生提供 ![]() 實驗片製作靜態與動態影像的關係整合的當代實驗電影製作概念與方法,讓學生不墨守成規地創作影像與電影,以這些實驗性的觀念使學生從電影製作的傳統陳規中解放出來,來挑戰我們先入為主的電影創作表現行式,更自由地創作。 圖解:學生作品拍攝 版權:學生提供 ![]() 特殊化妝設計課程邀請了紅衣小女孩特化師來上課,老師從基礎的瘀青傷口、老妝;中階的立體傷口刀傷、撕裂傷、潰爛傷;高階的活屍妝,由淺至深扎實地教同學電影的各種特化技巧。 圖解:學生作品拍攝 版權:學生提供 |
![]() 新聞播報實作邀請畢業於本系且現任主流媒體之新聞主播,教導學生新聞播報的知識與技巧。根據不同媒體如廣播或電視新聞,教導學生播報內容再製,個別指導學生播報相關技能,如國語正音訓練、播音技巧、聲音表情探討、及不同媒體之新聞播報練習。 圖解:進入影棚實際演練播報技巧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360度全景新聞攝影課程以虛擬與現實技術產製360度之新聞影片,內容涵蓋全景攝影掌握、VR敘述、視覺呈現、剪輯、互動介面等技巧,從拍攝至後製,學生將獲得多種技術整合之數位新聞技能。360度新聞近年嘗試將最新技術如空拍機或潛水機等加入新聞呈現,以增加新聞報導視野。 圖解:授課教師指導同學機器設定及拍攝技巧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全方位英語新聞課程指導學生運用美國之音或CNN新聞,將國外英語新聞資料重新整理並濃縮撰寫成短新聞,透過新聞編譯的過程不斷學習中英新聞翻譯技巧及熟用各類句型語法。此外,教師指導同學以全英語製作新聞報紙及錄製新聞影片,讓同學將所學的英文、排版、影音製作等技巧整合運用。 圖解:學生編譯外媒新聞並重新製作報導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媒體實習本系獨創大四學生「全學期」或「全學期」之業界媒體實習制度,學生可於大四時,選擇一個由本系長期合作之新聞媒體,學生也可自尋單位,跟隨業界先進的指導,從事長達三個月的完整實習。學生在進入職場前擁有實戰經驗,畢業立即與業界接軌。 圖解:學生以實習記者身分實際參與新聞事件採訪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小世界實習延攬業界最強師資,帶領本系大三學生產製包括影音、文字與融媒體等形式之新聞專題報導,於本系自有媒體「小世界」平台露出。學生完整參與新聞產製流程,具體應用課堂習得之新聞專業知識技巧,由於實習作品比照一般業界新聞規格,學生提早適應真實新聞環境。 圖解:同學編輯報紙版面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葉天倫學長工作照 版權:青睞影視提供
葉天倫台灣知名導演、製作人,2010年導演電影《雞排英雄》,是國片史上的奇蹟,不僅票房破億,更榮獲「美國GIFF關島國際影展—最佳劇情片」。 2011年,首部高畫質戲劇電視劇《愛。回來》深獲好評,以平實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出關於族群融合而令人感動的新臺灣價值。獲金鐘獎年度「最佳戲劇」等五項大獎提名。 2012年,執導電視劇《含笑食堂》,獲金鐘獎戲劇類「最佳女主角獎」及「最佳戲劇」、「最佳導演」等九項大獎入圍。 2013年,執導電影《大稻埕》將臺灣本土文化注入娛樂作品中,是2014年度春節檔期票房冠軍。 2019年,執導以大稻埕為背景的連續劇《雙城故事》首次在Netflix平台190國家播出。 ![]() 圖解:李友廷學長照片 版權:世新大學 公共事務室
李友廷台灣創作歌手,在學時期參加過多場音樂大賽,曾囊括各大專院校音樂比賽獨唱、重唱、創作、吉他類別等冠軍,對於各類的LIVE HOUSE與音樂節表演經驗豐富。2018年參加《聲林之王》歌唱選秀比賽,並奪得「總冠軍」而在演藝圈正式出道,曾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與最佳MV獎。 2020年,發行個人首張創作專輯《如果你也愛我就好了》。 2021年,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與最佳MV獎《直到我遇見了你》。 ![]() 圖解:徐漢強學長獲獎照片 版權:台灣電影網
徐漢強台灣知名導演,於第40屆金鐘獎奪得最佳單元劇導演獎並成為金鐘獎史上最年輕的導演。首部劇情長片改編自同名電腦遊戲《返校》,在第56屆金馬獎獲得十二項提名,為該屆入圍獎項最多的作品,最終獲得《最佳新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兩個個人獎項。 2008年,《匿名遊戲》,第31屆金穗獎優等獎、2009 鹿特丹影展Spectrum: Shorts單元獎。 2017年,《全能元神宮改造王》(VR短片),入選2018年日舞影展。 2019年,本片在第56屆金馬獎獲得十二項提名,為該屆入圍獎項最多的作品;並獲得最佳新導演、改編劇本、視覺效果、美術設計及原創電影歌曲五個獎項,亦在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的提名。 ![]() 圖解:瞿友寧學長參與世新廣電系畢展活動 版權:世新廣電系
瞿友寧為台灣知名導演及編劇,曾導演多部受歡迎的偶像劇及電影,最代表性的執導作品是《花甲大人轉男孩》,監製的作品有《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無聲》《瀑布》。其中也是《花甲大人轉男孩》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編劇。 2017年,台視《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第53屆金鐘獎入圍了11個獎項,最終贏得第53屆金鐘獎的戲劇節目獎、新進演員獎、男主角獎、男配角獎。 2018年,電影《花甲大人轉男孩》 2020年,《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監製、編劇,第57屆金馬獎獲得最佳攝影與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兩項獎項;大阪亞洲電影節獲得藥師珍珠獎。 ![]() 圖解:林書宇學長照片 版權:世新大學 公共事務室
林書宇為台灣知名導演,2008年第一部劇情長片作品《九降風》即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等多項大獎肯定。2011年《星空》改編自暢銷作家幾米的同名繪本,開創華語電影前所未見的兒童奇幻類型與風格。2015年《百日告別》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並入圍獲得國內外各大影展的肯定。2019年,改編自馬來西亞得獎小說的同名最新作品《夕霧花園》獲得金馬獎九項提名。 2008年,《九降風》,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最佳編劇獎、媒體推薦獎 2011年,《星空》,台北電影節最佳技術獎、最佳新演員 2015年,《百日告別》,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第十九屆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獎-特別推薦 2019年,《夕霧花園》,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2020亞洲影藝創意大獎-最佳劇情片 |
![]() 圖解:非凡財經主播:李瀅瀅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非凡財經主播:李瀅瀅若有意從事記者一職,「語言」是必備且能在大學時期努力精進的技能。此外,比起對新聞敏銳度的培養,「新聞撰寫能力」更是在踏入業界以前必須建立好的技能。現今網路資訊大量取代書籍,圖像式的吸收模式成為主流時,寫作文的能力卻大受影響。因此,精進作文能力,並且多看書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業界後才能更容易上手。 回憶當時研究所畢業後的待業時期,李瀅瀅原想以「行銷專業」為前提找尋合適工作,卻仍告訴自己,若不嘗試新聞相關職業,未來勢必後悔。因此,乘著這股「不後悔」的堅定信念,李瀅瀅加入非凡電視台,並以播報經驗及外國學歷受長官看重,開始了「財經主播」及「國際線記者」的職涯旅途。 ![]() 圖解:三立新聞台主播:周楷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三立新聞台主播:周楷「我如果為了一件事情花了時間,那我就一定要得到什麼。」問及周所花費的時間是否與收獲成正比?周楷認為,能否感覺有收穫都是心態的問題,只要他並不覺得所做的事情是在浪費時間,且將每一次參與校內外事物都當作人生唯一一次的經驗與機會,心態上調整好了,做什麼都覺得收穫滿溢的。 如今,周楷已投入每日高速運作的電視台,然而,在奔波記者工作之餘,周楷不忘發展第二興趣。他認為,許多新聞記者很容易就將自己陷入一個舒適圈,每天照表操課,放假時就倒頭大睡,久而久之,很容易就抹滅當時對新聞的熱情。「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取代。」 ![]() 圖解:TSNA執行長:卓君澤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TSNA執行長:卓君澤從小就立志當體育主播的卓君澤,不顧母親反對選擇進入世新新聞系就讀。因為很早就確立自己的志向,她每天閱讀大量的運動新聞,從國內的四大報到國外的ESPN、Bleacher Report,甚至連體育雜誌也不放過,藉此累積自己體育相關的知識。 多人會說新聞系學四年的東西,別人可能三個月就學會了,確實,但是一些媒體道德、媒體識讀,大概一輩子都學不會。卓君澤認為這是新聞系學生自己的優勢,如果未來媒體想要導得比較正向一點的話,這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 |
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